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中等技職教育的發展

綜觀台灣過去的中等技職教育發展,它是根據經濟發展計畫、預估長 期人力需求、引用強制教育分流、規劃就業準備課程、養成技術人力的終 結教育型態。但因為:人力預測準確性低、能力養成與產業需求嚴重脫節、

制式的課程對於快速的知識創新無法提供有效的學習,於是衍生學非所 用、用非所學的學習浪費,於焉產生:偏重社會控制、忽略全人發展、悖 離教育機會均等之流弊(石偉平,1998)。

台灣社會在全球化的影響與政治民主化的倡導下,人民的受教權與教 育選擇權備受重視,教育機會均等成為普世的價值;在社會多元化的變遷 中,制度的多元與彈性、個人選擇的自由與空間更被強調。所以,在面對 知識經濟與高科技時代之衝擊,職能半衰期縮短,職業教育更為重視基本 能力加強和通識教育的培養,為學生未來面對高科技行業專精之選擇調適 和生涯發展與終身學習的能力做好準備,成為台灣的中等技職教育功能的 重要轉向(楊瑞明,2004b)。

後現代主義對教育的影響,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1972 年《學會生存》

(Learning to Be)書中對現代教育提出反思,質疑教育政策的合理性?懷 疑教育機制不能切合個人的發展與社會的需要。在 1987 年頒發的《教育 內容:從現在到 2000 年發展的全球展望》(The contents of education:A worldwide view of their development from the present to the year 2000)中,

後現代性的反思更為明顯。它論述了現代主義所帶來的世界性問題的嚴重 性、指出必須透過教育變革為未來境遇的改善服務。教育變革的重點是改 革課程,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程代替以學科為主的課程(馬勝利,

1996)。

它指出自然科學和技術的知識不足以滿足學習的需要,也不足以保證 人類的幸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其他教育機構所作的建議和決策的取 向,都可以用現代性向後現代性轉變的角度和思路,提供未來教育發展的 可能性參考(郭實渝,1994;張文軍,1998)。

台灣的中等技職教育在這些年來有著許多重要的改變,舉其較為重要 的變革有:綜合高中與高中職社區化的推動、高中職校與四技二專多元入 學方案的革新、高職課程暫行綱要以學群領域替代分科課程標準的整合、

發展後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課程以縮減高職與高中課程之落差、學校本位 課程的發展、就業準備與終結教育型態轉為學會學習與繼續學習之準備等

(田振榮,1999;羅文基,2004)。

壹、綜合高中的推動

綜合高中乃依據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之決議而規劃辦理,其主要目的 是因應部份性向分化未定學生的需要;亦滿足部份多元性向之學生,能有 機會兼跨學術性向和職業性向,以達成適性發展之目標(教育部,1999a,

1999b,1999c)。據此,教育部即著手積極規劃綜合高中試辦相關事宜,先 選擇十八所學校於八十五學年度開始試辦三屆五年「綜合高中實驗課 程」,將原本涇渭分明的普通高中及職業學校雙軌學制,開創另一種選擇。

一、綜合高中之理念與精神

因為台灣過去中等教育二元分立之普通教育及技職教育明顯分流,高 中與高職課程涇渭分明,互不交流且過早分化,學生缺乏適性發展及彈性 銜接高等教育學習的機會。為使台灣後期中等教育能夠提供學生更多元化 之進路,使學制分流與課程分化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促進學生適性發展,

教育部乃自八十五學年度開始試辦綜合高中課程,期望由綜合高中的推動 體現優質進步的教育理想。

所謂綜合高中乃是融合普通科目與職業科目為一體之課程組織,輔導 學生根據能力、性向、興趣選修適性課程之學校。其教育目標係:強調延 緩分化、重視學生主體性進路選擇、強調培養基本能力與工作能力、培養 人文與科技兼備的人才(教育部,2005)。

(一)體現彈性多元與本位發展的精神

相較於現行高中和高職的課程,綜合高中課程是一個較具彈性的課 程,也較能解決學生多元發展的需求。因為綜合高中提供多元課程、強調 彈性選課、落實輔導工作,以協助學生適性發展、自主學習的理念與做法,

讓普通教育透過綜合高中課程架構,增加學生生涯試探及自我了解的機 會,技職教育透過綜合高中課程架構,得提昇學生的基礎能力及競爭力,

均有利於人力資源的開發與提昇(教育部,2005)。

綜合高中的課程一般科目與專業科目並重、用核心課程將專門學程整 合成群,具有對等重視各科課程、整合學科領域的用心。綜合高中改變了 高中高職二元對立的結構,提供學生試探選修、適性分流的機會,具有開 放教育、提供學生多元進路的理念。綜合高中的課程綱要,降低部定必修 學分,具有重視學校差異、鼓勵學校本位發展的思考。

