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作品一 〈起點〉

〈起點〉

2007 油彩/畫布 91*72.5cm/30F

〈起點〉局部

在本系列發展之初,不如想像中順利,要捨棄以往寫生觀念,將眼見的立體 光影明暗轉化為壓縮的扁平空間,對筆者而言,常感到掙扎與挫折。〈起點〉是 這個系列發展的原點,故因此命名,構想來自於曬衣杆上輕飄飄的床單。在這件 作品中,人物置於兩塊布簾中間,布簾本身即是平面之物,較困擾的是將立體的 人體協調的呈現在畫面中,此作前後修改三次,調整人物立體感,與最初完成樣 貌有很大的差異。解決之法在於將人物置於柔和的自然光中,縮減明暗反差,只 留下些微光影,輔以細線勾勒,有利於畫面統一,之後的畫作延續這個手法進行。

布簾上除了平塗色塊,在其上加入細碎的點,以增加變化,左邊布簾上的花 紋採用日本和服上的花草圖案。頭髮部份使用畫刀與白色顏料堆疊製造出厚實肌 理,乾透之後薄染上焦茶色,衣服是以茶色為底,其上用白色乾筆皴擦而成。

作品二 〈落葉〉

〈落葉〉

2007 油彩/畫布 91*72.5cm/30F

〈落葉〉局部

在某個秋日午後,撿拾起飄落的樹葉,簡單的記下秋天的訊息與當時的心 情。這件作品與〈起點〉幾乎是同時進行,亦曾大幅修改。在畫布上打上土紅色 底之後,背景部份利用相近的草綠色系乾筆皴擦,較薄之處透出原有的底色,試 圖利用多層次手法製造出草木扶疏的印象。樹葉的形狀牽引觀者的視線,從人物 的眼神投射到手中的樹葉,再順著葉脈向下直達桌面,產生視覺流動效果。

作品三 〈涼風〉

〈涼風〉

2008 油彩/木板 91*72.5cm/30F

〈涼風〉局部

在五月的傍晚,與三五好友乘著涼風,到附近的小山丘上,眼見開闊的天地,

懷著悠閒的心情從繁瑣的日常生活中解脫,似乎能與古人相交遊。曾皙:「暮春 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不考 慮曾皙內含教化寓意,直接從字面上來解釋的話,晚春三月,已經穿上了春季的 衣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在沂水岸邊洗滌頭臉手腳,在祭天求雨的 地方吹吹風,一路唱著歌走回家。這種平淡恬適、反璞歸真的生活,讓人嚮往不 已。

這件作品基底材為木板,因承載度較高,局部採用打底劑製造厚實如淺浮雕 般的肌理,或利用畫刀堆疊顏料。背景嘗試分割色塊,平塗上不同色調輕重的色 塊,希望產生如音樂般的節奏感。人物凝望遠方景物,放在膝上的衣服採取平塗 手法,採用相近色調拼湊出整體,利用形狀相連的走向表達衣物的柔軟。身上的 衣服原先構想運用流暢的筆觸帶出衣紋動線,效果似乎不如水性顏料的流動性 高。

作品四 〈秋月〉

〈秋月〉

2008 油彩/木板 91*72.5cm/30F

〈秋月〉局部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引自:杜牧〈山行〉

這是杜牧在寒秋之時遊山後寫的秋景詩。因為喜愛這裡的晚景,我把車停在 了一片楓林前。那經霜的楓葉紅爛漫,勝過了二月的春花正爭妍。在寒秋中找到 一片明朗的春景,讓人體驗到溫暖的春情,使人意識到一片蕭條中仍有勃勃生機。

秋天既蕭瑟又豐饒,給人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大片的紅黃色系互相交織,

協調的景色加上宜人的氣候,特別容易讓人去自然親近。此作即深秋時觀紅葉有 所感。

與〈涼風〉使用相同的手法,利用軟毛平筆沾取半透明的白色顏料,順著人 物肌肉表現衣紋走向,其他部分多採用平塗手法。唯此作試圖將周遭景色平面化 帶入畫面,分割過於破碎,較沒有整體感。

作品五〈溫柔〉

〈溫柔〉

2008 複合媒材/木板 91*72.5cm/30F

〈溫柔〉局部

在平凡生活中,與寵物相伴的悠閒時光,溫馨、親密的情感交流。

此作以木板為基底,在上膠之後進行打稿構圖,僅在局部裱貼紗布打底,全 圖利用水彩上色,待乾後在打底處覆蓋厚薄不一的油彩,可以看到原有的木紋以 及水性顏料的濃淡筆觸,以及油畫堆疊的趣味。

作品六 〈夏日早晨〉

〈夏日早晨〉

2008 油彩/木板 116.5*80cm/50P

〈夏日早晨〉局部

台灣的夏天高溫悶熱,若不躲進冷氣房中,只有在夜晚及清晨才能暫時獲得 解脫。夏日的早晨,漫步在巷弄中,整個城市靜悄悄的,與夜晚的活力四射喧囂 的樣貌截然不同。在尚未營業的店家門口,輕撫沉睡的貓兒,呈現沉靜祥和的氛 圍。

在木板上裱上麻布之後,利用打底劑製造出仿牆壁的肌理,之後使用乾筆皴 擦手法製造出粗糙的效果。平塗手法帶入些微不同色彩,或是透出底層顏色,畫 面局部使用色彩突破輪廓線模糊邊界,用自由的線條稍加勾勒,讓畫面有豐富變 化。

