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描述統計

比較兩組完成目標三受試者,總計十一名學童的騎乘動作各測驗成績,摘要 如下:

表 4-3-1 騎乘動作整體得分表現之描述統計表

組別 平均數 標準離差 個數

達成目標一 限制組 15.9444 1.55516 6 自由組 12.0000 0.81650 5 總數 14.1515 2.39148 11 達成目標二 限制組 18.3333 1.53478 6 自由組 15.0000 3.71932 5 總數 16.8182 3.12112 11 達成目標三 限制組 22.1111 0.65546 6 自由組 19.9333 1.09036 5 總數 21.1212 1.40849 11

表4-2-1為限制練習組與自由練習組騎乘獨輪車整體動作得分表現之描述統 計表。從表中可以發現不同組別會影響騎乘獨輪車動作得分的高低。整體來說,

兩組的得分隨著達成目標的不同而越來越高,且兩組的學習曲線極為相似。

15.9444

的主要效果方面亦達顯著(平均差異=3.152,p<.001),限制練習組分數顯著的

由上圖4-3-3顯示,自由練習組參與者,在達成目標二時,除了參與者T2及

一、啟動時腳踩動作

(二)變異數分析

表4-3-5 騎乘獨輪車啟動時腳踩動作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事後比較

練習組別 SSA 1.588 1 1.588 23.085*** G1>G2 測驗時間SSB 10.210 2 5.105 20.528*** 3>2>1 練習組別*測驗時間SSAB 0.096 2 0.048 0.193 .

組內

區組(受試者間)SSS 1.711 9 0.190

殘差SSR 4.477 18 0.249

全體 27

*p<.05、**p<.01、***p<.001

註:G1實驗組G2控制組 1、2、3為達成之目標階段

從上述表4-3-5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可以發現:獨輪車練習組別與評分 的階段對於受試者騎乘獨輪車啟動時腳踩動作的交互作用無顯著差異

(F=0.193,p>.05)。除了交互作用外,二個因子的主要效果均達顯著,不同 組別的受試者在騎乘獨輪車啟動時腳踩動作得分有顯著的不同(F=23.085,p

<.001);評分的階段對於騎乘獨輪車啟動時腳踩動作得分也有顯著的不同

(F=20.528,p<.001)。進一步從事後比較可以看出在達成目標三時,受試者 騎乘獨輪車啟動時腳踩動作得分明顯著優於目標一、目標二時;達成目標二時顯 著優於達成目標一時;在組別的主要效果方面亦達顯著(平均差異=0.763,p

<.001),限制練習組分數顯著的皆較自由練習組高。

二、啟動時身體姿勢

(二)變異數分析

表4-3-7 騎乘獨輪車啟動時身體姿勢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事後比較

練習組別 SSA

1.619 1 1.619 22.461*** G1>G2 測驗時間SSB 11.583 2 5.792 28.413*** 3>2>1 練習組別*測驗時間SSAB

0.055 2 0.027 0.134

組內

區組(受試者間)SSS

2.067 9 0.230

殘差SSR 3.669 18 0.204

全體 27

*p<.05、**p<.01、***p<.001

註:G1限制組G2自由組 1、2、3為達成之目標階段

從上述表4-3-7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可以發現:獨輪車練習組別與評分 的階段對於受試者騎乘獨輪車啟動時身體動作動作的交互作用無顯著差異

(F=0.134,p>.05)。除了交互作用外,二個因子的主要效果均達顯著,不同 組別的受試者在騎乘獨輪車啟動時身體動作得分有顯著的不同(F=22.461,p

<.001);測驗的時間對於騎乘獨輪車啟動時身體動作得分也有顯著的不同

(F=28.413,p<.001)。進一步從事後比較可以看出在達成目標三時,受試者 騎乘獨輪車啟動時身體動作得分明顯著優於目標一、目標二時;達成目標二時顯 著優於達成目標一時;在組別的主要效果方面亦達顯著(平均差異=0.770,p

<.001),限制練習組分數顯著的皆較自由練習組高。

三、騎乘中身體姿勢

(二)變異數分析

表4-3-9 騎乘獨輪車騎乘中身體姿勢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事後比較

練習組別 SSA

0.733 1 0.733 13.590** G1>G2 測驗時間SSB 20.122 2 10.061 95.751*** 3>2;3>1 練習組別*測驗時間SSAB

