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心理技能的內涵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一、心理技能的內涵 "

Copied!
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內容共分為五節:第一節心理技能訓練之意涵、第二節心理技能 訓練與運動表現的相關文獻、第三節運動員心理技能訓練之相關文獻、第 四節質性研究的相關文獻、第五節結語。

第一節 心理技能訓練之意涵

影響運動競技表現的水準因素,包括學習經驗(learning experience factor)、身體能力(physical ability factor)、及心理能力(psychological ability factor)等,因此運動表現可謂由技術、身體能力及心理能力三方面交互作用 所構成的(Liebetrau, 1982 ),而心理競技能力與選手的成績表現更是息息相 關。

一、心理技能的內涵

心理技能訓練 (psychological skill training,簡稱 PST) 的內容是什

麼?Martens (1987) 指出心理技能訓練包含意象、心理能量、壓力管理、注

意力、目標設定等五種訓練;而 Portor & Foster (1987) 則認為 PST 應包含

目標設定、改變負面的思考型態、肌肉放鬆法、專注與集中、視覺化與意

象訓練等。

(2)

Hall & Rodgers(1989)認為心理訓練主要是為了提升選手的運動表 現,而綜合各種心理的技巧給予運動員計劃性的練習。

馬啟偉( 1996 )指出,心理技能訓練是近代運動訓練系統不可或缺的一 部份,它影響、制約著運動員身體、技術、戰術水平的改善和體現,可促 使訓練者心理過程的不斷改善,形成專項運動所需要的良好個性心理特 徵,獲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儲備,使訓練者的心理狀態適應訓練和比賽的 要求,為達到最佳競技狀態和創造優異成績建立良好的心理基礎。

心理技能係指有系統,而持續地學習心智或心理技能,教練和運動員 都瞭解身體技能需要千萬次的規律練習和修正,同樣的,心理技能諸如維 持和集中注意力、控制覺醒水準、增強自信心、保持動機,這些和身體技 能一樣,也需要有系統的練習。另一方面教育性的心理技能訓練普遍而言 是能增強運動表現的(簡曜輝等譯,2002)。

Williams (1993) 指出心理技能的發展包括焦慮管理、意象、目標設定、

專心、自我談話、停止顧慮、自信心等。

適當的應用心理技能訓練,可以協助運動員發展類似高峰表現時的心 理知覺,進而達到高峰表現 (周文祥,1998) 。

二、心理技能訓練的知識發展

美籍華裔著名運動心理學家 Suinn (1980) 在其所著作的「七步心理訓

(3)

練法指導手冊」中,亦指出欲達到高峰表現,需進行七方面的訓練:放鬆 訓練、緊張控制、正面思考、自我調整、意象、集中注意力和能量控制等。

Orlick (1986) 也在其所著作「運動員的心智訓練指導」一書中,指出 各種心理訓練方法,如信心建立、目標設定、專注訓練、溝通技巧、意象 法和放鬆法、生涯規劃及隊友關係等。因此心理訓練是指結合多種心理技 術與策略,對運動員施予系統化的訓練,其目的在於增進運動員的表現 (Hall & Rodgers, 1989 )。

以往相關的研究也曾指出,表現較理想的運動員在競賽時具有低狀態 焦慮與較高的自信 (PetHchkoff & Wernberg, 1990 ),而 Martens(1987 )更認 為具備低自信心且高焦慮之運動員常常表現不理想,相反的,具備高自信 心與低焦慮之運動員則呈現較佳水準的表現。尤其有許多的優秀運動員,

認為自信心是決定運動表現的重要因素之一 (Moritz,1996) 。

在比賽中有自信心的運動員通常會有較低的情緒反應,有較好的專注 心、並且擁有較好的比賽策略、在比賽中能帶動比賽的節奏(季力康,1996),

因此許多表現優異的運動員,在競爭激烈的比賽中通常具有較佳的自信心 和低狀態焦慮。

教練及運動員認為 PST 計畫內相當有用的主題為:覺醒調整、意象訓

練、建立自信心、增進動機和決心及注意力或專注技能(自我談話、心智計

畫)訓練 (Weinberg & Gould, 2003 )。

(4)

PST 的知識基礎,基本上來自兩種資源:學術研究和實際經驗,原發 性的學術研究是將表現卓越心理技能的運動員和表現較差的運動員做比 較,第二種來源為教練和運動員的運動經驗,他們相信心理技能可以使運 動表現達到巔峰,因此,他們認為心理技能必須融入運動員每日訓練的課 程內。上述運動心理學家們雖然對 PST 的內容主張有所差異,然而卻有一 個共識,就是一致強調「心理技能訓練」的重要性。

三、心理技能訓練三階段

雖然 PST 計劃可依各種形式以符合參與者需求,但基本可分為三個階 段,即教育階段、獲得階段及練習階段(劉淑慧,1992 ); (Weinberg &

Gould,1995) 。根據 Greenspan & Feltz (1989) 及 Weinberg & Comar (1994) 的研究結果顯示,教育性的心理介入能有效地改善大學及成年運動員的競 技表現。Vealey ( 1988 ) 將 PST 區分為「心理技能」(psychological skills) 和

「心理方法」(psychological methods),技能是指要獲得的特質,而方法則是 指要發展這些技能所使用的步驟或技術。

(一)教育階段:是指了解 PST 的重要性及這些技能對運動表現的影響。

讓參與者了解心理技能就如身體技能一樣是可以學習的。

(二)獲得階段:著重學習不同心理技能的策略及技巧。

(三)練習階段:有三種主要目的:

(5)

1、多量或反覆的練習以使技能自動化。

2、指導運動員有系統地把心理技能融入運動表現時的情境。

3、模擬這些技能應用在實際的比賽情境。

一般而言,大部份的教練欠缺心理諮詢的機制,而心理諮商人員則決 乏專業的運動素質,因此要培養運動員良好的心理技能,必須在兩者的指 導下進行,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第二節 心理技能訓練對運動表現的相關文獻

運動表現的保證須要具備三項關鍵能力,那就是身體(physical) 、技術

(technical)及心理(mental)的三要素。在競技場上參賽選手太緊張、焦 慮不安情緒的產生、壓力過大經常是選手臨場無法發揮實力的重大原因,

理想運動表現不只是體能與技術的結合成果,心理因素在決定技能表現的 優劣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心理技能在運動心理學的領域中一直被覺得是 影響運動成績及表現的主要原因之一,許多此領域的專家及學者試著去發 掘及試驗有效的心理技能,來指引選手、運動心理輔導員及教練,讓他們 能有效率的練習及應用。

Orlick(1986)指出所有與高層次運動表現有關的運動員應該學習能改

善他們身心的有用計劃。因此,有能力應用心理能量的運動員將變得更強

(6)

大、更能自我滿足以及發展出更好的自身調節,不論這些知識是由自己、

教練或運動心理學家所傳授的。他並說明當我們細心的感覺自己最好和最 壞的表現時,將發覺可以聯結最佳表現時的某些感覺。如果能夠策畫相似 的感覺性質使其頻繁的浮現,我們將能常常地運用本身的潛力。Brewer, Van Raalte, J.L., Linder, and Van Raalte, N.S.(1991)綜合過去文獻已認同的幾個 最佳運動表現經驗的特點,共歸納了具體的五個看法:一、明確地集中注 意力,二、不擔心結果,三、不費力的表現,四、節奏變化的認知,五、

