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59北周•庾信<步虛詞•二>:「無名萬物始,有道百靈初。寂絕乘丹氣,玄冥上玉虛。三元隨 建節,八景逐迴輿。赤鳳來銜璽,青烏入獻書。壞機仍成機,枯魚還作魚。栖心浴日館,行樂止 雲墟。」同註 33,頁八二六。

60北周•庾信<步虛詞•三>:「凝真天地表,絕想寂廖前。有象猶虛豁,忘形本自然。開經壬 子歲,值道甲申年。迴雲隨舞曲,流水逐歌弦。石髓香如飯,芝房脆似蓮。停鸞讌瑤水,歸路上 鴻天。」同註 33,頁八二七。

61隋煬帝<步虛詞•一>:「洞府凝玄液,靈山體自然。俯臨滄海島,回出大羅天。八行分寶樹,

十丈散芳蓮。懸居燭日月,天步役風煙。躡記書金簡。乘空誦玉篇。冠法二儀立,佩帶五星連。

瓊軒觶甘露,瑜井挹膏泉。南巢息雲馬,東海戲桑田。回旗遊八極,飛輪入九玄。高蹈虛無外,

天地乃齊年。」同註 33,頁八二七。

62隋煬帝<步虛詞•二>:「總轡行無極,相推凌太虛。翠霞承鳳輦,碧霧翼龍輿。輕舉金臺上,

高會玉林墟。朝遊度圓海,夕宴下方諸。」同註 33,頁八二七。

「擬篇」式的寫作,在新聲樂府興起後,對於音樂系統隨著時代 淪缺的漢魏舊樂府系統尤為不利,因為無論從內容的陳陳相因到樂曲 的了無新意、形式的制式化,都令文人極思突破之計。齊代永明末沈 約倡議「賦題法」,選擇漢鼓吹曲辭鐃歌十八曲中<有所思>、<芳樹

>、<臨高台>、<釣竿>等曲名,「運用齊代詩壇流行的體裁和風格,

以清詞麗語賦詠題意,當時稱為『賦曲名』。63」詩人如王融、謝朓、

謝靈運、蕭衍、蕭繹、蕭綱紛紛有類似的創作,於是它成了齊、梁、

陳、隋、唐擬作的新法,同時間接影響中唐「即事名篇,無所依傍。」

新樂府的產生。

所謂的賦題法,便是「專就古題曲名的題面之意來賦寫的作法,

拋棄了舊篇章及舊的題材和主題… … .它是嚴格由題面著筆,按著題面 所提示的內容傾向運思庇材。64」其實齊、梁以前的樂府詩也有切題 之作,如<陌上桑>寫羅敷採桑之事,<飲馬長城窟>寫征戍之事,

<仙人篇>寫神仙等。但這只是少數例子,漢魏舊曲多無題名,即使 有也多為曲調名,和內容沒有什麼關連,尤其是鼓吹鐃歌是魏晉各代 用於朝庭典禮,因此縱有擬作,均是為了儀式之用。齊、梁時代流行 的詠物賦寫的風氣,無寧為此擬作方法開一先河。齊、梁詩人從漢鼓 吹鐃歌下手,是因為鐃歌是軍樂,古本無辭,而它的部份題名很能符 合齊、梁詩人的審美趣味,且題面具有強烈的暗示性,於是它和詠物 詩一樣,為當時流行的唱和之風提供良好的素材。

「賦題法」創行之後,「制題成為重要的程序,切題盡題則成了寫 作的主要任務。65」古有的題面不夠鋪寫,於是<相和歌辭>、<雜 曲歌辭>都成為擬作的對象,新聲樂府流行後,不少詩人還創制新調,

63錢志熙<齊梁似樂府詩賦題法初探-兼論樂府詩寫作方法的流變>,《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 會科學版)》,一九九五年第四期,頁六十一。

64同註 63。

65同註 63,頁六十三。

再使用「賦題法」來寫作。如梁˙武帝的<採蓮曲>:「游戲五湖採蓮 歸,發花田葉芳襲衣。為君豔歌世所希。世所希,有如玉。江南弄,

采蓮曲。」

自梁沈約發明了以賦題法重新給予漢代經典古辭生命後,隋代詩 人也紛紛採用這種方式吟詠古題,在數量上是隋代樂府之冠,在漢代 鼓吹曲辭部份,有<巫山高>、<雞鳴>、<臨高台>,在魏晉文人 樂府部份,有<美女篇>、<櫂歌行>、<升天行>、<游俠篇>,

在宋、齊、梁、陳文人樂府部份,有<入塞>、 <陽春曲>、 <長 安道>、 <劉生>、 <結客少年場行>、 <採蓮曲>、 <驄馬>、

<蜀國弦>、<霹靂引>、<愛妾換馬>(共十七篇)等作品。內容 上大多就題面賦詠,在漢代古辭部份,隋代詩人所作和齊、梁詩人並 無不同,只是在句式上會有一點變化,如<雞鳴>篇較為短小,<臨 高台>篇略加鋪排而已。在魏晉文人樂府部份,<櫂歌行>雖原自有 辭,主要內容是王者布大化,但梁˙簡文帝將其就題面意思發揮後,

