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後冷戰時期的世界(1991 之後)

在文檔中 第四冊講義學用.pdf (頁 53-62)

二、新保守主義的崛起──1980 年代

項目 內容

背景 1970年代以來,美國陷入經濟衰退,以及嚴重的能源危機,而社會的騷亂不安使 社會分裂的徵兆愈來愈明顯。在歐洲,區域統合問題以及東西方的和解再度陷入 停滯。

美國總統 雷根

對內,採取積極的自由市場政策,大幅度減稅,強調法治,使美國經濟開始復甦。

對外,強調民主的價值,支持美國廣泛參與國際事務,對蘇聯採取強硬政策,終 讓美國贏得冷戰。

英國首相 柴契爾 夫人

對內,發揮自由市場理論,鼓吹國營企業私有化,削減福利制度,削弱工會的勢 力。

對外,與美國結盟反對共產主義。

影響 第三世界國家也紛紛開始改革,走向市場經濟,左派的力量在1980年代開始衰頹。

三、後冷戰時期的世界(1991 之後)

項目 內容

美國的霸權主義 (1) 背景: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東、西德統一,蘇聯解體,東歐共產 主義政體相繼崩潰。美國獨霸全球。

(2) 老布希總統:1991年1月波斯灣戰爭,美國一手主導並干預世界各 地的爭端,老布希總統明白宣告一個「新的國際秩序」已經誕生。

(3) 小布希總統:積極推動強硬的外交政策,強調美國利益絕對優先,

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束縛。2003 年 3 月 20 日,美國在未經聯合國批准授 權下,逕自出兵攻打伊拉克。

國際恐怖主義 (1) 興起:恐怖主義的興起,首先產生於中東地區以色列建國之後。

(2) 擴展: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後,伊斯蘭教恐怖組織將恐怖行動延伸 到美國境內,如2001年的「911」事件,主謀為賓拉登。

(3) 美國困境:美國的報復政策無法遏止恐怖行動,巴勒斯坦人和以色 列深陷在暴力一再升高的惡性循環當中。

【歷屆大考試題】

( ) 1. 媒體報導:「波蘭國會於本月中通過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案,波蘭 預定在三月間與捷克及匈牙利同時成為北約新會員。」這則報導出現的時代背景為 何?

(A)二戰結束時,美蘇兩國在東歐對峙,美國拉攏波、捷等國加入北約 (B)韓戰結束後,法國欲擴大在歐洲勢力,企圖說服東歐各國加入北約 (C)越戰爆發時,西歐欲打擊華沙公約組織,勸說波、捷等國加入北約 (D)蘇聯解體後,東歐向西方靠攏,波、捷、匈牙利等國家欲加入北約

【101學測】

( )2. 某個帝國,在十一世紀初是歐洲最強盛的國家,十四世紀以後,境內諸侯紛紛追求自 身利益,互相攻伐,國勢漸衰。十七世紀,又因宗教問題,造成內部分裂。十九世紀 初,帝國甚至遭拿破崙解散。這個帝國是指:

(A)俄羅斯帝國 (B)拜占庭帝國 (C)神聖羅馬帝國 (D)鄂圖曼帝國

【101學測】

( )3. 一位商人自述:家中原本頗有積蓄,曾經擁有一家運輸公司。後因為投資股票,一夜 之間,家財全部化為烏有。他為了養家活口,只得到碼頭當搬運工,但工作並不固定,

收入有限。許多朋友則因無法繳付房貸,住家遭銀行查封,只得跟許多人一起在公園 搭帳棚,領失業救濟金,不相信政府能解決他們的困境。這種情形最可能是:

(A)1800年拿破崙戰爭後的巴黎 (B)1918年第一次大戰後的倫敦 (C)1932年經濟蕭條時期的紐約 (D)1950年第二次大戰後的上海

【101學測】

( )4. 某一時期,立國的理念是﹕「國家應由受過良好教育、擁有財產的人來管理;他們可 以制訂法律,保護人民財產,維持社會安寧。人民應當遵守法律、熱愛國家。」所有 法律也都依據這樣的理念制訂。這應當是下列哪個時期的觀念?

