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商業發展與改良藝閣 商業發展與改良藝閣 商業發展與改良藝閣 商業發展與改良藝閣

在文檔中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頁 21-36)

第二節 第二節 商業發展與改良藝閣 商業發展與改良藝閣 商業發展與改良藝閣 商業發展與改良藝閣

自古以來,藝閣主要依附於民間迎神活動之中,妝扮藝閣的費 用很高,非一人之力所能及,必須集資才能達成。所以,在迎神賽 會之中,藝閣的出資者多半為商家,而商家出資裝閣的原因,除了 祈福還願之外,不外乎想招攬生意,並藉機炫耀自己所擁有的權勢

、財富與地位。

到了日治時期,城市的商家為了促進生意與商品的銷路,大多 會選擇「迎神賽會」來吸引人潮與創造商機,如大正四年(1915)

《臺灣日日新報》即報導,台南各商家因國姓公與北港媽祖合迎的 活動而獲利的新聞,其內容如下:

去八日九日。臺南國姓公與北港媽祖合迎。實領臺以來。未 曾有之熱鬧。南北之人。風聞當三十五保。每保裝飾藝棚或 二臺或四臺約百餘臺……查兩日間市況。醉仙樓本店醉仙支 店西薈芳寶美樓小樂天及松金福春家等。及各小飲食店。暨 路側食物。頗呈活氣。布店如錦榮發震裕。自媽祖來。此十 日間。每日增進有二百圓內外。此一二日不過多收四五百金 耳。雜貨店亦見好況……23

23〈迎神獲利〉《臺灣日日新報》,1915 年 5 月 12 日,第六版,第 5349 號。

由上可知,城市商家多將迎神賽會,視為振興商機的一種方法,

所以當西元 1910 年代後期起,外銷事業不太順暢的情況下,城市商 家利用迎神賽會來振興地方商況的方式,也就變成是理所當然習以為 常了。而當時的外銷之所以出現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受到第一次世界 大戰之後,世界各國興起關稅壁壘與保護主義有關,致使台灣的外銷 事業受到嚴重的打擊。前述的狀況,我們可從臺灣總督府所刊行的《臺 灣貿易年表》中得到印證,如表 4-2-1。

表 4-2-1 台灣外貿變動情形(1911~1921)

年份 輸出(円) 輸入(円) 差數(円)

1911(明治 44 年) 13,175,590 19,555,047 -6,379,457 1912(大正 1 年) 14,960,228 19,307,126 -4,346,898 1913(大正 2 年) 12,942,442 18,023,724 -5,081,282 1914(大正 3 年) 12,982,314 13,013,937 -31,623 1915(大正 4 年) 15,430,278 12,781,778 2,648,500 1916(大正 5 年) 31,652,474 15,430,037 16,222,437 1917(大正 6 年) 40,215,791 21,099,376 19,116,415 1918(大正 7 年) 33,394,008 33,554,513 -160,505 1919(大正 8 年) 35,622,287 64,132,762 -28,510,475 1920(大正 9 年) 35,172,945 60,366,731 -25,193,786 1921(大正 10 年) 23,541,621 40,433,290 -16,891,669 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財務局稅務課編纂,《臺灣貿易年表》,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稅務課,1934,頁 370。

從上表中可知,在大正三年(1914)到大正六年(1917),貿易順 差連年上升,但到了大正七年(1918)就開始呈現逆差,短短幾年之 間,外貿下跌幅度相當驚人。24 此外,傳統藝閣改良出現廣告功效的 時間,大約開始於大正五年(1916)或大正六年(1917)的鎮南媽繞 境活動。25 所以當城市商家在聽聞藝閣活動,能發揮廣告化的消息之 後,莫不躍躍欲試,希望能再藉由商業化的改良藝閣來創造人潮刺激 買氣,振興商機。如日治時期迎神活動最熱鬧的大稻埕地區,在聽到 這個消息之後,也希望當地的商家能仿效台南的例子,製作具有廣告 功能的改良藝閣,一來增加迎神賽會的熱鬧氣氛,二來可以發揮廣告

