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參與對象為新北市樹林區某高職女生一、二年級排球社團學生,合計 24 位 女學生。參與對象在接受本研究實驗教學前,皆未接觸學習過類似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之 體育教學課程。在進行本研究實驗教學前,已於事先請每位參與研究實驗教學學生及其 學生家長,填寫研究參與同意書(如附錄二),經由研究參與學生及其家長同意參與實驗 教學後,方始成為本研究實驗教學之研究對象。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將以採取「異質性分 組」的方式進行分組,以認知試題前測區分前八名成績高的學生為高技能組及後八名成 績較低的學生為低技能組,並將研究參與學生對排球整體認知前測之實際表現分成四 組,每組六位學生,各組同時遴選一位學生為分組小組長,在進行分組過程中,同時留 意各組間團隊實力的相差性,利於進行實驗體育教學課程;因本校排球場地有限且研究 對象為不同學齡之高職女學生,故此教學時間皆為例假日及社團綜合課程時間進行研究 教學,教學期間如遇雨天情形皆以順延進行研究教學。

第四節 實施步驟

本研究所進行的實施步驟共分為兩面向,一為使用工具者訓練,二為實驗教學進 行。其內容下:

一、 使用工具者訓練

首先進行本步驟之使用工具訓練時,同時邀請一位體育教師擔任觀察訓練員,本研 究之球類運動比賽表現是經由觀察紀錄方式施測及評量,研究者與觀察訓練員共同進行

訓練過程,其實驗教學進行方法如下:

1. 為使觀察訓練員對本研究有紮實的概念及瞭解,是以共同討論方式進行理解式球類教 學法之相關教學文獻與資料、觀察紀錄之相關問題,以提高觀察訓練員的信度。

2.本研究是以(Siedentop & Tannehill,2000)提出之信度考驗為計算方法,其觀察訓練員計 算方法如下:

意見相同次數

信度= 100%

意見相同次數+意見不同次數

3.熟悉並了解本研究之球類教學比賽表現的各類觀察項目定義、類目及紀錄方式。

4.本研究教學實施過程會以攝影機記錄教學過程及前後測驗的比賽表現的評量依據,在 實驗教學前會以多次模擬攝影角度提高拍攝品質。

二、 實驗教學

進行本研究之教學實驗時可分為三個階段,一為研究前測,二 為教學實驗,三為研 究後測,內容如下:

(一)研究前測

為使本研究提高參考信度會在進行理解式球類教學之前,在研究教學的第一週實施 理解式球類教學之前測,其測驗內容包括:排球運動項目的認知測驗、體育課情意評量及 運動比賽表現評量項目等;其中前測內容有分室內的認知測驗、體育課情意評量之紙筆 測驗及室外排球場的比賽表現之分組比賽,實行室內紙筆測驗時由教師作答說明三分 鐘,並在50 分鐘完成 30 題選擇題教學前測;室外教學前測之比賽表現時,現場同時架 設攝影機記錄施測過程以供觀察員評量,並使用GPAI 比賽評量工具,再依拍攝所得內 容之過程紀錄表現進行評量,評量對象之前測成績分別為高、低分組的學生。

(二)教學實驗

本教學實驗施作得第三節至第十三節為期五週,技能教學實作 11 堂,理解式球類 教學排球教學課程(附錄三)共實施 15 堂課程為期五週,其教學課程表如表二所示:

表二 高職女學生理解式排球教學進度表 課 程

節 次

教 學 目 標 配 合 技 能

第一、二節 實施理解式排球教學前測

第三節 空間概念運用 熟悉排球場位移空間感

第四節 空間概念運用 低手傳球

第五節 空間概念運用 高手傳球

第六節 基本概念 位移

第七節 基本概念 補位

第八節 基本概念 扣球

第九節 基本概念 跳躍攔網

第十節 發球策略 發球落點

第十一節 技能執行 快速補位

第十二節 戰術運用 快速位移

第十三節 適當反應 組合隊形

第十四、十五節 實施理解式排球教學後測 (三)研究後測

本研究在完成五週 11 堂教學實驗後,即進行教學後測,其後測內容及項目與前測 相同,含括認知測驗、體育課情意評量及排球運動比賽表現等評量項目,進行過程內容 與前測相仿。

第五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有:一、教師教學行為檢核表;二、排球認知測驗試題;三、

體育課情意量表;四、GPAI 球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工具紀錄表;等四項。研究工具類 項分述如下:

