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介入與不同時間點對肌肉氧飽和濃度之影響

肌肉氧飽和濃度分別為總血紅素 (tHb)、氧合血紅素 (O2Hb)、去氧血紅素 (HHb)、

以及組織氧合指標 (TSI) 共四個參數。在本實驗收取之 tHb 資料中發現不同的介入與時 間之間具有交互作用 (F(32,320) = 12.623,p < .001)。進行單純主要效果分析後,結果發 現不同介入與不同時間點皆會對 tHb 造成影響。在介入中,使用巫毒帶 (FLOSS:17.3

± 8.3μmol、FLOSS120:10.8 ± 5.9μmol、FLOSS180:17.2 ± 7.8μmol) 之 tHb 皆顯著高於 無使用巫毒帶 (CTRL:2.7 ± 2.2μmol、ACT:2.1 ± 2.0μmol,F(4,40) = 18.101,p < .001)。

不同時間點之單純主要效果如表4。

圖 8 介入中不同介入對總血紅素之影響

註:CTRL = 靜坐休息;ACT = 主動恢復;FLOSS = 以 180mmHg 壓力纏繞 Flossband 並靜坐;FLOSS120 = 以 120mmHg 纏繞 Flossband 後,執行主動恢復動作;

FLOSS180 = 以 180mmHg 纏繞 Flossband 後,執行主動恢復動作;A = 與 ACT 有 顯著差異;B = 與 CTRL 有顯著差異;p < .05。

總血紅素

(μmol)

AB AB AB

25

並靜坐;FLOSS120 = 以 120mmHg 纏繞 Flossband 後,執行主動恢復動作;FLOSS180

= 以 180mmHg 纏繞 Flossband 後,執行主動恢復動作;a = 與 Intervention 有顯著 差異;b = 與 Rest1 有顯著差異;c = 與 MVCp0 有顯著差異;d = 與 Rest2 有顯著 差異;e = 與 MVCp15 有顯著差異;f = 與 Rest3 有顯著差異;g = 與 MVCp30 有 顯著差異;p < .05。

26 Intervention 6.28 ± 5.17

ce

並靜坐;FLOSS120 = 以 120mmHg 纏繞 Flossband 後,執行主動恢復動作;FLOSS180

= 以 180mmHg 纏繞 Flossband 後,執行主動恢復動作;a = 與 Intervention 有顯著 差異;b = 與 Rest1 有顯著差異;c = 與 MVCp0 有顯著差異;d = 與 Rest2 有顯著 差異;e = 與 MVCp15 有顯著差異;f = 與 Rest3 有顯著差異;g = 與 MVCp30 有 顯著差異;p < .05。

27

HHb 的結果中發現,不同介入與不同時間點間有交互作用 (F(32,320) = 17.621,

p < .001),經單純主要效果分析後發現在介入中不同介入之 HHb 達顯著差異 (F(4,40) = 24.473,p < .001),其餘時間點不同介入間均無顯著差異;在各個介入間則發現不同時間 點間具有顯著差異 (如表)。

圖 9 介入中不同介入對去氧血紅素之影響

註:CTRL = 靜坐休息;ACT = 主動恢復;FLOSS = 以 180mmHg 壓力纏繞 Flossband 並靜坐;FLOSS120 = 以 120mmHg 纏繞 Flossband 後,執行主動恢復動作;FLOSS180

= 以 180mmHg 纏繞 Flossband 後,執行主動恢復動作;A = 與 ACT 有顯著差異;B = 與CTRL 有顯著差異;C = 與 FLOSS 有顯著差異;D = 與 FLOSS120 有顯著差異;E

= 與 FLOSS180 有顯著差異;p < .05。

去 氧 血 紅 素

(μmol)

AB AB AB

28

表 7 不同時間點之去氧血紅素變化 (μmol)

時間/介入 CTRL ACT FLOSS FLOSS120 FLOSS180 intervention 2.73 ± 2.16

cefg

並靜坐;FLOSS120 = 以 120mmHg 纏繞 Flossband 後,執行主動恢復動作;

FLOSS180 = 以 180mmHg 纏繞 Flossband 後,執行主動恢復動作;a = 與

Intervention 有顯著差異;b = 與 Recovery 有顯著差異;c = 與 MVCp0 有顯著差 異;d = 與 Rest1 有顯著差異;e = 與 MVCp15 有顯著差異;f = 與 Rest2 有顯著 差異;g = 與 MVCp30 有顯著差異;p < .05。

29

TSI 的結果中發現,不同介入與不同時間點間有交互作用 (F(32,320) = 47.110,

p < .001),經單純主要效果分析後發現在介入中 (F(1.660,16.601) = 11.658,p = .001)、

第一次後測 (F(4,40) = 3.393,p = .018)、第一次 15 分鐘休息 (F(4,40) = 5.401,p = .001)、

第二次後測 (F(4,40) = 3.782,p = .011)及第二次 15 分鐘休息 (F(4,40) = 36.834,p = .001)

之不同介入之TSI 具有顯著差異,其餘時間點不同介入間均無顯著差異;在各個介入間

均發現不同時間點間具有顯著差異 (如表 7)。

圖 10 介入中不同介入對組織氧合指標之影響

圖 11 第一次及第二次後測時不同介入對組織氧合指標之影響 註:* = 兩時間點間有顯著差異;p < .05。

組織氧合指標

(%)

*

ACT CTRL FLOSS FLOSS120 FLOSS180

組織氧合指標

(%)

*

30

圖 12 第一次及第二次 15 分鐘休息時不同介入對組織氧合指標之影響

註:CTRL = 靜坐休息;ACT = 主動恢復;FLOSS = 以 180mmHg 壓力纏繞 Flossband 並靜坐;FLOSS120 = 以 120mmHg 纏繞 Flossband 後,執行主動恢復動作;

FLOSS180 = 以 180mmHg 纏繞 Flossband 後,執行主動恢復動作;* = 兩種介入 間有顯著差異;p < .05。

ACT CTRL FLOSS FLOSS120 FLOSS180

(%)

*

31

表 8 不同時間點之組織氧合指標變化 (μmol)

介入/時間 CTRL ACT FLOSS FLOSS120 FLOSS180 Intervention -2.01 ± 3.92

ceg

並靜坐;FLOSS120 = 以 120mmHg 纏繞 Flossband 後,執行主動恢復動作;

FLOSS180 = 以 180mmHg 纏繞 Flossband 後,執行主動恢復動作;a = 與

Intervention 有顯著差異;b = 與 Rest1 有顯著差異;c = 與 MVCp0 有顯著差異;d

= 與 Rest2 有顯著差異;e = 與 MVCp15 有顯著差異;f = 與 Rest3 有顯著差異;

g = 與 MVCp30 有顯著差異;p < .05。

32

第伍章 討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