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實驗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體育館。

二、測試前,先向受試者說明實驗目的與流程須知。

三、實驗開始前,檢查並校正紅外線攝影機,並讓受試者進行熱身與熟悉場地。

四、在受試者適當之解剖位置、球拍及球貼上反光紙及反光球。

五、每位受試者由預備區位移至擊球區擊球,分別以直線反拍殺球與反拍切球;斜線反 拍殺球與反拍切球做測試。擊出的切球必須落於長為網子至前發球線,寬為單打邊 線往內一公尺的區域內才算標準;擊出的殺球必須落於前發球線至雙打後發球線,

寬為單打邊線往中線一公尺的區域內才算標準,切球落點區中心位於單打邊線與前 發球線之交叉點。

14

實驗場地布置與安排

儀器架設與校正

填寫受試者基本資料並測量肢段參數

說明實驗流程與注意事項

換裝、黏貼反光球

受試者適應場地並做切球練習

拍攝自然動作、T-pose 及動態學習影像

開始實驗

拍攝反拍切球和反拍殺球之影像

資料收集並處理分析 六、實驗流程圖(如下圖 3-3-1)

圖 3-3-1 實驗流程圖

15

七、場地佈置圖(如下圖 3-4-1)

圖 3-4-1 場地布置圖 擊球區

位移

發球區

準備區

16

第四 研究器材

一、正式羽球場一面。兩個羽球柱和一面羽球網。

二、8 部 Vicon T20 紅外線攝影機(250Hz)、靜態 L-frame 參考架定義空間座標、動態 T 型校正棒、Vicon Nexus1.7.1 動作擷取軟體、身上各部位反光球共計 47 顆(如下圖 3-4-2)、球拍上 7 顆(如下圖 3-4-3)以及羽球上一顆(以反光貼紙黏貼)。

17

第五節 資料處理

一、運動學分析

(一)動作分期:利用 Vicon 紅外線攝影機收集反光球資料,經由 Nexus1.7.1 版軟體進 行修勻及補點後,觀察球拍頭運行的方向,來決定準備期、引拍期、揮拍期、擊 球點及順勢期的時間點,並利用 Excel 進行計算分析,選取擊球後球初速度最快 的試驗樣本,作為分析樣本。

(二)球速:將球體飛行的 Vicon 資料匯出後,經由 Excel 軟體運算球體速度。

(三)關節角度和角速度:經由 Nexus1.7.1 版軟體進行修勻及補點後,匯出再輸出 C3D 檔至 C-motion 的 Visual 3D 軟體,光點資料以 Butterworth low pass (截止頻率:6Hz) 修勻,輸入受試者身高、體重及肢段參數以建立模型,再計算關節角度及角速度。

第六節 統計分析

將所得運動學參數資料,利用 SPSS20.0 版套裝軟體做差異性檢定,以無母數統計 弗里曼二因子等級變異數分析(Friedman two-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by rank of

non-parametric statistical test),考驗直、斜線的反拍殺球、反拍切球在運動學的差異情形,

若達顯著水準(α =.05),再進行事後比較。而事後比較計算方法和公式如下:

︱Ru-Rv︱≧Z×〔K×(K-1)∕6N〕1/2

Ru、Rv:組的等級平均數;N:樣本數;K 處理組數 Z 的計算:P(概率)=0.5-α/〔K×(K-1)〕;α 為顯著水準.05 得 P 為 0.4958,查附表 A(林清山,1992),得 Z 為 2.635。

18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針對八名大專甲組選手進行反拍直線切球、反拍對角切球、反拍直線殺球和反 拍對角殺球等四種動作研究,透過 8 部紅外線攝影機擷取光點資料,再由 Nexus1.7.1 版 軟體和 Visual 3D 軟體來計算分析運動學參數結果。

共分為四節,進行討論,茲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節、 分期動作時間之比較

第二節、 球體、拍面和重心參數之比較 第三節、 擊球瞬間上肢關節角度之比較 第四節、 擊球瞬間上肢關節角速度之比較

19

第一節 分期動作時間之比較

本節針對反拍不同擊球動作和路線,四種動作的分期(引拍期、揮拍期、順勢期)

