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由區域性大國邁向全球性大國

近年來,中國積極與其他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安排)(Free Trade Agreement or Arrangement, FTA)及區域貿易協定(安排)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 or Arrangement, RTA),具體的例子包 括與香港、澳門簽署 CEPA、與巴基斯坦、東協、智利等簽署 FTA(請 見表 4)。同時也積極推動各種政治、經濟領域的國際合作協議,拓展 跨區域及擴大區域範圍的經貿合作磋商,並要求各國承認其是市場經 濟國家(Market Economic State)。

同註 15,頁 169-170。

表 4 中國簽署的 FTAs 與 RTAs(截至 2008 年 3 月) III. SPS

IV. 技術性貿易障礙

2005.12.16簽訂

韓國 《 保 護 和 促 進 投 資 協 定》

2007.9.11簽訂

俄羅斯 貿易平臺 2007.9.20簽訂

東協 《 海 事 協 定》

2007.11.2簽訂

厄瓜多爾 經濟技術 合作協定

2007.11.21簽訂 簽署了 14 個合作項目

獅子山 經濟技術

合作協定

2008.1.19簽訂

新加坡 合格境內

投 資 者 (QDII)

2008.1.22簽訂

紐西蘭 FTA 2008.4.7簽訂

2008.10.1生效

完成談判 I. 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

冰島 FTA 2005.5.17談判 ‧ 2006.12.4FTA

談判議定書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部分引自 WTO, Trade Policy Review Report by the WTO Secretariat, WT/TPR/S/161, February 28, 2006, <http://docsonline.wto.org/gen_home.asp? language=1&

_=1>。

中國的區域戰略,採取次區域主義(Sub-regionalism)48與微區域主 次區域主義意指要改變過去長期使用的區域概念,例如東北亞、拉丁美洲、

南亞、中亞等區域名詞,由中小型國家來推動以對況全球化與區域化的壓

義(Micro-regionalism)49形式的合作戰略,前者的合作形式多樣,譬如 在 2003 年間曾提出中、日、韓三國自由貿易區(China-Japan-Korea Free Trade Area)與東北亞自由貿易區(Northeast Asia Free Trade Area)、2004 年中、日、韓簽署《三國合作行動戰略》等;後者的合作 形式包括 1990 年中、俄、北韓的「圖們江開發計畫」、1992 年與中 南半島國家建立「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計畫」(Greater Mekong Sub-region)、2004 年與越南提出「兩廊一網」經濟區、2005 年中俄跨國經 濟圈等。

自 2000 年起,中國開始關注多元的區域議題,認為東亞合作絕非 單純的經濟問題,政治因素攸關未來走向,包括經濟、技術、非傳統 安全、軍事戰略合作主軸等,例如與東協簽訂 1999 年《南海行為準 則》、2000 年《禁毒合作行動》、2002 年《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2004年《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與《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 言的行動計畫》、2005 年《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等,都是中國發展 對外關係的具體表現。中國認為只要合乎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採取開 放的態度且不侷限任何形式,戰術更為彈性,例如每年召開亞洲博鰲 論壇,邀集亞洲各國的產、官、學界的資深菁英代表,探討共同關注 的議題,該項論壇活動最大的特色在於從過去政府間協商走向非政府

力,符合中小型國家的利益,中小型國家間之間所達成的區域貿易合作是克 服他們較低的討價還價能力和較高的談判成本之有效途徑。請見 Chia Siow Yue & Lee Tsao Yuan, “Subregional Economic Zones: A New Motive Force in Asia-Pacific Development,” in C. Fred Bergsten & Marcus Noland, eds., Pacific Dynamism and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ystem (Washington, DC: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3), pp. 225-269。

微區域主義係指一種次於國家為主的區塊概念,例如環黃海經濟區、湄公河 開發計畫等,大多由地方政府來推動合作並促進經濟發展,具有政策彈性化 的特質。請見楊昊,〈微型區域主義在東南亞跨域霾害治理上的挑戰與調 適〉,《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7 卷第 3 期,2006 年 7 月,頁 153。

(Non-government)模式的論壇。

新現實主義(Neo-realism)認為,霸權(Hegemony)與平衡者(Balancer) 的出現都是有助於推展區域合作,依此推論,無論中國是以霸權抑或 平衡者的角色參與,都將牽動東亞區域整合與區域主義的發展。50中國 與周邊國家建立友誼關係的區域戰略思維中,強調在經濟和內部的穩 定,對外採取順勢(Bandwagoning)的態度,且外交策略上充滿多邊主 義(Multilateralism)色彩,目的在於提升國際談判地位。中國過去透過 雙邊(Bilateral)層次處理各國關係,近年來,中國聯合多邊主義、雙邊 主義(Bilateralism)、協商式的單邊主義(Concerted Unilateralism)等多 重途徑,並以區域的角度去思考與建構周邊關係。

中國的積極運作,結合不同層次的區域主義戰略,促使東亞區域 主義的內涵更為豐富,尤其東協是中國當前最為重視的合作對象,面 對東協欲主導 ARF、APT、EAS 等作為,中國不急於「當頭」,表現 配合參與的態度,促使 APO 與 APT 有了發展的契機。具體而言,中國 在 EAS 中所扮演的角色,傾向將美國排除於外,與東協站在同一陣線 上,但不與東協爭奪主導權,以利參與 EAS 的權力軸心,這樣的戰略 作為,不但拉抬東協主義的重要性,更有助於型塑中國的區域地位,

保持對外戰略的彈性。5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