極度自信的感覺,而研究指出集中注意力和自信的感覺是最有力可以辨認 的特點。

心理技能的程度會影響運動表現,也會與流暢經驗有關聯。

Csikszentmihalyi(1990)指出流暢狀態的必要元素包含以下幾項:一、技 巧和挑戰的平衡。二、完全投入活動之中。三、行動和覺察融為一體。四、

完全專注。五、喪失自我意識。六、控制感。七、除了活動本身,沒有外 在目標或酬賞。八、毫不費力般地動作(引自簡曜輝等譯,2002)。

運動選手在競賽中追求高峰表現獲得優勢成績,不只是運動技術的發 展,心理技能的訓練更是不容忽略,運動訓練計畫表中需將心理技能訓練 融合在其中,在平時做好心理素質的訓練與提升,使運動選手在面臨競賽 情境可以調整出最佳心理,做出反應,遇上瓶頸可以盡快地找出解決方法,

發揮出最佳實力。才能擁有最佳的心理競技能力。

(7)

第三節 運動員心理技能訓練之相關文獻

在過去許多勢均力敵及重要的比賽中,選手臨場的心理狀況往往是決 定比賽勝負的關鍵,因此如何加強選手的心理訓練以提昇選手運動表現,

進而使其發揮最大潛能,是當前重要的課題。根據運動心理學家對運動員 的研究發現:當選手有最佳表現時的心理特徵包括以下幾點:(1)比賽不 患得患失,以平常心應戰(2)絕對專注於比賽(3)心理沉著,不論比賽 領先或落後都能沉著應戰(4)有很強烈的自信心(5)在比賽中能夠享受 到樂趣(6)有高昂的鬥智及強烈的企圖心。選手若能在平常練習中,針對 影響比賽最佳表現的心理因素加以訓練,在比賽中才能有卓越的表現。

一、運動員心理技能相關之研究

劉一民( 1991 )依奧力克(Terry Orlick)博士的思想脈絡,將他有關運 動員心理訓練的建議重新歸納為以下八點:一、確立奮鬥目標:(一)夢想的 目標(二)實際的目標(三)自我接受的目標。二、回顧比賽經歷。三、擬定心 理計劃:(一)賽前專注計劃(二)賽中專注計劃(三)賽前再度專注計劃(四)賽中 再度專注計劃。四、促使計劃實現:(一)決心(二)行動(三)毅力。五、評量 每次比賽。六、培養心理技巧:(一)建立穩定性和信心的技巧(二)建立團體 和諧的技巧(三)溝通的技巧。七、參考前人的例子。八、為退休生活作準備。

從此文獻得知心理訓練的重點有:動機、專注、自信心的心理技能訓練。

(8)

陳全壽( 1995 )認為初級的運動選手在訓練計畫中,體能、技術訓練佔 70%,心智訓練佔 30%;對優秀運動選手的訓練比率則正好相反,體能、

技術訓練佔 30%,心智訓練佔 70%;由此可知在一場高水準的比賽中,運 動選手受心理適應能力及素質影響很大。

有些研究明確指出心理技能可以被視為一種加強運動員的克服障礙的 能力、運動表現、人際關係和自信心的工具,並幫助他們的個人成長(Orlick , Partington, & Salmela , 1982 ; Smith et al., 1985) 。而壓力管理、注意力控制 及心理準備等心理競技能力,與運動表現有非常密切的關係(Crocker, Alderman,& Smith, 1988; Greenspan & Feltz, 1989; Murphy & Jowdy,1992) 。

日本學者德永幹雄等人(1991)則認為運動員心理技能是選手「精神

力」的表徵,精神力旺盛的運動員較能發揮其既有的成績水準,同時指出

心理技能所涵蓋因素包括有較高的比賽慾望、耐力、鬥志、挑戰性及求勝

慾、穩定且集中的情緒、注意力、自我放鬆、自信心和判斷力、預測、協

調等能力。 由瞭解運動員最佳表現時的心理特徵與知覺,我們可以應用心

理技能訓練達到以下功效:1.幫助運動員引發參與運動練習或比賽時最佳的

心理特徵;2.避免因比賽情境的干擾,例如壓力或分心,而使成績表現陷入

惡化,即利用心理因應技能,使比賽過程不致受到影響,如此在比賽中自

然能發揮水準或突破障礙而達到最佳表現。

(9)

王峰( 2000 )在《運動員心理選材及心理診斷》一文中,提及 21 世紀科 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日新月異,運動科學研究越來越被各國重視,現代競 技運動及其訓練越來越向著科學化和現代化發展。雖然身體素質及型態機 能等的選材為運動訓練的成功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心理選材及心理診 斷則為運動員心理訓練的成功提供了充分有力的前提保障。二者合起來,

使培養優秀運動員成為可能。該文明確指出運動員心理訓練的成功提供了 運動員科學選材強而有力的前提保障。

林耀豐( 2002 ) 在《心理動作能力儀器在選材上之應用》一文中,提及 隨著運動水準的提昇,運動競技已由傳統的技術戰演變成心理戰,而心理 素質的優劣則攸關運動表現。個人的技術發展可透過不斷練習來加以提 昇,而在運動場上面臨實際戰略與戰術時,臨場的處置與應變能力,則需 具備較佳的才能與心理素質才足以因應。

由以上的文獻可以發現,成功的運動員通常具有較高的自信心、積極 的態度、明確的目標、更好的集中力、更能掌握及發揮運動的潛在能力等。

為了提昇我國運動員的競賽品質,首先需針對運動員的現況,給予客觀、

科學的評估與診斷,找出我國羽球運動員在心理技能的實際狀況有那些特

點?及弱點?應加強那些心理競技能力?

(10)

茲將國內外有關心理技能量表的研究摘要表列,如表 2-1、2-2。

表 2-1 國外有關運動員心理技能量表研究摘要表

研究者 年代 心理技能因素 因素量

Loehr 1986 動機水準、意象、自信、態度、注意力、正面

能量、負面能量。 7

Mahoneyet al. 1987 動機、心智練習、信心、專注、焦慮控制、

團隊精神。 6

Nelson and Hardy 1990 動機、心理準備、意象技巧、自我效能、專注

技能、放鬆技能。 7

德永幹雄 1991 競技意欲、安定與集中、自信、作戰能力、

協調性 5

Smith, Schutz,

Smoll & Ptacek 1995

壓力危機處理、不憂慮、逆境中的調適、注意 力集中、目標設定與心理準備、自信心與成就 動機、可教導性

7

廖主民 1993 專注力、自信心、抗焦慮能力、動機心理準備 5

連玉輝

莊仲仁 1995 專注與自信、挑戰與訓練、戰略與戰術、信心

與積極、目標與計畫、競賽焦慮、奮戰到底 7

莊仲仁 鄭伯壎 周文祥

1995

自我功效、超越企圖、目標導向、意象模擬、

外在因應、自我控制、決策判斷、專注幅度、

自我激勵、團隊精神、求勝意志、平常心境、

優勢風格、競賽意念

14

鄭溫暖 2000 動機、調整能力、情緒穩定性、自我激勵、自

信心、目標導向與再度專注 7

黃崇儒 2000 因應困境、適應壓力、目標設定、專注、免於

擔憂、成就動機、適應教練 7

邱玉惠 2001 壓力處理與逆境調適、動機、可教導性、專注、

自信心 5

(11)

