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實驗組練習組練習內容

初學者在學習騎乘獨輪車時,心中總有些恐懼,剛開始學獨輪車時就像剛開 始學游泳一樣,要先排除心理障礙,了解水性,所以學獨輪車是同樣的,要先克 服恐懼感,還要了解車性。首先是要選適合自己高度的車,一般人為了怕摔倒,

所以會選坐墊較低的車子或調低車子的坐墊,這樣是不正確的。一開始練習時,

就應該選擇坐墊高度大概在臀部中間位置的車子,然後讓自己坐在獨輪車上。剛 開始上車時,須藉助其他工具幫助自己坐上車。學會上車之後,就可以開始學著 騎乘獨輪車,騎乘獨輪車有兩個重點,分別為平衡及動力,為了達到平衡及動力 的學習,所以特別編列練習組練習內容如下表,以下一一詳述各動作課程的內容 及預期功能。詳細課程內容如附錄三。。

(一)第一課 上下車基本動作練習講解與練習。上車動作車後上車法,下 車動作為前方下車法。動作如圖所示

圖3-5-1 獨輪車後方上車法 圖3-5-2 獨輪車前方下車法

(二)第二課 指導參與者手扶牆,於獨輪車上站立,雙腿夾緊,並拍手三 下。動作如圖所示

本節練習目標在學習騎乘獨輪車在車上的平衡能力,能夠在靜止的獨 輪車上維持平衡。

圖3-5-2 獨輪車上站立拍手示意圖

(三)第三課 延續第二課動作,指導參與者完成動作後並往前踩動半圈,

再起立拍手三下。

本節練習目標在學習騎乘獨輪車在車上的平衡能力,並能於獨輪車靜 止及移動半圈中維持平衡

(四)第四課 延續第三課,指導參與者以手扶牆連續踩動前進,盡量不碰 欄杆。

本節練習目標在學習騎乘獨輪車動作協調概念、穩定騎乘獨輪車時的 平衡與前進的聯結、平衡狀態之維持徒手騎乘。練習情靜如圖所示

圖3-5-3 手扶牆前進練習示意圖

(五)第五課 騎乘時從牆邊出發,指導參與者由背後推牆前進,背對牆 面,雙手推牆給予動力前進。

本節練習目標為學習者能用力推牆,增加出發速度並且接著以徒手方式連續踩踏 前進。動作如圖所示

圖3-5-4 推牆前進練習示意圖

(六)第六課 微斜坡前進。將限制練習用斜坡置於車道間,指導參與者於 低度席斜坡出發點出發開始騎乘,並於失去平衡時碰兩邊的牆面。待 參與者能夠穩定騎乘時,再將斜坡移至沒有輔助牆面的場地練習。

本節練習目標為能夠徒手於出發點開始,並且連續踩踏騎乘。騎乘練 習示意圖與實際情形如圖所示

圖3-5-5 微斜坡前進練習示意圖

(七)第七課 延續第六課,並將斜坡斜度增加,加強往前動力。將練習斜 改為大角度斜坡(10度)。其他如第六課。

功能性:學習騎乘獨輪車動作協調概念、穩定騎乘獨輪車時的平衡與前進 的聯結。

二、自由練習組練習內容

自由組的學習者以自由探索為主,在經過一節課的教導安全上車及下車動作 後,再進行獨輪車練習。在每天一小時(練習30分鐘休息十分鐘再練習三十分鐘)

的學習過程中,僅給予須完成目標(達成徒手騎乘十公尺)的任務。學習場地為 學校籃球場,場地旁有牆面及欄杆供學習者練習使用,練習過程中並不給予指導。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一、資料處理

研究的資料處理主要在於驗證各項假設,將每節練習後測驗時的騎乘距離逐 次記錄,並將測驗所拍攝之影片進行剪輯後,作為動作表現評分之依據。其記錄 的方式如下:

1. 騎乘距離:記錄參與者從起點出發到落地時的距離。由實驗者於測驗場地 上每隔一公尺畫上隔線,期程距離為自起點開始,到任一腳或身體部位接 觸地面的格數。單位以公尺計。

2. 完成目標天數:

3. 遷移測驗成功率:

在動作表現部分,首先由研究者蒐集資料並徵詢專家意見建置動作評分表

(附錄一),在邀請專家擔任動作表現的評分員(附錄二)。未達評分員的信校 度,評分員經過以下的訓練:

(一)了解各項騎乘動作型態觀察類目之定義,並熟悉類目與記錄方式。

(二)練習觀察與記分:觀察員同時針對錄影帶做觀察練習,討論觀察時所遭遇的 困難,尋求彼此共識,以便更加熟悉類目與記錄方式。

(三)觀察員信度考驗:經由不斷的實際觀察練習,直到評分員內在信度與評分 員間信度均達.80以上。最後,再以正式的動作影片,由評分員(附錄二)

依據評分表(附錄一)評分。

二、資料分析

為了解學習過程,將學習者每日練習的距離,以及到達目標所需時間繪製成 學習曲線加以比較。

所記錄的距離、完成目標天數、動作表現分數等數據進行重複量數二因子變 異數分析,比較不同練習組別學童於練習過程中的差異。本研究統計顯著水準定 為α=.05。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結果分下列幾個部分進行分析與討論:第一節:達到目標的時間、第 二節:騎乘距離分析、第三節:騎乘動作分析、第四節:綜合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達到目標的時間

