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訪談在本研究中,是相當重要的方法之一。吳芝儀、李奉儒(民 88)也指 出:我們訪談人們,乃為了從他們那兒找到一些我們無法直接觀察到的事件。因 此,本研究訪談分為兩部分:其一為訪談的導引法,另一為非正式訪談。訪談導 引法乃依據科學遊戲融入課程之教案實施之後,是否達成單元目標與分段能力指 標而設計。因此,研究者以設計之教案配合引用的教科書,其內的單元教學目標 為依據,擬定訪談架構(詳見第七節 資料的蒐集),進行資料的蒐集。除此之外,

非正式的訪談則是在自然的教學情境脈落下,研究者能迅速地洞察並提出問題

(亦即非正式訪談),藉以了解研究對象對所正在發生之事的想法,進一步做內 部觀照。

第六節 研究的程序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界定本研究使用的科學遊戲,與如何將科學遊戲,在依循 據 Coble & Hounshell(1982)研究之科學遊戲流程設計,與配合「自然與生活科 技」學習領域之分段能力指標、課程綱要的原則、學生的需要、能力、興趣和經 驗的前提下,有效的運用於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課程中。以做為九年一貫課 程,教師在教材選編與教學活動設計上,提供另一方面有價值的題材。

本研究的研究流程如圖 3-6-1 所示,茲以此流程詳述如下:

研究者蒐集相關科學遊戲的書籍、雜誌或光碟資料。

進行科學遊戲的試探性教學,進行研究前的準備。

確定研究主題與研究方法: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方式,以理論與實踐結合 方式,立即解決研究者教學上的問題,並提昇科學素養的專業成長。

明確界定科學遊戲。依據文獻與課程需要,界定本研究中所使用的科學

遊戲。請參閱第一章第三節(p.4)。

依據 Coble & Hounshell(1982)研究之科學遊戲設計流程、「自然與生活 科技」學習領域之分段能力指標、課程綱要的原則、學生的需要、能力、

興趣和經驗的前提下,將科學遊戲內容重新設計,再運用於課程中。

執行研究計劃:透過專家學者之建議,審查並修正研究注意事項。

實施科學遊戲於課程中:本研究衡量研究者之時間與人力,設計三單元 科學遊戲於課程中,以進行科學遊戲的資料蒐集。

資料分析與解釋 修正教學與報告 分析歸納與詮釋 撰寫論文

修正教學

蒐集相關科學遊戲

確定研究主題與研究方法

定義遊戲與科學遊戲

設計科學遊戲以適合課程

實施科學遊戲於課程中

錄影 教學札記 學習單回饋 協同觀察 進行訪談

設計晤 談題目

錄 音

資料分析與解釋

分析歸納與詮釋

撰寫論文 運用科學遊戲於課程中

1.專業指導 2.試教並修正

文獻探討

3-6-1 本研究之流程圖

第七節 資料的蒐集

本研究於 90 年 9 月擬定研究方向之前,即展開相關科學遊戲的資料蒐集,

並不斷地嘗試將科學遊戲內容運用於教學上。同年10 月確定主題與研究問題後,

隨即重新思考何謂科學遊戲,並著手蒐集相關於教學的科學遊戲。研究者以文獻 中科學遊戲的標準(請詳見文獻探討第二節),根據牛頓教科書自然第十一冊的 課程內容,並參閱多年來蒐集的科學遊戲或科學實驗相關文獻,針對六年某班的 學生,在課程內容中融入三個單元的科學遊戲(見第五節)。正式實施於91 年 9 月進行行動研究,92 年 1 月底退出研究現場。

研究者以文獻中科學遊戲的原則,蒐集科學遊戲,再加以修編,期使內容能 融入課程中,或將其科學遊戲應用於教學上,發揮教學與學習的功能。本研究在 資料蒐集上,根據陳惠邦(民87)針對各專家學者之行動研究經常採用的資料蒐 集方式,進行資料的蒐集,方法分述如下:

1.敘述性紀錄(narrative records):指教學問題現場的教學(反省)札記之資 料蒐集。

2.協同觀察討論之紀錄。

3.相關文件:學生完成學習單,與學習單內的學習或教學評鑑資料的蒐集。

4.訪談導引法與非正式訪談。

5.視聽與科技器材:錄音、照相、錄影分析。

本研究資料蒐集的方法說明如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