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水質控制

三、水質控制

一般 說,夏季水温約 20℃~23℃,冬季水溫因為海水較冷(10℃),池主 就會抽地下水(18℃)來平衡水溫。

幾乎所有的海水池釣場的池主對於海釣場的經營,一致認為經營海釣場只要 控制好「水質」和「魚的咬度」,就是能否永續經營的關鍵,而魚的咬度好不好 也在於水質的好壞,因此控制水質就是經營海水池釣場的重要關鍵。

海釣池的池水是「人造海水」,既然是人為製造,就會因為製造者—池主—

不同而有所差異,池中放養的魚又是來源地不同、種類不同,因此就會有適應 和生存的問題。

影響池水的因素有含鹽量、藻菌、溶氧量、隱形殺手—亞硝酸氨四項(陳信

1~2 個釣池居多

6 4 2

8 3

20

16 2

朋,1997a):

Ⅰ.含鹽度

海釣池的池水是人工合成的「半鹹水」,基本的結構是「海水」、「地下水」

所融合而成,池水的合成比例則不一定,完全視放養的魚類需要加以調節,而 判定其合成的比例標準,以「含鹽度12」的測定做依據。

海釣池所使用的淡水為求無太多化學物質,一律抽取地下水使用,而地下 水的鹽分不一,尤其是濱海地區(養殖區)的地下水多少都含有鹽分,像屏東 沿海的地下水鹽分極高,雲嘉南的則較低。

因此,因為使用的水源 同,所合成的海釣池水含鹽度也會不一樣, 信 朋(1997)走訪當時台灣東部與南部的海水池釣場發現,海釣池含鹽度最低可 以僅二厘(2‰),最高可達一度五厘(15‰)。,筆者訪問台灣北部一帶的海 釣池則發現,大多介於七厘到兩度二厘之間,陳信朋認為差異大多與海釣池的 位置有關,內陸型的海釣池設置在不臨海的地區,根本無法以管線來抽取海水 使用,其水源是一車一車購買來的,價格昂貴,不得已之下,只好淡化以節省 成本,並以過濾和下藥的方法來保持水質,當然含鹽度就低;濱海型的海釣池 抽取海水方便,可以隨時更替新水,所以池水的含鹽度較高。

而筆者田野實察結果發現, 度與池主設定的池種有關,綜合池 因為魚種對含鹽量的需求較低,所以即使是濱海型的海釣場,以林口八里的某 海釣場來說,該海釣場有兩個營業池,一為綜合池,一為高級池,海水就在 米之外,引海水很容易,但是其綜合池含鹽量也只有一度半( ),高 級池為兩度,筆者在新竹也發現有同樣的結果。

另外,含鹽度與魚類的咬度也有關係,養殖海魚的種類所適應的鹽度不 同,在放入海釣池後「適應性延滯索餌」的現象多少也會不一樣(見表 )。

不 陳

池水的含鹽

500 15‰

2-3

率俗稱「一度」,例如晴天

12 測定含鹽度的單位為千分率,在養殖界為了方便稱呼,對一個千分率俗稱「一厘」,十個千分 的海水含鹽度為 22‰,就稱為二度二厘,一度六厘就是含鹽度 16‰的 水。

Ⅱ.藻菌

健康的海釣池池水不是清澈潔淨的,而是透視率不高的濁色,一般有三種 類型的顏色—赤褐色、濃綠色、褐綠色。

因為剛引進海釣池的池水對池魚太「厲」,不論是海釣池或是養殖池,為 了怕

次以酵素控制 水質

中的藻菌是有生命的,所以繁殖不良或死亡時,池水會產生變化,就是 倒藻」(藻菌敗死的意思),若池主處理不當時,就會有產生優氧化,

「倒藻」、「無藻」的不健康池水呈現的狀態如下(陳信朋,1997):

海魚在淡化的池水中受太陽輻射線的直接傷害,皆在池中培養「藻菌」,

一則提供營養,二有保護的功能,這樣的水較「溫」,所以俗話說「水清,魚 不住」。

藻菌的種類很多,但以「綠藻」和「褐藻」(紅藻)兩種使用較普遍。培 養褐藻的海釣池池水就呈現赤褐色或黃褐色;培養綠藻菌的海釣池,池水就呈 現濃綠色或青綠色;當兩種澡菌混合生長時,海釣池的池水就變成褐綠色。

不過一般而言,池主較偏愛綠藻,因為綠藻的池水看起來較「清」,褐藻 藻水看起來較「濁」,而一般的釣客對藻菌沒什麼概念,反而會以為褐藻藻水 是水質不佳,而降低垂釣的意願。

藻菌的培養沒有濱海型或內陸型的差異,而是有台灣南北的差異。

台灣南部(尤其是屏東)因為高溫炎熱,所以冬天一個月一

,夏天則需要綠藻的協助,但是台灣北部因為天氣較寒冷,原本有的濱海 型海釣池乾脆冬天休息,直到農曆年過後,投入石灰,靜置一兩天,待池水沉 澱後,將池水完全排出,曬乾池底,僱請挖土機挖除池底污泥,引進「新水」,

透入酵素(大豆製),若天氣晴朗約只要一兩天的時間,觀察水色,待藻菌發 育良好,即可放入池魚,開始營業。

不過筆者兩年(2003-2005)來的田野實察發現,經過池主的經驗累積,

對於水質控制得當後,北部的海水池釣場現在即使到了冬天也不必休池。

水 俗稱的「

池魚會滯食、衰弱,甚至缺氧、死亡。

(1

水的溶氧 潑,索餌正常;池水的溶氧量不夠,池

度集中到一處,再「抽底水」就可以保持池水乾淨。但是內陸型海釣池就沒那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