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法國大革命爆發時革命者揭櫫的權利原則是以自由、平 等、

博愛為內涵的「普遍主義」(

l’universalisme

),普遍主義意味男女

權利與義務應平等,但事實上大革命之後建立的卻是「排他的民 主」(

la démocratie exclusive

),將婦女排斥於政治權利之外。此種 源自《薩利克法典》(

la Loi Salique

)精神的排他性日後復因婦女 被認為與宗教有特殊之聯結,以致其政治權利在第三共和時代備 受壓抑,再加上一次大戰後政府倡導生育主義,婦女的傳統角色 被強調,因此當多數歐洲國家紛紛賦予婦女選舉權時,法國女性 在政治上的落後地位所形成的「法國落伍」(

le retard français

)即

更為顯著。143

其實二十世紀初的法國婦女正處於進步力量與保守力量 的交 會與衝突點上。一戰開始後,婦女為家庭和國家犧牲奉獻,扛起 過去男人的社會責任,因此對自己的能力產生高度信心,而且戰

贊成票。同日新選出的國會因此亦是制憲國會。Cf. Serge Berstein et Pierre Milza, Histoire de la France au XXe siècle. II.1930-1958 (Paris: Éditions Complexe, 2009), pp.

388-389.

141 Le Monde, Les femmes et la politique. Du droit de vote àla parité (Paris: Le Monde et E.J.L., 2001), p. 11; Hanna Diamond, Women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France, 1939-1948: Choices and Constraints, pp. 206-207; Véronique Helft-Malz et Paule-Henriette Lévy, Les femmes et la vie politique française, pp. 3-26.

142 Michelle Zancarini-Fournel, Histoire des femmes en France, pp. 76-78.但大多數女性 之參選意願低於男性。Véronique Helft-Malz et Paule-Henriette Lévy, Les femmes et la vie politique française, p. 3.

143 「 法 國 落 伍 」 此 詞 出 自Yolande Cohen et Françoise Thébaud (dir.), “Le sacre de la Citoyenne? Réflexions sur le retard français”, Féminismes et identités nationales (Lyon:

Centre Jacques-Cartier, CNRS, 1998), p. 84. Helft-Malz et Paule-Henriette Lévy, Les femmes et la vie politique française, p. 27.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第 53 期

180

-後婦女選舉權主義者比戰前更積極推動婦女選舉權,希望女性與 男性享有同等的政治與民事權利,社會輿論亦逐漸支持婦女選舉 權;換言之,一戰之後進步力量在法國社會不斷滋長,直迄二戰 開始時。然而,一戰帶來的人口與經濟危機直迄二戰開始時仍未 改善,以拯救國家的名義反對婦女選舉權的保守力量遂獲得存在 甚至強化之正當性。這兩股力量在戰間期衝突極為劇烈,但由婦 女 遲 未 獲 得 選 舉 權 一 事 可 以 看 出 保 守 力 量 在 衝 突 中 長 期 占 據 上 風。

因此有學者認為法國女性選舉權其實是在偶然的情況下 獲得 的。德納耶(

Bruno Denoyelle

)和瑪婷(

Virginie Martin

)的研究

指出,當時男性對女性獲得政治權利一事爭論不休,他們認為女 性參政權非當時重要之事,許多男性甚至不知道

1,250

萬女性已獲

得選舉權;某些新聞媒體與政治學者不認為她們是「公民」,而是 特殊的身分;部分輿論甚至擔心女性參與選舉會使其失去女性特 質。144但是學者羅桑瓦隆(

Pierre Rosanvallon

)認為女性獲得選舉

權 是 女 性 長 期 為 法 律 上 自 治 的 政 治 主 體 (

un sujet politique juridiquement autonome

) 奮 鬥 的 成 果 , 此 所 以 法 國 主 教 團

l’épiscopat français

)呼籲女性去投票,「俾重整法國」;女性團 體〔「公民與社會女性聯盟」(

Union féminine civique et sociale

和「法蘭西女性聯盟」〕亦呼籲女性務必前往投票。145某些學者則 著 重 於 二 戰 對 婦 女 選 舉 權 之 影 響 ; 例 如 赫 芙 特 瑪 姿 (

Véronique Helft-Malz

)和蕾薇(

Paule-Henriette Lévy

)認為女性獲得選舉權

係下列四項因素之功:德軍占領區女性的決定性影響力、婦女對 臨時政府施加壓力、流亡倫敦的經驗改變了戴高樂的兩性觀念、

未 來 與 共 黨 共 治 的 前 景 促 使 戴 高 樂 接 受 該 黨 的 要 求 。146布 洛 斯

144 德納耶和瑪婷的研究轉引自Michelle Zancarini-Fournel, Histoire des femmes en France, p. 77.

