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舉國體制的基本體系

中國競技運動表現進入二十一世紀,引起各國家所重視。無論是 2000 年雪梨奧運 的歷史性突破、2004 年雅典奧運金牌總數名列第二、2008 年北京奧運一舉躍升為體壇 霸主、2012 年倫敦奧運則為境外表現最佳一次,顯示中國競技運動發展臻於成熟。根據 梁曉龍等 (2005,2006) 指出中國競技運動發展之所以能夠成功,主要歸功於「舉國體 制」。其是在中國經濟尚處於不發達的背景下,透過社會主義所特有的制度,將有限的 人力、物力、財力優先集中發展競技運動,使能在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世界盃等重大 國際賽事中獲獎 (梁曉龍等,2005,2006;陳宗弟、張幫軍、王敏武,2003;蔡廷川、

魏嘉陵,2009)。故舉國體制為發展競技運動過程中,採取的一種發展方式及制度設計。

然而,舉國體制在歷來發展過程中,不免受到諸多質疑和批判,直至今日仍在尋求完善

15

措施。本節將先介紹中國舉國體制十二項體系之內容,接著敘述其當前面臨的問題。

一、舉國體制十二項體系

本研究以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前政策法規司副司長梁曉龍任內所著《舉國體制》介紹 之:

(一)組織領導體系:從平時到戰時,從中央到地方,從代表團到各運動團隊所形成的組

織體系,分為日常組織領導體系、奧運備戰組織領導體系、奧運臨戰組織指揮體系。日 常組織領導體系,以國家體育行政部門負責主導,即國務院和國家體育總局轄下有省區 市體育局、縣市體育行政部門等,並以官方文件方式的行政命令,貫徹和落實黨中央發 佈的體育運動發展政策;奧運備戰組織領導體系,由國家體育總局成立奧運備戰領導小 組,總體規劃奧運各項工作,確立工作目標、原則。並瞭解一線運動隊的工作進度和協 助解決相關問題;奧運臨戰組織指揮體系,於大型國際運動賽會舉辦時建立指揮組織系 統,並設有競賽、新聞、後勤、醫療等工作小組進行有效服務。

(二)運動訓練體系:為競技運動的基礎,主要由組織一條龍、公益性事業、科學的運動

訓練理論、運動訓練的管理體系所組成。組織一條龍是四級金字塔式的運動訓練體系,

即國家隊、省區市專業運動隊、重點業餘體校後備軍、一般業餘體校青少年運動員,保 證了運動系統化;公益性事業,指相關運動專業人員於生活和福利方面獲得保障,如省 隊以上的教練和運動員等皆被納入國家正式編制,享有工資和津貼;科學的運動訓練理 論,即堅持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大量運動訓練的原則。並不斷探索各運動項目致 勝規律,同時強化運動員心理素質,輔以科學管理;運動訓練的管理體系,在政策措施 上支持奧運新的金牌項目產生,故以奧運戰略政策為導向,增加相關獎勵辦法,優惠和 保障運動專業人才,並從國外引進優秀教練來協訓。

(三)後備人才培養體系:各類體育運動學校、競技體育學校、各級各類少兒體校和業餘

體育運動學校,與高水平運動訓練體系相連結,從而實現奧運目標。目前競技運動後備

16

人才培養和投資管道相當多元,正加強體教結合6的深度與廣度,減少社會和個人的成 本。

(四)運動員文化知識教育體系:對提高運動員的運動成績和綜合競技能力具有直接的影

響。無論是發展運動員的智力,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掌握技、戰術都有 促進作用。

(五)運動訓練基地體系:國家運動訓練基地、地方運動訓練基地、高原訓練基地、平原

訓練基地等,為競技運動訓練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其主要以備戰奧運工作為主,做好 對運動隊伍的後勤服務。

(六)運動競賽體系:由國內競賽和國際競賽兩大部分組成,國內主要有全國運動會、全

國城市運動會、全國冬季運動會、全國錦標賽和聯賽等。而國際則有奧運會、亞運會、

單項世界錦標賽和世界盃賽等。以全運會為主要的國內競賽,成了貫徹和落實國家競技 運動政策的手段。以奧運為最高層級的國際賽事,則是實現競技運動發展的目標。

(七)科技和信息服務體系:運動科技工作必須朝向運動訓練實踐導向,從而對國家體育

總局的科研單位和體育院校作一系列改革。堅持以訓練監控為重點,輔以訓、科、醫一 體化的科技服務。此外,多管道蒐集對手備戰措施、訓練方法等,進行分析並利用有效 資訊,提供決策參考依據。