時間做統計考驗,來分析四種球路在各分期的差異情形。從表 4-1-1 分期動作時間比較 表看出,引拍期、揮拍期、順勢期和全程時間四個時期只有引拍期沒有顯著差異。

引拍期在四種擊球技術的平均時間分別為:直線切球的平均時間為( 0.41 ± 0.22s )、

對角切球( 0.45 ± 0.27s )、直線殺球( 0.41 ± 0.21s )、對角殺球( 0.38 ± 0.23s )。揮拍期在 四種擊球技術的平均時間分別為:直線切球( 0.13 ± 0.01s )、對角切球( 0.11 ± 0.01s )、直 線殺球( 0.08 ± 0.006s )、對角殺球( 0.08 ± 0.009s )。

揮拍期的四種擊球技術在統計上達顯著水準,經事後比較直線切球( 0.13 ± 0.01s ) 揮拍期時間明顯比直線殺球( 0.08 ± 0.006s )和對角殺球( 0.08 ± 0.009s )來的長;而對角切 球( 0.11 ± 0.01s )揮拍期時間比直線殺球( 0.08 ± 0.006s )和對角殺球( 0.08 ± 0.009s )來得 長。

順勢期的四種擊球技術平均時間分別為:直線切球( 0.29 ± 0.13s )、對角切球( 0.16 ± 0.08s )、直線殺球( 0.04 ± 0.009s )、對角殺球( 0.02 ± 0.11s )。順勢期的四種擊球技術在 統計上達顯著水準,經事後比較直線切球( 0.13 ± 0.01s )順勢期時間明顯比直線殺球 ( 0.08 ± 0.006s )和對角殺球( 0.08 ± 0.009s )來的長;而對角切球( 0.11 ± 0.01s )順勢期時間 比直線殺球( 0.08 ± 0.006s )和對角殺球( 0.08 ± 0.009s )來的長。

全程時間的四種擊球技術平均時間分別為:直線切球( 0.83 ± 0.26s )、對角切球( 0.73

± 0.27s )、直線殺球( 0.55 ± 0.21s )、對角殺球( 0.49 ± 0.25s )。全程時間的四種擊球技術 在統計上達顯著水準,經事後比較直線切球( 0.13 ± 0.01s )全程時間明顯比直線殺球 ( 0.08 ± 0.006s )和對角殺球( 0.08 ± 0.009s )來的長;而對角切球( 0.73 ± 0.27s )全程時間 比對角殺球( 0.49 ± 0.25s )的全程時間長。

20

21

本節討論

由表 4-1-1 得知,反拍後場的下壓技術不管是擊出直線還是對角引拍期時都沒有差 異,而在揮拍期和順勢期裡兩種切球和兩種殺球都是有差異的,這和正拍的高手擊球技 術是一樣的,殺球的揮拍時需快速揮動,產生更大的動能擊球,才能擊出有威力的殺球 (蔡虔祿、黃長福、紀世清,1997)。而在整體揮拍時間雖然對角切球和直線殺球沒有顯 著,但由全程時間的平均數來看直線殺球還是比對角切球來的短。從動作分期時間的平 均數來看,反拍對角殺球比起其它擊球技術是三個分期和總時間裡最短的,而反拍擊球 又是被認為被動動作,如果能夠利用反拍對角殺球動作時間很短的特性,則可以達到突 襲的效果,使對手來不及做出反應。

22

23

24

25

26

27

與水平面角度、擊球點高度和球速裡四種擊球動作都是切球動作和殺球動作有顯著的。

反拍擊球技術的擊球點高度與球速和正拍擊球技術一樣,切球動作的擊球高度和球飛行 速度都比殺球動作低和慢(廖偉成,2012;蔡虔祿、黃長福、紀世清,1997)。在拍頭速 度上,對角切球和直線殺球沒有顯著關係,但是由平均數來看直線殺球的速度還是比對 角切球來的快,所以殺球動作需要利用拍頭快速揮動的特點擊出有力量的殺球。而不一 樣的是拍面與額狀面的角度,在不管反拍的切球或殺球動作,直線拍面與額狀面角度都 比對角拍面與額狀面角度小,所以在做反拍對角擊球技術時需要有更大的拍面角度才能 擊到球,此時擊球員就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做擊球時的變化,而防守員就可以利用這 個特點事先預測擊球員所要擊出來的球增加積極搶攻的機會。

