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心肺適能 (cardiopulmonary fitness) 指的是肺臟與心臟透過肺循環與體循環將空氣 中的氧氣運送到組織細胞並加以利用的能力,通常以最大攝氧量 (maximal oxygen uptake/V‧

O2max) 來評估一個人的心肺功能好壞;肌肉適能 (muscular fitness) 包括肌力 與肌耐力,良好的心肺與肌肉適能不僅可預防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減少運動傷害,

更能促進一般人與運動員的競賽成績。因此,如何透過運動訓練提升心肺與肌肉適能 始終為運動教練與選手們關注的焦點。

一般而言,長期從事跑步、走路與騎腳踏車等有氧訓練是發展心肺適能最佳的方 式,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 (2009) 建議:運動強度應介於 55%/60%~90%最大心跳率 (heart rate maximal, HRmax)、40%/50%~85%最大保留心跳率量 (heart rate reserve, HRR) 或 40%~85%最大攝氧量、每次持續時間為≧20 分鐘、每週 3~5 次。此外,阻 力訓練是發展肌肉適能最常見的方式,研究建議,運動強度至少要設定在 65%一次最 大反覆 (one repetition maximum, 1RM) 以上,以促進運動後 15~30 分鐘之生長激素 (growth hormone, GH) 濃度上升、增加血液中睪固酮與皮質醇比值 (testosterone/cortisol ratio, T/C ratio),經長期適應後提升肌力與肌橫斷面積表現 (Kraemer & Ratamess, 2005;

McDonagh & Davies, 1984)。

有別於傳統的有氧與阻力運動方式,近年的研究顯示,血流限制 (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 利用加壓帶固定於人體的手臂或大腿等肢段,減少動脈血液注入作用 肌群,引起動脈與組織肌肉的低氧、血液 pH 值下降,進而誘發下視丘─腦垂體前葉 分泌生長激素 (GH),促進血流限制後肌肉蛋白的合成反應,預防前十字韌帶重建手 術傷患,股四頭肌萎縮之風險 (Takarada, Takazawa, & Ishii, 2000)。相關的研究顯示,

運動結合血流限制引起靜脈血液回流減少,導致心搏量降低;因此,人體提升運動中 心跳率與血壓等現象,以維持正常的能量代謝 (Hollander et al., 2010; Takano et al.,

2005)。例如,先前的研究指出,走路運動 (3 公里/小時,2 分鐘 x 5 組,組間休息 1 分鐘) 結合大腿血流限制 (160~230mmHg),在運動期間不僅顯著提升心跳率、增加 19.5%氧氣消耗,更促進運動後生長激素分泌,但不影響睪固酮與皮質醇濃度表現 (Abe, Kearns, & Sato, 2006)。此外,30%1RM 肱二頭肌屈曲與小腿舉踵運動結合血流 限制後,顯著提升運動後血乳酸與生長激素濃度,但是對於睪固酮與皮質醇濃度表現 現 (Abe et al., 2009; Kacin & Strazar, 2011; Takarada, Tsuruta, & Ishii, 2004)。此外,8 週、每週 3 天的腳踏車訓練 (40%V‧

12.3%肌橫斷面積與肌耐力表現 (Takarada, Sato, & Ishii, 2002)。然而,連續 2 週、每 週 6 天、每天 2 次的走路訓練 (40%V‧

在實驗操作的安全性方面,走路訓練 (3 公里/小時) 結合血流限制 (160~230

可能因素。因此,本研究的前導性實驗 (pilot study) 提升有氧運動強度,並從單次跑步 運動 (50%HRR,8.6 公里/小時,2 分鐘 x 5 組,組間休息 1 分鐘) 結合大腿血流限制 (手 臂收縮血壓 x 1.3 倍) 的研究發現,田徑選手的心跳率與血乳酸濃度顯著提升,但是單 次有氧運動對心肺與肌肉適能表現無正面幫助,然而目前為止長期使用 50%HRR 的跑 步訓練結合血流限制,是否可同時提升運動員的心肺與肌肉適能表現,至今仍不清 楚。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探討 8 週、每週 3 天,總共 24 回的跑步訓練 (50%HRR) 結 合血流限制對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運動力竭時間、肌力、肌耐力表現與血液生化指 標 (睪固酮與皮質醇) 之訓練效果與 2 週停止訓練後的保留效果,期提供運動教練與 選手們參考的依據。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