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企业生产环节业务的综合实训

【实训目的】

(1)了解生产环节的相关业务。

(2)掌握有关生产环节业务的实务处理。

(3)学会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4)撰写生产环节业务实训报告。

【实训任务】

(1)掌握原材料领用业务的账务处理。

(2)掌握分配结算人工薪酬业务的账务处理。

(3)掌握车间相关业务的账务处理。

(4)掌握产品完工验收入库的账务处理。

【实训环境】

(1)一张实验桌,胶棒,蓝或黑色、红色的签字笔或记账笔各一支。

(2)几张原始凭证。

(3)付款凭证、转账凭证。

【方案设计】

北京大华股份有限公司2010 年 1 月发生下列生产业务:

(1)1 月 13 日,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领用 A 材料 1000 千克,金额 60000 元;B 材料 800 千克,金额 80000 元;一般消耗用材料 200 千克,金额 16000 元;行政管理部门领用材料 150 千克,金额 12000 元。

(2)1 月 15 日,分配本月应支付的生产车间工人、车间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职工薪 酬,共计78250 元。

(3)1 月 17 日,支付公司车间、厂部用水费。

(4)1 月 17 日,支付公司车间、厂部用电费。

(5)1 月 25 日,提取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

(6)1 月 31 日,归集分配本月的制造费用。

(7)1 月 31 日,结转完工入库的产品成本。

【相关原理知识】

1.生产环节业务说明

制造企业从原材料投入生产起,到产品完工入库止的过程称为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既有劳动资料的耗费,又有劳动对象的耗费;既有物化劳动的耗费,又有活劳动的耗费,生产 过程实际上是劳动耗费的过程。在发生各种劳动耗费的同时,生产出产品,所以生产过程是劳 动耗费过程与产品生产过程的统一,生产业务的核算就是要核算劳动耗费和产品生产。原材料 在生产过程中或是一次被消耗掉,或是改变了原有的实物形态,其价值也随之全部转移到新产 品的价值中去,构成产品制造成本的一部分。固定资产等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

他可以被长期地使用并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其价值随固定资产的损耗,逐渐地、部分地转 移,其中为制造产品而损耗的固定资产价值构成产品制造成本的一部分;为行政管理和组织生 产活动而损耗的固定资产价值形成期间费用。劳动者的活劳动使劳动对象得以改变其使用价 值,并且创造出新价值,其中劳动者为自己所创造的那部分价值,以工资的形式支付给劳动者,

用于个人消费,形成制造产品成本和期间管理费用的另一部分。此外,在生产过程中还会发生 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而支付的各种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这些费用形成制造产品的期间费用 的一部分。这说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耗费可归集为制造成本和管理费用。为制造产品发生的各 种耗费,如为制造产品发生的原材料、人工、劳动资料等耗费构成了制造成本;为组织和管理 生产活动发生的原材料、人工、劳动资料等的耗费构成管理费用。生产过程结束后制造的产品 完工并由成品仓库验收入库,为制造产品发生的制造成本也随之结转;为制造产品发生的管理 费用与生产产品产量无关,不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直接冲减企业当期的损益。综上所述,制 造企业生产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是归集发生的各种耗费,分配或结转各种耗费。

会计上对于制造成本和管理费用,应该按其实际发生的耗费进行确认。首先,当经济业 务发生时,根据成本费用的内涵或开支标准,辨认此项支出是否属于成本费用的范围。若属于 成本费用的范围,将此项支出作为成本费用加以确认;若不属于成本费用的范围,不能将其作 为成本费用确认,如自然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其次,对属于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的各种耗费须 再按其用途予以确认,为制造产品发生的人工、原材料、固定资产损耗等支出均作为制造成本 加以确认;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如工资、折旧费、税费等均作为管理费 用加以确认。因为这些耗费不能与企业制造的某种产品直接联系,属于某一时期被耗用的管理 费用,故称为“管理费用”。产品制造完工,对于已确认并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各种耗费,

按照直接配比或间接配比的原则,将耗费归为其制造的产品成本,以完工产品的制造成本转出,

成为确认产成品及其计价的依据;对于已确认为管理费用的各种耗费,按期间配比的原则,将 其视为与某一期间收入相关的期间费用,直接抵减当期的收入。

生产过程中各项耗费的计量是依据历史成本的原则,按实际耗费进行的。如耗用的原材 料,按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数量及其计价方法,计量发出原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耗费的活劳动,