,吸引人潮,振興商況。

事實上,在迎神活動中出資裝閣的多為商家。出資的目的,除了 酬謝神恩與增加迎神賽會的熱鬧外,最主要的目的,也是希望能藉此 讓自己的生意興隆。所以當文人連雅堂受商家之邀裝閣時,也注意到 商家出資裝閣的目的,加上他本人深知藝閣在參與迎神賽會活動並非 是定點的展示,而是隨著迎神隊伍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本身就是一 個活動的看板,若能在藝閣裝飾上加以「廣告」的話,必定能為商家 促銷貨品或提振生意。

24參閱臺灣總督府財務局稅務課編纂,《臺灣貿易年表》,臺北市:臺灣總督府稅務 課,1934,頁 370。

25王見川,〈日據時期的彰化南瑤宮與台南大天后宮~兼談藝閣廣告化問題〉,《台灣 宗教學會通訊》,第 5 期,2000,頁 95-96。

大稻埕地區,大正十二年(1923)四月,當日本皇太子來台時,

連雅堂受邀裝置十餘台的藝閣,除了主題取材「詩意」之外,其中有 不少的藝閣也充分發揮「廣告」的效果,如為青果問屋商團所裝置的

「東寧貢瓜」,主題雖取自《臺灣志略》中的內容,但因連雅堂特別 以各種水果來作裝飾,發揮廣告的效果,打響青果問屋商團的名號,

在當時獲得很高的評價,我們可從當時的報導得知:

去月二十五日。稻艋各團體。以臺灣慶祝賽會所用行列。仰 皇太子殿下臺覽。經審查委員審查採點。決定分甲乙兩種……

而詩意閣如青果問屋商團所作之東寧貢瓜。其裝飾全部配以 各種果子苦心慘澹。優秀美麗。不特含有廣告意匠。且現出 交通不便。帆船渡海維艱。其背影當年狀況。如古人躍於目 前。令人不禁情深懷古之思……26

由此可知,商家若能充分利用廣告,為自家的商品宣傳,必定提 振生意增加盈餘,並促進商業的繁榮。而廣告究竟能為商家帶來有多 大的效果,在大正九年(1920)《臺灣日日新報》〈詹炎錄〉的專欄中 曾特加檢討,其內容如下:

26〈臺北通信‧催物獎賞再報〉《臺灣日日新報》,1923 年 5 月 6 日,第五版,第 7610 號。

……廣告之法不一。以報紙為最有效力。次則利用各處之賽 會。蓋我之所營何業。我之所製何物。不有廣告。人孰知之。

諺云。買者不知賣者何處。此則無廣告之害也。南部各種商 家。利用媽祖繞境之機會。就其所營之業。與其所製之物。

費金錢。勞心力。編為故事。以引人目。而即以廣告其所營 與所製者。聞每年三月一次廣告。必得幾分銷路。與無廣告 者比例。其差甚多。故人皆樂之也。他處商店。若能利用此 機會。加諸行列。一樣廣告。其收益定多也。27

從上文中可知,商家除了能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宣傳外,也可像南 部的商家一樣利用媽祖繞境的時機,將自家的商品編為故事裝扮藝閣

,參與迎神的活動,來達到宣傳的效果。可見,打造藝閣參與迎神活 動,除了能祈福還願、增加熱鬧之外,還能藉由旺盛的人氣,來爭取 商機,熱絡市況。

除了上述之外,在日治時期藝閣活動相當活躍的雲林北港,商家 還以印製邀請函的方式(圖 4-2-1),邀請親朋好友參與迎神賽會的活 動,並藉此宣傳自己的生意,以增加買氣。其邀請函的內容如下:

川原氣轉城闕春生聞谷外之遷鶯 恒欣求侶見枝頭之好鳥每憶良朋 寅惟

27〈近世商戰激烈〉《臺灣日日新報》,1920 年 5 月 15 日,第五版,第 7158 號。

椒花献歲履祉迎祥蘭室生輝動作如意定愜予 懷拜啟者今正擬欲登堂恭賀祇聆清誨奈俗塵 萬動身不得望祈原諒港舊歷例年元宵 聖母迎燈三晝夜士農工商各挺所長裝成藝閣詩 意音樂喤喤爆竹終宵種種餘興非螢燈蛙皷可 比觀玩者老幼提携絡繹不絕堪稱熱鬧快人心 目敬請尊駕邀親友降臨以光蓬蓽以叙雅懷則 幸甚今春 貴地諸友欲來