145 Pierre Rosanvallon, Le Sacre du citoyen. Histoire du suffrage universel en France (Paris: Gallimard, 1992), p. 203.

146 Véronique Helft-Malz et Paule-Henriette Lévy, Les femmes et la vie politique française, p. 25.

兩次世界大戰對法國女性選舉權之影響 181

-(Thierry Blöss)和傅立屈(Alain Frickey)則認為,女性在抗敵 運動中扮演的角色、解放後社會的連續動盪、反抗維琪政權鄙視 女性的政策,這三項是 1944 年 4 月 21 日臨時政府發布法令給予婦 女選舉權的原因。147

事實上,法國社會在一戰之後有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 就量 而言,女性人口已超越男性且女性壽命較男性長;就質而言,婦 女的教育程度日益升高,婦女參與的社會領域越來越多,是許多 行業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員。148在此種趨勢下,保守力量只能暫時 抗拒給與婦女選舉權之社會壓力,無法永遠拒絕承認婦女的政治 權利。因此關於臨時政府賦予婦女選舉權的決定,下列解釋應較 合理:首先,葛聶提出的授予婦女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修正案以及 戴高樂頒布的相關法令看似偶然之舉,其實並非革命式的變化,

那是在有關婦女處境多年的辯論以及法國社會觀念從一戰到二戰 期間緩慢但不平靜的遞嬗的結果;數十年來婦女參與社會和經濟 活動,使她們的政治權利受到重視,因此不僅僅是二戰的影響而 已。再者,1944 年法令中的婦女選舉權條文是包含在法國重新建 構的措施之中,此所以該法令特別為法國女人制訂了第 17 條,149 此一嚴謹的表述證明賦予婦女選舉權的決定不是貿然的行動,而 是周詳的考慮。換言之,1944 年的公權力再造與國家改革計畫是 實現婦女選舉權的最後催化劑。

然而,女性獲得普選權是否意味她們已獲得第四共和憲 法所 謂的完整公民權?事實上,女性的地位在該法令發布後並無太大 改變。維琪政權的保守政策在二戰之後並未完全被撤除,母親的

147 Thierry Blöss, La dialectique des rapports hommes-femmes (Paris: P.U.F., coll. “Sociologie d’Aujourd’hui”, 2001), p. 98.

148 1880年法國女性壽命較男性長2.4歲,1950年法國女性壽命較男性長5.7歲。受大 學教育的婦女比率,1914年為6%,1933年增加到36%。Cf. Thierry Blöss et Alain Frickey, La femme dans la société française, p. 119. Emmanuel de Las Cases, Discussion sur le suffrage des femmes, 30 juin 1932, Annales du Sénat.

149 “Ordonnance du 21 avril 1944 relative à l’organisation des pouvoirs publics en France après la Libération”, Le site de la digithèque des matériaux juridiques et politiques de l’Université de Perpignan.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第 53 期

182

-功能與妻子的傳統角色再度被歌頌,男性認同與男性氣概重新被 強調,部分女性在戰後甚至被清算:有

454

名女性因通敵被處死;

1943

1946

年間約

2,000

名女性因曾與德軍或德國平民交往而被公

開剃髮羞辱。150剃髮是一種性別化的暴力行為,法國政府此種作 為 形 同 介 入 私 人 生 活 , 使 女 性 失 去 身 體 自 主 權 ,「 女 體 」 被 視 為

「國體」之象徵。151二戰後婦女參政人數仍微不足道,政治制度 的遊戲規則並無太大改變,儘管有大量的女性擁有政治權利,可 是法國的政治運作仍然較有利於男性。

1946

年的憲法明文規定兩

性平等,但究其內涵,保護「母親」之用意大於保護「女性之自 由」。152從女性就業率的變化即可略窺一二:

1931

年女性就業率為

52%

; 但 是

1946

年 女 性 就 業 率 下 降 至

45%

( 該 年 男 性 就 業 率 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