表 2-2 國內有關運動員心理技能量表研究摘要表 研究者

(年代) 項目與對象 研究工具 變項 研究結果

聶喬齡 (1999)

大專運動會 田徑比賽,

甲、乙組選 手。

1.流暢狀態 量表 2.運動員因

應技巧量 表

處理逆境、專注、

目標設定/心理準 備、在壓力下創造 顛峰表現、不受憂 慮的干擾、信心與 成就動機及可塑性 等

心理技能與運動表現間 呈現正相關;心理技能 與流暢經驗間呈正相 關;運動成績表現與整 體流暢經驗間呈現正相 關

粘慧珍 (2000)

手步槍射擊 選手 國家代表隊 及 B 級、C 級 選手。

心理競技 能力問卷

抗焦慮、專注、自 信心、心理準備、

動機等五個向度。

「動機」高於「心理準 備」高於「自信心」高 於「專注」高於「抗焦 慮」

洪若懷 (2003)

棒球 大學甲組棒 球選手

1.盤斯心情 量表 2.賽前狀態

焦慮量表

1.活力、自尊、困 惑、疲勞、憤怒、

緊張、恐懼等。

2.「認知焦慮」 、 「身 體焦慮」及「自信 心」

參與者在接受團體諮商 後, 「賽前情緒」 「自信 心」顯著提昇; 「認知焦 慮」 、 「身體焦慮」狀態 焦慮顯著下降。

魏子閎 (2003)

國立臺灣體 育學院運動 代表隊

運動員心理 技能量表

壓力處理與逆境調 適、動機、可教導 性、專注、自信心

以「可教導性」最高、 「專 注」最低;不同性別在

「動機」 、 「壓力處理與 逆境調適」 、 「可教導性」

以及「專注」向度上男 性優於女性。

莊智雄 (2003)

不同技術水 準桌球選手

運動員心理 技能量表

壓力處理與逆境調 適、動機、可教導 性、專注、自信心

技術水準愈高,其「壓 力處理與逆境調適」與

「自信心」的能力就愈 好;心理技能的優劣,

依次為「可教導性」、

「專注」、「壓力處理 與逆境調適」、「動機」、

「自信心」。

(12)

二、優秀運動員之心理技能

在回顧過去國內外學者的文獻中,最主要採用三種方式來界定「最佳 表現」的心理特徵,第一是由研究者對運動員的訪談,回想他們在訓練或 比賽時的主觀知覺;第二是研究成功與非成功運動員的心理特徵;第三是 訪問頂尖運動員、教練、球探和心理學者他們在運動場上所希望得到的成 功之心理歷程是什麼(Williams, 1993)。

Orlick & Partington (1988)指出認為優秀運動員在心理技能上優於一 般運動員,主要是因為優秀運動員比一般運動員善於利用各種認知技巧,

例如心象、自我談話、專注等,以保持注意力集中、降低焦慮,進而提昇 運動表現。

廖主民(1993) 綜合過去的研究,描繪出優秀運動員認知型態的共同特 點:一、高度的專注。二、充分的自信心。三、較佳的焦慮抵抗力。四、

有效運用「自我對話」 。五、高品質的心象。六、強烈的動機。七、充分的 心理準備。

盧俊宏(1994) 歸納出:心智準備、處理干擾和分心的心理技巧、注意 力控制、和幾項特殊的氣質和心智訓練,為奧運獎牌得主以及世界冠軍選 手所特有的心理特質。

季力康( 1995) 綜合運動心理學家對運動員在最佳運動表現時心理特

徵的研究,發現選手想要有最佳運動表現,就要不怕成功或失敗,完全專

(13)

注於比賽中,對自己充滿強烈的自信心,而且能心理沉著地應付每一狀況,

並享受比賽的樂趣。優秀運動員的心理特徵,具有高度的承諾感、求勝的 慾望與決心、正向的態度與熱誠、自我激勵及高度的自我控制、接受批評 與指導。

我國學者也曾針對國內優秀與一般運動員心理技能做探討,結果發現 優秀運動員心理技能優於一般運動員,運動項目包括桌球、射箭及田徑等 選手(周文祥,1993;古國華,1994;朱素鑾,1995)。

綜合以上研究者對優秀運動員的心理特徵與知覺的研究,可以整理描 繪出一般影響運動員心理技能的因素包括:運動員的自信心、專注力、耐 力與鬥志、協調力、焦慮的控制與壓力管理、正面適當的賽前計劃、接受 批評與指導等。

三、羽球運動員心理因素的文獻

高水準運動員在決賽時的表現優劣或勝負,取決於心理狀態(mental readiness)而非體能與技術的好壞(Orlick & artington, 1988) 。運動員參賽 的慾望(鬥志、自我實現) ,心理的穩定與專注(自我控制、放鬆及專注能 力) ,以及自信等心理的能力是比賽勝負的關鍵因素。心理訓練是指以各種 心理技能及策略,對運動員實施系統化的訓練,目的在於增進運動員的表 現(Hall & Rodgers, 1989)。每種運動項目所需的心理能力要素並不相同。

屬於團體項目的競賽,可能需要較高的協調性,而個人項目可能較需要自

(14)

信、專注、自我控制等方面的心理能力。而羽球項目是屬於快速型、高技 巧性、開放互動性的運動項目,所需的心理訓練的認知能力為何,是教練 及運動員應該重視的課題。

影響羽毛球心理素質的因素很多,但可把它分為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 的因素。主觀方面的因素包括:專業知識的掌握、智力水平、技術水平、

對待學習訓練的態度都是影響運動員心理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因素。其他如 文化程度、神經類型等等,也會影響運動員心理素質和發展。客觀方面的 因素包括:教練員的指導方式、同伴程度的影響,以及對手技戰術;正式 比賽的實踐,以及學習訓練的環境、場地、器材、時間等客觀因素,也都 會影響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

Porter & Foster (1987)則認為心理訓練的內容應包含:目標設定、改變 負面的思考型態(reframing)、肌肉放鬆法、專注與集中、視覺化

(visualization)與心象。Matrens (1987)認為心理技能訓練(psychological skill training)的內容應包含:目標設定(goal setting) 、壓力處理(stress management) 、心象(imagery)、心理能量(psychic energy management)、

注意力(attention)等五種。常被羽球運動專項教練或運動員納入訓練計劃

中,用以增加羽球專項訓練效果及增進運動表現的心理訓練內容及其意涵

如後:

(15)

