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兩首舞曲,作品七十三》與《五首前奏曲,作品七十四》

第三節、 作品七十四第一首

(一)、樂曲分析

作品七十四的五首曲子最長不超過二十六小節,顯示了斯克里亞賓晚期精鍊的手

法,八音音階(Octatonic Scale)與神秘和弦(Mystic chord)為緊密不可分之創作元素。每一

首開頭皆標示了清楚的表情術語,更清楚傳達了作曲家的意圖,在不和諧的聲響中,表

72

發展,再進到神秘和弦主體,隨後於第一小節與 A 音神秘和弦重疊,最高音降半音(譜

例 5-3-1)。在第一樂句中轉換二次後,停留在 C 音神祕和弦。

譜例 5-3-1《五首前奏曲,作品七十四,第一首》第一至三小節

B 段中雖然較無原始的神秘和弦形式,兩個樂句各以不同的八音音階,構成許多增

減四度音程,為神秘和弦之變化;斯克里亞賓也將經過音之概念運用在中間對位的聲部

中,使得中間聲部能以半音級進之方式呈現(譜例 5-3-2)。而此曲出現了平行移位發展

(parallel evolution)手法,將 A 段整體移高減五度而構成 A’段,整體音域從 A 段開始逐

漸上行至此段為最高點,以升 F 神秘和弦與降 E 神秘和弦交錯而成。尾奏則以升 F 神秘

和弦作結,在十五小節中間聲部由升 D 半音下行到還原 D,將倚音與神秘和弦之組成音

顛倒,這與開頭弱起拍之形式產生對稱,為作曲家喜愛使用之對稱關係。

73

譜例 5-3-2《五首前奏曲,作品七十四,第一首》第三至八小節與八音音階

(二)音樂詮釋

斯克里亞賓的鋼琴作品主要旋律多在外聲部,特別是高音。在彈奏時後須將大部分

的力量集中於手的外側;以中晚期的作品而言,除了大範圍音域琶音外,還有許多中間

對位聲部,且中間對位聲部常為半音下行或上行,在作品七十四中,此種半音式的對位

聲部幾乎以右手彈奏,右手除了小拇指彈奏主要旋律外,其於四指皆需彈奏對位聲部;

因音域的擴張,加上小姆指需將旋律音符時值確切奏出,使得手指進行轉換間容易僵

硬,在音樂行進時須特別注意手指的力度控制,維持輕盈,使音量不大於主要旋律,以

下譜例為作品七十四中第一首與第二首,參考彼得版本樂譜(Edition Peters)以及自身設

計之指法:

74

譜例 5-3-3《五首前奏曲,作品七十四,第一首》第一至二小節

多數踏瓣還是照著低音的行進變換,力度標示弱,為突顯三、四小節的力度改變,

筆者建議可以二分之一踏瓣開始,慢慢加深至第三小節標明力度強的地方,如譜例 5-3-4:

譜例 5-3-4《五首前奏曲,作品七十四,第一首》第一至五小節

斯克里亞賓最後一個作品中第一首,開頭即出現了痛苦的(Douloureux)、令人心痛

的(déchirant),雖然沒有給予明確的速度,筆者建議此曲速度不快,約在慢板(adagio)範

圍內即可。

75

第四節、 第二首

(一)、樂曲分析

全曲由五個樂句組成,樂句與樂句之間有經過句的使用,開頭兩小節即蘊含了所有

的動機;左手的完全五度為架構本曲頑固低音之素材,而第一樂句可將其分為動機 A 與

動機 B(譜例 5-4-1),動機 A 由兩個距離 3 個半音的音程所構成,而動機 B 則是連續四

個半音級進,頑固低音與兩個動機貫穿全曲。

譜例 5-4-1《五首前奏曲,作品七十四,第二首》第一至四小節

第一樂句結束後,在第一次的經過句中,作曲家將動機 B 縮短成三個半音下行,將

織度使用對位手法將其複雜化,從原本單純的兩個聲部增加到四個聲部,從這些組成音

當中,也確立了斯克里亞賓於此曲所使用的八音音階。第一樂句之主要旋律於第二樂句

中重複使用,中間聲部加入動機 B 的變型以及頑固低音的伴奏,主要旋律到第三樂句才

開始變化;全曲織度於第三樂句最為豐厚,且第九與第十小節之高音部的音程,皆由距

離三個半音之兩音組成,為動機 A 之變形發展(譜例 5-4-2)。第四樂句織度與第二樂句

相同。最後以首尾呼應重複第一樂句結束全曲。

76

譜例 5-4-2《五首前奏曲,作品七十四,第二首》第一至四小節

(二)音樂詮釋

此曲力度以最弱(pp)開始,第一樂句單純以完全五度支撐後進入織度豐厚的部分,

最主要旋律於高聲部,左手的頑固低音與中間的半音下行對位聲部。全曲張力最大地方

為第八小節,同時也為全曲織度最複雜之地方,筆者認為這是全曲五個完整樂句中力度

最強之部分,除了外聲部音量較內聲部更為清晰外,橫向的圓滑線表現也需手指轉換,

強調樂句的行進。第十一小節開始,力度慢慢呈現漸弱,直至最後一個樂句如同要消失

般的,加上漸弱,結束在冥想的氛圍當中。

譜例 5-4-3《五首前奏曲,作品七十四,第二首》第五至七小節

因有頑固低音以及半音下行的元素,若依據低音譜表的圓滑線(slur),從第三小節開

始,筆者建議以小節為單位換踩持音踏瓣,可突顯低音域的頑固低音,半音下行也可清

77

晰奏出;而高音聲部主要旋律的圓滑線,筆者認為可用四分之三踏瓣,施納貝爾寫道:

