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上所述,不論提出《精神現象學》的方法為「展示的方法」,如 Dove 與張柯圳,或是提出「黑格爾沒有方法」,如 Solomon、Maker 與 Houlgate,都各有他們在文本上的依據:前者所依據的,主要是《精神 現象學》第81 段以前關於方法的論述;後者所依據的,則是第 81 段以 後「不做任何添加,只有純粹觀看」的說法。如果我們要區別這兩者,

也許可以說,「展示的方法」是關於作者所做的,而「不做任何添加,只 有純粹觀看」的說法,則主要是關於讀者的,雖然它也可以包含作者在 內。17

16 Fulda 稱為黑格爾的「方法」的,是「思辯的方法」(spekulative Methode/ speculative method)。

我們只能從他對這個語彙的使用來猜測,他所謂「思辯的方法」可能是辯證法(1978: 124)。

17 《精神現象學》文本裡的「我們」所指為何,是一個問題。Marcuse 或 Lukacs 認為「我們」

僅指《精神現象學》的讀者而已(Dove, 1993: 29);但是就這個辭彙在一般的使用下所蘊含 的意義而言,它應該包括它的使用者—也就是黑格爾—在內。Dove 在引述 Marcuse 與 Lukacs 時,並不反對他們的說法;但是他又說《精神現象學》裡的「我們」有兩方面:「一 方面,『我們』似乎只在描述意識展現給現象學描述的活動經驗。但是另一方面,『我們的』

觀察也同樣被視為是一個作為(act),在作為一個整體的戲劇裡面扮演一個構成的角色

(constitutive role)。」(1993: 26)如此一來,Dove 又承認了「我們」包含作者;因為只有 讀者,是不可能「描述意識展現給現象學描述的活動經驗」的。

這樣,如果我們把《精神現象學》視為一場旅行,那麼「導論」

就是這場旅行的行前說明。領隊黑格爾在行前說明告訴大家,他只是 展示這個精神的現象,並要求大家,為了獲得真理,包括他本人與讀 者,既不需要也不能夠「用手段」;不要帶著任何的判準;而且要「擱 置」既有的觀念與思想,藉以達到「觀察事物如其在且對己自身的樣 子」。這個既包含作者的「展示」,也包含讀者「不做任何添加,只有 純粹觀看」的方法,可以依照《精神現象學》的書名,稱之為「現象 學」的方法。

必須承認,「現象學」雖然是《精神現象學》的書名,卻罕見於文本 裡。18依據Reinicke 為 Suhrkamp 出版社出版的廿冊黑格爾作品所編的索 引,「現象學」在《精神現象學》的文本裡出現5 次,其中包括在「序言」

裡3 次,在「導論」裡 1 次,在最後的「絕對知識」的章節裡 1 次(1986:

472)。但是檢視這些在「現象學」詞條所列的頁面,有兩個頁面未確實 有「現象學」一詞。19扣除它們,則「現象學」在《精神現象學》的文 本裡只出現3 次,其中包括在「序言」裡 2 次,在最後的「絕對知識」

的章節裡1 次。這並不奇怪:黑格爾原來構想的書名《意識之經驗之科 學》(Wissenschaft der Erfahrung des Bewußtseyns)並無「現象學」一詞;

書到將近完成前才改成現名。在他改名之前,「現象學」這個辭彙可能尚 未出現在他的腦海裡,因此全書只有最後的「絕對知識」章節,以及在 正文完成以後所寫的「序言」才看得到它。至於這本書最早寫成的「導 論」,當然完全看不到。從這一點來看,Reinicke 的索引把「現象學」的 詞條引向「導論」,是一大失誤。除了在文本裡罕見之外,「現象學」也

18 一位匿名審查人提到,在費希特的著作裡,「也和黑格爾一樣,用的多半是 Erscheinung,而 很少用Phänomen,更不用說 Phänomenologie 了」。

19 這兩個列在索引裡,但並沒有「現象學」一詞的頁面是 42f.與 72(Reinicke, 1986: 472)。

很少被當作黑格爾哲學的專門術語,例如張世英編的《黑格爾辭典》裡 就看不到這個詞條。

檢視《精神現象學》裡「現象學」一詞罕見的出現,都看不到黑格 爾對這個辭彙有任何的解釋,因此也不可能有任何直接的文本依據可以 證明《精神現象學》的方法叫作「現象學」;但是一些線索可以提供我 們 從 事 間 接 的 論 證 。 其 中 最 重 要 的 , 就 是 它 和 現 代 創 始 於 胡 塞 爾

(Husserl)的現象學一樣從處理「現象」入手。Magee 解釋「現象學」

說:「這個辭彙字面上意謂「『現象的科學』(science of phenomena),而 現象(phenomena)就只意謂『出現者』(appearances20)。這是『現象學』

對黑格爾與胡塞爾共同的意義。」(2010: 167)在《精神現象學》裡,「出 現者」出自它的主角「意識」(或「靈魂」、「精神」),因此精神現象學就 是意識或靈魂或精神的出現的科學。它的每一次出現都表現為一種「形 態」(Gestalt/ shape, figure, configuration);意識的所有形態千姿百態,精 神現象學正是這千姿百態的「意識形態」(Gestalten des Bewußtseins/

configurations of consciousness)之科學。此外,每一種意識的形態都是 一種認知的結果,也就是一種知識,所以黑格爾常稱它為「顯現的知識」

(erscheinendes Wissen/ appearing knowledge)。綜合言之,《精神現象學》

在於展示所有這些精神的出現,或所有這些意識的形態,或所有這些顯 現的知識。在這個展示裡,我們任由精神或意識或知識去開顯,而不做 任何添加,而只有純粹的觀看,因此才能看到它如實展現的現象。這個

「現象」的展現正是《精神現象學》的主旨,而作者的「展示」與讀者 的「不做任何添加,只有純粹觀看」,則是讓我們看到現象如實展現的方 法 。胡塞爾的 現象學使用 所謂的「直 觀」(intuition)、「存而不論」

(epoché)、「現象學的還原」(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等做法,亦

20 在德語就等於 Erscheinungen。

莫非是為了達到這個描述現象的目的,因此同樣稱為「現象學」的方法,

云何不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