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孟德爾頌的「個性內化」

第二節 《無言歌》的創作背景

37 關於舒曼「述說動機」的使用將於第三章「舒曼作品中的個性化」進一步說明。

38 浪漫主義散文作家及思想家,代表文集為:《一個熱愛藝術的僧侶心曲》(Herzenserigiessungen eines Kunstliebenden Klosterbruder, 1797)和《關於藝術的幻想—獻給藝術之友》(Phantasien ueber die Kunst, 1799)。

39 孟德爾頌對於使用文字的想法,可從他談論創作《無言歌》曲集之信件中發現,請參見本文第

四章〈孟德爾頌的個性內化〉第二節〈《無言歌》的創作背景〉。

13

同一個文字的理解也是非常不相同的,樂曲的標題會使欣賞者產生錯誤的想像,因此他 總是避免給予樂曲標題。但孟德爾頌的代表作品《無言歌》曲集(Lieder ohne Worte),是 為鋼琴所寫之沒有歌詞的歌曲,既然沒有歌詞,為什麼孟德爾頌還是要將這些作品取名 為「歌」?在此我們推論,因為孟德爾頌認為,音樂比文字更為準確,他不需要文字就 可以「唱」出歌曲,在某種程度上,也可將無言歌視為另一種音樂與文字結合的面貌。

這般多樣化的音樂與文字關係,在十九世紀的個性小品中,作曲家運用各種方法,呈現 出所謂的「個性」,也因為這些不同的方法,使得音樂充滿著無法清楚呈現、帶有著隱 含意義的曖昧「詩意」。

14

第三節 研究現況與論文架構

本論文嚐試由文字和音樂的互動關係探究十九世紀鋼琴個性小品,比較分析不同作 曲家之詩意訴求呈現。研究方法的靈感來自於達爾豪斯於《十九世紀音樂》中的〈詩意 音樂〉段落,以及卡普(Reinhard Kapp)之〈舒曼音樂中的速度和個性〉( “ Tempo und Charakter in der Musik Schumanns ” )研究。

一、研究現況與方法來源

在本章第二節〈有標題的絕對音樂:音樂的詩意〉當中,曾提及達爾豪斯於《十九 世紀音樂》中的〈詩意音樂〉,40此段落提供本論文研究目標的方向設定。達爾豪斯在文 中大篇幅地討論十九世紀鋼琴個性小品,這類作品多以抽象的「主題概念」醞釀出音樂,

這不僅是作曲手法上的不同,也是一種審美上的轉變。達爾豪斯認為舒曼、蕭邦、孟德 爾頌等人皆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使其作品「個性化」,舒曼在他的鋼琴作品中,時常加入 擁有自傳意涵的不同個性角色,如熱情外向的佛羅倫斯坦(Florestan)與孤寂內斂的 歐瑟 比斯(Eusebius)。蕭邦則是以其獨特的音樂語言,塑造出屬於蕭邦自我的音樂「個性」,

讓他的作品具有極明顯的辨識度。這些「個性化」的手法其實也就是將音樂詩意化的方 式,本論文將承襲達爾豪斯的研究角度,並挑選舒曼及孟德爾頌的相關作品進行比較與 探討。

討論的重點放在十九世紀鋼琴個性小品中文字與音樂的關係,這樣的想法是從閱讀

40 Dahlhaus 1989, 142-152.

15

卡普的〈舒曼音樂中的速度和個性〉一文獲得靈感。41這篇文章共分為四個段落,卡普 先是說明了十九世紀前音樂中「個性」的起源,例如巴洛克時期的「情感學派」以及艾 曼紐.巴赫(C. P. E. Bach, 1714- 1788)的「易感風格」(Empfindsamkeit)42作品中的「個性」, 與十九世紀音樂的「個性」相比較,是屬於明確但僵硬的,什麼樣的音型就代表著什麼

41 Reinhard Kapp, “Tempo und Charakter in der Musik Schumanns.” Schumanns Werke: Text und Inter- pretation (1987), 193-222. 1985 年 5 月 17 至 18 日,第二屆舒曼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e Schumann- Symposion)在杜森朵夫(Düsseldorf)舉行,會後出版了論文集《舒曼的作品:文字與詮釋》(Schumanns Werke- Text und Interpretation),裡面共有 16 篇論文,其中卡普(Reinhard Kapp)發表了〈舒曼音樂中的速度和個性〉

(“Tempo und Charakter in der Musik Schumanns”)一文。

42 Daniel Heartz and Bruce Alan Brown. “Empfindsamkeit” In Grove Music Online.

http://www.oxfordmusiconline.com/subscriber/article/grove/music/08774 (accessed Jan. 19, 2012).

43 出自Kapp, “Tempo und Charakter in der Musik Schumanns.” 1987, 206.

