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初步結論及問題本位學習的有效性

第四章 當前法律人問題解決能力與法學教育問題相關變項分析

第二節 初步結論及問題本位學習的有效性

壹、 初步結論

法學教育的主要問題與問題分析 一、 獨白與填鴨式教學

獨白與填鴨式教學,容易使得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方法不佳,以至於獨立 思考、邏輯思辨、多元思考、批判思考、溝通與協調等等能力不足。

(一) 學習態度不佳

1. 以老師的問題意識為主,非學生意識到的問題。對於解決問題的動機有所不 足,學習熱忱自然不高。

2. 學生所學非自己的興趣,都是家人、老師灌輸的。

3. 學生缺少分組討論、互動、參與感,容易造成上課分心、打瞌睡,以至於跟 不上學習進度。

4. 強迫孩子學習,造成孩子學習動力低落。興趣都被考試給磨掉了。

(二) 學習方法不佳

1. 死背法條,以至於獨立思考、邏輯思辨能力不足。

2. 缺少分組討論,以至於缺乏多元思考和溝通能力之訓練。

3. 考試只能寫某某老師的理論,以至於獨立思考、多元思考、批判思考等等能 力不足。

建議具體改進方向:

以「對話式教學」取代「獨白與填鴨式教學」

對話式教學可以幫助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培養獨立 思考、邏輯思辨、批判思考、創造思考、溝通與協調等等能力。以下分述說明:

154

(一) 學習興趣

1. 教師可以問學生,在生活上有哪些是更加可以體會和感到有興趣的議題,例 如:傳播媒體上比較會吸引人注意的、比較多人會刊登的、比較多人會去寫 評論的議題等等,這些議題都可以在上課時,與學生互動討論。

2. 教師透過對話式教學,使得教學生動化、活潑化,讓學生很願意來上課、迫 不及待來上課,例如:引入實際案例討論、講話幽默。

(二) 學習態度

1. 教師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方法,可以鼓勵學生多學習,和給予適時的表揚 等等。

2. 透過對話式教學,可以幫助教師與學生吸收多元的觀點,不自我侷限和自我 封閉,能夠以民主、多元尊重、開放心胸與前瞻的態度來學習。

(三) 培養能力

1. 以對話方式,讓學生自己動腦筋思考,說出自己的見解。不要讓學生被動記 憶知識,以培養獨立思考、邏輯思辨、批判等等能力。

2. 透過對話式教學,教師應該教導學生,司法不公必須就個案去分析。不能因 為政治、媒體操弄,就人云亦云。必須了解到底哪裡不公、問題出在哪裡,

然後才得出結論。因此,獨立思考是很重要的。講出道理來,說服對方接受 自己的觀點,才是比較正確的方式。

3. 透過對話式教學,可以幫助教師與學生吸收多元的觀點,不自我侷限和自我 封閉,能夠以民主、多元尊重、開放心胸與前瞻的態度來學習,進而提升多 元思考、創造思考、溝通與協調等等能力。

4. 教師應該透過對話方式,幫助學生建立法律體系架構的概念,使其能夠融會 貫通所學知識。

155

二、 理論與實務分離

理論與實務分離教學,尤其重在理論層面的傳授,容易忽略對於實際問題的 探討,以至於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不足。理論與實務分離教學,對於學生處事態 度和問題解決能力之培養有不足之處,分述如下:

(一) 處事態度不佳

1. 學校實務界人數過少,容易導致對於社會的冷漠心態、社會實踐不足。

2. 過度注重理論的學習,容易產生脫離現實的過份理想,無法對症下藥以解決 當前的問題。在心態上恐淪為不切實際。

3. 過度注重理論,容易致生與實務的脫節,遂淪為心態上的自我封閉與狹隘。

4. 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內容,主要是純理論部份,因此自然無法吸引他們學習的 興趣,以至於釀成被動、消極的學習態度。

(二) 問題解決能力不足

1. 法學方法與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問題解決能力的方法是脫節的。

2. 在法學知識的授予方面,可能缺乏問題解決能力的傳授,甚至比較多著重在 學生法學知識的填鴨。

3. 學校課程缺乏給予學生社會歷練的學習機會。

4. 法學教育,訓練學生成了應付考試的機器。每個人都很會解題、每個人都很 會背誰說,但在成為法官、律師、檢察官之後,面對實際案例時,恐不具備 在具體個案中作判斷的能力。

建議具體改進方向:

以「理論與實務結合教學」取代「理論與實務分離教學」

以理論與實務結合教學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問題解決的能力,以及培養 良好的處事態度,分述如下:

156

(一) 學習興趣

投入現實環境、實際面對問題,絕對會比翻開書本更有感觸。當學生投入真 實環境,自己親眼看到聽到耳聞到之後,才會更有學習的動力和掌握學習的目的。

(二) 問題解決能力

1. 教師除了教授理論之外,亦搭配實例題進行分析與解答。如此,能夠使得學 生知道如何運用所學理論、思考盲點和解決問題。

2. 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必須親身經歷過許多的問題、挑戰及困難。因此,教 師與學生藉由理論與實務結合教學,面對實際問題,從解題歷程中培養問題 解決的能力。