作品七 〈海芋〉

〈海芋〉

2008 複合媒材/木板 116.5*72.5cm/50M

〈海芋〉局部

海芋(Calla lily)原產於南非,為多年生球根花卉。株高約 70~80 公分,花季 為每年十二月到翌年六月,三月至五月為盛開期,每一株花的花期大約是八到十 天。花形落落大方,清新脫俗,漏斗型的部份是葉子的變形,專業稱呼為:「佛 燄苞」,開展成舟形,類似觀音座像。真正的花是在佛燄苞中間的黃色花穗,花 香淡雅宜人,具有獨特的典雅氣息。67

此作在木板裱上麻布打底之後,在畫面下半部利用滾筒由不同方向製造厚實 的肌理,之後全圖使用水彩上色,在畫面塗佈所需的色彩,在利用油彩加以描繪。

背景因麻布粗糙的特質,適合使用乾筆皴擦堆疊,產生豐富的顏色變化。桌子與 布簾捨棄立體感,以同樣手法處理,帶進數種彩度稍高的色彩,成為背景的一部 分。海芋微透底色,營造類似玻璃的質感。整張畫作與海芋一樣具有簡單、優雅 之感。

67 資料來源:http://www.latour.com.tw/cgi/flower/FLviewCA.asp?irfnbr=713 2008/12/2 更新。

作品八 〈午後的庭院〉

〈午後的庭院〉

2008 油彩/畫布 116.5*80cm/50P

〈午後的庭院〉作品局部

午後的庭院裡,柳葉隨著微風沙沙作響,矮牽牛、變葉木、姑婆芋、繡球花、

狗尾草,以及許許多多不知名的植物隨風搖曳,在草木扶疏的自然裡充滿著恬 適、寧靜、安祥的氣息。

為表現午後氛圍,此作使用中高明度的色調,細碎隨性的筆觸,產生微風中 光影斑駁的效果。背景使用薄塗法,畫上輕飄飄的柳葉之後,局部染上藍色,暗 示光影的存在。色面上加上纖細隨性的筆觸,簡單勾勒出植物造型,產生輕快之 感。

作品九 〈南風〉

〈南風〉

2008 油彩/畫布 116.5*80cm/50P

〈南風〉局部

南風吻臉輕輕 飄過來花香濃 南風吻臉輕輕 星已稀月迷朦

摘自《今宵多珍重》(詞:林達,曲:王福齡)

南風輕輕的、柔柔的、暖暖的。〈南風〉處理手法與〈午後的庭院〉相同,

滾上數道打底劑後,採用中高明度的色彩作畫。畫面一半的面積似水墨中的留 白,產生更開闊的空間,主要使用金黃色系,營造和煦溫暖如南風吹拂之感。

作品十 〈窗外〉

〈窗外〉

2008 油彩/畫布 145.5*97cm/80P

〈窗外〉局部

在金色的陽光中,輕倚著欄杆,享受片刻悠閒時光。

全作以暖色調為主,以寬豬鬃筆沾取顏料相互堆疊塗抹覆蓋,產生堅實的造 型,利用深淺不一的線條勾勒輪廓線,右下角與欄杆部份似乎未完成,製造出虛 實對比與空氣流通,使整體免於沉重、呆板、滯悶之感。

作品十一 〈初夏〉

〈初夏〉

2008 油彩/畫布 91*72.5cm/30F

〈初夏〉局部

筆者樓下的鄰居窗口爬滿了藤蔓,每年春天冒出新芽,在初夏時綻開數朵紫 白相交的小花,應是疏於照顧的紫藤,養份較少的情況下沒有壯麗的花海,但數 朵小花隨風搖曳亦別有風味,尤其是不同於尋常的俯視角度,更容易欣賞藤蔓植 物迷人的線條形狀。

此作使用尺寸小的豬鬃筆,利用扭動的筆法與不同色彩表現略為扭曲的葉 子,

作品十二 〈紫藤花開〉

〈紫藤花開〉

2008 油彩/畫布 91*72.5cm/30F

〈紫藤花開〉局部

李白詩云:“紫藤掛雲木,花蔓宜陽春,密葉隱歌鳥,香風流美人。"

紫藤(Wisteria sinensis),别名藤蘿、朱藤、黃環,多年生落葉木質藤本。

葉的形態是奇數羽狀複葉,小葉7∼13 枚,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幼葉兩面都有白 色小絨毛。花的型態是花序下垂,排列整齊,經常有20 到 30 朵的花排列在枝 端。本種原產中國,栽培歷史悠久,為著名之棚架觀賞植物。68

紫藤花期大約從初春到初夏,初春的時候,紫藤花開,藤梢只有幾片嫩葉,

大片隨風搖曳的紫色波浪煞是迷人,常常吸引人停下腳步駐足觀賞,擁著清新的 香味與滿心的愉悅。

作品步驟是先在畫布上使用各種深淺不一的紫色進行打底,在其上以豬鬃筆 順著紫藤的花型,以輕快的、隨性的、破碎的筆觸點出紫藤的花瓣,在略加上細 線勾勒完成。表達紫藤花開的印象與氛圍。

68 台灣樹木資料庫網站

http://tree.cycu.org/?%E7%AC%AC%E4%BA%8C%E5%86%8A:%E7%B4%AB%E8%97%A4 更新日期:2008/12/15。

作品十三 〈HANA〉

〈HANA〉

2008 油彩/畫布 72.5*60.5cm/20F

〈HANA〉局部

HANA 是日文花(はな)的讀音,選取生活週遭可見的花草入畫,展現花朵的 纖細與柔美。

此作先打上土紅色底,在其上以敷以薄層柔和的色彩,由於厚度不厚,透出 土紅色的部份顯得偏暖,待乾後以鉛筆構圖,使用軟毛小筆畫上色彩,再用衛生 紙擦去,製造柔和朦朧的效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