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吳明雄(2001) 以問卷調查南投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進行國 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之研究。研究結果如下:1.大多

數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普遍知覺到學校效能的概況。2.男性、擔任行政 工作、年齡較長、服務年資較深、師專師範教育程度、學校規模小的 教育人員對學校效能的知覺較高。3.國小教育人員所知覺的校長轉型 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具有正相關。4.教育人員背景變項、學校情境變 項及校長轉型領導行為對學校效能有部份預測作用。

許孝麟(2001)以問卷調查臺灣中部地區四縣市公立國民小學教 師,以進行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決定與學校效能之研究。研究結果如 下:1.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決定與學校效能之間有密切之關聯性。2.

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決定對學校校能具有顯著預測作用。3.性別、年 資、學歷、職務、規模、地區與學校效能有顯著差異。

林易蓉(2002)以問卷調查臺北縣市公立國民小學現職教育人 員,以進行國民小學運用策略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研究結果 如下:1.國民小學學校效能各向度均達中上水準。2.不同性別、職務、

年資、學歷、學校地區之教育人員知覺學校運用策略管理及學校效能 有顯著差異。3.不同學校規模、歷史之教育人員知覺學校運用策略管 理及學校效能未達顯著差異。4.國民小學運用策略管理能有效增進學 校效能。

黃哲彬(2004)以問卷調查臺南縣市公立國小教師,進行國民小

學校長賦權增能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研究結果如下:1.教育 人員對於校長的權力與責任如何適配最為重視。2.大多數國民小學教 育人員普遍知覺到學校效能的概況,3.男性、年齡較長、擔任行政工 作、服務年資較深、學校規模小的教育人員對校長賦權增能行為及學 校效能的知覺較高。4.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所知覺的校長賦權增能行為 與學校效能具有正相關。5.教育人員背景變項、學校規模變項及校長 賦權增能行為對學校效能有部份預測作用。

陳易昌(2006)以問卷調查臺北市公立國小教師,以進行國民小 學校長科技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之研究。研究結果如下:1.

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之現況均屬良好 程度。2.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效能會因教師性別、年齡、年資、職務、

學校規模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情形;至於在

學歷、學校歷史上,則無差異。3.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組 織學習與學校效能具有顯著相關。4.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

組織學習對整體學校效能具有高度預測力。

陳文慶(2007)以競值架構為理論基礎,並以問卷調查臺北縣之 公立國民小學教師,以進行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 研究。研究結果如下:1.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較偏向「內部過程模式」,

強調學校的「科層管理」與「穩定控制」。2.「性別」、「年齡」、「最 高學歷」及「現任職務」等教師個人變項在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 上無顯著差異;而「服務年資」則有顯著差異。3.「學校規模」、「學 校歷史」等學校環境變項在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上有顯著差異。

4.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兩者之間有正向關聯。5.學校組 織文化能預測學校效能。

綜合上述,可以發現下列幾點:

一、研究主題方面

在研究主題上,可以發現在教育研究領域上大都以學校效能為主 要研究主題,而且大都探討領導、組織文化、組織氣氛等變項與學校 效能之關係。至於在教育行政機關方面的組織效能研究,較為缺乏,

但是公部門近來強調績效、效率及為民服務等訴求,似乎與以往大眾 對公部門保守、沒效率之印象有所差異;故本研究以地方教育行政機 關為研究主題,希望能提供意見於教育行政機關主管參考之用。

二、研究對象方面

如上述,在教育領域上以學校效能之研究為主,故研究對象以國 高中的校長、主任、組長、科任教師與級任教師等為主,且以國小階 段為多。另外,林朝夫則是針對二十一縣市教育局人員進行問卷調 查,以探討教育局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和其他組織效能相關教 育研究較有差異。

三、研究方法方面

在研究方法上,國內學者主要以文獻分析法及問卷調查法為主,

只有少部分採取個案研究或訪談進行研究。並視學校效能為依變項,

探求與其他變項的關係,如組織文化、組織氣氛及領導等,以暸解現 況並給予相關單位建議。

四、研究結果方面

雖然大多數研究者從事學校效能研究時,以不同的自變項探討與 學校效能之關係,但是結果顯示,大多具有正相關。且學校成員大多 能感受到其所在學校之效能。本研究係以權力運作策略為自變項,探 討與組織效能之關係,而權力運作策略係屬領導一部分,基於此,本 研究認為其與組織效能有所關係,故以地方教育行政機關為研究對象 進行研究。

