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創作中主要圖像元素之參考來源

第二章 學理基礎

第四節 創作中主要圖像元素之參考來源

阿道夫.威廉.布格羅(Bouguereau,Adolphe William,1825 ~ 1905)(臺灣學術界 翻為: 鮑格雷奧 William Bouguereau) 是 19 世紀上半葉法國學院派繪畫的最重要人 物。他以神話和寓言的繪畫題材吸引大批追隨者。作品以高度完整性,技法全面性和擅 長表現多愁善感的題材為特徵。在人物造型處理上,為了追求高度的優美感,捨棄創新 技法,維護正統的藝術,是較為為保守的畫家。

「柯列喬/柯勒喬(Antonio Correggio,1489 ~ 1534 ):布格羅那筆下充滿靈動氣韻 的女性和那躍動不倦生命力所展現出色彩的畫面,啟發他以一種全新的心態看待繪 畫。在他努力鑽研下,終於讓我們看得到了他畫裡的靈動、富有生氣的孩童及女性形 象,閃耀著生命力的眼神,與優雅的姿勢形成夢幻似的畫面。」33

33黃淑媚,《布格羅 Bouguereau》,臺北,藝術家,2003,P90。

由此可見布格羅對孩童人物的描繪是從精緻中展現出一種自然的魅力,讓人可以體 會他對孩童觀察巨細靡遺,一個簡單動作、細微表情、不經意的眼神、若有似無活動在 在都呈現出孩童最真與美的一面。

「布格羅是頑固的學院派堅持者,他的功力技法一流曾對解剖學下過功夫,不像 當時依靠攝影的記錄作畫的某些畫家,許多不經寫生而得的人物動態都掌握得栩 栩如生,只是他筆下的男女無一不是俊男美女;尤其女性各格個嫵媚動人、楚楚 可憐,神眼個個含情脈脈,皮膚個個吹彈可破甜美膩人的程度,布格羅為我們留 下無數對愛情、親情和女性美溫馨婉約的謳歌和禮讚。」34

以筆者〈動物狂響曲〉如圖 2 作品中,藉由圖中坐在溜滑梯上的兩個小女孩,玩累 了!坐了下來休息,兩人不自覺又玩了起來,自然中吹起的竹笛,鳴起的蟬聲,不禁顯 露出怡然自得的神情,使人陶醉其中,笛聲中想像森林中熱鬧的景象,心靈中的悸動,

臉上的笑容也跟著燦爛,筆者此作品採用了布格羅〈童年牧歌〉如圖 3 以兩個小女孩在 田野空地上,快樂地玩著植物細管所做成的小直笛,正在吹著樂曲,作品的構圖布局,

圖 2 吳淑芬,溜滑梯〉,2013, 圖 3 布格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 ),童年牧歌

油彩, 91x116.5cm(50F) ,1900,油畫,99.4 x127.8 cm

圖片來源:黃淑媚,《布格羅》

34潘東波,《古代西洋美術全覽》,臺北,相對論出版社,2007,P284。

神態面容險的輕快自得,無論是吹奏者或是在一旁聆聽的小女孩,表情活潑動人且恰如 其分,光著腳鴨子坐在草地上,可以吹出音樂聲音的樂器也來自大自然,更顯得怡然自 得,讓人可以從中感受到快樂與滿足的氣氛。

畫中充滿樸厚自然的鄉村風味與田園情境的畫面,鄉村的草地、樹林、田野和牧場 為背景,表現出是一種現實生活的一景;自然的風格而純樸,塑造出一種鄉下的感覺是 乾淨、快樂、純真的特性風格,布格羅〈香格里拉〉如圖 4 好像真的居住生活在鄉下裡,

可以顯現出非常真實和世俗化,孩子們的天真與無邪、純潔,如同神祇,臉上表情總是 如此恬靜優美。每一個畫面都是一個故事,内容的世俗化表現自然,温馨與美的氣氛和 情境,精緻細膩的風格和表現完美無瑕的技巧讓人凝視不移,希望能促動心靈快樂童年 的味道。他的名言是:「先生!我經常告訴我的學生們,人們必須追求美和真,必須使 作品進到極至。只存在一種畫,就是能把毫無瑕疵的美和完善呈現到人們眼前的畫,如 同委羅内塞(Paolo Veronese,1528 ~ 1588)和提香(Tiziano Vecellio,1490 ~ 1576)的 作品一樣。」35

圖 4 布格羅,〈香格里拉〉,1884,油畫,137 x 101.5 cm

圖片來源:黃淑媚,《布格羅》

35黃淑媚,《布格羅 Bouguereau》,臺北,藝術家,2003,p112。

他的作品的確也给人一種視覺之美的饗宴,為了追求完美,以超出現實之美來展

雷諾瓦(Pierre Auguste Renoir,1841~1919)雷諾瓦是印象派中唯一致力於人 物畫為主的畫家,他的畫以無數幅頌揚女性優美及兒童清純的肖像畫為著名。自始至終 面;雷諾瓦〈傘〉(Les Parapluies)如圖 6 中,物象是有了較肯定的輪廓;油彩油而 平滑,塗刷層次類似琺瑯質般細緻,他的畫風,即在對物象的輪廓線內,運用流暢的筆 觸,在畫布上塊狀的塗抹,構圖上幾支雨傘的線具有強調性彩色調變化以較冷的青色調 統一整個畫面;右邊的小孩描寫是柔軟的筆觸,孩童是主體,整個畫面只有她直視正面 中央,讓人感受到孩童在雨傘下的視野。雷諾瓦在人物造型上,不是用很清楚的輪廓,

