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發現自我揭露、社會支持和情緒有關連性,但在國內有關自我揭露的研究,大都 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甚少探討高中生自我揭露狀況,並且在網路自我揭露部 分,多為在即時通訊、部落格的自我揭露情形等,較少有關 Facebook 的自我揭 露狀況,而且在這些變項中,對於性別差異性的研究結果都有不一致的狀況,再 者,於過去研究中可以得知,在網路自我揭露可能會影響其社會支持的程度,並 且與情緒亦有關聯,但未能了解分別在正向情感和負向情感的狀況,故研究者想 透過本研究來探討高中生在 Facebook 自我揭露、使用狀況、社會支持和正負向 情感間的關係。

第二節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所欲探討之問題如下:

壹、不同性別的高中生在Facebook自我揭露、使用狀況、社會支持和正負向情感 是否有差異存在?

貳、高中生Facebook自我揭露、社會支持和正負向情感之關係為何?

參、本研究所建構之Facebook自我揭露、社會支持和正負向情感之結構方程模式 是否能獲得支持?

第三節 研究假設

本研究之研究假設如下:

假設一:不同性別的高中生在Facebook自我揭露、使用狀況、社會支持和正負向 情感有顯著差異。

假設二:高中生Facebook自我揭露、社會支持和正負向情感具有相關性。

假設三:本研究所建構之Facebook自我揭露、社會支持和正負向情感之結構方程 模式能夠獲得支持。

第四節 名詞釋義

壹、高中生

本研究所稱之高中生係指就讀公、私立高中職的學生。

5

貳、Facebook 自我揭露

Jourard 認為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是指個體透過自我揭露的溝通方式,

使他人對揭露的個體能有所了解(洪英正、錢玉芬譯,2003)。Facebook 自我 揭露是指個人在 Facebook 社群網站中透過發布或分享文字、照片、打卡等行為,

向他人表達自己的行為、感受、情緒、想法和經驗的過程。

本研究改編 Gibbs 等人(2006)的線上自我揭露量表,將量表翻譯並把線上 自我揭露的狀況改寫為 Facebook 自我揭露狀況,在此量表得分越高者,代表其 Facebook 自我揭露程度越高。

参、Facebook 使用狀況

每週平均上網時數、使用 Facebook 的年資、每週使用 Facebook 的時間、

Facebook 的朋友人數、每週在 Facebook 發文(含打卡、上傳照片)的次數、每 週在 Facebook 獲得按讚的次數、每週在 Facebook 獲得留言回應的次數、每週在 Facebook 發文內容被分享的次數。

肆、社會支持

Caplan 指出社會支持是指個人與他人互動過程中,可獲得滿足個人需求、表 達感受,情感和認同等回饋(引自趙慧敏,2005)。

本研究翻譯 Schwarzer 與 Schulz(2000)社會支持量表,採用其中接受社會 支持和提供社會支持分量表,在此量表得分越高者,代表其社會支持的程度越高。

伍、正負向情感

情緒的構面可分為正向情感(Positive Affect, PA)和負向情感(Negative Affect, NA),正向情感(PA)是一種精力充沛、全神貫注和愉悅參與的狀態,負向情 感(NA)是一種主觀的苦惱,如生氣、蔑視、厭惡、內疚、恐懼和緊張等(Watson

& Tellegen, 1985)。

本研究採用方紫薇(2012)修訂之中文版正負向情感量表進行施測,在此量 表得分越高者,代表其正向或負向情感程度越高。

6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