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 、 、 、作為兒童文學的中國古代寓言之論文 作為兒童文學的中國古代寓言之論文 作為兒童文學的中國古代寓言之論文 作為兒童文學的中國古代寓言之論文

在文檔中 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頁 21-27)

貳 貳

貳、 、 、 、作為兒童文學的中國古代寓言之論文 作為兒童文學的中國古代寓言之論文 作為兒童文學的中國古代寓言之論文 作為兒童文學的中國古代寓言之論文

在兒童讀物市場被國外翻譯著作佔據大半的今日,兒童文學的研究方向也深 受影響。近幾年,在兒童文學的相關研究論文當中,與中國古代寓言有關的論文 篇數實在是屈指可數。以下分別加以說明:

洪志明的《隱藏與揭露──寓言的寫作技巧研究》18是以寓言寫作技巧「隱 藏與揭露」為研究標的,並探討寓言的特殊性、兒童讀者的閱讀心理、成人作家 創作寓言應有的考量、寓言的寫作技巧等面向。作者發現兒童讀者具有遊戲性的 偏好,對於推理性的閱讀具有高度興趣,因此會根據文本所遺留的線索,主動填 寫空白的部分,獲得遊戲性的快樂。填寫的過程中,他們會發現文本中的寓意,

還能鍛鍊思考能力。洪志明著重寓言的表現手法如何帶給兒童遊戲的情趣,但對 於寓言的內容則非其討論的範圍,因之從中無法了解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對於這些 小讀者們有哪些重要的啟發意義。不過寓言的確能製造閱讀的情趣,則可由此篇 論述得到證明。

18洪志明,《隱藏與揭露──寓言的寫作技巧研究》,(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年)。

廖杞燕的《莊子兒童版寓言研究》19則是在探討《莊子》一書有哪些內容適 合改寫、改寫的文本如何增加寓言的故事性,以及改寫文本有哪些技巧等。此外 也談及改寫寓言的情節組織和文字的部分,了解寓言如何經過改寫後更適合於兒 童閱讀。作者只研究《莊子》寓言的一部分,並限制在兒童版的改寫文本,分析 內容和形式的向度也只有主題、人物、情節組織和文字,改寫技巧的研究也有局 限性,故無法深入研究。

林安德《莊子寓言及其譬喻概念》20,主要在探究《莊子》一書中的寓言及 其寓言和「譬喻概念」之間的關連性。並以雷可夫(George Lakoff)與詹森(Mark Johnson)所著之《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為理論對應,進行分析。作者先從《莊 子》及其寓言進行簡介,再分別由《莊子》中的角色、題材、主題等面向討論《莊 子》的寓言,以及寓言中的「譬喻概念」。最後總結《莊子》書中角色、題材與 主題之間與譬喻概念的關連性。此外,也就《莊子》中的譬喻概念特性,提出改 寫之建議。此篇論文主要在討論《莊子》寓言的譬喻技巧,但卻未言明《莊子》

的寓言故事與兒童間的關係,不免有落於中國文學研究窠臼之嫌。

由以上論文的研究篇目,可以清楚了解:在兒童文學領域中,投入中國古代 寓言研究者相當有限,研究對象也甚為狹隘。對於擁有豐富寓言資產的寓言古 國,是有必要予以振興發揚的。

19廖杞燕,《莊子兒童版寓言研究》,(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

20林安德,《莊子寓言及其譬喻概念》,(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年)。

第二 第二 第二 第二章 章 章 章 民間故事與中國古代寓言 民間故事與中國古代寓言 民間故事與中國古代寓言 民間故事與中國古代寓言

中國古代寓言的產生雖遲於神話,但卻比一般敘事作品來得早。在世界寓言 發展史上,它的起源年代雖非三大體系之祖,但由現存的資料推判,其產生年代 極有可能更早於文獻記載。畢竟口傳的形式總是較文字的流傳形式來得早。而針 對中國古代寓言內容的取材模式,據李惠芳在《中國民間文學》一書中所談到關 於民間故事的歷史追溯,可清楚得知中國古代寓言所包含的主題內容,相似於格 林兄弟的《格林童話》,題材源自於民間文學。民間文學中的民間故事,屬於兒 童故事的一環,但一直以來,臺灣對於中國古代寓言的研究,總是將之置於中國 文學系的範疇,甚少以兒童文學的眼光看待,故對於其定位之問題,是值得探討 之議題。再者,中國古代寓言中的主角,大都是以人物為主,有別於以動物為主 的《伊索寓言》,但即使如此,其中仍不乏適合兒童讀者閱讀之作品,故改編自 中國古代寓言之寓言故事,也常見於兒童讀物及教科書上。而改編是否能不失其 含蘊精神,又能兼顧兒童閱讀的需要,也是必須注意的課題。歷年來,關於中國 古代寓言的研究論文不少,但論述重點幾乎皆以成人的角度予以討論,鮮少以兒 童的需求作切入重點,這也是研究者想要討論之處。歸納以上的論點,本章將分 成以下兩節來討論:第一節先釐清民間故事與中國古代寓言的關係;第二節則說 明中國古代寓言如何基於改寫原則進行改寫,並言明寓言的定義,作為取材之準 則。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中國古代寓言 中國古代寓言 中國古代寓言乃 中國古代寓言 乃 乃 乃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之血脈 之血脈 之血脈 之血脈