「四分之三的踏瓣特別有效的情形式;一方面被指示要將一個或幾個音持續,另一方面

還得同時將音階或其他非和聲式的樂句彈奏出來的時後,用手指無法將其持續的場合。」

41開頭術語為很慢的(Très lent),沉思的(contemplatif),以較為沉穩的速度來勾勒旋律線

條。整體觸鍵為較緩慢的,整體音響上較為沉悶;開頭與曲末首尾呼應的部分可以柔音

踏瓣作為輔助,使音響更為暗沉。

譜例 5-4-4《五首前奏曲,作品七十四,第二首》第一至五小節

41施納貝爾。《現代鋼琴踏板技巧》。盧昭洋 譯。(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2001),頁 36。

78

第五節、 第三首

(一)、樂曲分析

此曲以減五度(增四度)和減七度為主要構成動機,曲式為兩大樂段加上一尾奏:

第一至十二小節為 A 段,十三是二十四小節為 A’段,二十六小節至二十七為尾奏。開 頭即以八音音階加上以升 F 為根音的神祕和絃音組成,斯克里亞賓於音符的選擇更加自 由,並不特定以八音音階或是神祕和絃單一為主,而是兩者交叉混用(譜例 5-5-1)。A 段低音聲部之減五度音程皆來自八音音階之組成音,而中間長音為對位聲部之組成音,

從第一小節至第八小節(A#- G- A#- C#- E- C#- C#- E)、十三小節至二十小節(E- C#- E- G-

A#- G- G- A#),同樣也由八音音階選出,從其排列來看幾乎為三度的關係。第一小節至

第二小節構成主題樂句,從第三小節開始,斯克里亞賓讓尚未結束的第二主題句與第三 主題句重疊,類似複格(fugue)中緊接(stretto)手法(譜例 5-5-2)。第九小節開始,左手和 聲進入了以升 D 音與升 B 音為根音之神祕和絃,右手則持續以八音音階,使用了連續 八分音符動機。A’則以 A 段下移減五度,以模進手法改變音域後重現動機與主題樂句(譜 例 5-5-3)。最末尾奏由八音音階下行加上升 F 神祕和絃結束全曲。

譜例 5-5-1《五首前奏曲,作品七十四,第三首》第一至三小節與八音音階

79

譜例 5-5-2《五首前奏曲,作品七十四,第三首》第一至七小節

譜例 5-5-3《五首前奏曲,作品七十四,第三首》第十一至十四小節

(二)、音樂詮釋

此曲因戲劇張力的表現,力度控制上需有立即的(subito)反應。從頭開始清晰地彈奏 出主題樂句,力度層次慢慢累積,直至第四小節頂點後,於第五小節迅速變弱(p);而左 手減五度音響配合著旋律現同樣做戲劇性的起伏。從第五小節開始又是一次新的累積,

直至第九小節強(f)的頂點,筆者建議從第九小節可以鋼琴不加踏瓣之音色,與前面形成 乾溼對比之戲劇性。十二小節漸弱之後,以更低的音域彈奏使得聲響更加厚重;二十一 小節維持力度強(f)直至曲末,甚至在尾奏的部分可略施壓力,強調八音音階下行與最後

80

的升 F 神祕和絃。

本曲大致依照左手之圓滑線來進行持音踏瓣之踩換,如此一來,減五度與減七度之 聲響同被保留在一個踏瓣之內,形成極特殊之音響;而本曲因力度變化差異大,踏瓣可 隨著力度變化由淺至深。而第九小節與第二十一小節如同前面之敘述,建議可不用踏瓣。

譜例 5-5-4《五首前奏曲,作品七十四,第三首》第十一至十四小節

81

第六節、 第四首

(一)、樂曲分析

本曲由五個樂句所組成,以表格劃分如下:

樂句 小節數

a 1-4

b 4-7

c 7-12

d 12-17

e 17-24

一開始的第一個和絃與第二個和絃即為構成本曲主要動機─半音與增二度,乍看之 下原是由兩個小六度音程重疊而成,但是和絃的根音與最高音,由兩個鄰近的半音─C 音與升 C 音,但是斯克里亞賓卻把這兩個音錯開近兩個八度,造成極度微妙的聲響。全 曲織度大約有四到五個層次,在縱向的和絃上,幾乎都有此兩個半音的存在,而作曲加 以開離的方式配置這兩鄰近半音;而橫向旋律也多有增二度與半音下行出現,不管是八 分音符或四分音符所組成的三連音,所運用之素材皆為半音。

譜例 5-6-1《五首前奏曲,作品七十四,第四首》第一至三小節

82

而六度同樣大量運用在本曲當中,在連續半音下行當中,左手皆以小六度出現,特 別是在第四樂句,第十三小節開始,整個樂句由增二度及增六度為元素而構成。最後第 五樂句由第一樂句增值而成,停在與開頭第一個和絃相同的組成音(C- C#- E- A),位置 改變。

譜例 5-6-2《五首前奏曲,作品七十四,第四首》第十至十八小節

譜例 5-6-3《五首前奏曲,作品七十四,第四首》第十四至二十四小節

(二)、音樂詮釋

作曲家給了緩慢的(Lent)、失神的(vague)與不確定的(indécis)三個形容詞術語,在半 音的下行當中,彷彿可以感受到不得意的、頹廢的氛圍,在緩慢的速度當中,細微的音

83

響變化如同人在落魄時的嘆息;且作品中充滿了增減和絃以及半音的不確定感,使得整 體音響更顯得失意。

此曲織度豐富,各層次皆須獨力練習,於演奏時清楚讓各聲部以不同力度呈現。筆

此曲織度豐富,各層次皆須獨力練習,於演奏時清楚讓各聲部以不同力度呈現。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