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挫折之後:倚靠中俄、回防周邊、經營金磚

中國將如何因應美國從「重返亞洲」到「再平衡」的系列攻勢,

是一個發展中的議題。由於美國強勢施壓的政策也才開始約三年許,

中共又甫經歷政權交接的「十八大」,因此很難看出會有一套新而全 面的部署,重新翻修「四點布局」並推出新政策。但北京確實把美國 近年來一系列軍事與經濟作為(特別是頻繁在亞太組織海上,與貿易 上積極推動《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視為是企圖制衡中 國。65因而重新調整「四點布局」的比重,是北京近期應付「再平衡」

的初步、合理選擇。

這樣的研判將強調三個短期的重點領域:第一,加強中俄關係,

以俄國為體系中制衡美國霸主的支點;第二,重新耕耘周邊外交,對 友好者將加強加碼甚至寬讓利益,對明顯倒向美國者則不惜施以軍事 威脅或經濟強制(economic coercion)以迫使其調整政策;66第三,應對

“2012 Rim of the Pacific Exercise Joint Military Drill Held,” CCTV News, June 29, 2012, <http://english.cntv.cn/program/asiatoday/20120629/116728.

shtml>.

中國「海監總隊」高幹曾經公開聲稱,如果日本、越南、菲律賓膽敢越過

「紅線」,中方不惜「以戰止戰」。請見林庭瑤,〈中共:南海、東海以戰 止戰 台灣免參戰〉,《聯合新聞網》,2012 年 7 月 12 日,<http://udn.com/

NEWS/MAINLAND/MAI1/7219716.shtml>;《環球網》5 月還有一則新聞 的標題是〈中國不是亞洲雷鋒,不容菲律賓以小欺大〉。同月,中國還短暫 禁止菲律賓進口的香蕉入境,針對性尤其明顯,請見〈中國應繼續保持對菲 律賓嚴厲〉,《環球網》,2012 年 5 月 18 日,<http://world.huanqiu.com/

hot/2012-05/2733901.html>。有關中國加強與東協關係的一項案例是 2011 年 11 月北京承諾成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規模有 30 億人民幣,

但資金是否落實,作為的後續成效如何,目前並不明朗。請見吳士存,〈究 竟是誰在南海挑起事端〉,《新華網》,2012 年 9 月 2 日,<http://news.

xinhuanet.com/world/2012-09/02/c_112930269.htm>。

美國藉由 APEC、ARF,乃至 TPP 營造的政經包圍,則強化金磚集團、

「上海合作組織」(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CO)、

「中非合作論壇」(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FOCAC)、

「中歐工商峰會」(China-EU Business Summit)、「區域全面經濟夥 伴協議」(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等 各種多邊機制,在國際政經經濟秩序(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ic order)等議題(例如國際儲備貨幣改革與歐債問題)上實行突圍,紓解 美國造成的壓力。67

本文目前預期認為,在前述三個項目中,中國回應美國壓力的措 施共同交集出現在「金磚集團」,所以未來該集團的「制度化」,將 是中國同時鞏固「位置」與「身分」的重要機制。小布希就任美國總 統之初,美中關係惡化,中方就曾將外交重點轉移到周邊,強調「睦 鄰、安鄰、富鄰」。然而,除了日本與南韓等少數國家,中國周邊多 半是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俄國與印度,分別是與中國陸地邊界最長,

與人口最多的兩大國。這兩個國家還牽動了兩大片中國周邊發展中國 家—北亞與中亞的伊朗、阿富汗、前蘇聯成員、蒙古、北韓,以及南 亞、東南亞的印巴、東協。而俄國早先曾對東擴的北約不滿,而調停 關係緊張的印中,一度構成了俄印中三邊機制。68於是,發展俄印中關 係便與「大國外交」、「周邊外交」、「發展中國家外交」連成一 片。

如所周知,「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路線始終是中國外交重要 的意識形態。北京迄今堅守「最大發展中國家」的自我定位,拒絕參

關於 TPP 與 RCEP 的對峙與美中角力,請見 Suthichai Yoon, “TPP vs. RCEP:

A new Washington-Beijing tug-of-war?” The Nation, December 6, 2012,

<http://www.nationmultimedia.com/opinion/TPP-vs-RCEP-A-new-Washington-Beijing-tug-of-war-30195647.html>。

張登及,《建構中國:不確定世界的大國地位與大國外交》(臺北:揚智文 化,2003 年),頁 88-100。

與 G8 集團,除了沿襲 19 世紀以來殖民受害歷史的「身分」,還有助 於國際統戰—團結多數。這項傳統在中國與西方關係不惡時,多少會 被北京忽略。但當西方打算制衡從「位置」制衡中國,且質疑中國的 動機與「身分」時(如美國實施「再平衡」),則「發展中國家是

『基礎』」的家底,又成為重要的外交依仗。這證諸於習近平擔任國 家主席後首度出訪行程在坦尚尼亞發表的〈中非永遠做可靠朋友和真 誠夥伴〉演講,亦非常明確。69

但除了 1950 年代的亞非會議曾使亞非拉集團聲勢一振,之後的

「七七集團」(Group of 77)與「不結盟運動」(Non-Aliened Movement) 都只是不滿西方意見的即興劇場,對美歐主導世界政經秩序莫可奈 何。雖然近年來有「中非合作論壇」、「中阿合作論壇」(The China-Arab Cooperation Forum)等出現,卻不免落入凱子大會之譏,且中國 單獨「帶頭」目標太明顯,有違「韜光養晦」。現在中國經濟崛起,

2009 年起成為非洲最大貿易夥伴,同時深化了與拉美大國巴西、阿根 廷、智利等的原物料貿易。同一年中國大陸也成為巴西最大貿易夥 伴,加上北京早年曾多次協助巴國發射衛星,巴國頗孚眾望的左派魯 拉(Luiz I. Lula)總統等人對小布希也時常有所抵制,巴、印、中與南 非又有哥本哈根峰會「基礎四國」的合作經驗,金磚集團作為制衡美 國為首的西方秩序的平臺,在北京經營的許多「多邊舞臺」中,作用 最為凸顯。70

〈習近平在坦尚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發表演講 中非永遠做可靠朋友和 真誠夥伴〉,《新華網》,2013 年 3 月 25 日,<http://news.xinhuanet.com/

world/2013-03/25/c_124501686.htm>。

有關中國在拉美各國的經營及其與傳統第三世界外交的關係,請見柯玉枝,

〈十七大後中共的第三世界政策〉,《國際關係學報》,第 25 卷,2008 年 1 月,頁 153-173;柯玉枝,〈論新世紀中共拉丁美洲政策及其影響〉,《中 國大陸研究》,第 50 卷第 3 期,2007 年 9 月,頁 85-11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