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各動作向心收縮期動力學參數分析 第一節

本章共分為四節呈現,第一節為各動作向心收縮期動力學參數分析,目的為找出最 強力快速的訓練法,並依各種運動項目與不同肌群的動作特殊性,以動力學表現提出適 配的訓練建議;第二節為動作的 0.1 秒間參數與離心速度相關分析,目的為解析三種離 心加速式訓練法,離心方向的速度越快是否能誘發更好的向心收縮收現;第三節為 100 公尺成績與各動作最大力量提升率 Pearson 相關分析,目的為找出最適合激發優秀運動 員潛能的訓練方式。第四節為 100 公尺成績與屈髖肌群最大力量相關分析,驗證文獻中 屈髖肌群與運動成績的相關性,是否一致為高度相關且有相近的結果,而等速肌力測驗 與瞬間變速測驗的結果是否具有一致性。

本研究受試者為師大競技系田徑隊短距離專項或跳躍兼項 100 公尺選手共 16 名,

皆為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得獎之體育保送生,具多年肌力訓練經驗,且全員目前接受田 徑正規訓練並無中斷。各項受試者基本資料如表 5。

表 5 全體受試者基本資料表(n=16)

各動作向心收縮期動力學參數分析 第一節

各訓練動作為提升爆發力訓練效果,皆以漸進式為基礎進行改良,故以漸進式動作 數值為基準值(控制組的平均數),計算提升率及效果量(effect size, ES),判斷實驗結 果的實際顯著性(Practical significance)之程度,避免因樣本數量而誤判實際效果。根據 Cohen 的標準,效果量若其值小於 0.2 表示實際顯著性為低,介於 0.2 至 0.5 表示實際顯

項目 M ± SD 最小值 最大值

年齡(歲) 20.87±1.45 19 24

身高(cm) 177.49±3.52 171 183

體重(kg) 73.16±8.55 64 82

訓練年數(年) 8.13±2.53 4 14

著性為低至中等,而 0.5 至 0.8 表示實際顯著性為中至高等,高於 0.8 表示具有相當大的

瞬間變速平均在0.065秒達到最大發力率549.6kg /s,顯著高於其他項目的0.1秒間

平均最大值46.27kg /s,約有為1087.81%的差距。,顯著性p=.00(見表6)實驗結果

秒間平均最大值0.48m/s,約為139.58%的差距。顯著性P=.00*(見表6),實驗結果 拒絕虛無假設。

初動負荷訓練0.1秒間的最大速度顯著高於另外四種訓練法,顯著性p=.00(見表 6)。

(二) 向心收縮全期的最大速度

最大速度的採樣以3次向心收縮中的最大速度值。瞬間變速全程最大速度平均值 1.72/m/s,其他項目的與平均最大值1.71m/s,約為0.58%的差異,平均速度0-最大時 間為0.199秒,較其他訓練法出現峰值時間短,但未達顯著性差異P<.01*(見表7),

實驗結果不支持研究假設。

五、 最大功率

(一) 向心收縮啟動0.1秒間最大功率

瞬間功率的採樣以0到-0.1秒間的速度值乘以力量值,起點為各個訓練法的加速 度0開始。瞬間變速平均在0.065秒達到最大功率值31.23kg.m/s,顯著高於其他項目 的0.1秒間平均最大值5.37 kg.m/s,約為481.56%的差距。顯著性P=.00*(見表6),

實驗結果拒絕虛無假設。

初動負荷訓練0.1秒間的最大功率顯著高於另外四種訓練法,顯著性p=.00(見 表6)。

(二) 向心收縮全期的最大功率

最大功率的採樣以向心收縮期的速度值乘以力量值。瞬間變速平均在0.065秒達 到最大功率值31.23kg.m/s,顯著高於其他項目的全程最大平均值18.84kg.m/s,約為 65.76%的差距。顯著性P=.00*(見表7),實驗結果拒絕虛無假設。

表 6 向心收縮啟動 0.1 秒間各項動力學參數摘要表(n=16)

**=該動作平均數與另五項動作成對比較皆為p<0.01;

*=該動作平均數與瞬間變速以外四項動作的成對比較皆為p<0.01 根據(Cohen,1992),效果量<0.2顯著性為低,0.5為中等,>0.8顯著性為高

表 7 向心收縮全期各項動力學參數摘要表(n=16)

**=該動作平均數與所有動作成對比較皆為p<0.01;

*=該動作平均數與瞬間變速以外所有動作的成對比較皆為p<0.01 根據(Cohen,1992),效果量<0.2顯著性為低,0.5為中等,>0.8顯著性為高

離心加速動作 0.1 秒間參數與離心速度相關分析 第二節

本研究中,共有三種以透過加快負荷物離心速度以刺激肌梭產生 SSC 而改良漸進式 重訓的方式,動作分別為初動負荷、主動增強式與被動增強式,而三者在向心收縮之前,

負荷物往離心方向有不同的速度,對肌肉產生不相等的刺激,造成牽張反射的程度差異 而影響收縮表現,進而產生不同的訓練效果。因為所有的動作皆以相同負荷重量進行,

且離心期的位移距離一致,唯獨離心收縮前的肌肉施力方式差異造成離心速度不同,因 此本研究特別分析各訓練法間,負荷物離心速度與向心收縮表現的相關。實驗中受試者 的肌肉向心收縮使負荷物受力向上移動為正速度,離心收縮使負荷物因自由落體向下運 動為負速度。表 8 顯示動作 0.1 秒間參數與負荷物平均離心速度相關分析的結果。離心 速度與 10 項參數的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中,9 個項目達顯著相關,顯著水準 p<.01(見 表 8),僅最大速度無相關。

表 8 離心速度與 0.1 秒間各種參數 Pearson 相關性分析

動力學參數 Pearson 相關 顯著性 (單尾) 叉積平方和 共變異數 個數 0.1 加速度 -.788* 0 -0.04 -0.003 16 0.1 力量 -.715* 0.001 -0.365 -0.024 16 0.1 發力率 -.736* 0.001 -4.32 -0.288 16 0.1 速度 -.632* 0.004 -0.003 0 16 0.1 功率 -.685* 0.002 -0.064 -0.004 16 加速度 -.788* 0 -0.04 -0.003 16 最大力量 -.715* 0.001 -0.365 -0.024 16 力量斜率 -.736* 0.001 -4.32 -0.288 16 最大速度 -0.389 0.068 -0.003 0 16 最大功率 .849* 0.001 -0.026 -0.002 16

註:*=顯著水準p<.01

100 公尺成績與各動作最大力量提升率 Pearson 相關分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