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質性研究特色

在文檔中 一、心理技能的內涵 (頁 25-28)

相對於量化之研究,質性研究多是非直線與循環的路線。循環研究路 線藉由通過不同的階段而向前移動,有時前進有時倒退,甚至走入歧途。

更像一個螺旋體,緩慢朝上移動,但不是直接一飛沖天。在每個循環或重 複的過程中,研究者蒐集到新的資料並且獲得新的洞見(insight)(朱柔若,

2000)。

陳向明(2002)整理質化研究的主要特點五點,分別為自然主義的探索傳 統、對意義的詮釋性理解(interpretative understanding)、研究是一個演化發 展的過程、歸納法、重視研究關係,以下分別說明:

(一)自然主要的探索傳統:質性研究者認為質性研究必須在自然情境之 下進行,對於個人的生活以及社會組織的日常運作進行研究。質性研究者 認為個人的思想、行為以及社會組織的運作與他們所處的社會文化情境分 不開,任何事件無法自環境脫離而被理解,理解牽涉到整體中各個部份之 間的互動關係。自然環境下獲得之研究結果更適合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因 此質性研究的報告多用文字表達,輔以圖表、照片和錄影等,即使使用統 計數據也是為了描述社會現象,而不是針對數據本身進行相關分析。

(二)對意義的詮釋性理解(interpretative understanding):質性研究的主要 目的是對被研究者本身個人經驗與意義建構作解釋性理解或領會,研究者 通過自己親身的體驗,對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義建構做出解釋。因此 研究者必須對自己的前設和偏見(bias)進行反省,瞭解本身之前設與偏見對 於研究之影響。

(三)研究是一個演化發展的過程:質性研究是一種多重現實的探究和建 構過程,在此動態過程中,研究者和被研究者雙方都可能會變化,蒐集資 料的方式會改變、建構研究結果和理論的方式也會改變。研究是一個不斷 演化的過程,不可能”一次定終身”,研究過程本身決定了研究的結果,因此 過程中需要進行細緻的反省與報導。

(四)歸納法:質性研究是一種歸納的方法,歸納的過程通常由下列步驟 形成:研究者將自己投入實地發生的各種事件中,注意瞭解各方面的情況、

尋找當地人的本土概念,理解當地文化、擴大自己對研究問題之理解、對 相關人事物進行描述和解釋、創造性地將當地人的生活經歷與意義解釋組 合成一個完整的故事(Moustakis, 1990)。

(五)重視研究關係:由於重視解釋性理解,因此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 的關係非常重要。質的研究不可能設想研究者可以脫離被研究者進行研 究,因此在研究報告中,研究者對於自己的角色、個人身份、思想傾向、

自己與被研究者之間的關係以及以上因素對於研究過程之影響進行反省。

關於質化研究的性質,蔡敦浩(1985)認為定性研究的主要性質就問題類 型來說,研究的現象是複雜的,包含許多互相糾纏的現象,因此觀察的角 度是整體的,所處理的現象是動態的。就與理論的關係來說,定性研究之 目的不在驗證(verify),而在發現(discovery),研究的發現是植基(grounded) 於資料,但卻不是完全受限於資料,因此,研究者可以超越原來的理論架 構。就資料來源來說,定性研究是從行動者的角度來觀察所要研究的對象,

因此,衡量或觀察的對象是組織實際發生之現象,而不是經過控制或設計 過的工具,資料來源不只是客觀的資料,也包括一些主觀的、片斷的、軼 聞的軟性資料。就資料的蒐集方式來說,定性研究主要是以非結構式的訪 問,來深入探討少數個案。雖然是小樣本的訪問,但資料蒐集的方式應該 以有系統的方式進行。就發現產生的方式來說,定性研究所產生的理論,

主要來自於資料的歸納。研究的發現不在說明變項之間的關係,而是在於 將具有複雜關係的變項,綜合成理想型態(ideal type),因此使用定性的探索 性研究,可以大幅增進對問題瞭解的深度,實務性較高,但亦有其缺點,

如分析較為困難、研究者主觀介入、涵蓋面小、通用性低,常需要整理數 十個個案之後,才能歸納出一些涵蓋面較大而通用性較高的原則。

在文檔中 一、心理技能的內涵 (頁 25-2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