朝天宮進香仰祈 閣下作青眼之視代為招呼依 舊重來店使稍沾蠅頭此情此德銘誌五中 沒齒不忘如擇吉日起程香友若干按何驛下車 及敬神禮物幾何祈先撥筆示知預為準備等候 亦可備音樂到驛前迎接也肅此拜啟 並候 均安

大正十四年一月元旦

北港郡北港街北港一一九番地 蔡 復 興 商 店 蔡 然 教 頓 陳府春成老翁先生閣下

圖4-2-1 1925年北港蔡復興商店邀請函

資料來源:北港文史工作者紀雅博先生提供(2006.1.5)

邀請函的寄發範圍相當廣闊,並非僅限於北港鄰近地區。例如在 曾月吟的論文《日據時期朝天宮與北港地區之發展》中,就提及北港 地區瑞發商店的主人黃家雀在媽祖繞境活動時,曾寄邀請函。邀請旗 山的朋友泉吉來參加,而泉吉也禮尚往來,回請瑞發商店的主人參與 旗山當地的祭典。28 對應這些邀請函的內容可得知,在日治時期台灣 各地每遇迎神賽會活動時,商家多以寄發邀請函的方式告知親朋好友 或商業夥伴參與,而這些邀請函多用印刷的方法大量印製,格式內容

28曾月吟,《日據時期朝天宮與北港地區之發展》,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頁 54-55。

大同小異。而北港地區印製邀請函的風氣,一直延續到戰後。北港文 史工作者紀雅博先生,收藏著一張北港地區約民國六十八年(1979)

前左右的邀請函,是以明信片的格式來印製(圖 4-2-2),其內容如下:

桃花柳綠節屆三春正吾人賞心樂事也遙想 高堂潭祺臻吉福祉與歲序同增財源共春光 並茂以欣以頌

敬啟者港訂於農曆三月十九、二十日兩 晝夜恭迎天上聖母遶境,音樂,陣頭,藝 閣,無不爭奇鬥巧,其中詩情畫意,富有 遊目騁懷之雅趣,屆期敢請尊台暨邀友攜 眷撥駕來遊自當烹茗掃榻以待幸勿吝玉是 所至禱肅此 敬請

春祺

月 日

鞠躬

圖4-2-2 1979年前北港明信片格式的邀請函

資料來源:北港文史工作者紀雅博先生提供(2006.1.5)

城市或市街的商家出資裝閣的目的,除了答謝神恩、希望生意興 隆與增加熱鬧之外,無非也想藉此機會來炫耀與展示自己的財力與地 位。為了吸引人潮參觀和商家投入製作,日治時期城市的藝閣活動往 往採行規畫比賽制度,而對應大正九年(1920)《臺灣日日新報》的報 導亦可知,比賽風氣也是由台南開始影響到其他地方,正如其報導所 言:「……而主會務者又有以獎勵之。懸金牌其他為賞。此事開自臺

南市。而風行於嘉義彰化等市。近且及於基隆……」29 甚至在大稻埕 奉迎法主聖君的祭典活動中,對於藝閣的評比還出現詳細計點的比賽 規則,大正十七年(1928)九月《臺灣日日新報》相關報導如下:

分陣頭藝閣二部 來九月五日。即古曆七月二十二日。大稻埕 善倡。奉迎法主聖君繞境一節。已如前報。而對於參加陣頭藝 閣。欲分等級贈賞。其第一審查所。決定在陳天來氏宅前。第 二審查所亦決定在郭廷俊氏宅前。審查方法分陣頭。藝閣二部

分陣頭藝閣二部 來九月五日。即古曆七月二十二日。大稻埕 善倡。奉迎法主聖君繞境一節。已如前報。而對於參加陣頭藝 閣。欲分等級贈賞。其第一審查所。決定在陳天來氏宅前。第 二審查所亦決定在郭廷俊氏宅前。審查方法分陣頭。藝閣二部

在文檔中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頁 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