(一)目標設定

Locke(1985) 認為目標設定在運動的應用可增進運動表現,但實施時須 注意五個要點: (一)「明確且困難的目標」,會比「較容易且簡單的目標」

更能有較佳的表現。 (二)短期目標可視為達成長期目標的一種方法。 (三)

目標影響表現是基於努力、持續力、注意的方向與工作策略的發展。 (四)

過程中回饋的提供是必須的。 (五)目標必須被接受才能影響表現。目標設 定除了可增進運動表現外,另外一種重要影響就是目標本身是一種誘因,

它會引起動機、持續努力及增強行為,並將注意力和行動投入在整個過程 中。漸進式的目標設定可以使運動員及指導者有一共同的目的,以階段性 的簡明目標做為技能的評量,維持其良好的自我超越動機,作為指導者與 運動員互相檢討的依據(涂國誠,1997) 。然而目標設定必須考量個人的潛 能、過去的成績表現及目前的能力水準等因素,它有以下的功能: (一)能 提高技術動作的質量。 (二)可以提高訓練的質量。 (三)對目標期望明確。

(四)使練習具挑戰性,減少訓練的枯燥乏味。 (五)能提高內部的成就動 機。 (六)能提高自足和自信。由上述可知目標設定對於運動員學習效果的 提昇、動機的引起與維持,具有正面的意義(王慧民,1992)。羽球運動訓練,

宜採用漸進式目標設定方式,循序漸進的紮實基本動作及建立正確的觀

念,進而達到競技勝利的最終目的。除了能使羽球運動員堅持信念,保持

奮鬥到底的動機,提供羽球運動員自我指引和自我調整的作用,同時也具

(16)

有評量運動表現的功能。漸進式目標設定在羽球教學及訓練上是極其重要 的方法,能在指導者與學習者之間有良好的互信互動關係。

(二)焦慮及壓力的管理

壓力是指個體知覺到自己的能力與環境要求之間,產生不平衡時的一

種狀態(Martens, 1987)。因此,壓力為三種要素組成,即環境、個體的知

覺及個體對環境需求之間所產生的生理、心理反應。焦慮是個體感到憂慮

並引發高度的生理激發(arousal),而激發是指個人的連續情緒及行為特質

的過程(Levitt, 1980) 。焦慮可分為特質焦慮(trait anxiety)與狀態焦慮(state

anxiety) ,特質焦慮是屬於個人對心理壓力的一般反應傾向,而狀態焦慮是

屬於個人面臨特殊情境時所產生的暫時性焦慮,一旦情況有改變,則焦慮

也隨之降低或消失。因此,在客觀環境刺激後,個體會因自覺能力與刺激

要求間的不平衡而產生威脅壓力,加上個體自身的特質焦慮,而產生狀態

焦慮並引起生理的激發,進而影響了運動表現。學者們研究歸納了一些結

果:翁麒焜(2003)包括:優秀運動員的焦慮程度會比一般運動員低;女性運

動員的特質焦慮高於男性運動員;男性個人性運動項目特質焦慮高於團體

性項目運動員;運動比賽焦慮較低的受試者,對於運動技能的發展較有正

面的影響。另外,接受壓力處理的心理訓練後,對於比賽壓力有明顯的減

低。由此可知焦慮與壓力處理的心理訓練課題與羽球專項運動員的心理競

技能力提升,有密切的重要關係。羽球運動員於訓練及競賽時可以(一)

(17)

不確定性的減少和降低重要性; (二)身體的管理方式,包括自我引導放鬆 法、心象放鬆法和生物回饋放鬆法; (三)認知處理方式,包括認識負面的 自我對談、思想中斷(thought-stopping)和理性思考(rational thinking)。

等三種方式來處理壓力(Martens, 1987)。

(三)放鬆訓練

放鬆訓練的主要目的在於避免運動員的身心長期處於焦慮、緊張的狀 態,能使運動員應用放鬆技巧增加自我調整及賽場控制,並且於比賽前能 讓運動員有充分的休息,以便發揮平時訓練時的表現水準。放鬆訓練是以 三種基本型態的方法來實施,包括:身體放鬆法、心理放鬆法及心理與身 體放鬆法的結合(Roberts al., 1986)。它是將身體(肌肉)與心理(精神)

逐步的放鬆,以達到去除緊張、集中意識的準備。通常以自我暗示配合肌 肉鬆弛法,由四肢起逐步放鬆到全身,讓全身感到舒爽毫不費力的感覺(莊 仲仁,1994) 。放鬆訓練方法很多,包括:呼吸控制(breath control) 、漸進 式放鬆法(progressive relaxation)、自生訓練(autogenic training)、生物回饋

(biofeedback)…等皆能幫助達到放鬆的效果。

(四)信心的建立

自信心是指個體能夠成功地完成一個被預期行為的信念(Weinberg,

1988) 。Martens (1987)更明確的指出自信心是運動員對於達到成功實際的期

望。是運動員的經歷所累積出來的一種獨特經驗,是對於達到將來成功產

(18)

生一種明確的預期。Bandura (1986)更深入的解釋自信心,提出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為個人對自己在特殊情境中,執行某行動並完成此一行動的能力 判斷。而自我效能有四個主要影響因素:(一)成就經驗(enactive

attainment) ,是指個人在過去的成敗經驗,會影響將來的效能預期。(二)

替代性的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 ,是指觀察他人成功地完成某些工作,

也會提昇效能的自我知覺。 (三)言語的說服(verbal persuasion),是指藉 由言語的說明或口頭的鼓勵,也是提昇自我效能的一種技巧。 (四)生理狀 態(physiological) ,是指人有時會經由生理的訊息來判斷自己的執行能力。

信心可經由工作、練習或計畫加以建立。自信是成功的關鍵。成功的行為 加強信心,而這樣的經驗導致往後更多的成功。因此,羽球運動員可經由 表現成就、行為表現的有信心、正面思考、體能訓練以及充分準備來改善 自信心。

(五)意象訓練

意象(imagery)是指在腦中去創造或再創造一個經驗(Weinberg,

1988) 。也是一種模擬的形式,將經驗儲存在記憶中,並修改這些記憶,而

成為有意義的影像。意象是指類似知覺的經驗(視覺、動覺、聽覺、觸覺

及味覺) ,但一般皆無外在的刺激(Martens, 1987) 。它可多元的應用在:焦

慮的減低、信心的建立、專注力的加強、受傷的復原及練習特定的技能和

策略。意象訓練已在所有的競技運動及活動中應用,它確可提昇運動表現

(19)

和成績。意象又分為內在意象(internal imagery)和外在意象(external imagery) 。內在意象是指以自己內在角度來想像自己實施一項技能,或稱為 動覺意象(kinesthetic imagery);而外在意象是指站在自身以外的角度來觀 看自己。研究發現經由內在或外在意象的指導對成績的影響並無差別。因 此,意象訓練的重點不在內在外在的角度,而是形成一種清晰、可控制意 象的方法,除了要能儘量運用各種感官,並且要包含想做的動作有關的情 緒感覺。最後,仍應有系統地循序練習,就如同體能與技能的訓練一樣。