(二)呼應學生需求與社區期望的理想

綜合高中揭櫫「把學習權還給學生」的理念,配合後期中等教育核心 課程之實施,修訂民國九十一年發布的「綜合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並在 民國九十四年發布「綜合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降低部定必修課程約 為 3 0 %,提高校訂選修課程比例到 7 0 % 。這種鬆綁賦權的作為,賦予學 校學校彈性調變、多元發展的可能,學校亦能呼應學生需求與社區期望大 幅調準與轉型。

現階段後期中等教育問題紛陳複雜,,高中職校的轉型發展,勢在必 行。教育部推動綜合高中的目的,在建構一個滿足學生差異多元的學習需 求、呼應社會變遷的學習環境與機制。綜合高中的發展,配合高中職社區 化社區化的推動,期能更進一步以學校為基礎,整合社區教育資源,提供 多元、開放的友善校園,並輔以更周延的輔導機制,使社區內的高級中等 學校學生都能適性學習、全人發展。

二、綜合高中之特色

(一)選課機制多元彈性、學習自主

綜合高中可以提供後期中等教育更多元之進路,並以學制分流與課程 分化,同時設置學術學程及專門學程,較能滿足學生多元差異的需求。課 程分為必修及選修,除了開設基礎必修科目以培養基本能力之外,各校可 自行選擇發展特色,藉由課程統整、試探、分化與專精的功能,輔導學生 因其性向、興趣、能力等不同特性而自由選課。多元、彈性的選課機制將 可提供學生專精普通高中課程和職業學校課程或兼顧兩種課程之機會,

(二)學習檔案因人而異,有助個人成長

綜合高中採行學年學分制,透過必、選修及空白課程的機制,學生較 有自主選擇的機會,培養規劃生涯進路的能力。透過學生學習檔案的建 構,學生可以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可以透過空白課程友儕及老師對話,

藉以提昇內省及人際溝通的能力。相較於高中或高職套餐式的課程設計,

綜合高中的學生更有優勢及機會理解自己的概念與定位。透過學生學習檔 案的反映及回饋,教師也可以瞭解教學上的盲點及改進之道,做為後設教 學的反省。綜合高中重視學生個別的差異與需求,強調自我成長及提昇學 生自我學習能力,改變傳統的師生關係(教育部技職司,2001;教育部,

2005)。

(三)輔導機制周延完備,幫助學生適性發展

綜合高中是一種友善的學習系統,透過學習輔導、生活輔導、生涯輔 導等面向,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輔導機制。學生進入學校之後,即輔以各 種性向測驗,瞭解其自我學習優勢,並幫助學生安排個別的學習計畫,並 適時解決其學習的困難,改正其學習的缺失,使學生能在適性的環境中,

找出適合自己的路,順利成功的發展自我(教育部,2005)。

(四)強調統整、試探、分化、彈性與人本的課程觀

綜合高中的課程觀強調的基本理念就是:統整、試探、分化、彈性 與人本。綜合高中在高一階段著重基本能力的奠定及生涯規劃的落實,

自高二起一方面繼續修習基本學科,另一方面採課程分流方式選擇學術 或專門學程做較專精的修習。其重要之基本理念(教育部,2005):

1 統整:統整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應有的基本學科,奠定學生分化專 精和適性發展的基礎。

2 試探:高一課程以試探為主,使學生了解自己的性向、興趣及能力,

發揮性向試探與適性分化的功能。

3 分化:自高二起以有利學生適性發展的學術導向和專門導向學程,

提供分化專精科目。

4 彈性:僅規範共同必修課程的科目名稱、學分數、課程綱要,其餘 課程僅作原則性界定,賦予學校本位發展及學生多元修習的 彈性。

5 人本:重視學生的異質性,課程著重在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學習成功,

具備公民生活和繼續進修的知能,又能適性發展。

(五)重視基本能力養成的教育觀

綜合高中的教育觀旨在培養學生發展潛能與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期 能尊重與關懷不同學生的差異,培養宏觀的國際理解能力。其強調的基本 能力如下:學會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學會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學會賞 析與表現及創新、學會表達與溝通及分享、學會尊重與關懷及合作、學會 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學會資訊與科技的運用、學會主動探索與研究、學 會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學會規劃及積極實踐等。希望學生能夠充分瞭解 自我興趣、性向與能力,養成終身學習能力,能夠因應社會變遷、找到生

綜合高中的教育觀旨在培養學生發展潛能與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期 能尊重與關懷不同學生的差異,培養宏觀的國際理解能力。其強調的基本 能力如下:學會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學會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學會賞 析與表現及創新、學會表達與溝通及分享、學會尊重與關懷及合作、學會 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學會資訊與科技的運用、學會主動探索與研究、學 會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學會規劃及積極實踐等。希望學生能夠充分瞭解 自我興趣、性向與能力,養成終身學習能力,能夠因應社會變遷、找到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