44 此處計算的單位為小曲,若是在同一套曲中有兩首使用到「民歌風格」的術語,就計算為兩首。

16

進一步分析,分析「民歌風格」樂曲的情境,具體呈現舒曼的音樂「個性」。例如當藝 術歌曲歌詞中提到與「太陽」(Sonne)相關的文字時,「民歌風格」的節奏就經常伴隨出 現,如【譜例 1-2】舒曼作品 36 的第 4 首,在樂曲的一開頭歌詞是「陽光」(Sonnenschein) 時,就出現「民歌風格」的節奏。另外【譜例 1-3】的作品 37 的第 12 首,雖然不是以

「民歌風格」作為表情術語,但歌詞中提到「太陽」時,也出現相同的「民歌風格」節 奏,就是譜例中第一小節的附點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後面又跟隨著兩個四分音符,因此 卡普也將這首樂曲列入舒曼的「民歌風格」個性。

【譜例 1-2】 舒曼作品 36 的第 4 首第 1-4 小節

【譜例 1-3】 舒曼作品 37 的第 12 首第 1-4 小節

17

18

19

20

(Lebhaft)、「內在深層地」(Innig)、「簡單地」(Einfach)、「幽默」(Humor)等等術語。這些 術語的使用也形成了舒曼的一套「音樂個性」,當舒曼使用了某一個術語時,音樂中也 會出現相對應的節奏、韻律或是音型。

相較於舒曼,孟德爾頌就顯得「無言」許多,所謂「無言」就是不使用文字。孟德 爾頌不喜愛為作品加上標題,在他早期的個性小品中,作品7《7首個性小品》(Sieben Charakterstücke, 1827)是孟德爾頌極少數在樂曲標題上給予較多氣氛上的描繪的作品,

標題例如〈溫和且帶著感情的〉(“Sanft und mit Empfindung”)這樣充滿情感的標題,甚至 可能會令人誤會這是舒曼所下的標題。50除了作品7《7首個性小品》之外,孟德爾頌其

21

爾頌的個性小品時,沒有辦法如舒曼作品中,以明確的人物個性和音樂個性來呈現,而 是在於討論孟德爾頌的「創作個性」,也可說是一種風格。這樣的「創作個性」以《無 言歌》(Lieder ohne Worte)為最佳代表,《無言歌》曲集中,使用創新的歌唱式鋼琴語言,

並且將合唱、重唱、聖詠等不同的聲樂曲類型轉換為器樂曲,這些都在在顯示出孟德爾 頌將文字「內化」的作法,他不是摒棄了文字,而是用鋼琴「唱」出歌詞。

根據以上兩個重要議題,本論文將於第二章解釋個性小品一詞的使用,由於個性小 品的判定並沒有統一且明確的依據,人們常常隨意地將以套曲方式呈現或帶有標題的短 小鋼琴作品稱呼為個性小品,讓個性小品一詞有著多種說法,本文嚐試以既有的文獻為 基礎,整理出個性小品的定義、內容、發展歷史以及外型。第三章則以舒曼的個性小品 為例,分析舒曼作品標題以及文字的「個性」化, 以歸納出舒曼個性小品中的「人物 個性」以及「音樂個性」。第四章以孟德爾頌的個性小品作品 7 以及《無言歌》曲集為 例,說明《無言歌》如何將文字內化,闡釋孟德爾頌獨特的「創作個性」。另外,也將 孟德爾頌的作品 7《7 首個性小品》與舒曼的個性小品標題進行比較,檢視兩位作曲家 的文字與音樂的互動關係,呈現出孟德爾頌與舒曼兩人對於文字與音樂相似或相異的看 法。

22

1. 《新葛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Grove Music Ohline)中「個性小品」

(Characteristic(Character-) Piece)詞條:

盛行於十九世紀的抒情短小音樂作品,通常表現單一情緒或傳達標題附帶的意 念的鋼琴獨奏作品,例如戰爭的、如夢的或田園的等等。此名詞在十九世紀初 開始被經常應用,但更早如庫普蘭及拉摩的許多大鍵琴作品亦使用此一名稱。51 2. 《牛津音樂指南》(The Oxford Companion to Music)中的「個性小品」(Character

piece)詞條:

一種經過設計的作品,表達某種間接提及暗示、氣氛、情緒、景象,例如田園 寧靜、激動、鄉村,沒有文字與標題程序(programme)、舞台動作的添加。嚴格 來說,個性小品不像喪禮進行曲、軍隊進行曲或舞曲具有功能性,而是想引起 被動的聽者一些感覺和聯想。52

3. 第一版《音樂的歷史與現狀》(Die Musik in Geschichte und Gegenwart)中的「個 性小品」(Charakterstück)詞條:

個性小品是指一種簡潔明確且沒有循環段落韻文的器樂作品,透過標題或一些 明確規定呈現表情及內涵。主要指 1825 年左右出現的鋼琴音樂,類似的作品常 以個性小品(Charakterstück)、類型小品(Genrestück 或 Genrebild)、抒情鋼琴曲

51 Maurice J. E. Brown, “Characteristic (Character-) Piece, ” in Grove Music Online.

http://www.oxfordmusiconline.com/subscriber/article/grove/music/05443 (accessed Jan. 19, 2012).