有效的意象受到情境與個人兩個因素交互的影響。包括動作的本質,個人 的技能水準及個人的意象能力。羽球專項運動的意象訓練時機通常可應用 於練習和比賽的前後,比賽中的空檔及個人的時間。意象訓練對於傷害復 健過程也有一定的幫助。

(六)專注的訓練

專注是維持注意力聚焦在有關環境線索的能力(Weinberg, 1988) 。張春 興(1989)認為專注是個人對情境中眾多的刺激,僅選擇其中之一或一部分去 反應,而獲得知覺經驗的心理活動。Nideffer (1992)認為注意力有注意的方 向(direction)和注意的寬度(width)的二個向度,此二向度又分為四種不 同型態的注意力聚焦:外在-寬廣(external-broad)、外在-狹窄

(external-narrow)、內在-寬廣(internal-broad)、內在-狹窄

(internal-narrow) 。在不同運動項目或一種運動項目中的不同操作,需不同

(20)

型態的聚焦以獲得有效的表現。在運動競賽時注意力會影響表現包括: (一)

維持注意力焦點:在運動競賽期間,時時刻刻維持注意力焦點並不容易,

但這卻是運動表現的關鍵影響因素。 (二)情境覺查(situation awareness):

羽球運動員在競賽中能即時瞭解週遭變化的能力(統整比賽情境、友伴、

對手及相關資訊) ,並根據狀況做出適當的應變決策,這項注意力是優秀運

動員的重要能力。 (三)注意聚焦於有關線索:專注是維持注意力於有關環

境線索的能力。當比賽情境急速變化,注意力焦點也需隨著快速改變。羽

球運動員在選擇注意力焦點及去除與忽略無關線索的能力,是運動表現的

重要關鍵。Garfield & Bennet (1984)認為影響運動與專注有關的最佳表現

時的經驗有: (一)完全融入當下,不會想到過去與未來。(二)心理放鬆

且有高度專注與控制感。 (三)進入對自身與外在環境能有特別敏銳的覺查

狀態。Gould, Eklund, & Jackson (1992)也認為專注、注意力聚焦能力,特別

投入的狀態與查覺能力與融入當時的操作,是運動員達到顛峰表現狀態的

重要特徵。無法專注或不適當的注意力聚焦在整個比賽,常影響著運動表

現成績。例如:因想法、事務與情緒而分心,造成失誤或表現不佳,這包

括內在分心物(internal distracters)及外在分心物(external distracters)。其

中注意於過去事件(思想過去而無法專注於當下) 、注意於未來的事件(常

去注意到行為的後果) 、壓力下的失常(壓力使身體及注意力變化,進而影

響表現) 、過度分析動作要領(過度強調於身體力學及動作要領的聚焦)及

(21)

疲勞(身心疲勞會影響決策能力、及缺乏焦點和其他心理層面的崩潰) ,皆 屬於內在分心物。而視覺分心物(環境中複雜的事物會吸引注意力) 、聽覺 分心物(環境中讓人分心的噪音)及耍詐行為(干擾對手專注力所用的策 略),皆屬於外在分心物。內外在分心物對專注有負面的影響。

(七)羽球優秀運動員的心理特質

1、調整能力:指運動員對自己狀況的了解程度,且能運用各種方式自 我調整的能力。調整策略、再度專注。

2、情緒管理:對於不利於自己運動表現的各種情緒的控制與調整能 力。情緒控制、分心傾向。

3、動機:指運動員對運動生涯心態的積極態度。動機、企圖心、目標 導向。

4、信心:指能夠成功的執行一個被預期行為的信念。不害怕、自信心。

5、自控性:指不受外界因素干擾,能自我掌控、較能獨立解決事情,

或性格較內斂的傾向。自我支配、平常心境、內歛傾向。

(八)心理訓練的原則

1、計畫性原則:心理訓練是必須經過長期的計劃與安排,如此訓練的 效果才能穩定,且運動員在臨場的反應,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2、個別差異原則:運動員及運動項目各有其不同的特性,並且情況亦

各不相同,有人總會緊張、焦慮表現失常,有人因動機不強不想學習,有

(22)

人卻容易分心不夠專注而影響表現。針對不同的問題,必須給予特定的心 理訓練計劃。

3、共識性原則:應積極建設教練與選手在心理訓練方法與效果的觀念 上有所共識,使其意識到心理訓練的重要及必需性。唯有得到教練與選手 雙方的積極投入,才能貫徹訓練計劃內容,否則無法達到效果。

4、漸進性原則:心理訓練的過程須要經過長期的訓練,且因人的心理 是複雜多樣的,因此改變運動員的想法與特性,應以循序漸進的方法實施,

較能使其接受,並且獲得最佳成效。

(23)

第四節 質性研究的相關文獻

本研究為了增強研究的可信度,故加入了質性研究方法,以半結構性 透過深度的訪談方式,嘗試從優秀羽球選手的經驗中去累積出一些概念,

獲得內在、真實、豐富,具有深度的資料,加以彙整國內優秀羽球選手的 心理技能及比賽時心理層面所面臨的問題。 「質性研究」是一種深入性的研 究,能發掘量化問卷所無法含括的內涵,透過量化性研究並輔以質性研究 的支援,對研究問題做出詳盡的剖析,亦即以量化研究為主,質性資料為 輔的方式,歸納與整合以期提高質性與量化資料的整合性與相容性,量化 研究與質性研究的方法和資料取得各有其優點與侷限,亦有其互補及相對 照的功能。

一、質性研究的理論基礎

質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質性研究方法,又稱為質化研究,是一 種自然探究(Naturalistic inquiry)的研究方法,主張從自然觀察的行為中蒐集 所需的資料,並由觀察與深入分析的過程中探究其現象的發生,以及特定 現象背後所蘊藏的意義。大致而言,質性研究只是一種相對於量化研究的 歸類,其發展已遍佈各社會科學學門,且仍在快速發展中(胡幼慧,1996)。

陳向明(2002)對質性研究下一初步定義:質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

工具,在自然的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蒐集方式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

(24)

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者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 建構所獲得理解的一種活動。

Strauss (1990) 認為質性研究一詞指非由統計程序或其他量化方法來獲 得研究發現之任何類型研究,它可能牽涉人的生活、行為、情緒與感覺之 研究,也包含了有關組織功能、社會運動及國家互動等研究,這些研究中 雖然可能有部份資料採用量化方法來處理,提供有關於所研究之對象的人 口統計資料或背景資料,但研究中絕大多數的分析都屬於詮釋性

(interpretative)的。質性研究包括三個部份,分別為資料、程序、書面及口 頭報告。資料可從不同的來源取得,最常見的是經由訪問或觀察,而文件、

記錄及影片亦是資料來源。程序指研究者用來分析或詮釋資料的程序,藉 由這些程序,研究者才得以發展理論或整理出發現來。這些程序包括編碼

(coding)、非統計抽樣、撰寫備註和繪製圖表,其中,編碼是指將資料轉 化成概念的技術。書面或口頭報告(written and verbal reports)通常以期刊 論文、演說(如研討會)或書籍的方式呈現。

