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維琪政權的保守政策以及「自由法國」臨時諮議會 與臨時政府之突破性方案

1939

9

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次年春,德軍大舉入侵法 國,第三共和垮台。新成立的維琪政權強調傳統價值的保守政策

98 有關請願的部分,請參考Christine Bard, Les Filles de Marianne. Histoire des féminismes, 1914-1940, pp. 338-339; “Une magnifique démonstration des femmes devant la Chambre des députés”, L’Humanité, 7 juin 1936, p. 1; Louise Weiss, Combats pour les femmes, 1934-1939, Mémoire d’une européenne, tome 3, p. 124. 1936年7月30日眾議院針對眾 議員Alexandre Brack-Desrousseaux提出的有關在市鎮選舉授予婦女政治權利的草案 進行投票時,該草案獲得78.5%的眾議員投票支持,有488位眾議員支持給予婦女 完整的政治權利。Discussion sur le suffrage des femmes, 30 juillet 1936, Annales de la Chambre des députés.

99 婦女選舉權主義者分別前往眾議院所在地「波旁宮」(Palais Bourbon)和參議院所 在地「盧森堡宮」(Palais du Louxembourg)向議員陳情。

100 Roger Dardenne, “La première séance de la nouvelle Chambre”, Le Figaro, 2 juin 1936, p. 3; “Au Sénat. Politique et chaussettes”, Le Figaro, 3 juin 1936, p. 4.

101 Christine Bard, Les Filles de Marianne. Histoire des féminismes, 1914-1940, pp. 235-237.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第 53 期 - 170 -

對婦女選舉權極為不利,但海外的「自由法國」的議會與政府卻 有突破性的思維與作法。

(一)維琪政權的保守政策

二戰爆發後,一戰時的情境似乎重現,男人被動員,女 人重 新被徵召生產軍需物質。大部分女性主義組織將其訴求暫時擱置 一旁,且以其資源支持國家的對外戰爭,例如它們設立「女性活 動中央辦公室」(

Bureau central des activités féminines

)以徵召婦

女;許多婦女選舉權主義者亦與政府合作,以展現其組織之效能 並證明婦女能對社會負起責任,婦女選舉權運動暫時中斷。

法國政府領導人貝當元帥於

1940

6

17

日向德軍求和,並於

7

10

日建立新政權(維琪政權),102第三共和垮台。國家元首掌 控行政與立法權,參眾兩院均休會,103新憲法重新強調男女活動 領域的差異。

維琪政權將法國戰敗歸因於第三共和的制度、

1789

年揭櫫的

理想、社會階級分裂、現代女性主義。該政權認為,共和國的自 由 民 主 制 度 導 致 國 家 「 變 性 」(

dégénérescence

), 即 「 女 性 化 」。

因 此 「 自 由 」 與 「 婦 女 自 治 」(

l’autonome des femmes

) 同 受 譴

責,104婦女成為

1940

年法國戰敗的代罪羔羊,新政權要她們培養 犧牲的精神,俾法國能重新站起來。

1940

年起,維琪政權在民族

革命(

révolution nationale

)的意識型態下,新三部曲「工作、家 庭、祖國」(

travail, famille, patrie

)取代「自由、平等、博愛」,

企圖藉此改造法國成為一個建立在性別與家庭主義價值觀之上的 社會。105此價值觀乃是重拾

1789

年以前的價值觀:反個人主義並

102 在 德 軍 閃 電 戰 術 下 , 法 國 迅 被 擊 潰 , 法 德 之 間 實 際 上 並 無 真 正 戰 爭 , 法 國 年 鑑 派 史 家 布 洛 克 ( Marc Bloch, 1886-1944 ) 因 此 稱 之 為 「 奇 怪 的 戰 敗 」( l'étrange défaite)。Cf. Marc Bloch, L’Étrange défaite. Paris: Franc-Tireur, 1946.

103 Acte constitutionnel n° 2 du 11 juillet 1940規範國家元首的權力。Acte constitutionnel n° 3 du 11juillet 1940 則規定國會休會。

104 Hèléne Eck, “Les Françaises sous Vichy”, in Françoise Thébaud (éd.), Histoire des femmes, vol. 5 (Paris: Plon, 1992), pp. 155-156; Michelle Zancarini-Fournel, Histoire des femmes en France, p. 63.