一、教師教學檢核表

本研究目的在使高職女生對於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之瞭解及排球學習的效果,並能掌 握教師之教學相關行為,故此本研究者依據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之精神與內涵,同時參考 郭世德(2000)、黃志成(2004)、蔡宗達(2004)等學者提出的教師教學檢核表,編製完成本 研究之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教師教學檢核表(如附錄四)。本研究之教師教學行為檢核表共 列舉十項檢核項目,而擔任本研究教師教學行為觀察員為現職國中體育教師,畢業於國 立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此觀察員曾親自參與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相關課程並瞭解研究 精神與涵義。在本研究正式進行實驗教學前,本研究者已於非接受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之 一班,進行兩節試教此教學法的排球課程,再經由觀察員依據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教師教 學行為檢核表進行檢核,表示本研究者是否已具備實施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之授課能力。

二、 排球認知測驗試卷 (一)編制目的與性質

本研究認知測驗為研究者自編,以觀察了解學生經理解式球類教學後,高職女學生 對排球運動相關的知識的了解概念情形(如附錄五、六);開始實施教學之一、二節為認 知、情意之紙筆測驗,透過測驗試卷了解學生對排球項目的相關常識、規則、內容之理 解程度,並藉以依據學生測驗認知狀況有助於本研究結果的分析及探討。本研究之認知 前、後測試題及排球認知測驗預試試題難易度與鑑別度分布表(如附錄七)。

(二)擬定題目

本研究排球認知測驗主要以依據排球教學計畫及教學目標與排球相關規則為編制 命題方向,題型為單選擇題為主,與體育專家討論後並將題目修訂完成為預試擬定 40 題。

(三)預試試題實施

在排球認知正試施測前,有鑑於高職女學生對排球運動相關內容及題意的了解,

先以新北市某高職一、二年級女學生之非研究參與學生共100 位進行認知預試試卷,有 效試卷回收為91 份。

(四)試題分析與題目篩選

將排球認知預試試題回收後,以有效試題進行項目分析之題目篩選,依據郭生玉

(2000)所訂:依據總分的高低依序排列,以最高分部份向下取人數的前八名為高分組,

再從最低分部份上取總人數的後八名為低分組,且分別計算高、低分組在每一個試題上 的答對人數;計算每一試題的難度指數(P)=(高分組答對人數+低分組答對人數)÷ 高 低分總人數,計算每一試題的鑑別指數(D)=高分組答對人數-低分組答對人數/高低 組或低分組人數,此P 值愈大,表示答對人數愈多且題目愈容易,反之則越難;D 值愈 大,表示鑑別力愈強且測驗的信度就越高,反之則越弱。一般而言測驗試題難度在.30 至.80 之間的題目是為可接受範圍(張至滿,1995);本研究先以.80>P>.30 及 D>.20 為標準,檢查難度指數與鑑別指數符合要求之試題,篩選出認知測驗正式試卷題目共20 題,預試的試題分析結果為難度指數及鑑別指數都在0.2~0.5 之間。

(五)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之認知測驗試卷信度考驗,在正式試題訂定之後,以非授課班級兩班學生進 行重測,得到重測信度為.80 以上是可接受的範圍。在效度方面以採專家內容效度,以 確定測驗內容能有效評量教學內容。

(六)正試試題實施與計分

本研究排球認知之測驗採團體施測方式,測驗時間為50 分鐘,計分方式為:一共 20 題,每答對一題得 5 分,總分為 100 分。

三、 體育課情意量表

本研究之體育課情意量表是引用林本源(2002)「台灣地區中小學學生體育態度量 表」,透過態度量表的測驗,進行了解學生對學校體育課之精神總綱、目標的各個層面 範圍進行評量,本研究依據其量表的「認知」、「情感」、「意向行動」三面向作分析 及討論。本研究之體育課情意量表同意書(如附錄八)、體育育課情意量表(附錄九)。

四、 GPAI 球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工具

本研究是依據 Griffin, Mitchell, Oslin 等學者於 1999 年針對各項球類運動研創的真 實性評量工具—比賽表現評量工具(GPAI),其評量內容包含歸位還原、移位判斷、作決 定、技能執行、支援接應、補位配合、盯人防守等七個觀察類目,本研究觀察類目有做 決定、技能執行、補位配合三個觀察類目,本研究評量工具透過攝影機觀察,並記錄學

生參與前、後測的比賽表現情形,經取得觀察員觀察學生參與表現之記錄表格,後計算 出表現指數,其排球運動比賽表現評量紀錄表如附錄十。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