3. 透過理論與實務結合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社會脈動,和培養解決現時問 題的能力。

(三) 處事態度

理論與實務結合教學,可以促進社會實踐,為民眾服務。法律是屬於人對人 的工作,所以學生可以藉由社會實踐多去與人接觸、接觸社會、關心社會、了解 人,進而培養法律人應有之使命感、熱忱、負責、同理心、倫理、尊重、關懷等 等,有利於實現法律的公平正義。

三、 科際整合不足

法學教育對於跨領域課程的設計與安排重視不足,以及受到國家考試引導教 學的影響,以至於只注重法律專業之考試科目的教學,而缺乏對於法律專業之外 知識與技能的培養。

157

建議具體改進方向:

以「注重科際整合教學」取代「科際整合不足」

科際整合教學可以提高學生跨領域能力,和培養良好的學習心態,分述如下:

(一) 提升跨領域能力

1. 透過科際整合教學,可以結合法學專業與其它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幫助解決 牽涉數門學科專業的法律問題。

2. 透過科際整合教學,使得法律人可以具備多項專長,能夠靈活運用法律來解 決複雜的問題。

(二) 學習心態

透過科際整合教學,可以使得教師與學生能夠發掘自身能力的不足,以及本 身學科的侷限性。因此,會與其它學科專家請益或合作學習,以彌補自身能力的 不足。科際整合教學可以培養學習者自我反省、開闊心胸、合作學習、虛心求學 等等良好的學習心態。

四、 品格教育不足

當前法學教育對於學生品格的培養較為忽視,以至於呈現品格不佳的現象。

法學教育在品格培育的不足之處,可以從下列幾點窺知:

(一) 現在的法學教育只有著重在考試能力的訓練。而現在的問題,就出現在 大部份用功的學生、考試考得好的學生,可能法學素養不是很夠。

(二) 應付考試的教育,對於人格(負責任、廉潔、操守、熱忱、倫理、使命 感)養成部份有待加強。

(三) 傳統權威與自利心態,以至於人與人之間應有的平等、尊重、良性溝通、

多元包容等等方面做的不足。

158

建議具體改進方向:

以「注重品格教育」取代「品格教育不足」

注重品格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品格,對於處事心態能夠產生積極的 效果,敘述如下:

(一) 教師與學生在互動上,應該發揮人格感召的力量。

(二) 注重品格教育,可以培養堅持公平正義、善於調整不同利益之間的矛 盾,和勇於突破既得利益屏障、善於通過法制建設彰顯社會公道的改革者。

(三) 法律是屬於人對人的工作。注重品格教育可以使得學生多去與人接觸、

接觸社會、關心社會、了解人。

(四) 教師與學生在品格培育上,皆應了解以身作則、自我反省、自我要求、

勇於負責的重要性。

(五) 品格教育除了課本知識的傳授之外,應該特別注重個人的身體力行與言 行合一。先從個人樹立良好的品格做起,然後才發揮感召的力量。依序使得 自己、周遭人、社區、社會、國家以至於各國的所有人,都具備良好的品格。

五、 國際觀程度不足

當前法學教育對於學生國際觀的培養不足,以至於國際觀程度不足。此種教 學方式,使得學生在心態與能力方面有所不足,分述如下:

(一) 心態

侷限在臺灣,走不出去,以至於產生自我封閉、狹隘與冷漠心理。

(二) 能力

1. 填鴨式教育,一味地灌輸與國際相關的知識,並無針對性地吸收知識以解決 目標問題,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國際觀程度不足。

159

2. 法律人國際化視野不夠,因為目標多在考取司法官、律師考試,然而英文科 目佔分卻不高,只佔 20 分。於是外語能力不足。

3. 留德、留日、留英的學者,在引用外國的法律制度時,可能只學半套或學習 全套卻沒有考量其是否適合於我國文化,然後決定適用之。國內學者沒有深 入地了解它國的立法背景與立法理由。此種教師教學的能力與做學問的態 度,自然也就培育不出具有國際觀程度的學生。

建議具體改進方向:

以「注重國際觀教學」取代「國際觀教育不足」

注重國際化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國際觀程度,和具備良好學習心態。分述如下:

(一) 國際觀程度

1. 注重國際化教學,可以緊跟國際脈動。思考如何解決因為國際化現象,所面 對的新興法律問題,例如:跨國犯罪。

2. 注重國際化教學,可以提升國際視野,和發掘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

3. 注重國際化教學,使得我國在面對國際議題時,法律人有能力做到自我權益 的伸張,以及承擔應有的責任。

3. 注重國際化教學,使得我國在面對國際議題時,法律人有能力做到自我權益 的伸張,以及承擔應有的責任。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