民間故事是古代兒童汲取知識、發揮想像、增進生活經驗的寶庫,因此與兒 童的生活息息相關。本節擬透過對民間文學定義的探討,了解民間故事與兒童之 間的緊密聯繫,藉以明白中國古代寓言是屬於民間故事的範疇,進而說明中國古 代寓言是適合兒童閱讀的。本節分成二部份來討論:一是民間文學的定義與民間 故事的分類;二是中國古代寓言的定位問題。

壹 壹

壹 壹、 、 、 、民間文學的定義與民間故事的分類 民間文學的定義與民間故事的分類 民間文學的定義與民間故事的分類 民間文學的定義與民間故事的分類

一 一 一

一、 、 、 、民間文學的定義 民間文學的定義 民間文學的定義 民間文學的定義

中國現代學者著眼於民間文學的研究,是從一九一九年「五四」新文化運動開 始的。它的歷史雖然不夠悠久,但由於中國民間文學本身深厚的底蘊,以及該學 科自開創之日起,一直追蹤世界學術前沿的努力,所以在這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 裡,還是取得了相當的成績。既然關於民間文學的研究成績斐然,因之對於民間 文學的意涵就得要有所了解。徐蔚南在《民間文學》一書中說:「民間文學是民 族全體合作的,屬於無產階級的,從民間來的,口述的,經萬人的修正而為最大 多數人民所傳誦愛護的文學。」21徐蔚南認為民間文學來自於社會各個階層,但 在解釋時又說作者是不識字的流氓乞丐,或者是販夫走卒,到底應是何種階層的 人,並沒有說得很確切,令人感到含糊。雖然這個說法不甚明確,但影響頗大。

如王顯恩的《中國民間文藝》一書之第二章,對於民間文學的解釋,顯然留著徐 氏的影子。王顯恩將「民間文藝」及「民間文學」視為相同的詞義,並加以解釋 說:「民間文藝就是民間的文藝。詳細一點說,民間文藝就是:『全體的產生於民 間,口頭的流傳於民間』的文藝。再詳細一點說,民間文藝就是那『民族全體所 合作,屬於無產階級的,從民間來的,口述的,經萬人的修正而為最大多數人所 傳誦愛護的。』」王氏認為民間文藝具有極廣的領域,它是小孩的文藝,同時也 是老翁老嫗的文藝;它是男子的文藝,同時也是婦女的文藝;它是婢女童僕的文 藝,同時也是奶奶小姐的文藝;它是務正業者的文藝,同時也是流氓江湖漢的文 藝;它是健全者的文藝,同時也是殘廢者的文藝。22王顯恩在同書第三章中,也 從作者所屬的階級這一角度出發,給民間文學下過一個定義:「民間文藝是民間 平民所創作的平民文藝。」他並從各個不同的作者著想,認為民間文藝就是「兒 童文學」、「婦女文學」、「農民文學」、「其他(如瞽者、流氓、江湖漢)文學」、「口 耳文學」,「遊戲文學」(正文學)、「人情文學」(神怪文學)、「寫實文學」(浪漫

21徐蔚南,《民間文學》,(上海:世界書局,1927),頁 6。

22譚達先,《中國民間文學概論》,(臺北市:貫雅文化出版社,1992),頁 2-3。

主義文學)等等。23由此可見,王顯恩的說法與徐蔚南對於民間文學的定義及範 圍,是完全一致的,只是解釋時比徐氏多加了些補充,即說明作者是「民間平民」、

「兒童」、「婦女」、 「農民」。由此判斷,民間文學是古時兒童獲取知識、娛樂 遊戲的泉源。除了徐蔚南及王顯恩的說法,還有不少人曾對民間文學下過定義,

如一九三八年,鄭振鐸在《中國俗文學史》的第一章裡說過:「何謂俗文學?俗 文學就是通俗的文學,就是民間的文學,也就是大眾的文學。」24此項說法將俗 文學等同於民間文學,至於通俗的、民間的、大眾的文學,作者究竟是哪一階層 的人居多,則並未說明清楚。不過可以肯定的事:民間文學適合各種年齡層的人 民,當然包含了兒童。此外,李惠芳在《中國民間文學》中提到什麼是民間文學,

他認為:「民間文學,是廣大民眾集體創作、口頭流傳的一種語言藝術。它運用 口頭語言敘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發情感。它是廣大民眾生活的組成 部分,是它們認識社會、寄託願望、表達感情的重要方式之一。」25李惠芳對於 民間文學的定義較偏重於功能性的解釋,至於創作的對象依舊是指廣大民眾,並 強調傳遞方式著重在語言敘述為主。在教育未能普及的時代,口語的敘述本屬最 基本的表達方式,故民間文學自然成為兒童最易親近也最能理解的文學種類。除 了李惠芳之外,劉守華及巫瑞書主編的《民間文學導論》一書中也提到:「民間 文學是人民大眾(主要是勞動人民)口頭創作、口耳相傳的語言藝術。它既是人 民生活、思想與感情的自發表露;又是他們關於科學、宗教即其他人生知識的總 結;也是他們的審美觀念和藝術情趣的表達形式。」26 此項說法明確地說出民間 文學主要由勞動人口口頭創作而來,內容取材於生活、思想、科學、宗教及其他 知識,涵蓋的範圍更為廣泛,可說將民間文學的定義表達得最為完整。

綜合以上各家對於民間文學定義的說法,研究者對民間文學給予以下的定義:

「所謂民間文學,即是通俗的文學。它來自於社會各個階層人民的集體創作,

23譚達先,《中國民間文學概論》,(臺北市:貫雅文化出版社,1992),頁 3。

24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頁 1。

25李惠芳,《中國民間文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頁 13。

25李惠芳,《中國民間文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頁 13。

在文檔中 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頁 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