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問卷設計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2-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5 問卷設計

從操作型定義中確定了各構面的定義後,接續參照各構面的定義進行問卷設計,

本研究根據各文獻中對於手機依賴之量表來進行變數之操作化,並且針對研究內的每 一個問項與專家進行討論,並產生如(表 3-2)的研究問卷內容。

本研究問卷內容共分為兩大部份(詳見附錄 1),第一部份為減緩手機依賴研究問 項,第二部份為個人基本資料之問項。第一部份:研究問項的填答方式主要採用區間 尺度(Interval Scale)衡量方式,即以 Likert 七點尺度量表進行衡量,並以結構式 (Structured) 的方式設計問卷,讓每一個受測者從一組固定的選項中選擇比較符合的 答案,以降低彼此之間的認知差異。計分方式採正向計分,無反向題設計,勾選「非 常不同意」者給予一分,依序增加一分,勾選「非常同意」者則給予七分。第二部份 是個人基本資料問項,主要用於觀察樣本分布的均勻度,並以名目尺度進行問項衡量。

表 3-2 衡量題項彙整表

研究構面 問項內容

題項 參考來源

過去經驗

1.我曾經因為家人不喜歡我經常使用手機而減少手機的 使用時間和次數。

簡廷印 (2005) 蔡岳廷 (2009) 楊志偉 (2009) 2.我曾經因為朋友/同學不喜歡我經常使用手機而減少

手機的使用時間和次數。

3.我曾經因為主管/師長不喜歡我經常使用手機而減少 手機的使用時間和次數。

4.我曾經因為擔心視力受影響而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和 次數。

5.我曾經因為不想過度依賴手機而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 和次數。

6.我曾經因為睡眠不足影響生活作息而減少手機的使用 時間和次數。

知覺行為 控制

1.如果為了重要他人(例如:家人、男女朋友、同事…) 希望我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和次數,我相信我可以減少 使用手機。

Ajzen (1985) 蔡志銘 (2012) 2.如果為了節省手機費用而要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和次

數,我相信我可以減少使用手機。

3.如果為了在功課和學業上投入更多的注意力而要減少 手機的使用時間和次數,我相信我可以減少使用手機。

4.如果為了不想過度依賴手機而要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 和次數,我相信我可以減少使用手機。

5.如果為了不想視力受到影響而要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

研究構面 問項內容

題項 參考來源 和次數,我相信我可以減少使用手機。

6.如果為了不想生活作息受到影響而要減少手機的使用 時間和次數,我相信我可以減少使用手機。

7.如果我想要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和次數,我相信我有 信心可以減少使用手機。

態度

1.我認為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和次數,可以讓我避免電 磁波的傷害。

Ajzen (1985) 蔡志銘 (2012) 2.我認為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和次數,可以讓我節省通

話費。

3.我認為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和次數,可以讓我有更多 時間睡覺。

4.我認為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和次數,可以讓我有更多 時間運動。

5.我認為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和次數,可以讓我有更多 時間跟家人和朋友互動。

6.我認為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和次數,可以讓我避免視 力受到影響。

7.我認為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和次數,可以讓我投入更 多時間在課業或工作上。

主觀規範

1.因為我有某些家人開始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和次數,

所以我覺得也應該開始減少使用。

Ajzen (1985) 蔡志銘 (2012) 2.因為我有某些朋友/同學開始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和

次數,所以我覺得也應該開始減少使用。

研究構面 問項內容

題項 參考來源 3.因為我有某些主管/師長開始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和

次數,所以我覺得也應該開始減少使用。

4.因為某些專家開始呼籲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和次數,

所以我覺得也應該開始減少使用。

經濟壓力

1.因為經濟壓力,我會想要減少手機的使用次數。

王淑鏗 (2008) 陳筱瑩 (2010) 2.因為經濟壓力,我會想要減少每次講電話的時間。

3.因為經濟壓力,我會想要減少下載付費的 APP 程式/

遊戲軟體。

4.因為經濟壓力,我會想要降低撥打手機的費用。

行為意圖

1.我計畫在未來可以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和次數。

Ajzen (1985) 蔡志銘 (2012) 2.我計畫在未來可以減少隨身攜帶手機的次數。

3.我計畫在未來可以減少手機上網和玩遊戲的時間。

4.我計畫在未來可以規劃好開、關機的時間。

5.我計畫在未來可以嘗試放假/無聊時儘量不使用手機。

6.我計畫在未來可以嘗試家人或朋友聚會時儘量不使用 手機。

7.我計畫在未來可以嘗試上班/上課時儘量不使用手機。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2-3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