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基地保水貯留及滲透設施之種類

第六節 地層下陷的省思

第九節 基地保水貯留及滲透設施之種類

當雨水落於基地形成逕流,在逕流到達排水區(Drainage area

)出口之間,可提供作為雨水貯留及滲透的地點很多,而於逕流的 流路(Flow path)上設置基地保水貯留及滲透設施,可充分發揮逕 流滯蓄的效果,且其工法因使用及設置方式而有多樣的種類。美國 環境保護署(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美國聯邦公路 管理局(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及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共同合作,藉由收集道路暴雨逕流以作為研究 路面逕流污染物對於環境所造成之影響,結果顯示其對於地下水的 污染甚大;因此美國環境保護署立法規定對於某些特定工業區和公 路之地表逕流,必須先經由貯留及滲透設施之收集,並藉由適當處 理後才可予以排放,同時也可配合中水道系統回收再利用,以免造 成其他乾淨水源之污染,這類對於解決雨水造成地表逕流的污染技 術,一般通稱為「土地處理(Land Treatment)」。

另外德國柏林則在市區中,配合雨水排水道系統來廣泛設置如 入滲調節池(Infiltration Basin)及滲透渠(Infiltration Trench)等滲 透設施,其結果除具體降低了暴雨之逕流體積及洪峰流量外,也因 而減輕了地表逕流的污染程度,使得排水系統與水處理系統負荷大 為減輕。而在鄰國日本,為解決日益降低的地下水位、水資源缺乏

、逕流污染及洪澇問題,除於法令規範設置防災調節池外,更於 1993 年的環境基本法(The Basic Environmental Law)及 1994 年的國家 基本環境計畫(The National Basic Environmental Plan)中,規定貯 留及滲透設施之利用技術必須對於水文循環有所助益,同時必須與 環境、生態保育等環保與親水機能相結合。

基於以上之探討,因開發而造成的城鄉水環境問題,大部分皆 肇因於基地保水能力的改變,此一現象可藉由在基地中以微管理及 源流控制的概念設置基地保水貯留及滲透設施,以減少都市化之衝

擊,達到永續城鄉水環境的目的。其工法依選用設施與設置方式而 有不同的種類,以下為基地保水貯留及滲透設施分類方式之簡介:

一、以逕流調節機制區分

依據保水貯留滲透設施之逕流調節機制,歐、美等國通常把保 水貯留滲透設施概分為滯洪(Detention)、貯留(Retention)與滲透

(Infiltration)設施三種型式;保水貯留滲透設施之型式與功能概如

滯留及入滲型設施可同時減少逕流體積與尖峰流量,在水質改 善上也頗具功效,因此在進行區域逕流管理規劃時,首先考慮設置 此二型式之設施,但在減少尖峰流量上相對於滯洪設施則需較大之 設置容量(Ferguson, 1995),因此若前述兩種型式之配套設置若仍 無法將洪峰流量減低到預定目標,則需規劃以滯洪為主之滯洪設施

,因此藉由不同型式設施之搭配應用,可同時減少逕流體積與尖峰 流量(Liaw, et al., 2000),而削減了此二因素的影響,流量延時也 可得到適當的控制,而由各設施的特性使得其具有自然生態環境資 源改善等附加效益。

二、以滲透及貯留方式區分

日本則將保水貯留滲透設施概分為滲透、貯留及具有滲透及貯 留的貯留滲透三種型式,並進一步依據其滲透及雨水貯留的方式分 為擴水法、井戶法及原址貯留(On site)及離址貯留(Off site)四 種類型。 適當地點貯存,故其逕流貢獻區域(Contribution area)可能並非貯 存地點所在集水區,而為其鄰近區域;而在降雨區域對該區之雨水 收集並貯存是為原址貯留,原址貯留係將雨水的移動減至到最小並

貯留於降雨區域(現場),即在土地利用計畫中於綠地或各設施中 加上貯留現場雨水的機能,故通常其控制之集水區較小,常位於流 域之中、上游。

綜合前面的探討,本計畫將基地保水貯留及滲透設施之型式、

種類及工法歸納如圖 2-14 所示,而各工法之概要則歸納如表 2-3 及 表 2-4 所示;上述之分類僅為一且在概括、相對上之原則,因為有 些貯留滲透設施並不能很明確的分類,且在實務上保水貯留滲透設 施並非拘泥於某種單一型式,可依現場狀況適當配置以達設計之目 的,若地質狀況許可,貯留設施也可設計成具有入滲之功能。

圖 2-14 保水貯留及滲透設施分類示意圖

(On site)

(Off site)

滲透型

表 2-3 入滲設施工法概要

表 2-4 貯留設施工法概要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