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格類型與青少年的發展

壹、自我概念與青少年的人格發展

自我概念是整個青少年自我體系的核心,自我概念是指個人對自 己的理念、情感與態度的總和,亦即個人試圖解釋自己、建立基模,

以便將自己的印象、情感與態度組織起來,簡單的說自我概念就是個 人對自己整體的看法。根據 Piaget 的認知發展理論來看,個體到了形 式運思的認知發展階段才能發展自己對自己的看法,因此到了青少年 階段個體才會思考自我,具有自我意識並且能具有反省的能力。此外,

青少年階段的個體更重視他人及社會的反應,會由別人來看自己,轉 而影響自己對自己的觀點。(黃德祥,1994)

到了青少年期,個體的自我概念非常敏銳,想像力與推理力也很 豐富,青少年對外界事物的認知與感受,已不再以別人的所見為所見,

也不受限於社會傳統,而散發濃厚的個人觀點。在這階段,個體汲汲 營造理想我,在很多情況下,現實我與理想我常混淆不清,致使許多 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不時感到挫折。

一、自我概念在青少年期的突顯

為什麼自我概念的發展到了青少年期後,會轉向主觀化呢?羅 桑柏(Morris Rosenberg,1965)在一本《社會與青少年自我概念》書 中,提出四點解釋:

(一)青春期是人生抉擇的決定期

青春期面對各種重大抉擇,包括:職業的選擇、升學問題、

有時還有婚姻大事的決定。當一個人徘徊於十字路口,考慮該何 去何從時,自然而然會回歸反省,想想自己的能力志趣在那裏,

不只思考現在我的形象,理想我的影像也更清晰。

(二)青春期是身體外觀與內在生理變化最急遽的時期

無論是外表或生理,都跟自我概念有很大的關連。青少年的 外貌特徵常會影響到自我接受,例如:身材魁偉或容貌姣好者,

常有較高的自信;矯捷敏捷者會有較高的抱負水準。內在生理方 面,內分泌正常與否與道德常有關連,特別是性荷爾蒙的分泌常 影響人格發展。

(三)青春期後段正值社會地位的搖擺期

這些接近成人的青年常被週遭某些人仍視為小孩,而另有人 將他們當作大人;在某些場合與兒童並席,但有時卻被以成人款 待。因此他們對於個人權力與社會義務常混洧不清,這種地位的 搖擺,使過去經驗和將來理想混雜在一起,讓問題更形尖銳化,

自我概念也更突現。

(四)青春期潛在能力與實際成就間的落差所形成的內在衝突 青少年期,正是智識領域擴大的時候,懷著極高的抱負水

準,自我期許提高,可是由於缺乏實現這種過高要求的能力,變 成眼高手低,經常在希望與失望中掙扎,使他不由自主地自我省 思。

二、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徵 (一)與認知發展平行:

青少年由於認知發展進入形式運思期,因此可以運用更抽象 與主觀的字眼描述自己。

(二)改變速度最大:

青少年時期對自我的看法是人生各階段自我概念改變幅度 最大者。

(三)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青少年男生的自我概念具有自我滿足與成就取向;女生則較 具社會性與尋求幫助的取向。

(四)行為與自我概念並非全然一致:

青少年的「真實我」與「理想我」會有不一致的情形產生。

貳、青少年的自我中心的現象

青少年自我中心的現象最早由艾肯德(Elkind, D.,1967) 所提 出。根據他的看法,雖然青少年時期的個體在思考能力上進了一大階,

但也由於這種能力的發展,使其面對外界事物時受到了限制,而表現 出某些特殊的行為。這時期的個體開始考慮別人有別人的想法,別人 的想法可能和自己的想法並不相同,但是,這個階段的個體卻無法區 辨自己關心的內容和別人關心的焦點是否相同。由是之故,青少年的 個體在面對外界事物時通常以自己的想法推估他人的想法,而產生自 我 中 心 的 現 象 , 這 個 現 象 在 國 中 時 期 達 到 最 高 峰 。 而 假 想 觀 眾 (imaginary audience)的建立和個人不朽(personal fable)的現象,

是青少年自我中心現象的二個重要特徵。

一、青少年自我中心現象的特徵 (一)假想觀眾的建立

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逐漸可以超越自己,能夠站在他人的 立場來考量事情,但是,他們在推想事情時往往將重點擺錯了地 方,錯認自己是別人眼中的焦點。這時的個體認為自己就好像是 站在舞台上,而周圍所有的認識或不認識的個體都是舞台下的觀 眾,這些觀眾無時無刻都在審閱、批評自己。正因為如此,個體

認為自己一定要把在舞台上的戲演好,這齣戲不但不能弄砸,更 不能有丁點瑕疵,以免落人笑柄。由於這群觀眾根本是個體有腦 海中所營造出來的一批人,並不是真有這麼一群人,故稱之為「假 想觀眾」。

因為這批觀眾是自己想像出來的,因此這些觀眾所注意的焦 點根本和自己所關心的要件是一樣的,個體以為自己所注意到的 些微瑕疵也是別人眼中的焦點,殊不知,這些缺點在別人眼中可 能根本微小得看不見、甚或根本不值一提。這些現象也是青少年 自我意識高張的表現方式之一,他們注意著自己的服裝儀容,關 心著自己的一舉一動,避免為人話柄、遭人議論。

