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創作理念與學理基礎

第二節 東方精神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authors/tai/theme/001/org/reader01_01.htm 更新日期:2008/12/2。

合的產物。安史之亂造成的政局衰敗,促使士大夫帶著前所未有的失望和惆悵轉

內化成一種審美心理結構。在體驗中所表達出來的東西就是生命,因為每一種體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BE%E5%B0%BE%E8%8A%AD%E8%95%89

20 參閱:鈴木大拙著《通向禪學之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頁 41。

繪畫方面,室町時期藝術家雪舟等楊(Toyo Sesshu, 1420-1506)的禪畫獲得極高 的評價。雪舟原為僧人,曾到中國停留兩年時間,創作出富禪趣且具本土特質的 日本水墨畫,被美術史家譽為真正日本水墨最有代表性的大師。

雪舟等楊《慧可斷臂圖》1496,紙本墨畫,齊年寺

禪結合世俗與宗教,不僅表現在詩歌與繪畫,它廣泛影響日常生活,像是書 道、茶道、花道、劍道21等等,這些都是來自禪宗寺院。禪修重在靜觀,而在寂 靜之中,美的精神價值才會突顯出來。這些禪藝術廣為流行的結果,使禪無意間 進入日常生活,帶給日人很深的影響。

簡言之,禪對東方傳統審美意識影響甚遠,日本的幽玄與中國的神韻審美趣 味,在朦朧縹緲、寧靜清寂方面很相似,但神韻美多趨向平淡、平遠,講求「不 即不離」的平淡清遠的詩美,而幽玄之美更偏向深幽,講求帶有「神秘性」的深 厚意蘊,或是震撼人心的壯美,日本的禪之美,相較於中國,更顯得閑寂與枯淡。

禪宗重視的是現世的內心自我解脫,它尤其注意從日常生活的細微小事中得 到啟示和從大自然的陶冶欣賞中獲得超悟,它不大有迷狂式的衝動和激情,有的 是一種體察細微、幽深玄遠的清雅樂趣,一種寧靜、純淨的心的喜悅。22

21 「道」意味著「道路」,在他者中看見之意。

22 葛兆光著《禪宗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頁 122。

(二) 中國的隱逸思想以及對自然的態度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

林語堂(民 73)認為,在精神世界裡,要欣賞它最優美的情感與精神之美,只 閒的情緒中,去享受一個悠閒無事的下午,如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所言,要 享受悠閒的生活,所費是不多的。林語堂認為:「文化本來就是空閒的產物,所

程顥〈偶成〉詩中提到「萬物靜觀皆自得」,漢寶德(2004)認為「恬適的生活 以靜觀、察覺美」,悠閒的生活最有覺察美感的機會,因為悠閒的生活中才有靜 觀的可能,而靜觀在西洋思想中,是覺察美最主要的途徑,這是東西方文化在審 美觀點上交會之處,更說明恬適的生活是生命的智慧與美感的基礎。27

恬淡舒暢是悠閒生活中的一個境界,到了這個境界才能「悠然見南山」,才 能看到「江上清風」與「山間明月」。但是這些美的感覺不會產生讚嘆的聲音,

只是淡淡的,對大自然節奏的一種體會而已。

(引自:《漢寶德談美》2004:215,聯經)

27 同註 23,頁 21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