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六、美麗新世界?

在文檔中 審議民主與公民養成 (頁 34-39)

62 Cass R. Sunstein, Why Societies Need Dissent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p.1.

63 Sunstein, “The Law of Group Polarization,” p.82.

64 Sunstein, Why Societies Need Dissent, p.110.

65 Talisse, 2005, p.111.

從程序民主走向憲政民主,是利用正義的憲政秩序保障基本 人權,使得個人尊嚴不會受到程序民主之多數決的侵犯;而從憲 政民主到審議民主,是透過決策過程的理性溝通和相互尊重,使 一般公共政策避免多數暴力的陰影,並真實反映人民理性的利 益,但是這樣的民主社會就是一個美麗的新世界嗎?答案似乎是 否定的,以下用 Eamonn Callan 一個思考實驗(thought experiment) 來說明這一點:

假想我們這個社會傳下去的幾個世代之後的一個社會,它是 富有且和平的社會,假設這個社會展現出任何你認為最佳的 財富分配,人民也享有所有我們對自由民主社會所要求的權 利。但是當選擇時,很少有人會在意去投票;媒體忽視政治,

因為人民不關心;政黨是由差不多相同的一群精英把持,所 以實際上沒有什麼政黨區隔;言論自由幾乎不存在,因為人 們不用言論去捍衛某一種善和對的觀點,或者去說一些會和 他人產生嚴肅的倫理對話,因為公民對這些問題漠不關心,

視其生活只是欲望的滿足;或者因為堅守某一學說,因此和 不同心靈的人對話會令人後悔或毫無用處。這個美麗新世界 雖然包含許多不同的宗教、種族、族裔,雖然公民彼此尊敬 他人的法律權利,但他們儘可能避免和不同團體的人接觸,

因為他們瞧不起他們,當跨文化之間的交易是不可能免時,

每一個人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儘可能佔他人便宜。66

Callan 認為在這樣的社會,民主制度會崩潰,因為共享的公

66 Eamonn Callan, 1997, pp.1-2.

共道德已經喪失,剩下的只是一些禁令或暫訂協議,只要能符合 他們的利益,對立團體會支持這些制度。這樣的社會也令人感到 恐怖,即使它不會變成野蠻狀態,也會是一個令大家都認為可怕 的地方,因為這個美麗新世界失去了一個政治文化,這是共享的 公共生活方式,由一組態度、習慣、和能力所構成,是人們在成 長中獲得的,這些包括:關心什麼是真正美好生活、願意和他人 分享自己的答案、積極獻身於一個美好政體的創造、尊敬同胞、

和同胞有共同命運感。67Callan 的主要論點是:即使在一個正義 的自由主義社會,有可能同胞之間只是把對方當成權利擁有者,

把大家共有之政治社群當成提升自我利益的一個設計,而對這個 政治社群完全沒有任何的忠誠感。換句話說,Callan 認為只依賴 制度的正義,並不足以形成一個美好社會公民所共有的那種休戚 與共、同舟一命的同胞感和愛國心,而他所謂的愛國心是指在一 個特殊的共同事業中和他人認同,所產生的一種團結情感。68

Kymlicka 也呼應這樣的看法,認為一個美好社會需要一種共 享的認同,他認為共享的政治原則顯然有助於維持社會統合,而 且對基本原則的深刻衝突會導致內戰,但是共享原則並不足夠,

兩個族群共享正義原則的事實,並不必然給予它們強有力的理由 繼續在一起,而非分裂成兩個國家,因為每一個族群可以在自己 分離的國家內執行這些原則。因此他認為,社會統合需要的不只 是共享的原則,而且也需要一種共享的成員感,公民必須有一種 屬於同一個社群的感覺,以及繼續生活在一起的共同意願。換句 話說,社會統合需要公民認同自己的同胞,而且視他們為我們中

67 Ibid., pp.2-3.

68 Eamonn Callan, “Pluralism and Civic Education,” 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11:

73-74, 1991.