隨 著個 人 自 我 意 識 的 高 張, 個 體 也 強 烈 地 要求 個 人 的 隱 私 權,這是由於個體非常厭惡自己時時要遭人評價,常常要與人比 較所衍生出來的心態(Muuss,1982)。個體對自己常常要正襟危 坐,保持最好的一面的情狀十分不耐,因此,個體有可能的情況 下往往願意將自己關在房間裡,全心全意地放鬆自己,以減少自 己被查看的時會。在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個體可以放心 大膽地展露自己的本性,不必擔心遭人議論與評價;相對的,若 出現在人群之中,個體就有如置身在廣大的舞台上,必須時時檢 省自己,以免貽笑大方。由於「假想觀眾」的建立,別人的看法 也深深影響著青少年,只要是會被人笑話的事,個體情願一輩子 躲在家裡也不願意被人看到。

(二)個人不朽的現象

個人不朽的現象是青少年時期自我中心現象的另一特徵。這 時的個體不但開始注意到自己的想法,他們也開始注意到自己的 思考方式。雖然,對個體而言,這是一種了不起的經驗,但是他

們卻不明白 這是一 般人都會有 的體認 ,由於錯認 了這種 新的經 驗,使得青少年認定自己思考的內容和方式都是與眾不同的,因 而產生自我中心的現象。

「獨特性」是個人不朽現象表現的第一種方式。由於這些想 法對個體而言是新的,因此他們不認為別人也會有或曾經有過這 樣的想法,反而沾沾自喜於自己想法的獨到之處。譬如,當父母 阻止其結交男女朋友時,個體會覺得父母根本沒有戀愛過,他們 一定不了解這種刻骨銘心的戀愛滋味。

除了「獨特性」之外,「不可毀滅性」也是個人不朽現象的表 現方式之一,這種無法被毀滅的感覺深深地影響個體對事情的判 斷,青少年往往認為自己有著鉅大無比的抗爭力,使得個體可以 免於一切危難,避免遭受任何損傷。因此,在許多情況下,雖然 說者言之鑿鑿,但青少年依然故我,絲毫不理會他人勸告,容易 因此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

另外,青少年的理想主義也是一個常見的現象。由於青少年 獨特的思考方式,在思考問題時,可利用相關的變項衍生出所有 可能的假設,但也因此忽略了實際情況下可能有的限制。尤其是 面對一般政法、經濟和社會問題時,往往提出「書生論政」的模 式,企圖以最理想的狀態來解決問題,當實際情況無法接納其構 想時,反而怨天尤人、憤世嫉俗。

當青少年建設其個人價值體系時,他們是採擷社會文化價值 觀念中的純粹形式,棄除了現實的糟粕,而做嶄新的組合,這種 理想化的價值系當然跟以現實需要為基礎的社會價值體系,常有 一段很大的距離,因此導致上一代與下一代間的思想摩擦。

二、青少年自我中心現象的來源 (一)與形式運思能力的關係

自 我中 心 通 常 是 指 個 體 沒有 能 力 分 辨 自 己 和他 人 之 間 的 關 係。個體無法區隔自己的想法和其他人的想法是否相同,總認為 自 己 是 世 界 的 核 心 , 世 界 上 的 其 他 人 都 和 自 己 的 想 法 相 同 (Muuss,1982)。自我中心發展的階段論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 艾肯德所提出(Elkind,1967),他認為個體在認知發展的每一個 階段都會產生屬於那個階段所特有的自我中心的現象,因此,隨 著個體年齡的增加,個體會產生四種不同型態的自我中心現象,

分別為:感覺動作期的自我中心、運思前期的自我中心、具體運 思期的自我中心、青少年的自我中心。這四種自我中心現象分別 源自於當個 階段的 認知思考能 力而到 下個階段的 認知思 考能力 生成時結束。

個體進入形式運思期後,由於思考能力的擴張,也造成思考 能力上的限制,使得個體產生另一種自我中心的現象,這時的個 體雖然明白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們往往把自己關心 的內容和別人關心的內容混為一談,誤以為自己關心的焦點也是 別人注意的方向,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青少年與人交往的機會 增多,與人溝通交換意見的場合逐漸增加後,便會發現自己關心 的焦點,也許別人根本毫不在意,使得青少年發現了自己以外的 其他人的真正想法,於是青少年自我中心的現象逐漸降低。

個體進入形式運思期後,由於思考能力的擴張,也造成思考 能力上的限制,使得個體產生另一種自我中心的現象,這時的個 體雖然明白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們往往把自己關心 的內容和別人關心的內容混為一談,誤以為自己關心的焦點也是 別人注意的方向,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青少年與人交往的機會 增多,與人溝通交換意見的場合逐漸增加後,便會發現自己關心 的焦點,也許別人根本毫不在意,使得青少年發現了自己以外的 其他人的真正想法,於是青少年自我中心的現象逐漸降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