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省思與修正

第四節 行動研究第三階段

研究者依據先前研究遭遇的問題與解決方法,修正第三階段的研究內容。首 先,檢視教案的活動內容,是否有對本年級小朋友學習的認知內容較艱澀(例如:

電動勢、電位差)或過程技能複雜的部分,做教學內容的修正後再進行第二次試 教。

在學習單設計方面,研究者在第二次試驗教學時發現,應變變因中二極體是 否愈明亮,很難用眼睛觀察並比較,故將學習單設計為問答填答方式,如表4-4-1 所示。此外,研究者有機會於民國 91 年底參加國立教育研究院所舉辦為期兩週 的『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研習』,會中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陳美和教授說明學習單 就是學習紀錄單,適合用於學生學習紀錄方面,以評鑑學生學習過程的情形。

因此,研究者為避免設計的「遊戲紀錄表」與「學習單」內容重複,以及小 朋友投入遊戲中學習時一味的玩樂而未達學習成效,所以在科學遊戲進行之際同 時使用學習單評量。此方面有別於前兩個階段將學習單使用於學習成效評量,而 是設計『學習互評單』。經過先前階段研究之後,研究者發現進行科學遊戲時,

教學者無法對個別學生的能力是否達成做有效評量。因此在本階段,以科學遊戲 之能力指標為依據,設計『學習互評單』。於教學結束前,以兩位小朋友為一組 的討論方式相互評量,則可解決教學過程教學者無法對個別學生做形成性評量的 困難。上述之修正內容歸納整理成表4-4-2。

表 4-4-1 學習單或遊戲紀錄表內容設計樣式之比較(二) ________。為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階段 ______。

結果是:斜度 越陡滾動越 _____,斜度

越緩滾動越 ______。

反應情形:彈 珠愈輕滾動 愈_____,彈

珠愈重滾動 愈______。

遊戲發現:球 ______。

遊戲發現: 還是小於1.5 伏特?你如何知道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 4-4-2 第二、三階段行動研究修正對照表

壹、科學遊戲融入課程之設計歷程與結果

(一)四位協同教師檢核「過程技能方面」,共計20 個勾選,其中 19 個勾選位 於檢核等第『可』以上,佔所有勾選的95﹪,顯示過程技能方面達到教學 目標。然而一個勾選落於『差』,佔所有勾選的5﹪,這一勾選選項是【傾 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丁師:「傾聽別人的報告做適當的回應,這個適當的回應好像需要老師引導才 能夠…。」 (1225C031)

乙師:「…有幾個根本搞不懂,因為互相討論的時候,有幾個是直接抄的,兩個同 伴,就有幾個都抄他的」 (1224C087)

此方面,擔任參與對象的級任導師丙師在晤談中也表示:「我每次要每一個人 起來講呀,真正他在下面不舉手就很多人喜歡講。然後叫他起來講他又不講,然後別人 起來講他又不喜歡聽。我每次像這種問題喔,我都會講:等一下他講完,我會再問別人喔!

講過的人都要記(紀錄)一次,都要這樣。」 (1220C133)

從丙師的晤談中得知,參與對象平日上課的溝通表現,與進行科學遊戲時無 明顯不同。有此可見參與學生在【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方面,在 各個學習領域裡仍需再加強。

(二)在「科學態度方面」勾選都落在『可』,顯示本次進行的科學遊戲教學活 動,達到「科學態度方面」設計的教學目標。但是在與丙師(參與對象的 級任導師)晤談中的研究資料發現:參與對象在「科學態度方面」的【能 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向度上,因參與對象平日就較依賴 老師給予的標準答案,影響問題解決能力。

丙師:『他(指學生)就覺得老師講的就是對的。』 (1220C180)

表 4-4-4 第三次科學遊戲融入課程之行動研究協同教師檢核教學一覽表

因此在「思考智能方面」的【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向度上,參與對象需要花較多的時間。

(四)在「設計與製作方面」共有 4 個勾選,全部落於『可』以上,顯示本次教 學在這方面的【了解製作原型的流程】有達到教學目標。

丁師:『設計與製作方面,了解製作原型的流程?流程?這個基本上是沒問題,小 朋友都知道,他們設計上就沒問題』 (1225C048)

二、學生學習分析---學生是否會遭遇到哪些問題?

除上述教學目標是否達成資料分析之外,在能力指標未能具體檢核的教學或 課程設計上的問題,研究者透過晤談、觀看教學光碟與學習互評單…等資料分 析,分列遊戲材料、學習單與課程設計省思等三方面分析檢討,並歸納整理成表 4-4-5,說明分析如下:

(一)遊戲材料方面

問題成因:本階段科學遊戲進行時,參與對象在使用材料方面面臨的問題有

(1)較難判斷水果有無汁液

研究者:為什麼你覺得它無汁液?

S05:因為切開來的時候都沒有汁液留下來,只有乾乾的芭樂肉而已呀,芭樂果 實! (1220E034)

研究者:所以你還是認為芭樂無汁液?