(A)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期的法家思想 (B)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法典的主張 (C)英格蘭王約翰簽署大憲章的概念 (D)法蘭西帝國拿破崙法典立法精神

【101學測】

( )5. 十九世紀中期,一位俄國學者批評政府的某項政策,認為它「改變數百年習慣的生活 方式,摧毀自古以來人民與土地的連結關係。」因此他呼籲:「讓我們根據傳統的原 則,重新恢復國家與人民、人民與土地之關係。」這位學者批評的政策為何?

(A)解放農奴 (B)組織公社 (C)農地重劃 (D)土地國有

【101學測】

( )6. 一張老相片顯示:火車站中有數列滿載士兵的火車,其中有兩列預計開赴比利時前線,

另有一列即將駛往東方邊界,車廂上的標語寫著:「向沙俄宣戰!為祖國奮鬥!」這張 相片最可能是何時的情景?

(A)1854年的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後,英軍開往前線 (B)1870年德法戰爭爆發,德意志聯軍向法國開拔 (C)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軍準備出發 (D)1939年歐洲大戰爆發,德軍準備進攻蘇聯之際

【101學測】

( )7. 近代亞洲曾經爆發一場戰爭,交戰雙方都使用西方軍事技術及裝備。原本列強認為雙 方旗鼓相當,但人口、土地均居下風的國家,因維新政策成功,反而戰勝,頗出各國意 料。這場戰爭是:

(A)日本打敗中國的甲午戰爭 (B)以色列勝埃及的六日戰爭 (C)越南擊敗美國的解放戰爭 (D)印尼擊退荷蘭的獨立戰爭

【102學測】

( )8. 一本書寫道:這個國家原本絕大多數人民為農民,因社會發展不均,農民起而造反,

爆發大革命,推翻既有政府,重建國家。新政府之施政目標是強化國防力量,以對抗資 本主義國家,因此強調鋼鐵工業,民生工業的發展相對落後。但因該國實施計畫經濟,

受到經濟恐慌的影響也較小。這最可能是描寫:

(A)1790年代的法國 (B)1870年代的日本 (C)1930年代的俄國 (D)1970年代的印度

【102學測】

( )9. 一位學者擔心:國家因為民族多元,許多人受到當時流行的民族主義影響,希望獨立、

建國,最終可能導致國家分崩離析。他呼籲大家珍惜共同擁有的歷史經驗,以「命運共 同體」的觀念整合國家。這位學者最可能生活在:

(A)1860年的義大利 (B)1910年的奧匈帝國 (C)1930年的波蘭 (D)1960年的美國

【102學測】

( )10.一位國家元首在議會中表示:統治者應當傾聽上帝的意旨,而不受制於法律。他認為 自己是人民的主人與父親,可以主宰臣民的生死。他應當遵守與上帝的誓約,無須經過 議會便可自行制訂法律。這位元首是:

(A)1世紀羅馬統治者奧古斯都 (B)17世紀的英王詹姆士一世 (C)19世紀初法蘭西皇帝拿破崙 (D)19世紀末的德皇威廉二世

【102學測】

( )11.一位統治者推動改革,規定:所有貴族、商人、軍人與城市居民都必須穿著日耳曼式 服裝,違反法令者課以罰金。當時謠傳:我們的統治者其實是一位日耳曼理髮師冒充,

為穿著傳統服裝,不能進入教堂。這位統治者是:

(A)路易十四 (B)彼得大帝 (C)明治天皇 (D)凱末爾

【102學測】

12-13為題組【102學測】

◎ 新航路暢通之後,國際人口移動逐漸增加,許多地區成了移民的目標。18世紀以後,出 現許多移民組成的新國家。

( )12.一個由歐洲移民主導的國家,立法者將國內人口分成「白人」與「非白人」兩類。20 世紀初年,該國政府計畫制訂移民政策時,打算將所有申請移民該國的人口分成「可以」

與「不可」被白人社會同化兩類。他們認定非白人屬「次等種族」,會降低該國生活品 質,必須防止非白人破壞既有的美好生活。這個國家是:

(A)澳洲 (B)美國 (C)俄國 (D)新加坡

( )13.這種想法應是受到何種思想影響?