按实际发放的工资额作为计量的依据;耗用的劳动资料,以采用一定方法计算出的折旧费作为 计量的依据;其他费用均按实际支付额进行计量。期末,完工产品的制造成本按其与完工产品 产量配比的原则计量并转出;管理费用直接按借方归集的金额转出。

2.账户设置

为了全面地对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应根据其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相 应地开设“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应付职工薪酬”、 “累计折旧”、“库存商 品”等账户。

(1)“生产成本”账户是用来归集核算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计算确定产品的 实际制造成本,为入库的完工产品提供计价的依据。核算直接材料(生产产品领用材料)、直接人 工(车间生产工人职工薪酬)以及由制造费用归集分配的构成产品成本组成部分的其他相关费用。

该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账户结构是借方登记生产成本的增加发生额,企业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 各项生产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贷方登记减少额,对于已验收入库的完工产品,

在计算确定其实际制造成本后,按其实际成本从“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转入“库存商品”账户 的借方。生产成本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尚未完工入库的产品成本。凡是为制造产品 发生的原材料、职工薪酬、费用都应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为制造产品发生的制造费用,如 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等,通过“制造费用”账户进行归集,制造费用核算间接 材料(生产车间领用,用于一般消耗)、间接人工(车间管理人员职工薪酬)以及在车间发生的与 产品成本有直接关系的水电费、修理费等相关费用。该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借方登记制造费用 的发生额,期末归集分配后通过“制造费用”账户的贷方结转至“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制造 费用”账户一般无余额。期末转入“生产成本”账户,以使“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归集生产过 程中发生的全部产品制造成本。定期将借方归集的全部制造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 配,完工产品的制造成本从贷方转出,剩余部分便是在产品的制造成本。

(2)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

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行政管理部门领用的原材料,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和办 公费等,这些费用虽然是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应由各种产品成本共同负担,

但他们与生产产品的产量无直接关系,不计入产品成本,直接冲减企业当期的损益。为此,设 置“管理费用”账户。“管理费用”账户是专门用来归集各种管理费用的,发生各项管理费用 时,借记“管理费用”账户;期末将“管理费用”账户借方归集的管理费用总额全部从贷方一 次转销,转销后该账户期末无余额。

(3)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即 职工薪酬就是企业在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提供给 职工本人的薪酬,以及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职工薪酬的内容包括:

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 费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其他职工 薪酬。其中支付给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的职工的工资,如生产工人职工薪酬、车间管理人员职工 薪酬等,是产品制造成本的构成部分;支付给与生产产品无直接关系的职工工资,如行政管理人 员的职工薪酬构成管理费用。每月计算应付给职工的职工薪酬时,将职工薪酬按职工所从事的工 作分别作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处理,这就构成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结算关系。为反 映和监督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工资结算情况,设置“应付职工薪酬”账户。企业支付工资,形成与 职工的债权结算,应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账户;结算出应记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 的应付职工薪酬,形成企业与职工的债务结算,应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如果每月实际职 工薪酬额与应付职工薪酬额一致,“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期末没有余额;如果实付职工薪酬额与应 付职工薪酬额不一致,“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期未会有余额;若为贷方余额,表明应付职工薪酬大

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 费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其他职工 薪酬。其中支付给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的职工的工资,如生产工人职工薪酬、车间管理人员职工 薪酬等,是产品制造成本的构成部分;支付给与生产产品无直接关系的职工工资,如行政管理人 员的职工薪酬构成管理费用。每月计算应付给职工的职工薪酬时,将职工薪酬按职工所从事的工 作分别作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处理,这就构成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结算关系。为反 映和监督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工资结算情况,设置“应付职工薪酬”账户。企业支付工资,形成与 职工的债权结算,应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账户;结算出应记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 的应付职工薪酬,形成企业与职工的债务结算,应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如果每月实际职 工薪酬额与应付职工薪酬额一致,“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期末没有余额;如果实付职工薪酬额与应 付职工薪酬额不一致,“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期未会有余额;若为贷方余额,表明应付职工薪酬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