Strauss (1990) 指出做質化研究的理由有許多,首先是研究者基於研究

經驗,而產生的一種對應該怎麼做研究的信念,其次,則是基於研究題目

的性質,有些研究領域,本質上就是比較適用質化方法,例如有些研究目

的在於揭示(uncover)人們對某些特殊經歷的經驗內涵,如生病、改變宗教信

仰、及服用藥物等。最後,質化方法也適用於揭露並解釋一些在表面之下

(25)

鮮為人知的現象,對於一些人盡皆知的事能採取新鮮又具創意的切入點,

此外,對於量化方法所無法鋪陳的一些細緻複雜的情況也頗為適合。

二、質性研究特色

相對於量化之研究,質性研究多是非直線與循環的路線。循環研究路 線藉由通過不同的階段而向前移動,有時前進有時倒退,甚至走入歧途。

更像一個螺旋體,緩慢朝上移動,但不是直接一飛沖天。在每個循環或重 複的過程中,研究者蒐集到新的資料並且獲得新的洞見(insight)(朱柔若,

2000)。

陳向明(2002)整理質化研究的主要特點五點,分別為自然主義的探索傳 統、對意義的詮釋性理解(interpretative understanding)、研究是一個演化發 展的過程、歸納法、重視研究關係,以下分別說明:

(一)自然主要的探索傳統:質性研究者認為質性研究必須在自然情境之

下進行,對於個人的生活以及社會組織的日常運作進行研究。質性研究者

認為個人的思想、行為以及社會組織的運作與他們所處的社會文化情境分

不開,任何事件無法自環境脫離而被理解,理解牽涉到整體中各個部份之

間的互動關係。自然環境下獲得之研究結果更適合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因

此質性研究的報告多用文字表達,輔以圖表、照片和錄影等,即使使用統

計數據也是為了描述社會現象,而不是針對數據本身進行相關分析。

(26)

(二)對意義的詮釋性理解(interpretative understanding):質性研究的主要 目的是對被研究者本身個人經驗與意義建構作解釋性理解或領會,研究者 通過自己親身的體驗,對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義建構做出解釋。因此 研究者必須對自己的前設和偏見(bias)進行反省,瞭解本身之前設與偏見對 於研究之影響。

(三)研究是一個演化發展的過程:質性研究是一種多重現實的探究和建 構過程,在此動態過程中,研究者和被研究者雙方都可能會變化,蒐集資 料的方式會改變、建構研究結果和理論的方式也會改變。研究是一個不斷 演化的過程,不可能”一次定終身”,研究過程本身決定了研究的結果,因此 過程中需要進行細緻的反省與報導。

(四)歸納法:質性研究是一種歸納的方法,歸納的過程通常由下列步驟 形成:研究者將自己投入實地發生的各種事件中,注意瞭解各方面的情況、

尋找當地人的本土概念,理解當地文化、擴大自己對研究問題之理解、對 相關人事物進行描述和解釋、創造性地將當地人的生活經歷與意義解釋組 合成一個完整的故事(Moustakis, 1990)。

(五)重視研究關係:由於重視解釋性理解,因此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 的關係非常重要。質的研究不可能設想研究者可以脫離被研究者進行研 究,因此在研究報告中,研究者對於自己的角色、個人身份、思想傾向、

自己與被研究者之間的關係以及以上因素對於研究過程之影響進行反省。

(27)

關於質化研究的性質,蔡敦浩(1985)認為定性研究的主要性質就問題類 型來說,研究的現象是複雜的,包含許多互相糾纏的現象,因此觀察的角 度是整體的,所處理的現象是動態的。就與理論的關係來說,定性研究之 目的不在驗證(verify),而在發現(discovery),研究的發現是植基(grounded) 於資料,但卻不是完全受限於資料,因此,研究者可以超越原來的理論架 構。就資料來源來說,定性研究是從行動者的角度來觀察所要研究的對象,

因此,衡量或觀察的對象是組織實際發生之現象,而不是經過控制或設計 過的工具,資料來源不只是客觀的資料,也包括一些主觀的、片斷的、軼 聞的軟性資料。就資料的蒐集方式來說,定性研究主要是以非結構式的訪 問,來深入探討少數個案。雖然是小樣本的訪問,但資料蒐集的方式應該 以有系統的方式進行。就發現產生的方式來說,定性研究所產生的理論,

主要來自於資料的歸納。研究的發現不在說明變項之間的關係,而是在於 將具有複雜關係的變項,綜合成理想型態(ideal type),因此使用定性的探索 性研究,可以大幅增進對問題瞭解的深度,實務性較高,但亦有其缺點,

如分析較為困難、研究者主觀介入、涵蓋面小、通用性低,常需要整理數

十個個案之後,才能歸納出一些涵蓋面較大而通用性較高的原則。

(28)

三、心理技能質性研究相關文獻

運動心理學長久以來偏重於量的研究,許多的運動心理相關研究多採 用實驗、調查、驗證、假設、問巻、數字統計等方法才得以改進選手的心 理狀況與成績表現。之所以採用質的研究是因為質的研究特點著重於研究 設計(Research design) ,係指為了獲得研究問題的證據,而使用的研究計劃 或程序,特別著重在什麼時候、從什麼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所獲得的資 料(王文科,1994)。

郭子元(2000)以田徑項目,對曾獲得亞運賽前六名菁英選手,進行深度 訪談,研究結果為大多數選手做過心理訓練,其成效有紓解壓力、增強信 心及達到放鬆;賽前指導持正面的態度,其影響層面有帶給信心、減少壓 力及警惕作用;選手與教練之互動關係,教練影響選手的層面有待人處事 方面、著重精神教育、強調選手的自覺性;大多數選手喜歡被混合式的型 態所領導;大多數選手的價值觀首要任務為為奪牌,其次是挑戰自己的紀 錄;訓練時所面對問題最大的阻礙可分為大環境及其他問題等。

鄭溫暖、廖主民(2001)採用深度訪談方法,研究對象為國家級教練、選

手共二十二位,項目有射箭、射擊高爾夫、網球等項目,探討是否具有一

些共同的心理特徵,以作為執行心理訓練的參考。共得出九十五句有意義

之敘述語、十三個類別、五大向度並加以命名,包含「調整能力」、 「情緒

控制」 、「動機」、 「信心」及「自控性」 。

(29)

周文祥、莊仲仁(2002) 針對國家級選手及教練,以焦點團體訪談法及 深入訪談,探討心理競技能力內容與類別。其結果為以外在因應的頻率最 高,其次為平常心,再者為超越意圖與目標導向,第五為自我效能,依序 為意象模擬。

楊朝行(2003)經由訪談的方式,探討我國大專甲組棒球教練在領導球隊 時所面臨的問題,如球隊的經費來源、球隊的訓練安排及場地規劃、運科 支援、球員的課業問題、球員管理、選手來源、領導的困難點,經費不足 等題,及如果您是個決策者,您最希望解決的問題依序是那三項。