S05:雖然不是全部無汁液呀,還是有一些些呀! (1220E038)

除此之外,(2)二極體太小,難判斷二極體的正負極;(3)二極體不會亮。

S12:看不清楚用哪一個! (1220E238)

S29:就水果接一個發光二極體不會發亮! (1220E068)

解決策略:針對上述三個問題,研究者與協同人員並閱讀文獻之後,修正說

明(1)本階段科學遊戲主要在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透過科學遊戲的學習內容,

探討電是從哪裡來的?因此水果有無汁液,並不深入探究,學生可以自行探究金 屬片插入各種水果的不同情形。此外,影響二極體發亮的因素除了水果以外,尚 有金屬片插入水果的深淺、金屬片在水果內的距離與接觸面積…等等。(2)本研 究為了使水果電池容易亮,選用電阻較小的發光二極體進行活動。因此參與對象 較難觀察二極體內部的構造。教師進行教學時不妨利用奇異筆在二極體的其中一 端作標記,可不必強調哪一端是正極哪一端是負極。(3)柯啟瑤(民 90)在建構 教學研討會---科學遊戲介紹與操作中表示,科學遊戲設計的原則應該取材容易、

製作容易、操作容易、易思考、易懂。因此本階段科學遊戲活動中,一顆水果電 池不容易使二極體亮,教師可以從旁適時協助指導。

(二)學習單方面

問題成因:在學習單設計方面,研究者發現二極體是否愈明亮,很難透過眼 睛觀察並比較。因此在設計水果電池的遊戲比賽時,明亮程度較難判斷,會造成 參與對象在學習上的困難。

丙師:「…最後你那個哪一個看的比較亮,那個好像比較難看得出來喔! 」

(1220C023)

解決策略:針對上列問題,研究者修改本階段的教學活動之學習單的評量內 容,並將之設計為問答題方式。(詳見表 4-4-1);另外與協同教師晤談之後,丙 師建議使用科學儀器測量,以利使用學習單進行評量。

丙師:「安培計,還有一個量電阻的,三用電表那個來量,也許我在想比較那 個…」

研究者:「科學!」

丙師:「嗯嗯!因為我覺得亮不亮很難看出來!」 (1220C028)

另外,研究者兼任教學者無法對個別學生的能力是否達成做有效評量。因此 在第三階段,以科學遊戲之能力指標為依據,設計『學習互評單』。在科學遊戲

結束之前,以兩位小朋友為一組的討論方式相互評量,解決教學過程教學者無法 對個別學生做形成性評量的困難。但是,研究者教學過程中卻發現,成績較好的 學生會寫下自己的想法,而成績較差的學生會去抄襲他人的想法,很難有討論發 生。丙師(參與對象的級任導師)表示參與對象平時上課就鮮少會進行討論。

丙師:「在班上我叫他們講自己的意見一定要用威脅的,你如果沒有怎樣的話, 我要記上去了,都嘛要這樣威脅,要不然他們都很懶的想,上數學都這樣」

研究者:「平常在班上就已經是這樣了?」

丙師:「對對對!反正不想的他們還是不會想,這如果當導師的就很…」

(1220C117)

丁師針對『學習互評單』這一方面提出經驗交流。(詳見附錄十五)

丁師:「…我們以前用過一張分組討論表,讓他們小組裡面自評,就是看誰提供 了意見呀,態度呀,它說討論裡面所謂可以評比的項目大概列了五六項, 當然這個裡面只能供做參考呀!」 (1225C65)

透過與丙師晤談結果,研究者得知參與對象在與同儕相互溝通、傾聽別人報 告方面的過程技能表現,為平日積習所導致,並非與學習課程有直接相關。而在

『學習互評單』方面,仍需要花一段時間來建立小組內的討論模式。

(三)課程設計省思---融入科學遊戲時間(單元課程前、或單元課程中、或單元課程完成後)

問題成因:第三階段科學遊戲進行的時間安排,恰逢研究者參加國立教育研 究院所舉辦為期兩週的『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研習』,因此將第二次試驗性教學 與正式教學調整為配合單元【電的使用與安全】教學活動完成之後實施。本次的 科學遊戲【水果電池】操作過程簡單,但其中的科學原理對參與對象而言卻較難 了解,並不適用於國小課程。在設計本階段科學遊戲之初,研究者考量參與對象 的學習程度,避免學習內容艱澀,而使得參與對象的學習困難。

甲師:「做法做…很簡單。」 (1220C095)

乙師:「同學應該很清楚的知道就是說它一個可能沒辦法亮,然後越多個可以 讓它…發光二極體亮,…再來它也知道這個串聯的方式,但是我覺得還是 應該…還是有幾個搞不清楚狀況的啦」 (1224C111)

丙師:「嗯,我覺得這個發電(產生電)的原理你要叫他們想,會比較困難…」

(1220C084)

在正式教學完成之後,研究者與協同人員卻發現:將【水果電池】於單元課 程結束之後進行,竟衍生出另一個學習主題,造成與配合單元目標統整的困難。

如此一來,科學遊戲就非融入課程之中。此問題未發生於本階段之第一次試驗性

如此一來,科學遊戲就非融入課程之中。此問題未發生於本階段之第一次試驗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