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樂曲創作手法及演奏上的思考

2.4 第四樂章

活潑地(vivace),F 大調,迴旋曲12(rondo)

第四樂章,快活的迴旋曲,分為 A-B-A1-C-B1-A2 六部分。不同於第一樂章的壓抑 陰鬱,第四樂章呈現出一種活潑樂觀的態度。調性也從第一樂章的結束-F 大調開始發

【譜例 4-1】第四樂章,A 段,mm.1-14

mm.17-24 此時鋼琴間奏部份轉至 a 小調,先由鋼琴演奏四小節的分解和絃,隨後 中提琴在 v 級和絃上以模仿方式再次呈現,模進之後回到 F 大調(譜例 4-2)。

【譜例 4-2】第四樂章,A 段,mm.16-24

在 A 段結束之前,除了回到 F 大調的主題之外,mm.32-35 重複了兩次 mm.1-2 的 音型,到了 mm.36-41 仍是利用 mm.1-2 的節奏動機做過渡樂段,連接 B 段的到來(譜例 4-3)。

【譜例 4-3】第四樂章,A 段,mm.32-41

2.4.2 B 段

【譜例 4-5】第四樂章,B 段,mm.54-72

2.4.3 A1 段

.101 調性轉至 d 小調,此時利用之前所出現過的主題,切割並重新組合,運用不 停轉

音型改變,一個八分音符及

譜例 4-7】第四樂章,A1 段,mm.100-118 m

調的手法,使得素材不斷的以片段的型態呈現出來,調性也變得模糊,mm.111-114 更運用了 mm.14-15 的動機發展,緩和之前緊繃的氣氛。

新的素材在 m.115 出現,這是由 m.111 下行級進的動機

一個附點四分音符,以下行的方式,並在鋼琴及中提琴兩聲部中交替出現,如同嘆息般 模仿了四小節,造成一種期待被解決的需求油然而生。

.4.4 C 段

句 小節數 調性

2

C 段 119-14

e 1 d

由 mm.115-118 所呈現的動機音型,即是在預告 C 段的主題動機。C 段採用了簡單 的伴

譜例 4-8】第四樂章,C 段,mm.119-130

奏音型,沒有繁複的和聲架構,不如 A、B 兩段的厚實,但鄰音音型的動機變化,

及四小節一組不斷的模進、往前推動,使得 C 段帶有一絲詭譎的氣氛,朦朧不清而期待 撥雲見日的氛圍。

.4.5 B1 段

譜例 4-9】第四樂章,B1 段,mm.142-146

m.150 利用鋼琴兩聲部切分節奏,中提琴三連音節奏型態,產生節奏錯位的手法,

之前,再 次加

譜例 4-10】第四樂章,B1 段,mm.150-169

的轉移調性色彩,使得氣氛由不安定慢慢形成渴望被解決的慾念(譜例 4-9)。

迴旋曲大都為 A-B-A-C-A 五部分,但布拉姆斯在本作品 A 段重新被演奏

入了 B 段,用意是在調性上做了回到主調的和緩區塊,在整個結構上發揮了平衡重 量的功能,使演奏者或是聽眾加深了對 B 段旋律的印象及接受程度。

2.4.6 A2 段

句 小節數 調性 樂

A2 段

a2 174-220 F

A2 段在段落上類似 coda 的功能,回顧的意味濃厚,如同 A1 段般將之前的素材重 新組合,呈現出一種保有原來樂思,但又有新的聲響組合的結束段落。A2 段充分的將 本樂章中所有表現的作曲手法於此一段落再次呈現,強調並且宣告作曲家所要表達的意 念。

2.4.7 第四樂章演奏探討

【譜例 4-11】第四樂章,B 段,mm.54-72

譜例 4-12】第四樂章,C 段,mm.127-141 顯主題旋律的呈現(見譜例 4-5)。

mm.109-118 為調性模糊的區塊,

個聲部呈現的旋律,中提琴力度應更加強烈,避免在鋼琴豐富的音響下被掩蓋過去(見 譜例 4-6)。

C 段主要

119-122 四小節之後,中提琴加入演奏 mm.123-126 四小節,這是一個銜接的橋樑,

所以可以在 mm.125-126 間稍做漸慢,mm.127-130 可視為 mm.119-122 的變奏(見譜例 4-7)。

之前提及,本樂章出現多次的三個反覆音,無論是否在同一音域上呈現,或是當時 譜上記載的強弱記號為何,都必須演奏出>的力度,使得每個音聽起來飽滿有精神,而 且如同鐘聲般敲響聽眾的心靈,烙印在腦海裡。雖然本樂章的結構上,與其他三個樂章 較為不同,但布拉姆斯也許就是想要突顯這三個反覆音動機之間的對比。

結語

身為一個演奏者,要對樂曲透徹了解,才能將作曲家的心裡情結表達出來,傳達給 聽眾

文字表達尚嫌不足,還必 須藉

,領悟其音樂語言。布拉姆斯,這位在古典音樂中承先啟後的領航者,使我們見識 到如何融合新舊,發展其作品獨特性,他深刻的音樂語言,帶領我們進入他充滿人性的 樂思中,這也是為什麼他的作品使人百聽不厭的重要因素。

本文探討一些樂曲分析、動機發展及演奏上的思考,但用

由實際的演出才能將樂曲的內涵呈現。除了技巧上需要克服之外,如何表達音樂的 豐富內涵更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在了解樂曲結構及寫作特色之後,找出演奏時須注意的 著重點,並且藉由有聲資料及分析後的體悟,來引導詮釋的方向。此外,融入演奏者本 身的既有的演奏技巧及對文化的認知,適切地傳達到聽眾的感受裡,將音樂情感溝通發 揮到淋漓盡致。

參考文獻

Lawson, Colin. Brahms: Clarinet Quint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3.

Brahms: His life and work.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7.

ridge

5.

hms and the Neapolitan Complex: IIbVIb, and Their Multiple

6.

ichael ed. “Brahms and His Audience: The Later Viennese years 1875-1897”,

7.

263-4. New

2.

Ratner, Leonard G. Classic Music: Expression, form, and style.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1980.

Geiringer, Karl.

4.

Stowell, Robin. The Early Violin and Viola: A Practical guide.Cambridge: Camb University Press, n.d.

Smith, Peter H. “Bra

Functions in the First Movement of the F-Minor Clarinet Sonata”, Brahms Studies, volume two, David Brodbeck, ed., pp.169-208. Lincoln&Lond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8.

Musgrave, M

“Medium And Meaning: New aspects of the chamber music”,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Brahms, pp.51-75, 98-9.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Niemann, Walter. “The Chamber Music”, Brahms, C.A. Phillips, ed., pp.

York: Tudor Publishing Company Press, 1937.

保羅.荷密斯(Paul Holmes)著,王婉容譯,《

萊奧波爾德.奧爾(Leopold Auer)著,司徒華城譯,《我的 世界文化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

14.

大呂出版社,民國八十四年。

四年。

參考樂譜

.Brahms, Johannes. Sonata for Viola and Piano. München: G. Henle Verlag, 1974.

or Solo

3. tims,

黃輔棠,《敎教琴、學敎琴》,台北:

15.

胡金山,《音樂大師-布拉姆斯、舒曼》,台北:巨英國際,民國八十

1

2.Brahms, Johannes. “Sonata No.1 for Viola and Piano”, Complete Sonatas F

Instrument And Piano, Hans Gal, ed.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Press, 1989.

Brahms, Johannes. Sonata No.1 in F minor, Opus 120 for Viola and Piano, Milton Ka ed. New York: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any Press, 194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