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意象的承襲與改造

以上所舉之例為隋代擬作樂府運用其它章法結構的例子,大 體而言:既沒有較特殊的變化,或沒有足夠的例子舉證可為當代 特色之一,故僅羅列以供參考。隋代擬作樂府篇章結構的特色仍 在於時空設計與虛構與事實交錯兩方面。

二、意象的承襲與改造

「意象」是詩作的一個重要的質素,詩人的詩作是否成功,往往 在於他如何經營意象,使意象鮮明生動。在漢魏古辭的擬作中,南朝 擬作樂府裏,詩人往往使用重複的意象,此時詩人如何「化腐朽為神 奇」,將舊有的意象融匯及重新凝鑄便可見出功力高下。樂府詩發展 到了隋朝,積累前人流傳下來的意象,可謂擬作樂府詩的顛峰。觀察 隋代樂府詩的內容,以邊塞軍旅、豔情閨怨、宴遊寫景、豪客遊俠為 大宗,隋代豪客遊俠遊府常以立功塞上為標的,其意象群常和邊塞軍 旅詩一起出現,宴遊寫景題材在南朝樂府中甚少得見,故此處不擬討 論、而邊塞軍旅、豔情閨怨這兩類是南朝樂府習見的題材,故本小節 試著由隋代繼承六朝的兩大內容-邊塞和與閨怨入手,討論隋代樂府 詩在擬作中對意象匠心獨運的巧思。附帶一提的是隋代雖有新曲調,

但內容均由文人所寫,故多承襲舊有意象,此和南朝以新曲寫豔情閨 怨(如梁˙沈約<夜夜曲>、梁˙柳惲<獨不見>)的方式不謀而合,

本文以薛道衡的<昔昔鹽>、辛德源的<芙蓉花>二首新曲為例,探 討另一種融鑄舊意象的方式。

(一)邊塞題材意象的承繼與融合:六朝(尤其是南朝)流行以

「賦題法」改制漢魏古辭,許多帶有戰爭意味的題名,如<隴頭水>、

<關山月>、<出塞>都被當成唱和或同題共作的篇目來使用,內容

則滿是邊塞風光的描寫。無可避免的,漢地、漢將成為這類邊塞樂府 主要的意象群。隋代的邊塞樂府也大量承襲這些意象,筆者將之分類 探討:

1.自然物象:常見的是邊地景色與塞外風光,如:

a.翰海:「翰海」是邊塞樂府中常見的景色,如:

翰海波難息。(顧野王<隴頭水>)

冠軍臨瀚海。(楊素<出塞>)

翰海波瀾靜。(虞世基<出塞>)

在此翰海的意象有兩種意指:一是地名,如楊素<出 塞>:「冠軍臨瀚海。」二是將翰海當作沙漠中的汪洋,

如虞世基<出塞>:「翰海波瀾靜。」

b.交河:如:

交河冰未堅。(顧野王<隴頭水>)

夜赴交河城。(梁˙吳均<入關>)

冰塞交河源。(虞世基<出塞>)

此處交河的意象也是有兩指:一是城名,如梁˙吳均

<入關>:「夜赴交河城。」二是河名,如虞世基<出 塞>:「冰塞交河源。」

c.黃沙:大漠和中原、江南景色之異便在漫漫黃沙。黃 沙便成了遠征塞外常描寫的一個意象,如謝朓<從戎曲

>:「紅塵朝夜合,黃沙萬里昏。」將大漠間擴展至極 限,吳均<行路難>:「昔時抽心曜白日,今旦臥死黃 沙中。」血染黃沙,更顯悲壯。隋代樂府詩的黃沙意象 是動態的:

朝見馬嶺黃沙合,夕望龍城陣雲起。(盧思道<

從軍行>)

黃沙滾滾,覆蓋馬嶺,更引起征人無限愁緒。

d.雲:在六朝邊塞詩中,雲具備著多重面貌。如劉遵<

度關山>:「隴樹寒色落,塞雲朝欲開。」在冷寂的塞 北,白雲須藉助暖和的朝陽才得開展。陳•張正見<從 軍行>:「雁塞秋聲遠,龍沙雲路迷。」龍城黃沙升騰,

彷彿在流雲迷路。甚至於「雲」成為塞外特有的風光,

如:

無復漢地長安月,唯有漠北薊城雲。(北周•王 褒<燕歌行>)

代北雲氣晝昏昏,千里飛蓬無復根。(庾信<燕 歌行>)

有時雲的意象會和旗的意象融合,如古辭<出塞>:

「旗作浮雲影,陣如明月弦。」將旗幟飄揚的樣子和浮 雲流動的樣子結合起來。但雲這個意象在邊塞詩中最常 和戰爭和戰陣結合在一起,前者如庾信<從軍行>:「箭 飛如疾雨,城崩似壞雲。」將戰爭激烈以至城塌的場面,

藉由烏雲的意象表達出來。後者如張正見<戰城南>:

「雲屯兩陣合,劍聚七星明。」,<度關山>:「關山度 曉月,劍客遠從征。雲中出迥陣,天外落奇兵。輪摧偃 去節,樹倒礙懸旌。」梁•簡文帝<從軍行>:「魚雲 望旗聚,龍沙隨陣開。」雲下兩軍劇鬥,黃沙滾滾,戰 陣隨旗號開展都似白雲鋪展般流暢。

在隋代,「雲」這個意象也被賦予多重面貌。如:

凝雲迷代郡,流水凍桑乾。(薛道衡<出塞>)

敘述寒冷天氣連雲都凍結了,而「妖雲墜虜陣,暈月 遶胡營。」(薛道衡<出塞>)雲在這裡被賦予靈異的

暗示,可使敵軍敗亡。

隋代樂府詩「雲」的意象有兩個較為特殊之處:一是 和南朝一般,和陣勢結合在一起。如:

雲橫虎落陣,氣抱龍城虹。(楊素<出塞>)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魚麗逐左賢。(盧思道<

從軍行>)

「雲橫虎落陣,氣抱龍城虹。」在悠悠白雲的下方,

陣勢整齊的排開,戰爭一觸即發。「平明偃月屯右地,

薄暮魚麗逐左賢。」「偃月」、「魚麗」是古代戰陣名,

這裏卻雙關「月」與「雲」兩個意象。既可說是清晨月 掩駐紮在右地,黃昏在暮雲掩護下攻擊匈奴的軍隊;也 可說是清晨在右地演練「偃月」陣,黃昏時以「魚麗」

陣驅逐匈奴。既有景色,又有陣勢,將邊塞風光與戰爭 場面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另一個特殊之處,是他們不避 晦在詩中重複採用相同意象。以前詩為例:

朝見馬嶺黃沙合,夕望龍城陣雲起。庭中奇樹已 堪攀,塞外征人殊未還。白雲初下天山外,浮雲 直向五原間。(盧思道<從軍行>)

此處三「雲」內涵並無變化,均指塞上白雲,這種情 形不是只有盧思道有,薛道衡<出塞>也重複使用「雲」

的意象:

凝雲迷代郡,流水凍桑乾。(薛道衡<出塞>)

妖雲墜虜陣,暈月遶胡營。(薛道衡<出塞>)

但重複的意象代表的含義卻不相同,因此這或可視作 盧思道<從軍行>中白壁微瑕的缺憾。

e.關山、隴頭:這兩個意象在南朝是塞外風物的地標,

也可說是「賦題法」之下的產物。在南朝唱和風氣的導 引下,許多樂府題名被創制出來,如<度關山>、<關 山月>、<隴頭水>、<隴頭吟>、<隴頭>等。<隴 頭>本是漢橫吹曲之一,但已無古辭流傳,現存作品多 是梁之後的作品。<關山月>則是後世加於漢橫吹曲 中,現有作品也均是從梁開始。在這些題名的作品中關 山、隴頭只是代表塞外的意象群,其原始構想可能出自 於北朝樂府<木蘭辭>:「萬里度戎機,關山度若飛」

以及<隴頭歌辭>:「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

飄然曠野。朝發欣城,暮宿隴頭。寒不能語,舌卷入喉。

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絕。」其內容 也不脫塞客衣單、征人行役、怨傷離別等。可說是藉題 發揮之作。在這些詩作中,關山、隴頭往往是一個地名 的象徵,如:

邊城與明月,俱在關山頭。(陸瓊<關山>)

北周•王褒<關山>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

(北周•王褒<關山>)

關山遠可度,遠度復難思。(梁•簡文帝<度關 山>)

邊庭多警急,羽檄未曾閒。從軍出隴頭,驅馬度 關山。關山恒晻靄,高峰白雲外。(王訓<度關 山>)

「關山」這個意象常與「城」、和「月」連結在一起。

象徵孤、高的感覺,成為邊塞重鎮或必經之地,也成為

怨婦思念征人的標的。如徐陵<關山>:「關山三五月,

客子憶秦川。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隴頭也是如 此:

銜悲別隴頭,關路漫悠悠。故鄉迷遠近,征人分 去留。沙飛曉成幕,海氣旦如樓。欲識秦川處,

隴水向東流。(梁•元帝<隴頭水>)

塞外飛蓬征,隴頭流水鳴。漠處揚沙暗,波中燥 葉輕。地風冰易厚,寒深溜轉清。登山一回顧,

幽咽動邊情。高隴多悲風,寒聲起夜叢。禽飛暗 識路,鳥轉逐征蓬。落葉時驚沫,移沙屢擁空。

回頭不見望,流水玉門東。(陳•後主<隴頭水

>)

隴頭流水急,流急行難渡。(張正見<隴頭水>)

和關山常為征人行役、怨傷離別內容不同,隴頭常和 邊塞風物的意象結合在一起,描寫大漠風光,當然也有 相思之作,不過卻非怨婦思征夫,而是征夫念佳人,如 陳後主<隴頭>:「隴頭征戍客,寒多不識春。驚風起 嘶馬,苦霧雜飛塵。投錢積石水,歛轡交河津。四面夕 冰合,萬里望佳人。」隋代樂府詩處理這兩個意象則各 有不同的方式,如:

秋昏塞外雲,霧暗關山月。(隋煬帝<飲馬長城 窟行>)

明確的把「關山」和「月亮」兩個意象結合起來。

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 行>)

此處的「關山」已不是地名和城池的象徵,而是崇高 峻嶺,綿延迢遞。

結客佩吳鉤,橫行度隴頭。(隋•孔紹安<結客 少年場行>)

直接把少年整備出征的英姿刻畫出來。薛道衡<出塞

>則是以寒直接說出隴頭水的特色:

塵沙塞下暗,風月隴頭寒。(薛道衡<出塞>)

和冷風、明月相映照,更顯冰冷。盧思道則使用<隴 頭歌辭>:「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心肝斷 絕。」中思鄉的意象來下筆:「流水本自斷人腸。」(盧 思道<從軍行>)和車喿? <隴頭水>:「隴頭征人別,

隴水流聲咽。」有異曲同工之妙。

f.雁:在中國文學的意象群中,雁是一個特殊的意象。

它被視為「塞禽」的代表,如:

飛蓬似征客,千里自長驅。塞禽唯有雁,關樹但 生榆。(周•王褒<出塞>)

是邊塞行役中常可看到的景象之一。戴暠<度關山

>:「初征心未習,復值雁飛入。山頭看月近,草上知 風急。」庾信<燕歌行>:「代北雲氣晝昏昏,千里飛 蓬無復根。寒雁丁丁渡遼水,桑葉紛紛落薊門。」雁可 以來去自如,又勾起了邊塞征人的愁緒,陳•後主<雨 雪>:「長城飛雪下,邊關地籟吟。… … 況聽南歸雁,

切思朝笳音。」由雁可南歸,又聯想到可代寄家鄉訊息,

所以周•王褒<燕歌行>:「試為來看上林雁,必有遙

寄隴頭書。」詩人也拿兵法中雁陣的意象來落筆,如 三門應遁甲,五壘學神兵。白雲隨陣色,蒼山答 鼓聲。迤邐觀鵝翼,參差落雁行。(梁•簡文帝

<從軍行>)

隋代樂府詩則或將雁當作邊塞常見的景物,如:

長風蕭蕭渡水來,歸雁連連映天沒。(盧思道<

長風蕭蕭渡水來,歸雁連連映天沒。(盧思道<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