0.189 2 0.095 0.901

組內

區組(受試者間)SSS

0.919 9 0.102

殘差SSR 1.891 18 0.105

全體 27

*p<.05、**p<.01、***p<.001

註:G1限制組G2自由組 1、2、3為達成之目標階段

從上述表4-3-9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可以發現:獨輪車練習組別與評分 的階段對於受試者騎乘獨輪車騎乘中身體動作的交互作用無顯著差異

(F=0.901,p>.05)。除了交互作用外,二個因子的主要效果均達顯著,不同 組別的受試者在騎乘獨輪車騎乘中身體動作得分有顯著的不同(F=13.590,p

<.001);評分的階段對於騎乘獨輪車騎乘中身體動作得分也有顯著的不同

(F=95.751,p<.001)。進一步從事後比較可以看出在達成目標三時,受試者 騎乘獨輪車騎乘中身體動作得分明顯著優於目標一、目標二時;達成目標二時則 無明顯優於達成目標一時;在組別的主要效果方面達顯著(平均差異=0.519,p

<.01),限制練習組分數顯著的皆較自由練習組高。

四、騎乘中手部動作 (一)描述統計

表 4-3-10 騎乘獨輪車騎乘中手部動作得分表現之描述統計表

組別 平均數 標準離差 個數

達成目標一 限制組 3.1111 0.40369 6 自由組 2.9333 0.54772 5 總數 3.0303 0.45837 11 達成目標二 限制組 3.6667 0.66667 6 自由組 3.8000 0.98883 5 總數 3.7273 0.78625 11 達成目標三 限制組 3.6111 0.77220 6 自由組 3.8667 1.01653 5 總數 3.7273 0.85399 11

表4-3-10為騎乘獨輪車騎乘中手部動作之分項得分表現描述統計表。整體而 言,達成目標二時分數明顯高於達成目標一時,但在目標而進到目標三時分數確 停滯不前,限至練習組甚至有退步之情形。

0 1 2 3 4 5 6

目標一 目標二 目標三

評分階段

動作得分

限制組 自由組

圖4-3-7 騎乘獨輪車騎乘中手部動作分項得分表現折線圖

(二)變異數分析

摺線圖可以看出,學習騎乘獨輪車學者,當學習進入一定的時間後,為了騎乘平 衡,會開始使用手部作平衡作,當騎乘進入穩定後,慢慢就不依靠手部作平衡,

所以得分會由低變高再變低,表示此時學習者以進入依靠其他部位得到平衡階 段。大道等、岡本大與岡本富俊(2000)則認為騎乘獨輪車時有三個要領:挺胸、

眼睛往前看、下巴往後縮重心放在椅子後方,騎乘獨輪車時,在快要失去平衡之 下,可以用雙手或身體扭曲,來達到平衡。可見騎乘獨輪車平衡不只有依靠手部 動作而已。

五、騎乘中車身穩定度 (一)描述統計

表 4-3-12 騎乘獨輪車騎乘中車身穩定度得分表現之描述統計表

組別 平均數 標準離差 個數

達成目標一 限制組 3.2222 0.27217 6 自由組 1.4667 0.29814 5 總數 2.4242 0.95558 11 達成目標二 限制組 3.4444 0.27217 6 自由組 2.4000 1.01105 5 總數 2.9697 0.86223 11 達成目標三 限制組 4.4444 0.17213 6 自由組 3.7333 0.36515 5 總數 4.1212 0.45394 11

表4-2-12為實驗組與控制組騎乘獨車騎乘中車身穩定度分項得分表現之描 述統計表。從表中可以發現不同組別會影響騎乘獨輪車動作得分的高低。整體來 說,兩組的得分隨著達成目標的不同而越來越高,而且達成目標三時的身數遠遠 高於目標一極目標二時。限制練習組於目標一至目標二時進步不明顯,而自由練 習組在呈現每次皆大幅進步的情形;此結果與先前幾項的結果較不相同,此可能 因限制練習組在達成目標一時在車身穩定度以達一定水準,故在達到目標二時得 分無明顯增加,但當達到目標三限制組受試者已經完全達到車身穩定水準故成績 有明顯大幅度增加。