(八)反興奮劑體系:在保護運動員的身體健康,維護競賽的公平公正等發揮著重要性。

如建立興奮劑檢查專門機構,逐年增加檢查數量;對使用興奮劑者進行懲處;教育教練、

運動員等運動專業人才正確使用興奮劑,並認識其危害性;支持國際組織施行的政策措 施。

(九)對外聯絡體系:在國家對外政策的統一領導下,既有政府的,也有民間的。其主要

在促進對外交流,並負責與國際奧會、亞奧理事會等國際綜合性運動組織,國家間的運 動組織以及其他國際單項運動組織進行聯繫,處理各種運動事務。

6 目的是將文化教育和運動訓練資源作結合,藉由發揮體育與教育兩個部門的優勢,追求競技運動培養 人才的模式,以提高優秀人才的成材率和輸送率。此外,運動員不中斷正常的學校教育,在校園參加 專業運動訓練,進而可代表國家參加高水準賽事。這種模式有利於運動員全面發展,且對於運動員職 業的特殊性,亦即在接受專業訓練的同時不失基本教育、為將來退役轉型奠定基礎。

17

(十)激勵獎勵體系:對有功人員實行精神和物質並重的獎勵原則。

(十一)經費保障體系:其主要來源有國家財政撥款、體育彩票公益金、社會贊助、廣告

和國際奧會分成。然而,競技運動仍以國家主導為主。故有中央財政負責國家級運動隊、

省區市財政負責省級運動隊、地市級財政負責地市級運動隊。

(十二)運動員保障體系:對運動員的生活、入學、退役後安置和傷殘保險等進行保障,

如免試入學、經濟補償、設立關懷基金等。

綜上所述,中國舉國體制是以政府主導全國運動事務,並計畫性的配置體育資源,

形成以國家體育總局為中心的管理體制、專業運動隊為中心的訓練體制、全運會為中心 的競賽體制 (尤春光、李秀霞,2007;郝勤,2004;梁曉龍等,2005,2006)。這十二項 體系間,各自獨立實又相互連結,落實了全國一盤棋、國內練兵、一致對外的思維。在 某種程度上,其涵蓋前述的西方競技運動關鍵因子。縱使兩者語彙不同,卻存有相似與 重疊性。另外,中國舉國體制十二項體系更提及了對外聯絡體系、反興奮劑體系、激勵 獎勵體系,促使競技運動發展趨於完備 (蔡宗熹等,2012)。

二、當前面臨的問題

中國舉國體制發展至今,其適用性受到世人的質疑和挑戰,故出現許多改革的聲 浪。舉國體制名為國家辦體育,卻只侷限於某特定族群,需確實動員全國、全社會及全 體人民的力量,才可能實現其本質意義 (王曉中,2011)。由於舉國體制當初興起於計畫 經濟下,從今日的市場經濟看來並不相容。其歸因於競技運動項目設置、人才培育途徑、

獎勵制度等未能按市場導向行事;競技運動作為菁英競技,法理不應動用納稅人的經 費;政府身兼運動員和裁判員分配賽會金牌,違背了市場原則。另外,中國全運會之比 賽項目仿效奧運會,人民因此關注某幾個特定且熱門的運動賽事。舉國體制將運動員視 作奪金工具,在非金不可下,獲得金牌以外的運動員即被冷處理。絕大多數運動員在未 能受到良好的學校及文化教育下,退役生活多無所適從甚至有困苦的情形。(王慶軍,

2013;盧元鎮,2013;戴永冠、羅林,2012)。

中國依循競技運動體制,將資源高度集中在某幾個傳統優勢項目上,削弱了其他相

18

對落後的運動項目之發展基礎。因此,中國競技運動之金牌含金量,受到世人很大的質 疑。中國體育行政部門歷來堅持三塊牌子、一個機構,一方面阻礙了各運動協會朝實體 化發展。在集行政部門、事業單位、企業、協會於一身下,壟斷賽事及運動員,並從中 謀取利益。另一方面,助長一切依賴國家的心態及行為模式,不利發揮社會積極主動性,

可謂為當前中國體育改革的絆腳石 (王曉中,2011;盧元鎮,2013)。中國舉國體制主要 是為了在國際大型賽會上取得優異成績,歷年來已耗費鉅資,於近年崛起成體育大國。

一面金牌有人估計需花費六、七千萬至七億人民幣不等,中國為了產出更多的金牌數,

將大量資金投入於運動訓練、場館興建及科學研究等方面。在著重競技運動發展下,致 使全民運動、學校體育發展失衡,一般民眾和兒童也就無法公平使用運動設施 (徐永 剛、沈賢,2009)。綜合以上,各方學者無不希望透過改革,達成社會投資為主、市場 配置資源、全民發展體育等,使舉國體制更符合現今狀況並漸趨完善。

中國舉國體制內涵是以國際大賽獲得佳績為目標,並且以政府統管體育資源為手段 (史友寬,2012)。由此可知,中國競技運動發展主要出自政府行為。事實上,臺灣競技 運動發展多半也是由政府所主導。另外,在基於同文同種下,中國舉國體制相對西方競 技成功因子較適合國人去瞭解臺灣競技桌球的發展。因此本研究採用中國舉國體制十二 項體系,作為中國與臺灣競技桌球發展之分析依據。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