52 Nicholas Temperley, “Character Piece, ” in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Music. http://www.

oxfordmusiconline.com/subscriber/article/opr/t114/e1302 (accessed Jan. 25 2011).

23

4. 第二版《音樂的歷史與現狀》(Die Musik in Geschichte und Gegenwart)中的「個 性小品」(Charakterstück)詞條:

5. 音樂學者卡爾(Willy Kahl, 1893-1962)另外在《個性小品》(Das Charakterstück) 一書中之序言中認為:55

53 Willy Kahl, “Charakterstück, ” in Die Musik in Geschichte und Gegenwart : Allgemeine Enzyklopadie der Musik, ed. Friedrich Blume (Kassel: Bärenreiter, 1949), 2: 1094.

54 Bernhard R. Appel, “Charakterstück” in Die Musik in Geschichte und Gegenwart: Allegemeine Enzyklopadie der Musik, ed. Ludwig Fischer (Kassel: Bärenreiter, 1996), Sachteil 3: 636.

55 Kahl 1961, 4.

56 Ibid.

24

者吉勒比則進一步闡釋,「個性小品」標題的產生基本上有兩個可能:57

(一) 由於音樂的幻想,作曲家寫了一首性格強烈的小品,並且在創作之後,賦予它一個 非音樂的標題,如舒曼有些標題是後來在出版商的請求之下,才添加上去的,例如

《狂歡節》、《兒時情景》當中的 13 首小標題以及《幻想曲集》。

(二)作曲家從一個音樂之外的題材(圖像、詩詞、人物、風景等等)出發,並且將此氣氛內 涵帶進音樂裡。

上述的第二種可能較接近於標題音樂(Programmmusik),但標題音樂和「個性小品」

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描述的多半是劇情的流程,並著重於畫面出現的先後順序,是帶有

「指定程序」的敘述性作品(the descriptive piece with a specific programme),如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86)的《巡禮之年》(Années de pèlerinage)和穆索斯基(Modest Petrovich Musorgsky, 1839-1881)的《展覽會之畫》(Pictures from an Exhibition)。58至於後者大多只 對氣氛、情況做出抽象描繪。

57 John Gillespie. Five Centuries of Keyboard Music (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1972): 210.

58 Ibid.

25 conception)、動態行為(action piece )、異國風格(exotic culture)等。根據內容的差異有不 同的表現方式,例如舞曲或動態行為作品就以特殊節奏型態傳達標題概念;異國風格作 屬於「創作裡非反射性的本能」(reflexionlosen Spontaneität des Schaffens) 60

個性小品是不是標題音樂?嚴格來說,標題音樂是用音樂的方法去模擬非音樂的事 物,這些作品中企圖模擬的嚐試影響或進而創新曲式的樣貌,交響詩便是一個例子。相 對地,個性小品通常採用傳統的曲式,涉及心理的感受及狀態,它的功用並不是具體轉 述非音樂的事物,也非詩文或繪畫中現實的模擬,而是去詮釋這些現實作用於人心及靈

59 Nicholas Temperley, “Character Piece.”

60 Kahl, “Charakterstück”, 1094.

26

魂的抽象感受,正如貝多芬表示,《第六號交響曲》(Symphony No. 6 in F major, op. 68,

“Pastoral”)是:「內心感受的表達遠多於景象的臨摹繪畫」。以這句話來說,可以看出個 性小品不同於標題音樂的訴求。61

在《音樂圖驥》((dtv-Atlas Musik))一書中提到,標題音樂中的「音畫」(Tonmalerei or tone-painting)62技巧在個性小品中經常使用,這是不可否認地,但並非唯一的音樂表達方

61 原文為“mehr Ausdruck der Empfindung als Malerei”. 參考自 Kahl 1961, 2.

62 「音畫」(Tonmalerei or tone-painting)為使用音樂來描繪或模仿生活或自然中的事物,可能為視覺 或聽覺事件、形象或情感等。參考自Tim Carter, “Word-painting, ”in Grove Music Online.

62 「音畫」(Tonmalerei or tone-painting)為使用音樂來描繪或模仿生活或自然中的事物,可能為視覺 或聽覺事件、形象或情感等。參考自Tim Carter, “Word-painting, ”in Grove Music On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