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公股、泛公股及民營銀行的分類比較

第四章 實證估計結果

第四節 公股、泛公股及民營銀行的分類比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均生產力明顯上升,民營銀行反而有衰退及上升驟緩的走勢。

此外由於公營銀行裡的中國輸出入銀行營業性質特殊,故呈現的績效表現相 對於臺灣銀行與土地銀行低非常多,因此若是排除掉中國輸出入銀行,只考慮臺 灣銀行與土地銀行,則三種分類的差距會更大,更凸顯了公股銀行在經營績效上 的突出。

在分類上泛公股中加入了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與中央信託局,這些是原 為公營後來才慢慢民營化而消滅的銀行,且民營的分類中有早期的台北銀行等原 本是公股但是後來民營化而被整併掉的銀行。但從以上的分類假設可知,若能夠 在樣本期間中,將後來民營化的公司,回復其早期的公營銀行身分,如此一來可 使得公營銀行的加權平均生產力更高,三者之間的差距也勢必更大。綜上所述,

可知公營銀行對於臺灣銀行產業的貢獻與影響力。

圖四以公股銀行為基礎的角度觀之,不論是泛公股或是民營銀行的表現,在 比率上皆低於 1 ,所以可知公股銀行的表現一向都比泛公股及民營強。由於民 營銀行在雙卡推行銷售方面遠較公股及泛公股銀行積極,故在 2005 年以前民營 銀行生產力上升的斜率比泛公股銀行來的大。兩者相對於公股之間的差距由隨著 時間慢慢縮小,至 2005 年雙卡風暴爆發後,政府管制授信、打消呆帳以及建立 債務協商平台的措施,使得雙卡收入來源大幅下降。於是相對於公股,民營與泛 公股銀行之間的距離再度拉開。

如前所述有關分類上的問題,若將早期為公營後來民營化的銀行重新歸類到 公營銀行的分類中,勢必早期泛公股與民營個別除以公營銀行的比率會在更低,

也顯示三者之間差異的擴大。

故可知公股銀行的表現優於泛公股銀行,而泛公股銀行的表現也大多時間比 民營銀行好。但是相對於公股銀行及泛公股銀行,民營銀行對於開拓財源以增加 生產力有更大的彈性,但相對的也受大環境因素影響更為敏感,相對於公股與泛 公股的保守態度,可謂高風險高報酬,擁有高度彈性是民營銀行的經營型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四 公股銀行相對於泛公股及民營銀行的加權平均生產力變化趨勢

其次在圖五觀察類分別的加權平均生產力成長率的變化,其變化與年趨勢相 近,反應了本土性金融風暴與次貸危機造成的總體面影響,但在二次金融改革期 間三種分類的走勢較為分歧,此點與整體本國銀行趨勢較為不同。相對於三種分 類下,其生產力絕對數字多為公股大於泛公股大於民營銀行的表現,反觀成長率,

可以 2005 年實施第二次金融改革與雙卡風暴的爆發為分界點。 2005 年以前積 極拓展消費金融的民營銀行最高且較其餘兩者有較大的差距,而泛公股高於公股 的情勢至 2004 年反轉。 2005 年為泛公股優於公股優於民營的情形,可見積極 拓展雙卡業務的民營銀行在雙卡風暴發生後受到衝擊,此時較為保守的公股及泛 公股銀行則延續原本的走勢而上升,但其後的三種分類差距皆甚小。泛公股銀行 於之後的下滑情形中,在 2008 年金融風暴裡跌得最慘,但也在 2010 年與公股 銀行一同跳得最高。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0.90 1.00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生

力 泛公股/公股 民營/公股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