105 Francine Muel-Dreyfus, Vichy et l’éternel féminin (Paris: Le Seuil, 1996), p. 80; Ralph

兩次世界大戰對法國女性選舉權之影響 171

-強調家庭是社會的支柱。家庭成為新秩序的礎石,國家被視為一 個大家庭,國民像親人一樣,彼此血緣的聯繫保證了民族血統的 純正性。個人的權利應儘量減少,以利於家庭基礎的穩固;模範 家庭是一個由丈夫(一家之主)領導的三個孩子的家庭;婦女的 首要角色是「母親」―其子女的教師。在「母親」此一崇高角色 下,女性應消除自我,發揚服從、溫和、愛與慈善的美德,為家 庭和孩子犧牲奉獻。維琪政權批評第三共和教育政策下的學校是

「 個 人 主 義 學 校 」, 因 此 全 面 改 革 小 學 教 育 , 讓 女 孩 接 受 家 事 教 育,形塑女性認同。《

1940

10

11

日法》禁止已婚女性和年逾

50

歲的婦女擔任公職,因結婚而離職的婦女可獲得一筆退職金;106 在政府的勸告下,私人企業解雇女性,將工作轉給男性。107維琪 政權希望建立理想化的女性角色,108性別角色的模糊被認為是危 險的且基本上違反自然,女性的訴求被認為將導致社會分裂,109 婦女回到家庭,則道德秩序會恢復。換言之,女性的社會命運建 立在其生物命運(

le destin biologique

)與其被認定的特殊本質之 上。110

「家庭」與「母親」是維琪政權婦女政策的兩個主軸。 該政 權認為家庭解體是法國沒落以及戰敗的元兇,因此鼓勵結婚、刁 難 離 婚 (

la loi du 2 avril 1941

);

1930

年 代 已 簡 化 的 夫 妻 離 婚 程 序,在維琪政權的管制下,變得比以前複雜,夫妻離婚不易。為 了 鼓 勵 婦 女 留 在 家 中 ,

1941

3

月 起 給 予 婦 女 家 庭 津 貼 (

les allocations familiales

) 作 為 補 償 ( 例 如 單 薪 家 庭 在 第 一 個 孩 子 出 生 後 即 可 領 取 津 貼 至 其

20

歲 )。 此 外 亦 推 行 「 家 庭 投 票 制 」(

le

Schor, Histoire de la société française au XXe siècle, p. 232 ;Véronique Helft-Malz et Paule-Henriette Lévy, Les femmes et la vie politique française, pp. 23-24.

106 Francine Muel-Dreyfus, Vichy et l’éternel féminin, p. 82; Michelle Zancarini-Fournel, Histoire des femmes en France, p. 69.

107 但1942年初,為了動員勞工協助德軍,《1940年10月11日 法 》 被 凍 結 。Michelle Zancarini-Fournel, Histoire des femmes en France, p. 69.

108 Francine Muel-Dreyfus, Vichy et l’Éternel féminin, p. 92.

109 Francine Muel-Dreyfus, Vichy et l’Éternel féminin, p. 111.

110 Michelle Zancarini-Fournel, Histoire des femmes en France, pp. 65-66.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第 53 期

172

-vote familial

),給予法籍小孩的父親更多選票。111

1941

5

月起,

為了將女性「神聖化」(

sacralisation

),維琪政權將原來的「母親 日」(

la journée des mères

)改為國定假日「母親節」(

la fête des

mères

)。 除了上述 鼓勵措施 外,維琪 政權也採 取制裁措 施,任何

違反母性或生育的行為均在壓制之列,因為那是「不道德、違反 自 然 , 以 及 對 祖 國 有 害 」。112墮 胎 於 是 被 視 為 傷 害 法 國 人 民 的 行 為,《

1942

2

15

日法》嚴厲制裁協助婦女墮胎者(例如醫師、

助產士),113生育超過

4

個孩子的母親可獲頒獎牌。

1940

11

16

日法》規定二千個居民以上的城市市長由省 長任命,市議員從市長的建議名單上遴選;該法第

13

14

條允許

任 命 婦 女 為 市 議 員 ,114但 這 些 婦 女 是 以 母 親 的 身 分 出 席 市 議 會

(同時也有父親或家庭代表出席)。此政策之目的不是讓婦女代表 個人,而是代表家庭,此政策反映出該政權的家庭意識型態:不 是給予婦女權利而是承認其做為母親的功能,給予婦女有限的政 治參與機會以防止她們遠離家庭。換言之,維琪政權發揚婦女的 傳統角色,將「母性」與「家庭」理想化,要求兩性各司其職,

此 種 政 策 其 實 是 延 續 並 強 化 一 戰 之 後 法 國 的 生 育 主 義 與 家 庭 主 義。115該政權的目標是重建家庭和作為社會基礎的傳統家屬等級 結構。

1942

9

月的法律再次確認丈夫的權利以及家庭中的等級結 構 , 目 的 似 乎 是 欲 重 建 法 國 男 人 的 男 性 氣 概 : 由 於 無 法 保 衛 國 家,也無法對占領者(指德軍)發號施令,男性政權只好將矛頭 對準家庭,將女人限制在母親的角色裡。

面對維琪政權的保守政策,法國婦女的態度不完全相同 ,但

111 父親可投兩票:一票代表他自己,另一票代表他的家庭。

112 Véronique Helft-Malz et Paule-Henriette Lévy, Les femmes et la vie politique française, p. 24; Thierry Blöss et Alain Frickey, La femme dans la société française, p. 42;

Michelle Zancarini-Fournel, Histoire des femmes en France, p. 66.

