• 沒有找到結果。

一個流行的見解以為,1930 年代世界農業方面的恐慌,與世 界經濟大恐慌,互為因果。134英國經濟學家 Arthur Salter 同意此一 看法,認為:1930 年代發生了一個產業循環,一項農業危機,以 及金融危機。135一派學說追隨此一說法,把大恐慌歸因於一系列 歷史事件,代表人物之一,即是 1930 年的美國胡佛總統。他將恐 慌在某個範圍的原因,歸諸美國境內的投機活動,並指出其他更 為深層的理由,如:小麥、橡膠、咖啡、糖、銀、鋅以及某個程

130 H. M., “British Shipping Leads in Trade of Indo-China,” Far Eastern Survey, 4: 25 (New York, N.Y.: American Council, 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 Dec. 18, 1935), p.

206.

131 日本郵船株式會社編,《海運及經濟調查》,昭和9年上半期,頁92。

132 日本郵船株式會社編,《海運及經濟調查》,昭和10年上半期,頁144。

133 日本郵船株式會社編,《海運及經濟調查》,昭和9年下半期,頁104。

134 Charles P. Kindleberger, 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Chapter 4.

135 Sir Arthur Salter, Recovery: The Second Effort (Geneva: League of Nations, 1932), pp.

32-37.

度的棉花之生產過剩。136此一敘述,在相當程度上,把形成恐慌 和導致恐慌擴散的因果關係,歸諸農業、工業、金融部門彼此之 間的關連性,並提升了初級產品在產業循環的關鍵地位。一個令 人 關 切 的 問 題 由 此 產 生 : 是 否 獨 立 的 農 業 危 機 導 致 紐 約 股 市 崩 盤,工業產出的下滑,以及銀行業的垮臺。

當代經濟史家

A. J. H Latham

側重從地域性的面向,解釋恐慌 的 成 因 , 也 表 現 了 對 農 業 因 素 的 重 視 。 他 以 為 亞 洲 稻 米 生 產 過 剩,特別是

1928

年之後多年稻米豐收,加以世界小麥庫存盈餘居 於高峰,雙重因素造成糧食供給過剩,迫使農業國家物價下跌,

減低農業國家對工業國家製成品的購買力,終於導致經濟危機的 發生。137

1930

年 代 經 濟 大 恐 慌 初 期 , 東 西 方 卻 曾 由 於 農 產 品 供 給 過 剩 , 演 成 農 業 危 機 。 但 此 農 業 危 機 , 是 否 導 致 經 濟 大 恐 慌 的 發 生,其間因果關係複雜,學者迭有爭論,138本文不擬討論。本文 試圖就商船大量輸送糧食於跨洲際航線上所產生的若干衝擊,觀 察

1930

年代初期農業生產過剩,是否透過航運等海上商貿網絡的 聯 繫 , 導 致 危 機 的 擴 散 ,從而形 成 了 跨 洲 際 的 危 機 , 藉 以 明 白

1930

年代初期,世界農業危機在亞洲與世界的發展其規模究竟如 何。

首先說明,在本文論述的小麥米穀傾銷的海上貿易或海上輸 送 的 過 程 中 , 小 麥 米 穀 從 一 個 地 區 或 國 家 , 到 另 一 個 地 區 或 國 家,從一個市場到一個市場,不正常的價格傾銷或外匯傾銷,進 入了正常的商業渠道,破壞了亞洲與世界各進口方的市場經濟秩 序。觀察可以得知,農業危機的發生,如何由亞洲與世界各進口 方的市場的聯結與擴散開來!

136 U.S. Department of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Vol. 1945 (Washington, D.C.: U. S. Government Print Office, 1930), p. 8.

137 A. J. H. Latham, The Depression and the Developing World, 1914-1939 (Totowa, New Jersey: Barnes & Noble Books, 1981), pp. 184-185.

138 農 業 危 機 是 否 導 致 經 濟 大 恐 慌 的 發 生 , 其 間 牽 涉 問 題 十 分 複 雜 , 本 文 不 擬 討 論 。

Charles P. Kindleberger, 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 Chapter 4.

