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研究成果期能提供教師在未來發展探究式教學時的依據與參考。本研究的具體待 答問題如下:

一、

不同探究教學(結構式探究、引導式探究)對高中學生學習地 震學的影響為何?

二、

高中學生理想學習環境為何?高中學生在本課程中感受到實 際學習環境為何?高中學生理想學習環境與實際學習環境的差異 對學生的影響為何?

第三節 研究的重要性

實務設計方面:地球科學的課程多落在九年級,關於地球科學課程的探究教 學的研究很少,探究活動也多偏向教師中心的食譜式探究活動(Buck et al., 2008;

Shymansky, Kyle, & Alport, 1983)。而本研究取樣是高二學生,在課程中以地震學 相關內容的教學單元作為主軸,進行主題式延伸的探究活動課程。整合單元內容 包括高一基礎地球科學(上)知道固體地球內部有層層結構-如何探測地球內部 的組成與構造、認識地震波的傳播特性,以及高二基礎地球科學(下)知道地震 波探測地球內部的原理、知道大陸地殼鑽探的發現。

探究教學相關研究方面:探討不同探究式教學對於學生學習環境偏好、學習 態度、學習成效影響。取樣為台北市某高中二年級學生。為避免對學生原有課程 進度的影響下,在此研究中安排的授課時間為筆者任教學校高二社會組基礎地球 科學(下)的授課時間,進行地震學主題式的探究活動課程,希冀研究結果能提 供在教學現場的高中地球科學教師一些具體的意見,作為未來教師在面對不同學 生時,可以提供教師選擇較適合的探究式課程做教學的參考與建議。

第四節 名詞釋義

茲將本研究所提及的重要名詞,分別說明如下:

一、

探究教學

本研究所進行的探究教學,欲以相同的教學主題單元配合不同

8

的探究式教學,設計成兩種不同的探究式教學課程。本研究中所進 行的探究活動以(Bell et al., 2005)架構為參考依據,探究教學活動 依序為結構式探究(structured-inquiry)-由教師提供問題、知識 背景與活動步驟給學生進行調查活動,讓學生自行分析與呈現結 論、引導式探究(guided inquiry)-由教師提供問題、知識背景,

但讓學生自行進行設計活動步驟與分析問題,與呈現結論。

二、

學習環境

教室環境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主要的學習環境。學 生的學習環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其中最重要的三個因素為:教 師、學生、課程。學生因素包含同學親和、教師支持、學生參與、

探究、工作取向、合作、平等。前述不同向度的感受可用來評估學 生感受到的學習環境(黃台珠, Aldridge, & Fraser, 1998)。而台灣高 中學生可以同時接受教師與學生中心的學習環境(李旻憲 & 張俊 彥, 2004)。

本研究運用地球科學教室學習環境量表(Earth Science Classroom Learning Environment Instrument, ESCEI)以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教學評量這三個構念來了解教室中的學習環境。各構念 陳述句均以五分量表方式,請學生閱讀各構念陳述句之後再選填自 己理想的學習環境以及實際感受到的學習環境狀況,以期能了解學 生在本研究中對不同探究式教學的觀感為何。

三、

學習態度

教學目標可從認知、情意、技能三方面來看。高中生的科學教 學除了認知、技能之外,也應不可忽略情意的培養。學生對科學的 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對科學的態度可分為對科學 的態度、對學習科學的態度、對參與科學探討活動的態度、對科學

9

家及科學相關生涯的態度四項成分(鄭湧涇 & 楊坤原, 1995)。

本研究參考王如玉(1999)的地球科學學習態度量表包含對 地球科學的態度、對學習地球科學的態度、對參與地球科學探討活 動的態度三構念之設計精神,發展一地震學學習態度量表包含對地 震學的態度、對學習地震學的態度、對參與地震學活動的態度,期 能了解學生在不同探究式教學其前後的態度改變。

10

1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