或是粗重的線條表現,而以自然寫實的筆調去烘托出畫中的人物與空間的感覺,使得畫

面有著似夢似幻,卻又能強烈感人的效果。陰影部分是採用柔和的藍色調,而光亮處則 是帶著溫暖的粉色調。在午後的陽光下,光影斑駁,透著幾許陶醉的溫馨。

圖 5 吳淑芬,〈分享〉,2013,油彩,91x116.5cm

(50F)

圖 6 雷諾瓦(The Unbrellas),〈傘〉,1882 油畫,

,180 x 115 cm ,國家畫廊,倫敦(London),英國

圖片來源:林欣潁,《走進大畫的世界 雷諾瓦》

豐富的作品他揭發的一種現代理想化生活的美學。我們從畫中欣賞到那種玫瑰 色臉頰的少女、表情天真無邪的兒童們,臉孔清秀,加上幻夢般的眼神的孩童,在 他抽象派中的光線和色彩鮮豔的筆觸上,展現出優雅動人的氣質,彷彿他們是從平 凡的生活中跳脫出來,成為神話中的人物;這就是雷諾瓦的人物畫的特徵。洋溢著 生命的喜悅,以富麗的色彩歌頌畫中女性的柔美與幸福。

雷諾瓦是「人如其畫」的最佳代表,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意是窮困還是富裕,雷 諾瓦畫面永遠面對著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感到幸福,對所有的生命充滿了發自真心的

愛與讚美,對身邊所有的人保持一貫的謙遜與尊重,讓人感受到他的畫就是他的心,

36胡永芬,《100 藝術大師》,臺北,明天國際圖書,2008,P142。

37同註釋 36,2008,P111。

38同註釋 36,2008,P119。

「面對自光最首要解決的是對光的處理、表現問題:在陽光下觀察自然,會發現即使 是同一色彩,也會發現問題也會由於光線的不同而產生多種變化,固有色也不會永恆不 變明暗也不能只以黑白顏料來表現」。39

圖 7 吳淑芬,〈盪鞦韆〉,2013,油彩, 91x116.5cm

(50F) 圖 8 雷諾瓦(Girls at the Piano),〈鋼琴前的少 女〉,1892 油畫,116 x 90 cm , 奧塞美術

館,巴黎(Paris),法國

圖片來源:林欣潁,《走進大畫的世界 雷諾瓦》

在欣賞雷諾瓦那種快樂、和諧的溫馨畫面中,找到孩子活動時互動中的畫面的關係,

利用他表現畫面的技巧,享受孩童中歡樂的一種愉悅的氣氛,讓人感受到童年童趣歡樂 的時光,抓住那霎那間的那種美感。

三、自然的寧靜感-框架中製造出的想像力

馬格利特的作品是其他名畫的超現實主義版本。 在安德烈·布雷頓在他的信中,寫 道:「人類生存條件,這是無關緊要的,如果它描繪的場景背後的畫架不同,但最主要

39胡永芬,《100 藝術大師》,臺北,明天國際圖書,2008,P83。

的是要消除從外面看到的視圖,並從内部之間的差異一個房間。沉重的窗帘在這些照片 中的一些窗口框架,就此提出了戲劇的主題。」40以筆者〈紙飛機的夢想〉如圖 9 個人 從內在的象徵之理念為研究出發點,對兒童想飛與童趣、童年心靈的翱翔與童年夢想的 意念作探討,加上那窗外一層層的藍天,紙飛機就是想飛出窗外的符號,象徵童年視野 的局限;窗外藍天才是夢想的起飛點。〈高級社會〉如圖 10 馬格利特說:

「……它/畫作透露出不存在世界之謎的表面,也就是說一個不為疑問所迷惑的 神秘,儘管它也許是困難的。我也只顧著畫出這個世界所透露出的神秘感的影像。為 了讓它透過畫筆實現,我必須保持完成的清醒,也就是說,我必須完全停止以想法、

圖 9 吳淑芬,〈紙飛機的夢想〉,2013,油畫,局部 1 圖 10 馬格利特,〈高級社會〉,1962,油畫,

100 x 81 cm

圖片來源:張光琪,《馬格利特》

40張光琪,《馬格利特》,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3,P6。

感情、知覺來認同我自己。……有一個有識之士,相信精神分析能根據世界的神秘

以筆者〈蛙鳴〉如圖 11 大自然以它的活力、能量、多采多姿的變化和神奇給了兒 童提供這樣的環境。樹葉、昆蟲、花朵、露珠,樹葉是孩童的一把傘、 樹葉的空間在 想像下是月光,在夜光下青蛙也開始歌唱了。

圖 11 吳淑芬,〈蛙鳴下的我們〉,2013,油畫,局部 1

圖 12 馬格利特,〈超現實主義〉,1962 油畫,

100 x 81 cm

圖片來源:張光琪,《馬格利特》

在馬格利特所表現的那種「虛」與「實」的空間感《超現實主義》如圖 12,補捉 孩童在童年時在玩耍的日子裡的畫面,想像的空間表現出「虛」的夢想國度中,讓人有 想像超現實的感覺,配合童年的幻想中飛翔,再配合框的空間造型,讓人們有凝視的視 覺感受,享受那視覺的臨場感,在孩童「實」的部份,配合「虛」的表現手法有種超呼 現實的呼喚,回憶童年時的超時空想像,補捉夢想的那一刻。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