劉虹蘭(2003)以網球運動搭配質性研究,以質的研究方式為根基,對選 手們進行深入的訪談,探討我國優秀網球選手競賽前的心理準備、心理調 整、競賽後的心理建設,而後彙整這些國內優秀網球選手的心理訓練及競 技比賽心理管理所面臨的問題,共同尋求有效之解決的策略,進一步了解 心理管理對一個優秀運動有著多大的關聯性以及影響力。

綜合以上國內相關文獻可以得知,運動員的心理技能與運動技能是密 切相關的,運動員的心理因素直接關係到比賽成績,在體育競賽中運動員 之間不僅僅是技、戰術水平的較量,也是心理因素的抗衡,所以需要對運 動員的心理技能進行研究、探討。

茲將國內有關心理技能量質性研究內容及結果表列如下:

(30)

表 2-3 國內有關運動員心理技能質性研究摘要表 研究者

(年代)

項目

與對象 研究工具 研究內容 研究結果

郭子元 (2000)

田徑

曾獲亞運前 六名菁英選 手,共九位

深度訪談 選 手 投 入 訓 練 背 景 及 訓 練 過 程、競賽前的心 理準備、選手與 教 練 之 互 動 關 係、選手的價值 觀、訓練歷程。

大多數選手做過心理訓練,其 成效有紓解壓力、增強信心及 達到放鬆。賽前指導持正面的 態度,其影響層面有帶給信 心、減少壓力及警惕作用、大 多 數 選 手 首 要 任 務 為 為 奪 牌,其次是挑戰自己的紀錄。

鄭溫暖 廖主民 (2001)

射箭、射擊 高爾夫…

國 家 級 教 練、選手共 二十二位

深度訪談 探 討 是 否 具 有 一 些 共 同 的 心 理特徵,以作為 執 行 心 理 訓 練 的參考

共得出九十五句有意義之敘 述語、十三個類別、五大向度 並加以命名,包含「調整能 力」 、 「情緒控制」 、 「動機」 、 「信 心」及「自控性」 。

周文祥 莊仲仁 (2002)

國家級選手 及教練

焦點團體訪 談法;深度 訪談法

心 理 技 競 能 力 內容與類別

共找出十四種心理競技能力 之向度,以外在因應的頻率最 高,其次為平常心,再者為超 越意圖與目標導向,第五為自 我效能,依序為意象模擬…

楊朝行 (2003)

全國大專甲 組 棒 球 聯 賽,共 8 隊 之總教練

深度訪談 球 隊 的 經 費 來 源、訓練安排及 場地規劃、運動 支援、球員的課 業問題、管理球 員學溝通

經費不足是所有問題中最須 解決的問題。其次是訓練場地 的不足及選手課業輔導的問 題

劉虹蘭 (2003)

網球

國內網壇菁 英的選手

半結構性透 過深度精細 的訪談

競 賽 前 的 心 理 準 備 、 心 理 調 整、競賽後的心 理建設、國內網 球訓練環境

一、教練多以柔性的訓練方 式,加強選手維持於恆定狀態 的能力。二、國內的選手普遍 缺乏抗壓性,面對壓力源時,

往往無法冷靜下來。三、教練

適當而精準的戰局分析,可以

創造選手的能力,四、國內網

壇在資源嚴重不足

(31)

四、訪談

Miller & Crabtree(1992)指出質性研究的資料蒐集方式,主要可經由 觀察、錄製及訪談三種方式取得。Malhotra(1993)認為深度訪談法是由面 談者使用非結構性、直接的方式與受訪者接觸,是一種單獨的、個人的互 動方式,用來發覺受訪者基本的動機、信念、態度等。在深度訪談的過程 中,訪談者應盡可能使用最少的提示和引導問題,鼓勵受訪者在一個沒有 限制的環境裡,針對訪談主題儘可能談論自己的意見。學者文崇一的定義,

深度訪談指的是希望透過訪談取得一些重要因素,而這些重要因素並非單 純用面對面式的普通訪談就能得到結果(文崇一、楊國樞,2000) 。深度訪 談有別於單純訪談,深度訪談目的在於透析訪談的真正內幕、真實意涵、

衝擊影響、未來發展以及解決之道。一般而言,深度訪談能比一般訪談要 花費更多的時間,但是其所得到的結果更具能深入描述事物的本質,以做 為進一步分析的依據。不過,深度訪談主要是要深入受訪者的內心深處,

必須是如同抽絲剝繭一般,一層層的向裡面探索,探訪出受訪者的真正感 受,可用於新聞記者的深度報導專題、精神醫學、心理輔導、教育、社會 文化、民族人類學等領域。

(一)訪談的實施

深度訪談與單純訪談有很大的不同,深度訪談是要深入人心,探究

受訪者真正的想法,得到更真實的資訊。深度訪談目的在於透析訪談的真

(32)

正內幕、真實意涵、衝擊影響、未來發展以及解決之道。深度訪談的基本 素養動力主要是來訪談者熱切探求事實的心,因此,必須分析整個採訪的 環境,包括外在環境、內在的資源等。若欲進行深度訪談,首先須具備的 要素是本身要能融入情境,但是又不能失去客觀性。至於深度訪談的實施 流程,首先訪談者必須先調整自己的心態,其次則是訪談者於訪談前的準 備工夫、第三是預訪、第四是約訪、第五是訪談時要能掌控現場氣氛、最 後則是應能從事優質的寫作報導,分述如下:

1、調整訪談者心態方面

在調整訪談者心態方面:一般而言,訪談者對深度訪談的題目興趣相 當濃厚,故在進行深度訪談時,勢必會想介入訪談內容,也想發表對訪談 的看法,這可能將造成受訪者的厭惡,且會影響到訪談的客觀性;因此,

訪談時應該要仔細的聽受訪者的論點,絕不能搶著發言。

2、訪談前的準備方面

深度訪談前的準備工夫方面:在深度訪談前必須要研究調查所有國內 外的文獻,包括論文、期刊、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網路等資訊,以 便對訪談內容有徹底的了解,只要事前工夫下得深,才能擬出夠深度的問 題。且平日要維繫豐沛的人際關係,尤其是與各領域的產官學界專家有良 好友誼。

3、預訪方面

(33)

在對採訪主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後,可以在訂定深度訪談題目之前,

針對該將訪談大綱進行預訪,而預訪對象可以是該領域的學專家,藉此修 正題目,讓深度訪談更精彩實用。

4、約訪方面

在約訪方面:與訪談者是否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密切相關;此外,也可 以透過一些學會組織來協助約訪。基本上,約談分為幾種方式,包括當面、

傳真、電話、網路;若約訪對象為比較熟識者,則可以採用電話、網路等 方式;但是若約訪對象為比較不熟悉者,則最好能先登門拜訪,當面約訪,

或者以傳真的方式約訪,比較容易成功。

5、掌握現場氣氛方面

深度訪談時要能掌控現場氣氛方面,第一步最重要的傾聽、聆聽,聽 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聽出弦外之音,透過歸納的問題,聽出問題有何可 再追問,不要輕易滿足答案,從大問題問出小問題。有關記錄與否,則視 受訪者而定,有的受訪者是訪談者記得愈勤,他才肯講得多,有的則是不 願意被當場記錄,只有不記他才肯說,最好也準備錄音機才能逐字記錄、

