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保水案例介紹

第四章 國內外相關保水案例介紹

第二節 國內保水案例介紹

一、高雄市本和里滯洪池溼地公園

本和里滯洪池溼地公園,為高雄市建構「高雄溼地生態廊道」

建設重要的一環。依地理環境,生態廊道由北至南分別為「援中港 濕地」、「半屏湖溼地」、「洲仔溼地」、「美術館溼地」、「本和里滯洪 池」、「愛河濕地」及「鹽水港濕地」。

本和里滯洪池溼地公園位於金獅湖以南的三民區本和里,相當 於古代「本館埤」的位置(如圖 4-16),早期三民區的土地大都為農 業用地,從民國 58 年起才開始逐步發展,初期因仍保有不少農田 可供滯洪儲水,所以未曾淹水。直到民國 80 年後由於市地重劃,

大量開發並全面填高整地,使較早開發的本和里成為相對的低窪地 勢,從此水患不斷,使當地居民生命財產備受威脅。

圖 4-16 本和里的位置位於古代本館埤的舊址

尤其民國 90 年 7 月 11 日潭美颱風挾帶超大豪雨,一天之內降 雨量達到 579 公厘,使地勢低漥的本和里成了高雄縣市雨水的滯洪 池,淹水達 2 公尺深,一夜成為水鄉澤國(如圖 4-17),更確定了在 本地區規劃施設滯洪池的必要性。

圖 4-17 潭美颱風挾帶超大豪雨,使本和里成了高雄縣市雨水的滯洪池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工務局(下水道工程處),2005。

本和里滯洪池溼地公園的滯洪池及生態水池基地位於三民區 明誠路南側(如圖 4-18),佔地 3.14 公頃,為全國第一座滯洪池溼地 公園,工程內容包括:因應排水需求所設置的區域排水節流系統,

以將雨水阻絕並將洪水疏導,避免區域地表漫流集中於本和里低窪 地區(如圖 4-19),及公園內部設置的地下室沉沙池、調洪池、及清 水池,完工後滯洪池容量將達 11 萬立方公尺,可有效解決本和里 一帶低窪地區的排水問題。此外,公園內除全面進行植栽綠化外,

並設置籃球場供民眾使用,以提升運動風氣(如圖 4-20)。而公園的 主體-滯洪池及生態水池,除具防洪貯水之功能外,更引入適合的 水生植物,以建構各種生物棲息、活動、覓食及生存的環境,而水 池邊的緩坡設計,使居民樂於親近,讓整個蓄洪水池成為一個生態 豐富且兼具美學與教育意義的自然環境(如圖 4-21)。

圖 4-18 本和里滯洪池溼地公園設置位置圖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工務局(下水道工程處),2005。

圖 4-19 本和里週邊高程及排水關係示意圖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工務局(下水道工程處),2005。

圖 4-20 本和里滯洪池溼地公園的籃球場及碎石步道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工務局(下水道工程處),2005。

圖 4-21 滯洪池及生態水池的水生植物是鳥類覓食及棲息的好環境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工務局(下水道工程處),2005。

二、中正紀念堂(台灣民主紀念館)雨水貯留系統

中正紀念堂位於台北市區,為臺北市民最理想的休閒生活園區 之一。本案為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綠廳舍暨學校改善計畫」的改善 案例之一,所設置的雨水利用相關設施配合適當的宣導措施,除作 為綠建築宣導節約用水之重要展示場所外,對降低城市暴雨逕流強 度、延緩逕流出流時間進而達成降低城市洪峰流量對下水道之尖峰 負荷有極大之助益。

紀念堂主體建物面積約 17,000 平方公尺,皆為水泥鋪面,地勢 高,排水系統完整,有四個排水口,分別位於中正紀念堂北側斜坡、

正面環堂大道兩側大草坪及虎背區,利用現有排水系統將雨水導入 貯水池,即可完成集水工作,污染、堵塞問題較小,可以永續經營 利用,非常適合做為雨水集水面(Catchment Area)。另,主體建物面 積扣除下層階梯等約 10%之無效集水地區,有效集水面積實為 15,300 平方公尺(如圖 4-22)。

本案規劃集口位於正面環堂大道側大草坪,兩側收集口涵蓋集 水面積估計約為 3,800 平方公尺(如圖 4-23),分別納入兩側分別為 900 噸及 300 噸雨水貯槽(如圖 4-24,25),經處理後提供澆灌並補充 光華池的景觀用水(如圖 4-26,27)。

圖 4-22 階梯側現有落水頭可將雨水導入收集系統

資料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3。

圖 4-23 正面環堂大道側雨排水陰井接續雨水並進行雨水分流工程

資料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