113 1943年7月,一名為孕婦進行墮胎的助產士被判處死刑。Michelle Zancarini-Fournel, Histoire des femmes en France, p. 67.

114 Simone Verdeau, L’Accession des femmes aux fonctions publiques, thèse pour le doctorat (Toulouse: Imprimerie moderne, 1942), p. 151; Véronique Helft-Malz et Paule-Henriette Lévy, Les femmes et la vie politique française, p. 24.

115 Simone Verdeau, L’Accession des femmes aux fonctions publiques, p. 169.

兩次世界大戰對法國女性選舉權之影響 173

-是抗拒者少,適應和順從者多。由於該政權的女性觀與天主教會 的觀點相近,因此獲得基督教女性主義(

le féminisme chrétien

者之支持。116

(二)臨時諮議會與臨時政府之突破性方案

二 戰 時 只 有 少 數 法 國 人 參 與 抗 敵 運 動 (

la résistance

)。 事 實

上,參與抗敵運動的確切人數不易計算,因為工作性質屬於地下

行動(

clandestin

)的關係;參與者當時多數是隱姓埋名,默默為

國家做事。據估計,

1944

年參與抵抗運動者約

40

萬人(占法國人

1%

,其中

2

萬人遭殺害),且多為男性,年齡介於

13

29

歲者

超過半數。參與抵抗運動者之中也有女人與外國人(義大利人、

西 班 牙 人 、 來 自 東 歐 的 猶 太 人 )。 女 人 大 都 以 擔 任 後 勤 、 供 應 食 物、擔任聯絡人(

agent de liaison

)等傳統的角色作掩護,其中很 多 人 匿 名 , 因 此 不 為 外 界 所 知 。117其 中 有 少 數 女 性 負 責 重 要 任 務 , 例 如 參 與 戰 鬥 和 領 導 某 個 小 組 ,118有 的 女 性 ( 如

Jeanne Bohec

) 甚 至 曾 製 造 爆 裂 物 。 但 是 「 全 國 抗 敵 委 員 會 」(

Conseil National de la Résistance, CNR

) 在

1943

年 宣 示 重 建 法 國 的 計 畫 時,119完全未提到女性地位的問題,也未明確支持婦女選舉權。

該委員會委員安如(

Claire Andrieu

)提出的政策綱要於

1944

3

15

日獲表決通過,但該綱要未提及承認婦女的政治權利,而是 說:「擴大民主的基礎」和「所有公民在法律之前絕對平等」。120

116 Francine Muel-Dreyfus, Vichy et l’Éternel féminin, p. 189; Michelle Zancarini-Fournel, Histoire des femmes en France, pp. 68-69.

117 Hanna Diamond, Women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France, 1939-1948: Choices and Constraints (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1999), pp. 98-105.

118 例 如Marie-Madeleine Fourcade指 揮 一 個 有3,000人 的 聯 絡 網 。Nicole Châtel (éd.), Des femmes dans la résistance (Pari: Julliard, 1972), pp. 153-154.

119 「全國抗敵委員會」於1943年5月27日成立,為法國本土之抗敵組織,成員包括各 種抗敵運動的代表、工會組織代表、共黨、社會黨、激進黨(le parti radical)、人 民民主(les démocrates populaires)和右派保守勢力(la droite conservatrice)之 代表。此委員會於1944年8月25日加入法國臨時政府。Cf. Michel Mourre (éd.) Le Petit Mourre. Dictionnaire de l’histoire, pp. 973-974.

120 Claire Andrieu, Programme du Conseil national de la Résistance, 15 mars 1944.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第 53 期

174

-該綱要未明言「婦女」,卻明確提到「土著與殖民地人民」,121此 種差異顯然是綱要草擬者刻意而為的結果。

婦 女 戰 時 的 抗 敵 表 現 在 臨 時 諮 議 會 的 討 論 中 雖 然 經 常 被 強 調,122但並非所有議員都準備立即承認婦女的政治權利。支持婦 女選舉權的議員中,共黨議員葛聶(Fernand Grenier, 1901-1992)

的角色極為關鍵,因為他在 1944 年 3 月 24 日全會中提出支持婦女 選舉權的修正案。根據其回憶錄之記載:當時臨時政府提出的草 案擬給予女性選舉國民議會議員的權利,但拒絕給予她們在市和 區的選舉權。當時臨時諮議會的委員會由激進黨籍議員吉奧科比

(Paul Giacobbi, 1896-1951,科西嘉人)擔任主席,他仍延續第三 共和時代激進黨反對給予婦女選舉權的立場並藉程序問題予以阻 撓,其理由為:若在婦女第一次參與選舉時,因許多男性在戰爭 中死亡,男性人口銳減,且男性戰犯尚未被遣返,在此情況下,

則女性選民人數將多於男性選民人數。吉奧科比其實是擔心女性

則女性選民人數將多於男性選民人數。吉奧科比其實是擔心女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