歷代擬作便「唯梁而行」,隋˙蕭岑66巧妙的將魏明帝和梁˙簡文帝的 內容加以融會,是賦題法中較少見的情形。魏˙曹植所作<升天行>

篇幅較短,67隋代擬作則加以鋪排。68另如魏˙曹植模仿<陌上桑>中 描寫羅敷的容貌衣飾另作<美女篇>,原作的戲劇性及娛樂性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詩人自身「求賢良獨難」的感嘆。後代擬作卻朝向描寫 美女,隋˙盧思道之作69雖也稟承賦題法的精神,但與齊、梁文人所

66隋˙蕭岑<櫂歌行>:「桂酒既潺湲,輕舟亦乘駕。鼓枻何吟吟,吟我皇唐化。容與滄浪中,

淹留明月夜。」同註 33,頁四六五。

67魏•曹植<升天行>:「扶桑之所出,乃在朝陽溪。中心陵蒼昊,布葉蓋天涯。日出登東干,

既夕沒西枝。願得紆陽轡,回使日東馳。」同註 33,頁七 0 一。

68隋˙盧思道<升天行>:「尋師得道訣,輕舉厭人群。玉山候王母,珠庭謁老君。煎為返魂藥,

刻作長生文。飛策乘流電,彫軒曳白雲。玄洲望不極,赤野曉無垠。金樓旦蹇嵼,玉樹曉氛氳。

擁琴遙可望,吹笙遠詎聞。不覺蜉蝣子,生死何紛紛。」同註 33,頁七 0 二。

69隋˙盧思道<美女篇>:「京洛多妖豔,餘香愛物華。恒臨鄧渠水,共採鄴園花。時搖五明扇,

聊駐七香車。情疏看笑淺,嬌深眄欲斜。微津梁長黛,新溜濕輕紗。莫言人未解,隨君獨問家。」

同註 33,頁六九七。

採的客觀角度不同,他和曹植一樣加入了自己的執著,使得賦題法這 種宮庭文學能跳脫詠物的束縛,呈現抒情言志的風貌,可惜此類的作 品仍如鳳毛麟角,直到唐代才大放異彩。比較值得注意的是擬作宋、

齊、梁、陳文人樂府題名部份,除了<陽春曲>是五七言相間,<結 客少年場行>是五言十句外,其它隋代擬作全是五言八句。可見時代 越往後,擬作<結客少年場行>採五言八句的體式已漸漸成型。

綜上所述,「擬篇」式的寫作,是齊梁詩人面對新聲樂府興起後,

對於音樂系統隨著時代淪缺的漢魏舊樂府所作的「舊瓶裝新酒」之計,

從此變成了新體詩磨練及宮庭宴會集詩的工具之一,甚至連新調都用 此種方法寫作。隋代主要的樂府擬作方式便是採用賦題法,不再有新 的方式,一直要到中唐白居易「即事名篇」的新樂府成立後,才將賦 題法的題名和內容作更切實的結合。

整合本節所言,隋代詩人在擬作漢魏古辭及部份南朝文人樂府 時,由於曲調幾已不可復得,且文人樂府朝徒詩的方向演進,因此多 採用「擬篇法」及梁代發明的「賦題法」。在擬作南朝新聲樂府方面主 要採用「擬調法」,少數採用「賦題法」。總的來說梁代發明的「賦題 法」仍是隋代樂府擬作的主要方式,此點從第四章提到隋代詩人摹擬 的漢魏古辭其實全是梁、陳改造過的漢魏古辭,以及前面提到隋代詩 人以「賦題法」擬作的詩作有十七篇,幾近隋代樂府詩總數的五分之 一,甚至新創曲調頗多使用「賦題法」(如<泛龍舟>、<江都宮樂歌

>、<河曲遊>)便可得證。因此可說隋代詩人將「賦題法」的擬作 方式加以繼承及沿續。

第三節 擬作的技巧

擬作本身可說是一種再現,把所閱讀過的文本意義重現,雖然所表現出 來的並非是作者的原貌,而是經過讀者揣摩、反芻、昇華、甚至加以主觀意 識的判斷,所呈現出異於以往的風貌,但讀者畢竟有所本,正如梅家玲所言:

「『原作』所給予讀者的美感經驗固然難以言傳,但其命意造境、篇章結構、

修辭遣句等既有之形構現象,卻宛然可辨,典範俱存。而它們,也正是促發 讀者美感經驗的根源。因此,為了體現相類相近的經驗內容,『擬作』在寫 作時採取與『原作』近似的篇章結構、套用既有的修辭遣句,似乎成了約定 俗成的通則。因為,這正是『使他人置身於同樣的境況之中』,俾便『同樣 的材料可以產生同樣的刺激和感應。』的具體作法。70」而本節所要討論的 擬作技巧,主要在於二方面:一是篇章結構的布局,二是意象的承襲與改造。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