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東西方藝術的對話

第二章 創作理念與學理基礎

第三節 東西方藝術的對話

他們的繪畫更具裝飾色彩,運用斜對角構圖來暗示深度。例如:梵谷(Vincent van Gogh)、莫內(Claude Monet)、馬奈(Edouard Manet)等等。

直至 1890 年代的藝術家,才真正的將日本美學風格形式內化為個人創作內 容,跳脫以往僅止於呈現「異國趣味」的表面層次。日本版畫中裝飾性的外觀、

缺乏空間深度與立體感的平面化、流暢的線條表現與強烈主觀的色彩,這些新的

28 「日本風格」或稱「日本主義」,係 1872 年評論家柏提(Philippe Burty,1830-90)率先 提出。意指 1856 年起日本器物,特別是浮世繪版畫在西歐引起的狂熱收藏暨其後續引發之藝術

藝術語彙及造型原則成為藝術家追求繪畫革新的重要關鍵。30

歐迪隆・荷東(Odilon Redon,1840-1916)在當時日本風格的影響下,形式及 題材受到很大的影響。研究指出荷東濃厚的色彩及詩意的流動空間受日本繪畫影 響,荷東圖像中奇詭的生物與日本浮世繪中的鬼怪畫有相當程度的相似。31

歐迪隆・荷東 <微笑的蜘蛛>( The Smiling Spider )1881,Charcoal,49.5 x 39 cm,Musee du Louvre,Paris

藉由日本木刻版畫的啟發,荷東作品的空間深度逐漸趨向暗示性的平面,陰 影的描繪與明暗對照手法消失,豐富多彩的色塊取而代之,並以輪廓線簡略勾勒 出半抽象的形式。受到日本繪畫以絕對平面的底色象徵抽象空間整體的影響,他 則以相近色的統調與自由揮灑點綴的筆觸表現空間的層次與流動性。32

歐迪隆・荷東(Panel)1902,Distemper on canvas,225*185cm,Rijksmuseum Twenthe,Enschede,The Netherlands

高階秀爾(1990,128-141)表示,荷東與印象派畫家眼光向外去尋找相反的 是,他將眼睛閉起來冥想,任由想像力奔馳,由內心去探索自己的樂園,呈現神

30 參閱:游欣雅《歐迪隆・荷東(Odilon Redon)晚期裝飾繪畫與當代潮流及贊助之研究》,民 92,

頁 109。

31 同註 30,頁 11。

32 同註 30,頁 111-113。

秘的幻想世界。

以花卉襯飾少女的題材在荷東 1890 年代的作品中不斷出現,如<少女維爾 莉・海曼>,抽象絢麗的花葉的詩意幻覺與少女的純真及女性本質所象徵的美麗、

再生、精神,兩者共依共存。

歐迪隆・荷東 <少女維爾莉・海曼> (Portrait de Mlle Violette Heymann) 1909,粉彩,克利夫蘭美術館

荷東重視的是人與自然相呼應的對話,藉由外貌呈現人的內心世界,並不是

是一例。康丁斯基曾宣稱,偉大的精神時代開始,此精神時代即是「內在聲音」

1. 黑田清輝(Seiki Kuroda 1866-1924)

黑田清輝最重要的影響,是他帶領日本畫家學習西方繪畫,這種影響一直延

相較,黑田清輝的構圖應該有受到莫內影響,但是他將少女的比例放大,風景成 為配角,與浮世繪中人物放大的特點有關,當時浮世繪在日本流行,黑田與之接 觸的可能性極高。

黑田清輝 <湖畔>1897,油彩,69.2*80.5cm,東京國 立文化財研究所

莫內<河流>(The River)1868,81*100cm,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下山肇(1993)認為,黑田的寧靜畫風是受到法國外光派36藝術的影響,事實 上那也是典型的日本品味,其中只有構圖是來自印象主義,那是因為黑田的風格 引發了本土的感性,後來變成日本的正式風格。37

黑田清輝推動外光派的寫實主義,畫風清新,不同於庭園與盆景的趣味,重 新感受到外光下大氣明麗的自然風景。題材也超越傳統景觀的束縛,喚起平凡生 活的親切感。

森口多里(昭和十六年)說到:「黑田清輝的藝術價值既非那種外光描寫之

36 學院的寫實風格,受到印象派影響,加上了陰影亮度的外光,成為折衷的印象主義,俗稱外 光派。參閱:李欽賢著《日本美術的近代光譜》民 82,頁 49。

37 同註 34,頁 233-234。

上,而是在於活用外光描寫之上的詩情。在此,存在如同日本人一般的纖細感性 與柔軟的情緒……」

2. 東山魁夷(Kaii Higashiyama 1908- )

東山魁夷是當代日本畫的泰斗。從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後,像眾多畫家一樣,

東山毅然去了歐洲,不過不是藝術氣氛濃郁的巴黎,而是富有冷峻色彩的德國。

他說道:「當時我的心境比較起高雅更傾向於素樸,比較起熱情奔放更傾向於謹 慎節制」。由此可見,北歐寂靜、寂寥的景致正符合了他的心境,喚起了內心的 渴求。東山領略著那裏陰鬱莊嚴的山川風物,以一種特殊情感投入大自然懷抱,

對親密的山、樹訴說著一切,在那裡找尋瞬間的安寧和慰藉。最終東山找到了感 覺:「我著迷地在各地的海岸行走,海風和滾滾湧來的波濤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 大自然的呼吸和跳動」。

東山魁夷是站在東西方結合點上,通過西方來眺望東方,反觀日本和東方民 族藝術中美的物質,增加對傳統認識和自信。他的虔誠求美之心,建立在對鄉土 的熱愛和對西方的親和感的基礎上,吸收西方藝術的特點,但不失東方藝術的精 髓。從他的許多作品中,可以明確感受到這一點。

東山魁夷<道>1950,絹本彩色,額裝,134.4*102.2cm,東京囯立近代美術館

貫穿東山繪畫的一個共同點:裝飾性、象徵性和構圖的對稱,淡雅與靜寂。

在靜寂之中蘊藏著幽深的內涵,濃郁的韻味強烈撼動人心。作品中最注重表現日 本情調之美,獨具特色的「物哀」與「幽玄」美的意識,一種對自然和人生的深 深依戀和淡淡傷感。他以虔敬、謙遜的宗教感情,將對自然、生命、人生的認識 滲入到風景畫中,達到忘我、無我的境界,自然中單純的美讓人發自內心深處對 升起由衷的崇敬與關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