表4-1-1 騎乘獨輪車完成目標時間表

代號 達成目標一天數 達成目標二天數 完成目標三天數 備註 限制練習組

S1 6 7 9

S2 6 7 11

S3 5 5 8

S4 8 9 13

S5 3 5 9

S6 4 11 13

自由練習組

T1 16 N/A N/A 19

T2 9 10 13

T3 10 12 N/A 17

T4 6 6 12

T5 5 7 10

T6 16 N/A N/A N/A

註:N/A 表示未達成

本次實驗每位實驗參與者皆能達成目標一,而達成目標一的時間均不同,限 制課程組六位參與者皆能在8天內達成目標一,而自由練習組僅有二位在8天內達 成目標一,而其中有二位甚至到達第16天才完成目標一。限制課程組於12天內皆

可完成目標二,自由練習組則只有四位於12天內完成目標二,另二位則未完成目

表4-1-3 不同組別在達成各階段目標天數之t考驗統計表

習法各六名學童,總計十二名學童每天騎乘獨輪車平均距離結果統計,其結果如

達成中僅有一位接近10公尺,另二位僅能達成騎乘3公尺之距離。

組跟限制課程練習組一樣,學習曲線亦呈上揚的趨勢。不同的是限制練習組上揚

觀察並比較兩組學習速度較快者S5與T3的騎乘獨輪車距離折線圖,可更明

圖4-2-9 S6受試者每天騎乘獨輪車 圖4-2-10 T1受試者每天騎乘獨輪車

第六天 限制組 4.7300 3.1497 6 第十四

表4-2-3 不同練習組別與不同練習騎乘天數對騎乘獨輪車距離之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顯著性

練習組別 SSA 281.107 1 281.107 5.996* .034 練習騎乘天數SSB 1664.617 15 110.974 35.442*** .000 練習組別*練習騎乘天數

SSAB

75.328 15 5.022 1.604 .079

組內

區組(受試者間)SSS 468.828 10 46.883

殘差SSR 469.675 150 3.131

全體 160

*p<.05、**p<.01、***p<.001

從上述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可以發現:獨輪車練習組別與練習騎乘天數 對於受試者騎乘獨輪車距離的交互作用無顯著差異(F=5.022,p=.079)。除了 交互作用外,二個因子的主要效果均達顯著,不同組別的受試者在每天騎乘獨輪 車的距離有顯著的不同(F=5.996,p<.05);練習騎乘的天數對於騎乘獨輪車 的距離也有顯著的不同(F=35.442,p<.001)。進一步從事後比較可以看出騎 乘獨輪車的距離在前十天隨天數增加而漸增,十天之後騎乘具離則無明顯進步,

組別的主要效果方面亦達顯著,限制練習組的騎乘距離顯著的皆較自由練習組 遠。

由不同組別與不同天數對騎乘距離與描述統計結果來看方面,在騎乘距離方 面,整體學習者在學習越多天後騎乘越遠,而在事後比較中前天十騎乘距離有明 顯進步,十天後無明顯進步,此原因可能因為本實驗設定之騎乘距離以十公尺為 目標並無往下騎乘下去有關,並完全非受試者無法更進一步增加騎乘距離;在不 同組別當中,限制組騎乘距離優於自由組。所得結果表示經過十六天工作限制的 的練習後,限制練習組與自由練習組的受試者的騎乘距離均有進步。不同組別(A

因子)與不同天數(B因子)對騎乘距離的影響沒有交互作用(F=1.604,p>.05), 而在練習天數上學生的騎乘距離成績有顯著的不同。

参、遷移測驗

一、兩種不同練習法對學習騎乘獨輪車遷移效果之描述統計 受試者學習十六天結束後,進行遷移測驗之統計結果如表:

表4-2-4 不同組別遷移動作成功率描述統計表

組 別 樣本數 動作成功率 標準差 限制練習實驗組 6 0.667 0.299 自由練習控制組 5 0.266 0.280

由表4-2-4受試者學習十六天結束後,進行遷移測驗之統計結果資料顯示:

就兩組不同練習法學生之騎乘獨輪車技能遷移效果而言,限制練習組、自由練習 組遷移動作成功率分別為:0.667±0.299、0.266±0.280。

因此,在騎乘獨輪車技能遷移效果方面,其兩種不同教學法之遷移動作成 功率為限制練習組優於自由練習組。

二、兩種不同練習法對騎乘獨輪車技能遷移效果之變異數分析 表4-2-5 不同組別在獨輪車遷移動作效果之t統計考驗表

遷移測驗 t 值 自由度 顯著性

轉彎繞圈

限制練習組 自由練習組

2.280 9 .049*

*p<.05

從上表4-2-5中發現:不同的練習法對受試者的遷移動作有顯著的不同,獨 立樣本考驗t統計量=2.280(p<.05),達到.05的顯著水準,由於t統計量為正值,

表示限制練習組的受試者在遷移動作的成功率高於自由練習組。

技能的遷移與學習效果有關,但它是一種學習類化的過程,也是受試者對技 能動作的應用。本研究採用t考驗的方法,對採用不同練習方法的受試者技能遷

移效果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不同的練習法之間有顯著差異性(p<.05)。即在限 制練習組的限制課程下,遷移動作完程度顯著優於自由練習組課程。

第三節 騎乘動作分析 壹、騎乘動作整體得分

一、描述統計

比較兩組完成目標三受試者,總計十一名學童的騎乘動作各測驗成績,摘要 如下:

表 4-3-1 騎乘動作整體得分表現之描述統計表

組別 平均數 標準離差 個數

達成目標一 限制組 15.9444 1.55516 6

達成目標一 限制組 15.9444 1.55516 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