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王如生,2000,〈東協組織發展之研究:從整合理論觀點〉,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 所碩士論文。

王志弘、許妍飛譯,Richard Jenkins 原著,2006,《社會認同》,台北:巨流出版。

王甫昌,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出版社。

王明珂,1997,《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出版。

石之瑜,1993,《當代台灣的中國意識:對集體認同的反思》,台北:正中出版。

---,1995,《後現代的國家認同》,台北:世界出版。

---,1998,《兩岸關係概論》,台北:揚智出版。

石之瑜、姚源明,2004,〈社會科學認同的幾個途徑〉,《東亞研究》,35(1):1-36。

包宗和、吳玉山主編,1999,《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出版。

---,2009,《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出版。

江宜樺,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出版。

朱景鵬,1994,〈歐洲聯盟經濟暨貨幣聯盟及其政治統合之關聯性〉,《問題與研 究》33(11):30-43。

---,1999,〈區域主義、區域整合與兩岸整合問題之探討〉,《中國大陸研究》, 42(8):81-108。

宋鎮照、陳欣之主編,2007,《變遷中的東南亞區域整合:過程、挑戰與發展》,

台北:五南出版。

李佳霏,2002,〈從整合理論看兩岸關係〉,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文琪譯,Kathryn Woodward 原著,2006,《認同與差異》,台北:韋伯出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吳乃德,1993,〈國家認同和政黨支持-台灣政黨競爭的社會基礎〉,《中央研究 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4:33-61。

---,1996,〈自由主義和族群認同:搜尋台灣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基礎〉,《台 灣政治學刊》,1:5-39。

---,2002,〈認同衝突和政治信任:現階段台灣族群政治的核心難題〉,《台 灣社會學》,4:75-118。

---,2005,〈麵包與愛情:初探台灣民眾民族認同的變動〉,《台灣政治學刊》, 9(2):5-39。

吳玉山,1997,《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台北:正中出版。

吳新興,1995,《整合理論與兩岸關係之研究》,台北:五南出版。

吳重禮、許文賓,2003,〈誰是政黨認同者與獨立選民〉,《政治科學論叢》,

18:101-140。

沈玄池,2000,〈歐洲聯盟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體制與運作方式政策之研究〉,《美 歐季刊》,14(3):263-304。

洪丁福,1996,《國際政治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啟英文化。

李英明,2001,《全球化時代的台灣與兩岸關係》,台北:生智出版。

李金梅、黃俊龍譯,Ernest Gellner 原著,2001,《國族與民族主義》,台北:聯經 出版。

李美枝,2003,〈族群與國族認同的意識〉,《本土心理學研究》,20:39-71。

辛翠玲、吳重禮,2002,〈從合作到整合:論歐洲政治合作的發展〉,《中山人文 社會科學期刊》,10(1):25-51。

施正鋒,1998,《族群與民族主義:集體認同的政治分析》,台北:前衛出版。

---,2000,《台灣人的民族認同》,台北:前衛出版。

曾怡仁、張惠玲,2000,〈區域整合理論的發展〉,《問題與研究》,39(8):53-71。

邵宗海,2004,《兩岸協商與談判》,台北:新文京出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徐火炎,1992,〈民主轉型過程中的政黨重組:台灣地區選民的民主價值取向、

政黨偏好與黨派投票改變之研究〉,《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5(1):213-263。

---,1996,〈台灣選民的國家認同與黨派投票行為: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三 年間的實證研究結果〉,《台灣政治學刊》,1:85-128。

---,2004,〈台灣結、中國結與台灣心、中國情:台灣選舉中的符號政治〉,

《選舉研究》,11(2):1-42。

徐永明、范雲,2001,〈「學作」台灣人:政治學習與台灣認同的變遷軌跡,

1986~1996〉,《台灣政治學刊》,5:3-63。

孟樊,2001,《後現代的認同政治》,台北:揚智出版。

張五岳,1999,〈分裂國家模式之探討〉,載包宗和、吳玉山編,《爭辯中的兩岸 關係理論》,77-118,台北:五南出版。

張亞中,1998,《歐洲統合:政府間主義與超國家主義的互動》,台北:揚智文化。

---,1999,〈兩岸未來之認同與統合:歐盟模式的思考〉,《問題與研究》,

38(10):1-25。

---,2000,《兩岸統合論》,台北:生智出版。

張亞中、李英明,2000,《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揚智出版。

張茂桂主編,1993,《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葉強出版。

張茂桂、吳忻怡,1997,〈教育對於統獨傾向的作用〉,《台灣政治學刊》,

2:107-189。

張啟雄,2009,〈兩岸關係理論之建構:「名分秩序論」的研究途徑〉,載包宗和、

吳玉山編,《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115-138,台北:五南出版。

張蘊岭,2000,《歐洲劇變與世界格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高格孚,2004,《風和日暖:台灣外省人與國家認同的轉變》,台北:允晨出版。

高長,2002,《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台北:五南出版。

耿曙,2009,〈經濟扭轉政治?中共「惠台政策」的政治影響〉,《問題與研究》,

48(3):1-3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耿曙、陳陸輝,2003,〈兩岸經貿互動與台灣政治版圖:南北區塊差異的推手?〉,