(A)社會達爾文主義 (B)馬克思共產主義 (C)啟蒙運動思潮 (D)理性主義思潮

( )14.老師在課堂中介紹西歐某一時期時提到:當時君主積極發展工商業,力求增加稅收;

並改革法律制度,興辦教育事業,以提高行政效率及國民素質。這堂課的主題應是:

(A)中古時期的莊園經濟活動 (B)十二世紀的東西文化交流 (C)十六世紀西歐的重商主義 (D)十八世紀的開明專制理念

【103學測】

( )15.某地位於歐洲通往中國的航路上,早在1819年,英國商船便在此建立交易據點,逐漸 發展成繁榮港口。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曾攻占此地,控制三年多。1945年,日本投 降,該地重歸英國管轄,但當地人民爭取自主,先脫離英國統治,進而獨立建國。這個 國家是:

(A)泰國 (B)新加坡 (C)越南 (D)印度

【103學測】

( )16.1792年,英國派遣馬戛爾尼出使中國,使團於9月底乘船自英國出發,1793年8月5日才 抵達天津。1878年,中國派遣曾紀澤為駐英國、法國欽差大臣,於11月22日自上海乘船 赴任,1879年1月1日便抵達法國馬賽港。這期間,哪一項重大變化縮短了航行的時間?

(A)美國發明航空器 (B)蘇伊士運河通航 (C)海圖製作更精良 (D)公海航行較安全

【103學測】

( )17.某次戰爭之後,戰勝國要求:挑起戰事者要割地、賠款。有人呼籲:如果賠償金額遠 超出發動戰爭者所能承擔,一定會造成經濟困境,引發民怨,無論任何一方都難逃捲入 的命運,甚至引發下一場戰爭。不幸言中,不久之後,各國又捲入衝突之中。此人最可

能是:

(A)1815年維也納會議中的奧地利首相梅特涅 (B)1871年德法戰爭後德意志帝國首相俾斯麥 (C)1919年巴黎和會召開時的英國代表凱因斯 (D)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的美國總統杜魯門

【103學測】

( )18.某地原為希臘人活動區域,後來才有其他民族移入,包括羅馬尼亞人、土耳其人、克 羅埃西亞人、波士尼亞人、斯洛維尼亞人與馬其頓人。居民分別信奉基督教與伊斯蘭教;

基督教信仰又以希臘正教為主。當地曾經建立聯邦制國家,卻爆發內戰,民族紛爭至今 不斷。這個地區是:

(A)伊比利半島 (B)巴爾幹半島 (C)克里米亞半島 (D)安那托利亞高原

【103學測】

( )19.表3是一場戰爭之中各國人口損失的統計:

表3

國家 百分比(%) 國家 百分比(%) 波蘭 20 德國 6.6

南斯拉夫 12.5 法國 1.3 希臘 7 英國 0.8 蘇聯 9

這場戰爭是:

(A)三十年戰爭 (B)克里米亞戰爭

(C)第一次世界大戰 (D)第二次世界大戰

【103學測】

( )20.某一時期中,英國議員知道普魯士已經實施強迫入學的政策,而英國許多兒童仍然沒 有受過任何教育。於是通過法案,設置教育部,並提出「初等教育法」,撥款興學,同 時要求父母督促5到12歲的兒童上學。這是何時的情況?

(A)十七世紀後期 (B)十八世紀中期 (C)十九世紀後期 (D)二十世紀中期

【103學測】

( )21.十六世紀以後,英國對外貿易成長,促成毛紡織業快速發展,羊毛價格上漲,牧羊業 獲利豐厚,10英畝牧場的收益超過20英畝的耕地。地主為追求利益,紛紛收回農民土地,

改作放牧之用,引發「圈地運動」,致使農民無地可耕。十七世紀後,圈地的範圍越來

越大,農民生計大受影響,但英國並未發生食物短缺現象,經濟仍可持續發展,主要的 原因為何?

(A)長期內戰使人口銳減,減少糧食消費 (B)從北美殖民地進口,以滿足糧食需求 (C)大批移民移往北美,英國不缺乏糧食 (D)大量人口死於瘟疫,故糧食需求減少

【104學測】

( )22.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經歷多次政治變革:1868年,幕府將軍「大政奉還」;1869年,

( )22.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經歷多次政治變革:1868年,幕府將軍「大政奉還」;1869年,

在文檔中 第四冊講義學用.pdf (頁 53-6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