間的一分子,這種共享認同感有助於維繫信任和團結關係。69 同胞感或愛國心就像是膠水,它可以把以個人自由和尊嚴為 核心的分離的個人黏成一體,在一個充滿差異和多元的自由社 會,使一個政治社群公民產生共享認同的因素是什麼?kymlicka 認為是共享的歷史和共同語言,70但是由於不同的族群對歷史的 解釋會有很大的差異,在一個文化多樣、族群對立的社會,爭取 歷史的解釋權本身可能反而造成社會的撕裂,目前我們社會對於 台灣主權定位問題的爭議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因此 Callan 主張 培養一種同情的想像(sympathetic imagination)的能力似乎較為恰 當,他認為一個人要有能力把一個文化差距很大的同胞當成我們 之中的一員,需要生動地想像對方的生活,所以公民教育要在差 異多元的社會中培養政治忠誠,擴大同情的想像力是一件重要的 工作。71

一個實際的故事可以說明同情的想像力之重要性:

Virginia Foster Durr 是一位白人女性,在 1999 年過世,享年 九十六歲,她生長在 Alabama 的一個上流社會,是一個種族歧視 的家庭,但是她最後卻成為一個黑人民權運動的主要人物,這個 戲劇性的轉變可以追溯到 Virginia 大學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經驗。

她在 1920 代早期就讀 Wellesley College,她上經濟學課的時 候,老師要求她寫一篇論文,這位老師知道她從那裡來,給她的 題目是:“Mrs. Smith 是一個鋼鐵工人的妻子,先生一天賺三塊 錢,Mrs. Smith 有三個小孩,告訴我她要如何規劃預算,以致於 全家可以過活。”Virginia 開始去找食物、租金、醫生等所需要

69 Will Kymlicka, 2001, p.311.

70 Ibid.

71 Eamonn Callan, 1991, p.76.

的花費,最後她發現 Mrs. Smith 根本無法靠這樣的收入過活,所 以她的論文結尾是:“我的結論是 Mrs. Smith 的丈夫並沒有得到 足夠的錢,因為在 Birmingham, Alabama 當一名鋼鐵工人,他賺 到的錢根本不可能讓他們過活。”這個研究使她體會到:窮人的 困境是美國經濟和政治制度深層不正義的反應,而不是窮人本身 的品格缺陷所造成,這個觀點促進她後來建立工會、結合民權運 動組織、為工人權利奮鬥的興趣。

Virginia 大二的時候經歷一個意外事件,有一天晚上 Virginia 走進餐廳要吃晚餐,她看到一名黑人女生坐在她被指定的餐桌上 而大吃一驚,她立即告訴餐廳管理員,她不可能和一名黑女人一 起同桌吃飯,管理員平靜地向她解釋,學校規定她要在那一桌吃 一個月的飯,如果不服從就必須退學,當 Virginia 解釋說如果她 坐在那桌吃飯,她的父親會因此而震怒,管理員的回應是:“他 不是我們的問題,他是妳的問題,妳不是遵守規則就是回家。”

被迫和一個中產階級的黑人女學生交往,嚴重挑戰她原來的種族 價值觀,但也讓她體會到黑人女生也是聰明且有文化的,這使她 意識到她的種族分離主義觀點,並不被她所在的社群接受。

大學經驗使 Virginia 對性別和種族平等議題的心靈完全被打 開,透過一些課程功課、對女性教員的敬仰、Wellesley 的風氣和 使命,使她以全新的角度看待性別角色,質疑二十世紀初的規範 和想法對女性嚴厲的限制,尤其在南方。所以她學習到熱情地關 懷女權,包括女性的公民權。Virginia 回到 Alabama 以後,她驚 訝發現投票還要抽稅,幾年後她參加一個組織,投入反對投票稅 的運動,最後成功地取消了投票稅。由於投票權議題結盟的對象 包括黑人組織,在和許多傑出的黑人女性一起工作的經驗,使她

徹底改變對種族的看法。72

Virginia 的故事對我們的意義是:不同的文化和族群承繼了 不同的傳統、歷史和價值,因此要讓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能夠和 諧穩定,需要培養公民一種同情的想像力,使公民能不用異樣或 甚至鄙視的眼光看待差異,而是透過同情的瞭解,為對方設身處 地,這樣才能建立起共同成員的認同感和愛國心。這個故事對目 前處於族群分裂的台灣,其實具有深刻的意義,政治人物如果真 正期待族群和解,應該多用同情的瞭解:如果是外省族群,想像 自己是本省人或實際走入本省族群的生活之中,去真正感受他們 的想法;如果是本省人,也走入外省族群的心靈世界,體驗一下 他們真實的感受。如果任何一個人在大聲譴責對方之前,先停下 來想一下:“如果我是他會如何?”事實上這種將心比心的同情 想像力,也許才是一個美好社會之和諧穩定最重要的元素。73

在文檔中 審議民主與公民養成 (頁 34-3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