不錄可能出問題、但不要太依賴他,錄音機只能當備胎,但是還是要詳細

記錄。有關如何問深入問題部分,則是要有豐富詳細的準備、用好的問題

去吸引他,問問題的原則是,真想問的敏感尖銳問題不要放在書面中、由

淺入深、不要讓對方感覺像在定罪審問般。

(34)

6、寫作優質報導方面

優質的寫作報導方面,從讀者的興趣點切入,找到關鍵點吸引,連結 段落、一氣呵成故事實例與引述交替運用,且溶入現場感,如同連續劇,

一環扣一環,運用實例、引述、數據、故事穿插;即使是沒到現場,也能 描述出現場的味道、空氣、人的動作表情。

(二)研究者應具備的訪談技巧及知識

研究者在進行訪談時,應以局內人的態度,與研究對象建立信任、

和諧、友善與合作的關係,對研究對象尊重、關切、稱讚、禮貌與感謝,

並尊重研究倫理(如資料保密) ,簡言之即是要以學習的心態向研究對象蒐 集資料,當中須固守尊重、負責與反省的立場(江明修,1997) 。亦有學者 指出: 「訪談的成功不僅需要訪談者將自己的心打開,而且需要想辦法讓受 訪者打開自己的心。只有心與心之間進行交流,我們才有可能進入心的深 處;而對『深處』進行探究才是訪談的真正使命」 (陳向明,2002)。此等 學者所指頗能掌握實施訪談的關鍵,筆者在進行訪談時已將之列為首要指 導原則。Merton 認為一個成功訪談的標準,至少應包括以下四點(胡幼慧,

1996) :

1.範圍(range) :成功的訪談能夠使受訪者針對某刺激或議題,刺激出 最大範圍的反應。

2.具體性(specificity) :成功的訪談能夠使受訪者的反應說辭上呈現具

(35)

體性,而非抽象籠統的說辭。

3.深度(depth) :成功的訪談能夠協助受訪者深入描述他們對刺激或議 題的各種情感、認知及評價上的意義。

4.個人的情境脈絡(personalcontext) :成功的訪談能夠引發受訪者談出 他們以往的經驗特質,以及此經驗特質與現在的反應和意義解釋之間的關 聯。

(三)訪談的階段工作

本研究的訪談過程可按先前研究、訪談之前、訪談之初、訪談之中、

訪談之後等五個階段,分別說明各該階段的工作事項。如表 2-5 所示。

表 2-4 訪談過程各階段的工作事項

訪談階段 工作事項

先前研究 1.閱讀訪談方法的相關資料 2.擬具訪談大綱稿

3.選取對象進行訪談 4.修正訪談大綱

5.記錄先前研究的心得

訪談之前 1.徵得受訪者同意並做說明與登錄資料 2.訪談大綱分送受訪者參考

3.備妥訪談工具

4.聯繫確定訪談時間、地點及型式 訪談之初 1.檢查錄音設備可用的狀況

2.簡要介紹訪談進行概況,向受訪者說明相關事宜 3.營造融洽互信的談話氣氛

訪談之中 1.依據訪談題綱及實際情況提出問題 2.秉持中立的態度進行訪談

3.進行錄音與速記 訪談之後 1.製作訪談紀要

2.製作訪談內容摘要

(36)

第五節 小 結

經由本章的文獻得知,目前的競技運動,競爭已經是愈來愈強烈,很 多選手尤其是技術水準愈高的選手其實都意識到在激烈的比賽中,勝負已 經不光是專業技術的問題,選手心理技能程度影響也很大,羽球運動員除 了教練的技術指導之外,須整合運動生理生化、運動生物力學、運動醫學、

運動營養等學科的認知及專家的建議,了解其基本的科學理論知識及發展 是必須且重要的,教練與運動員須在專項上建立及發展心理訓練的方法及 策略,也必須了解專項實際應用的時機及效果。把運動心理科學理論知識 的認知、心理技能的訓練及羽球專項運動的實際應用,融入整個訓練計畫 中。配合理論知識與科學方法的發展,來加以協助、應用,使運動員得以 展現出傲人亮麗的成績。

許多研究都共同發現必備的幾點優秀心理技能,運用這些研究結果,

落實在運動的實務上。Suinn (1986 )強調運動員的心理技 能訓練, 像肌力

訓練一般,必須同時重質重量才會提昇其有效性。透過充分的準備、詳細

的計畫、高度的決心及有系統的練習,必定能協助羽球運動員在比賽或訓

練中達到個人的潛能發揮。為了讓國內羽球選手實力提升,藉著量表的測

驗及發現問題來明白羽球選手心理技能的狀況就顯得很重要。

數據

表 2-2    國內有關運動員心理技能量表研究摘要表  研究者 (年代)  項目與對象  研究工具  變項  研究結果  聶喬齡  (1999)  大專運動會 田徑比賽, 甲、乙組選 手。  1.流暢狀態 量表 2.運動員因應技巧量 表  處理逆境、專注、目標設定/心理準備、在壓力下創造顛峰表現、不受憂慮的干擾、信心與 成就動機及可塑性 等  心理技能與運動表現間呈現正相關;心理技能與流暢經驗間呈正相關;運動成績表現與整體流暢經驗間呈現正相關  粘慧珍  (2000)  手步槍射擊 選手  國家代表隊 及
表 2-3    國內有關運動員心理技能質性研究摘要表  研究者  (年代)  項目  與對象  研究工具  研究內容  研究結果  郭子元  (2000)  田徑  曾獲亞運前 六名菁英選 手,共九位  深度訪談  選 手 投 入 訓 練背 景 及 訓 練 過程、競賽前的心理準備、選手與 教 練 之 互 動 關 係、選手的價值 觀、訓練歷程。  大多數選手做過心理訓練,其成效有紓解壓力、增強信心及達到放鬆。賽前指導持正面的態度,其影響層面有帶給信心、減少壓力及警惕作用、大多 數 選 手 首 要 任 務 為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O 居民瞭解當地文化資產與他們的關係。在 認同這些理念和觀念下,自己能否有足夠

(七)出院後建議回診復健科,將提供心肺運動 測試,可以了解您的心肺功能程度與運動 安全性,並為您打造個別化的居家運動計 畫。 出院後建議每週運動至少

二、 中央主管機關主辦之全國技能競賽或全國身心障礙者技能競賽 成績及格,自及格日起三年內,參加相關職類乙級、丙級或單一

擁有很強的內在動機 (探索自己和世界) 擁有內在和外在的動機,並能自我調控(提升能力、升 職準備). 喜歡與生活連繫

要讀書,就是提醒我們要了解和重視前人研究的成果。要有心得,則

於 2016 年 12 月發布的《推動 STEM 教育-發揮創意潛能》報告,強調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 不同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

運用想像力、形式/技巧表現一個 的夢境 回憶 的一刻,以形式/技巧,表達 的情 景/情緒。. 從評賞

探索個人及社會議題,培 養他們正面的價值觀和態 度,幫助他們成為有識見 和負責任的公民,懂得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