表 4-2-2 重心距離和重心速度比較表,直線切球的重心前後距離和其他三種有顯著 差異,也是唯一呈現負值的平均數,代表直線切球的擊球點是在重心後面擊到球的,也 是說直線切球會在身體後面擊到球,另外三種擊球技術都在重心前擊到球。研究者推論 受試者在擊直線切球技術時為了減少拍面在額狀面角度的變化,而讓擊球點在身體後面 擊球穩定拍面,進而提升反拍直線切球擊過網落在規定的地方。反拍對角切球是擊球點 與身體重心左右距離最遠的和對角殺球有顯著差異。身體重心前後速度方面只有反拍切 球是正值,其它三種擊球技術皆是負值。在反拍直線切球、直線殺球和對角殺球時身體 都還是往後移動時擊到球的,只有反拍切球擊到球時稍微地往前,反拍切球揮拍期比較 長,又需要有比較大的角度,所以才要等身體往前移動時擊球。反拍四種下壓球技術擊 球點與重心左右速度是沒有達顯著差異,而垂直速度則是對角殺球下降的速度皆比直線 切球和對角切球快,對角殺球需要轉身的角度大而揮拍期又需要較大的動能,利用身體 往下掉提升反拍殺球的威力。

28

第三節 擊球瞬間上肢關節角度之比較

本節討論受試者在擊球瞬間右手上肢關節角度,分別為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及 肩軸和髖軸的角度變化。共四部份,茲敘述如下:

一、 肩關節角度,如表 4-3-1:

肩關節四種擊球技術的水平內收/外展角度平均數為:直線切球 (32.73 ± 14.92 deg)、對角切球 (25.51 ± 14.57 deg)、直線殺球 (31.29 ± 11.46 deg)、對角殺球 (27.82

± 10.14 deg);內收/外展角度平均數為:直線切球 (-76.66 ± 23.24 deg)、對角切球 (-85.03 ± 15.83 deg)、直線殺球 (-100.95 ± 15.78 deg)、對角殺球 (-104.33 ± 14.90 deg);

內轉/外轉角度平均數為:直線切球 (-40.99 ± 22.18 deg)、對角切球 (-43.27 ± 11.70 deg)、直線殺球 (-50.12 ± 7.12 deg)、對角殺球 (-47.85 ± 12.42 deg),四種擊球技術 肩關節的水平內收/外展和內轉/外轉皆沒有呈現差異;而內收/外展直線切球 (-76.66

± 23.24 deg)和對角切球 (-85.03 ± 15.83 deg) 角度顯著小於直線殺球 (-100.95 ± 15.78 deg)、對角殺球 (-104.33 ± 14.90 deg)。

29

30

31

32

33

五、本節討論

四種擊球技術在肩關節皆呈現水平內收、外展和外轉的角度。在反拍擊球瞬間 肩關節水平內收雖然在四種擊球技術上沒有呈現顯著差異,但是細看四種擊球技術 水平內收的平均角度,直線切球和直線殺球的水平內收角度則是比對角切球和對角 殺球的角度大,也代表在擊直線技術時肩關節水平內收會比較多,而擊對角技術肩 關節水平內收角度較小。肩關節外轉在這四種擊球技術雖沒有顯著差異,但是和外 展一樣,殺球角度都比切球角度還要大,所以殺球擊球點會比切球的擊球點高和前 面。

肘關節角度直線殺球屈曲角度跟其它三種擊球技術有顯著,但是從數據來看直 線殺球屈曲角度也比對角切球和對角殺球的角度大;而殺球動作上肘關節旋內的擊 球角度則是比切球動作的旋內角度大。

腕關節雖然在伸展角度上,直線切球和對角殺球沒有顯著效果,但我們還是可 以看到殺球時腕關節伸展和橈曲的角度都比切球動作的角度還小,因為殺球快速地 揮動,使得腕關節的伸展和橈曲在剛移動的時候就擊到球。

肩軸和髖軸角度則是直線切球角度最大,這和擊球點在重心後面有關,反拍直 線切球的擊球點相對於其它三種球路都來的後面所以肩軸和髖軸角度也就來的大。

綜合以上各關節角度推論,在擊反手對角路線時,擊球點離重心位置會比較外 側,而肩關擊水平內收的角度比較小、肘關節屈曲角度也比直線小,所以揮拍軌跡

綜合以上各關節角度推論,在擊反手對角路線時,擊球點離重心位置會比較外 側,而肩關擊水平內收的角度比較小、肘關節屈曲角度也比直線小,所以揮拍軌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