參 參 參

參、權力運作策略策權力運作策略策權力運作策略策權力運作策略策略與組織效能相關之研究略與組織效能相關之研究略與組織效能相關之研究 略與組織效能相關之研究

Kshensky(1990)以紐約市34所公立中等學校校長、副校長及教師 為調查對象,探討校長的權力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發現:校 長的權力行為與學校效能有顯著的關係,發揮領導影響力的校長,對 學校效能會產生正面的效果;以權威領導的校長,對學校效能則有負 面的效果。

李淑芬(1996)以文獻分析法和問卷調查法針對臺灣地區南部五 縣市小學教師857 位進行國民小學校長權力運用、教師參與決定與學 校效能關聯性之研究。研究結果如下:1.國民小學校長權力運用類 型,以高功能高正式權力及高功能低正式權力時,教師參與決定意 願、實際機會及學校各層面效能皆較高。2.國民小學校長權力運用、

教師參與決定、學校效能三者之關係方面,校長功能權力運用與教師 參與決定意願、教師參與決定實際機會及學校各層面效能,皆呈正相 關;校長正式權力運用與教師參與決定實際機會、學校各層面效能,

呈負相關;與教師參與決定意願的相關未達顯著水準。3.校長功能權 力的運用最能解釋學校各層面效能。

林逸青(2002)採用質量並用的研究方法,如個案研究法、訪談 法、文獻分析法及問卷調查法進行國中校長權力運作策略、衝突管理 策略與學校效能之關係:微觀政治分析之研究。研究結果如下:1. 不 同背景校長、不同背景學校校長、不同背景行政人員及不同背景教師 所運用、知覺到的權力運作策略有所差異。2.校長會善用權力運作策 略以提昇領導績效,其中以專家取向權力運作策略最常用,模糊迂迴 權力運作策略最少用。

綜合以上研究,可以發現在權力運作策略策略與組織效能相關之

研究,在教育領域上較為缺乏,且偏重於學校效能部分,研究方法亦 以量化為主。但是研究結果均顯示校長若能善加運用權力策略,能有 效提升學校效能,其中以功能性權力運作較能提升學校效能,權威性 權力運作較易導致反效果。而本研究試圖將研究場域從學校改至地方 教育行政機關,探討兩者間之關係,以能提供相關建議供地方教育行 政機關主管參酌。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研究設計與實施 研究設計與實施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旨在地方教育行政機關權力運作策略與組織效能之現 況,以及兩者間的相關情形,並以地方教育行政機關部門主管權力運 作策略為預測變項,組織效能為研究變項,了解地方教育行政機關部 門主管權力運作策略對組織效能之預測情形,以供地方教育行政機關 主管參考及增加組織效能。本章係就研究的設計與實施加以說明,共 分成研究架構、研究對象、研究工具、資料處理、實施程序及研究倫 理等六節說明之。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架構研究架構研究架構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如圖3-1-1所示: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研究變項間之關係,茲說明如下:

A:探討不同地方教育行政機關部門主管權力運作策略之現況。

B:了解地方教育行政機關組織效能之現況。

C:分析地方教育行政機關部門主管個人背景變項、環境變項與權力 運作策略之關係。

D:探討不同地方教育行政機關部門主管個人背景變項、環境變項與 組織效能之關係。

E:探討權力運作策略與組織效能之關係。

F:分析地方教育行政機關部門主管背景變項、環境變項、權力運作 策略與組織效能之關係。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研究對象

壹 壹 壹

壹、、、正式問卷之樣本、正式問卷之樣本正式問卷之樣本 正式問卷之樣本

本研究施測範圍係以北部縣市為主,包含臺北縣、臺北市、基隆 市、桃園縣、新竹市、新竹縣及宜蘭縣等七縣市地方教育行政機關。

研究對象是研究範圍內之專員、股長、科員、辦事員、助理員、書記、

調用人員及約僱人員等成員,期透過隨機抽樣方式,以獲得第一手、

最真實的資料,並能有效探討八縣市目前權力運作策略與組織效能之 關係,進而提供給其他縣市政府教育行政機關參考,以有效提升組織 效能。

本研究正式問卷實施之對象,係以各縣市從其現有之組織架構,

以50%比率隨機抽取業務科,共抽23科,並針對所抽取到之業務科進

以50%比率隨機抽取業務科,共抽23科,並針對所抽取到之業務科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