1930 年代初期農業危機的特性,即 1930 年代世界經濟恐慌的 發展不平衡,農業危機雖有普遍的性質,但它打擊各國的時間和 程度,各不相同。1391930 年代經濟蕭條發生以前,特別是 1927 年 前的一段時間,世界小麥生產與稻米生產朝兩個相反方向變動,

稻米豐收彌補了小麥的欠收,小麥豐收平衡了稻米生產的不足。

經 濟 蕭 條 發 生 以 後 , 小 麥 生 產 與 稻 米 生 產 相 反 的 變 動 關 係 消 失 了。1930 年代初期,兩種穀物的生產朝同方向變動,小麥和稻米 同 時 豐 收 , 大 量 基 本 的 糧 食 穀 物 被 拋 向 世 界 市 場 , 並 向 各 國 傾 銷,逼使糧價大幅下滑。1930 年代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因他國農 產等初級產品之生產過剩,廉價傾銷,引發了農業危機。140

從 1930 年代初期國際海上航運物流的結構性變化,可以觀察 到起因於小麥為主的生產過剩的農業危機,及其在亞洲與世界的 傳布。此一農業危機導致商品市場的劇變,首先見於中國小麥的 進口額,於1931年至1933年創造了自1913年以來的新高紀錄,突破 千萬擔。(參見「表 7」)與此同時,澳洲小麥鄰近亞洲市場,大量 進入中、日為主的亞洲市場。中、日小麥的進口量占澳洲小麥出 口量的比重,由 1930年的第五位 7%,快速爬升至 1931年的第一位 35.4%。1931 年以前,澳麥輸華不過1百來萬擔,值5百餘萬關兩;

1931 年卻有 1千 4 百來萬擔,總值 5,700餘萬關兩,占中國小麥進口 總額 65%,占中國對澳進口總額 79%;1932 年百分比仍占小麥輸 華總額的66%左右,1933 年又增至中國小麥進口總額的79%。141東 南亞諸國稻米的進口量,也居於歷來較高水平。(參見「表 7」)大 洋洲、東南亞之一次產品向中、日輸出激增,引發海運市場的巨 大變動。1421920 年代中、日生絲運往歐美海運價格,143左右了海

139 章有義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3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57),頁392-394。

140 李 宇 平 , 〈 一 九 三 ○ 年 代 世 界 經 濟 大 恐 慌 對 中 國 經 濟 之 衝 擊 〉 ,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學歷史學報》,22(臺北:1994.6),頁338。

141 何炳賢,《中國的國際貿易》,頁890-892。

142 何炳賢,《中國的國際貿易》,頁42。

143 Lillian M., Li. China’s Silk Trade: Traditional Industry in the Modern World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pp. 83-88.

運價格的漲落。然而,1930年代經濟危機發生,需求不振,絲價崩 跌,難以左右海運市場的影響力。其次,1920 年代無論遠洋近海 海運市場的載送木材皆為大宗。144相對於 1920 年代木材的跨洲際 航運,影響了國際海運市場的穩定性,1930 年代小麥的供求與分 布波動無常,對國際海運市場更有決定性的影響。145這是因為小 麥貿易數量大於絲與木材,占世界農產貿易量第二位,對海運市 場的影響舉足輕重。1461930 年代亞洲海運市場最具廣泛影響力的 商品,可能已從生絲、木材,轉變而成澳洲的小麥。從亞洲交易 圈的角度來看,此等商品海運價格的變化為國際海運價格的重要 指標;其需求市場的成長與分布,影響了國際海運市場的發展,

並 相 當 程 度 決 定 了 國 際 航 線 的 走 向 , 從 而 影 響 了 農 業 危 機 的 發 展。

1930 年代世界性的多邊貿易航線,幾皆為英國商船的天下,147 可以觀察英國商船的航運網絡如何傳布了農業危機。英國商船多以世 界航線行駛亞洲區域海域,經營轉口中繼港的貿易,載運粗重不貴 的初級原料。1481930 年代以前,英國商船與中國中心之亞洲貿易 發展的密切關係,自然成為農業危機在中國的散布的渠道。遠東 的沿岸貿易,特別是中國、印度以及英領馬來的沿岸貿易,以及 亞洲轉口中繼港的貿易,不只因其本來的功能而存在,也是遠洋 貿易的培養航線。英船以培養航線為基礎所建立的世界一周航線 較多,因此在某些方面較日船有更大的優勢,149同時也造成以中

