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羽球上手拍運動學參數

1. 身體機能的要求:視力的清晰與視野的敏銳度;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 等肢體關節動作的知覺敏感性。

2. 運動素質要求:全身性肢體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身體上肢與下肢的爆發力、

肌力、耐力與柔軟度。

由上述資料顯示,視野的敏銳度會限制學習者在使用反手拍技術時的選擇、判斷及 節奏是否正確。而上肢關節(肩、肘、腕)受柔軟度和活動角度的生理限制,會影響擊 球的節奏與速度外,亦會感覺到反手拍擊球是否正確。

本節小結:反手拍技術從握拍就跟正手拍不一樣了,為了要正、反拍快速的轉換,改

良了握拍方式以因應技術全面和主動、快速、狠準的發展。根據上述的反手擊球技術在 身體機能之限制與運動素質要求,顯現出反手擊球技術的複雜及困難度。

第二節 羽球上手拍運動學參數

本節的文獻探討針對有關羽球上手拍的運動學參數做收集整理,因上手反拍球的相 關文獻甚少,所以把有關正拍的相關文獻也加入探討。

一、羽球飛行的速度

羽球殺球的最快時速可高達時速 400 多公里,是由一位馬來西亞選手所創下的紀錄,

但是此紀錄不是在正式實驗中所達成的所以只能是茶餘飯後所聊的話題,針對羽球飛行 速度的研究,國內學者楊昌展(2005)對八名大專羽球選手做正、反拍殺球分析,利用 兩部 Redlake 高速攝影機(250 Hz) 同步拍攝三度空間正拍與反拍的殺球動作,正拍殺球 後的飛行速度之初速度為 77.88 公尺/秒,反拍殺球後的飛行初速度為 66.58 公尺/秒,正、

反拍殺球球速上有明顯之差異。

國內、外多位學者針對正拍殺球、切球的球速有相當多的研究,在國內的學者,蔡 虔祿、黃長福、林德嘉、紀世清和張少遜在 1995、2000 與 2001 年對一名世界級選手,

進行殺球動作分析,1995 年殺球速度平均為 62.45 公尺/秒,2000、2001 年殺球初速度 皆為 68 公尺/秒。蔡虔祿(1997)針對五名國內甲組男子選手,做正拍殺球、跳殺、與

10

國外學者 Adrian、Enberg 曾以每秒 730-775 張的影片為拍攝速率,對三名羽球選手 做殺球動作分析,發現殺球初速度平均為 55,96 公尺/秒。而 Gowitzke 和 Waddell 也曾對 八名羽球選手,進行羽球殺球的動作分析,其殺球速度平均為 74.9 公尺/秒。2001 年,

Wei Xei,Noor Azuan Abu Osman,Kong Chuan The,Wan Abu Barkar Wan Abas and Mohd Safrushahar Yusoff 在 2000 年優霸盃曾以 50 秒/張的影片為拍攝速率,對九名男子單打選 手進行羽球殺球動作分析,其殺球球速大都從 56.8 公尺/秒至 64.9 公尺/秒不等,,球速

肘關節為 191.7+6.8 度,腕關節為 185.4+7.5 度。跳殺肩關節角速度為-537.2+277.41 度/

秒,肘關節角速度為-777.4+614.3 度/秒,腕關節-1791+611.91 度/秒;正拍殺球肩關節角

11

速度為-696.4+287.03 度/秒,肘關節角速度為-504.1+394.99 度/秒,腕關節角速度為 -1619.4+362.12 度/秒。

楊昌展(2005)在對正拍與反拍殺球的研究中發現,右上肢反拍殺球各關節角度,

右肩關節角度平均為 154.07 度,右肘關節角度平均為 135.13 度,右腕關節角度平均為 169.39 度;擊球瞬間右上肢反拍殺球各關節角速度,右肩關節角速度平均為 201.56 度/

秒,右肘關節角速度平均為 15 度/秒,右腕關節角速度平均為-85.63 度/秒。

本節小結:上述之文獻皆是國內外學者針對羽球上手球所做研究的運動學參數,多 數都是以正拍的研究居多,只有少數幾拍有做到反拍殺球的實驗,所以作者想進一步對 反拍殺球路線上的不同和反拍切球動作上的研究。

1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