3.2222 3.4444

中車身穩定度得分明顯著優於目標一、目標二時;達成目標二時顯著優於達成目 標一時;在組別的主要效果方面亦達顯著(平均差異=1.17,p<.001),限制練 習組分數顯著的皆較自由練習組高。

表4-3-14 騎乘獨輪車騎乘中車身穩定度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單純主要效果 SS df MS F P

評分階段(相依因子)

在限制組條件下 5.09 2 2.54 36.79 .000 在自由組條件下 12.98 2 6.49 20.138 .001 誤差 3.269 18 0.182

組別(獨立因子)

在目標一條件下 8.405 1 8.405 104.21*** .000 在目標二條件下 2.975 1 2.975 6.01* .037 在目標三條件下 1.379 1 1.379 18.21** .002

誤差 5.867 27

*p<.05、**p<.01、***p<.001

從表4-3-14摘要表看以看出,評分階段變項在不同組別獨立因子下,均達顯 著差異,表示在不同評分階段下,受試者在騎乘獨輪車車身穩定度上有所不同,

且在限制練習組與自由練習組下均一致。另一方面,組別獨變項在三個相依因子 的水準下亦均達顯著差異,F值分別為104.21、6.01、18.21,這些檢定值與完整 組別變項主要效果(F=38.831,p<.001),結論相同,表示組別與評分階段不論 在甚麼情形下皆達顯著關係。

表4-3-15 動作表現統計結果彙整表

騎乘中手部動作 G1:

A 3.11±0.40 B 3.67±0.67 C 3.61±0.77 G2:

A 2.93±0.55 B 3.80±0.99 C 3.87±1.02

組間 0.093 組內 2.939

騎乘中車身穩定 G1:

A 3.22±0.27 B 3.44±0.27 C 4.44±0.17 G2:

A 1.47±0.30 B 2.40±1.01 C 3.73±0.37

組間 38.831***

組內 47.432***

G1>G2 C>B>A

註:G1限制組G2自由組,A、B、C為達成之目標一、二、三階段

第四節 綜合討論

讓學習者能夠在啟動時腳多踩幾圈,使成績進步。而在進行到第五課時,學習者

圖5-1-3 S1、S2、S4、S6平均騎乘距離成績圖

再進一步觀察限制練習組四位學習速度較慢者S1、S2、S4、S6的平均騎乘

主要再幫助學習者的啟動動力的產生,讓動力與平衡產生聯結而使騎乘更趨於穩定。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以下便根據本研究所提出的結果與討論提出結論,並歸納出其具體結果。依 此提出建議作為騎乘獨輪車教學和未來研究的參考方向。

一、實驗參與者經過十六天工作限制的練習後,在騎乘距離方面皆依練習天數而 增加,所以整體來看,實驗參與者經過工作限制導向練習之後,在獨輪車的騎乘 距離上是有進步的且明顯的學習的比傳統自由練習的學習更有效率且快速。在騎 乘動作方面,除了騎乘中的手部平衡動作無顯著差異外,其他個騎乘動作實驗組 分數皆優於控制組,可見經過工作限制的練習後,實驗參與者不僅更快速的學會 騎乘獨輪車,在騎乘動作上也更確實更能掌握騎乘獨輪車騎乘動作要領。

二、實驗參與者經過十六天工作限制的練習後,在騎乘動作技能方面依練習天數 而進步,所以整體來看,實驗參與者經過工作限制導向練習之後,在獨輪車的騎 乘動作上是有進步的且明顯的學習的比傳統自由練習的動作更技能表現更好。

三、實驗參與者於在經過十六天的工作限制練習後,明顯得在學會騎乘獨輪車的 時間比一般自由練習來的更快且更穩定,在兩組各六位實驗參與者經過十六天練 習後,實驗組全部皆能放手騎乘十公尺,而控制組卻有一位未能學會放手騎乘,

且五位學會的實驗參與者中僅有三位能在實驗時程內學會,另外兩位則是經過十 七至十九天後才能放手騎乘十公尺。由此可見,在工作限制要求下,參與者能更 有效率快速學會騎乘獨輪車。

第二節 建議

依據本研究的結論以及研究者在過程中的省思,提出以下數點建議,希望能

依據本研究的結論以及研究者在過程中的省思,提出以下數點建議,希望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