144 〈恐怖人気漲る米国の生糸市場〉,《大阪朝日新聞》,1930年 7月 5日,海運(19-038)。

145 中川敬一郎,《両大戦間の日本海運業》,頁25。就不定期航線而言,遠洋航路配 送 的 貨 品 , 以 滿 洲 的 特 產 物 大 豆 或 澳 洲 小 麥 、 北 美 木 材 的 載 送 為 中 心 , 近 海 方 面 是 以 日 本 北 洋 材 等 建 設 材 料 的 運 送 為 主 。 三 菱 經 濟 研 究 所 , 《 日 本 の 產 業 と 貿 易 の發展》,頁516。

146 Charles P. Kindleberger, 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 p. 79.

147 日本郵船株式會社,《海運及經濟調査》,昭和11年上半期,頁699-702。

148 英帝國海運委員會編,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譯,《東洋における英國海運》,頁108。

149 英帝國海運委員會撰,大阪商船株式會社編,《東洋に於ける英國海運》,頁115;

米田倭文夫,《東印度の海運》(東京:日光書院,1943),頁4-5、頁17-20、頁69- 101。

國為中心之相關各國進口商品,對由英國商船運送甚為倚重。以 米的輸送而言,由泰國及法屬印度支那向荷領印度輸送的米,30 年代中期以前,對中國以及在亞洲的貿易,大部分係由英國船隻 輸送 。150英 商公 司 亦 多租 船 將 黑海 及 印 度小 麥 運 至上 海 ,151所 以 東南亞、南亞、大洋洲對中國原料輸出增加,與英船在一次產品 對華輸出航運管道上的經營,不無關聯。152中國中心之亞洲農業 危機之發生,肇因於澳洲,甚或歐洲糧食供給之有餘或不足,隨 著英國商船航運網絡廣泛之分布,向亞洲擴散開來,成為危機引發 之淵源。

日本商船的航運網絡又如何傳布了農業危機?日本於 1920 年 代中期以後,在澳洲小麥開始向遠東運送的時期,153各家公司也 多投注心力,積極開闢國際三角航線,如:山下汽船、辰馬汽船 等。早先日本由北美大平洋岸輸入木材,由澳洲輸入小麥,各商 船將澳洲的小麥運向日本後,即航向北美太平洋岸載運木材向澳 洲行駛,再將木材、小麥運向日本。154澳洲海運市場抬頭後,雖 然因 1930 年代世界經濟大恐慌,使早先頻繁出現的國際三角航線 或多邊太平洋航線趨於減少,但是兩地之間的定點航行,特別是 亞洲區域的定點航線,開闢的航線愈來愈多,155於是大量的小麥 被運送至中國、日本。1930 年代日本大阪商船、川崎汽船、山下 汽船,紛紛開關定點的雙邊貿易航線,如澳洲遠東航線,除載運 羊毛運向日本,也載運了小麥;156山下汽船、日本郵船更將澳洲 航線編入原有的南洋航線、曼谷航線等載運稻米為主的航線,同

150 英帝國海運委員會撰,大阪商船株式會社編,《東洋に於ける英國海運》,頁114。

151 米田倭文夫,《東印度の海運》,頁80。

152 商 船 公 司 有 時 有 權 拒 絕 或 開 航 道 運 送 商 品 。S. G. Sturmey, British Shipping and World Competition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The Athlone Press, 1962), p. 334, footnote 2.

153 何炳賢,《中國的國際貿易》,頁890。

154 山下新日本汽船株式會社社史編集委員會編,《社史:合併より十五年》(東京:

山下新日本汽船,1980),頁420。

155 英帝國海運委員會編,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譯,《東洋における英國海運》,頁108。

156 山下新日本汽船株式會社社史編集委員會編,《社史:合併より十五年》,頁439、 頁455。

時載運生產過多的小麥、稻米,航向中國、日本。157漸趨優勢的 日本商船的發展,反映了生產過剩的小麥及稻米的流向,是了解

時載運生產過多的小麥、稻米,航向中國、日本。157漸趨優勢的 日本商船的發展,反映了生產過剩的小麥及稻米的流向,是了解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