《問題與研究》,42(6):1-27。

耿曙、劉嘉薇、陳陸輝,2009,〈打破維持現狀的迷思:台灣民眾統獨抉擇中理 念與務實的兩難〉,《台灣政治學刊》,13(2):3-56。

許志嘉,2009,〈認同轉變:兩岸關係的結與解〉,《東亞研究》,40(1):39-74。

唐彥博,1999,《大陸經貿變革與兩岸社經整合》,台北:永業出版。

陳勁,1999,《歐洲聯盟之整合與體制運作》,台北:五南出版。

陳文俊,1995,〈統獨議題與選民的投票行為:民國八十三年省市長選舉之分析〉,

《選舉研究》,2(2):99-136。

陳陸輝,2000,〈台灣選民政黨認同的變遷與持續〉,《選舉研究》,7(2):109-141。

---,2006,〈政治信任的政治後果—以2004 年立委選舉為例〉,《台灣民主季 刊》,3(2):39-62。

陳陸輝、周應龍,2004,〈台灣民眾統獨立場的持續與變遷〉,《東亞研究》,

35(2):143-186。

陳陸輝、耿曙、王德育,2009,〈兩岸關係與2008 年台灣總統大選--認同、利益、

威脅與選民投票取向〉,《選舉研究》,16(2):1-22。

陳陸輝、耿曙、涂萍蘭、黃冠博,2009,〈理性自利或感性認同?影響台灣民眾 兩岸經貿立場因素的分析〉,《東吳政治學報》,27(2):87-125。

陳朝政,2005,〈大陸台商的認同變遷:理論的歸納與推論〉,《東亞研究》,

36(1):227-274。

陳德昇,1994,《兩岸政經互動:政策解讀與運作分析》,台北:永業出版。

鄭夙芬,2009,〈族群、認同與總統選舉投票抉擇〉,《選舉研究》,16(2):23-49。

盛杏湲,2002,〈統獨議題與台灣選民的投票行為:一九九0年代的分析〉,《選 舉研究》,9(1):41-80。

黃光國,2005,《一中兩憲:兩岸和平的起點》,台北:生智出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游盈隆,1996,《民意與臺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

---,1996,〈台灣族群認同的政治心理分析〉,《台灣政治學刊》,1:41-84。

童振源,2000,〈台灣與「中國」經貿關係:經濟與安全的交易〉,《遠景季刊》

1(2):31-82。

---,2003,《全球化下的兩岸經濟關係》,台北:生智出版。

---,2003,〈中共「十六大」後對台政策分析〉,《中國大陸研究》,46 (2):41-56。

黃紀,2001,《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 TEDS:民國九十年立法委員選舉全國大 型民意調查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 90-2420-H-194-001,台北:行政院國科會。

黃冠博,2007,〈當「理性遇上感性」:民眾兩岸經貿立場分析之研究〉,政治大 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偉峰,2001,〈歐盟整合模式與兩岸主權爭議之解析〉,《歐美研究》,

31(1):129-173

楊仕樂,2004,〈中國威脅?經濟互賴與中國大陸的武力使用〉,《東亞研究》,

35(2):107-142。

楊開煌,1996,《縱論兩岸尋雙贏》,台北:歷史智庫。

郭秋榮,2009,〈全球金融風暴之成因、對我國影響及因應對策之探討〉,《經濟 研究》,9:59-89。

郭秋慶,1998,〈歐洲統合過程中國家主權的弱化或強化〉,《東海學報》,

39(5):73-95。

鄧開元,2006,〈台海兩岸政治關係之發展 1991-2005 年:整合理論分析〉,中山 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榮祥,2007,〈一觸即發或虛張聲勢:論一九九五、一九九六台海危機〉,《台 灣政治學刊》,11(1):201-240。

劉文成,2001,《兩岸經貿大未來:邁向區域整合之路》,台北:生智出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劉義周,1993,〈台灣的政治世代〉,《政治學報》,21:99-120。

---,1994,〈台灣政黨形象的世代差異〉,《選舉研究》,1(1):53-73。

劉相平,2005,《經濟全球化與兩岸經貿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劉嘉薇、耿曙、陳陸輝,2009,〈務實也是一種選擇:台灣民眾統獨立場的測量 與商榷〉,《台灣民主季刊》,6(4):141-168。

羅致政,1995,〈美國在台海兩岸互動所扮演的角色—結構平衡者〉,《美歐月刊》, 1(10):37-54。

盧倩儀,1997,〈區域整合理論的比較與評析〉,《美歐季刊》,12(1):27-44。

龔維斌、良警宇譯,Anthony D. Smith 原著,2002,《全球化時代的民族與民族 主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藍玉春,1999,〈有關歐洲統合的論戰及實踐〉,《政治科學論叢》,11:181-227。

---,2005,〈歐盟多層次治理:論點與現象〉,《政治科學論叢》,24:49~76。

蕭全政,2002,《政治與經濟的整合: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台北:桂冠圖書。

---,2006,《政治與經濟的整合》,高雄:基礎文化創意。

蘇宏達,2001,〈以「憲政主義建造」概念解釋歐洲統合之發展〉,《歐美研究》,

31(4):629-68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