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外有關本案之研究情況 肆、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相關研究眾多。舉近期其中要者如:

1.「高齡者安全安心生活環境之規劃」(靳燕齡,2013)陳述高齡社會福祉生活環境規劃 之未來研究計畫分佈及定位,並指出高齡者生命階段環境規劃設計、高齡者照顧環境規劃及 設計、特殊身體障礙者行為模式、心理認知障礙者行為模式、先進國家身心無障礙環境法令 趨勢、高齡者生活空間與輔具應用等為未來研究計畫之面向。

2.「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解說彙編」(吳可久、宋立垚,2014)針對 102 年新修 正之《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提出相關應用解說手冊,以前述設計規範為基礎,彙整 說明各條文訂定之意義精神,提出詳細圖例、實際案例照片及蒐集相關解釋法令彙整,供專 業人員、政府機關及民眾等設計規劃參考,尤其考量全人及通用化精神,亦於附錄提供較佳 之設計案例,期在法令強制之基礎上,引導業界及民間自發性之提昇,增進整體生活品質。

3.「廣場及開放空間通用化設計規範」(吳可久、宋立垚,2015)著眼廣場及開放空間、

公園綠地係全民生活環境之基礎公共服務設施。政府各級機關現正積極全面體檢改善所轄各 類型公園及觀光遊憩景點及公園綠地等範圍內無障礙設施與服務水準。並依內政部營建署「都 市公園綠地各主要出入口無障礙設施設置原則」及相關無障礙法規作為無障礙環境檢驗及改 善之參考,惟各類型之廣場、開放空間及公園綠地等戶外活動範圍,當時尚無通用化設計規 範。為增進各項設施之可及性、使用性,能貼心便利的滿足民眾的休憩需求,研究探究都市 廣場、開放空間及公園綠地使用問題,與研提設計規範及改善建議。

4.「通用化公園規劃設計手冊」(吳可久、宋立垚,2011)則考慮國內目前公園在規劃 設計時,多未考慮行動不便者之需求及高齡者使用之安全性。且配合「在地老化」、「終身住 宅」等高齡者社區照護等理念之適用,針對不同類別使用者行為及需求,而檢討鄰里公園及 大型社區或都會公園之規劃設計,而研訂規劃設計手冊,提出整體之規劃設計原則外及各項 設施,並利用圖說照片提供較為清楚明確之細部作法,提供業界及政府機關等相關人員作為

參考。

5.「老人視覺與建築空間標示系統之研究-以醫院建築為例」(王順治、陳柏宗,2015)

中主要針對台灣北、中、南三所大型醫院中高齡使用者在醫院中的尋路行為及指標之輔助方 式,並以 30 位(6 男 24 女)進行問卷量測受試者對於醫院室內標示系統之滿意度(含位置 明顯、標示形式、整體顏色、周圍照明、字體清楚、圖字大小、顏色搭配、本身照明、內容 意義、標示功能),並提出老人視覺與建築空間標示系統規劃原則。

6.「視障者空間認知與無障礙環境之研究」(鄭元良、楊詩弘,2015)之研究著眼檢討現 行《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中,對於視覺障礙者之引導設施規定多趨向於原則性、及 概略性說明及設計補充規定。因此調查視障者及高齡者視覺產生障礙後之實際處境及行動不 便之情況,以及透過鈴聲、觸摸等感測設施,來提升其對於空間之認知,以及建構相關之無 障礙環境,並據以提出初步之法規檢討及建議。

國外研究除日本法規相近似可以檢討應用,英國尚發展能力指標可檢討。

7.日本「都市公園移動便利化規定」。日本為促進高齡、身心障礙者等之移動便利化相關 法(平成 18 年法律第 91 號)第 13 條第 1 項中-必須符合主管機關所制定對公園管理者-於 特定公園實施設施物新設、増設或改建時、該特定公園設施,為達成移動便利化所必須設置 之特定公園設施物規定;根據該規定對於相關設施進行檢討。主要針對都市公園之出入口或 停車場與主要公園設施間道路所構成之園路或者廣場、半開放廣場、休息處、復健用運動設 施、戶外劇場、戶外音樂堂、停車場、廁所、飲水台、洗手台、管理辦公室、標誌設施等。

8.英國「Inclusive Design Toolkits」是由英國劍橋大學針對各種障別之使用者,在使用都 市空間時所產生之障礙與所需求能力,分別設立指標及計算方式。其中針對聽障者不同場所

(交談、餐廳、車站、音樂演奏)所放置之模擬器如下:

圖 1-1 Inclusive design toolkits simulator software for the disabled

(資料來源:截取自 http://www.inclusivedesigntoolkit.com,2016)

其中針對不同能力之視覺障礙者(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色盲、近景模糊、遠景 模糊等)在街景、辨別物品、複合情況下模擬如上圖 1-1。

重要文獻 伍、

1. 公共開放空間、綠地設施滿意度及使用需求調查

都市公共開放空間為每一個人所共享,每個人均可公平休閒(leisure activities)使用開 放空間,然而在不同社會特質(social characteristics)如地域(Floyd et al. 2008)、文化(Ö zgüner, 2011)、種族(Byrne ,2012)、社群(Lo & Jim ,2010)、性別(Krenichyn ,2006)、年齡

(Brajsă-Zčganec et al., 2010)、世代交替(Kemperman & Timmermans, 2006)、可及性 (Kaczynski et al., 2009)、行動性(Schipperijn et al., 2010a),對於都市公共開放空間之使用 需求、使用方式均有影響。了解這些差異,將有利於公共開放空間建設之合理決策與平 衡發展。臺灣之公園設施使用滿意度之研究,計有李素馨、李瑋琪(2004)調查民眾對臺中 市公園綠地的需求及滿意度;侯錦雄、姚靜婉(1997)研究市民休閒生活態度與公園使用滿 意度之相關性;侯錦雄(1999),調查臺北市、臺中市、彰化市居民對公園使用滿意度與其 維護管理意願;林晏州、陳惠美(1999)以使用後評估調查高雄都會公園,陳宏斌、曾仕偉、

李美靜、呂至平(2003)調查馬公市居民使用鄰里公園滿意度;廖河信(2003)調查遊客對都 市公園休憩設施使用滿意度研究;曾思瑜、蕭郁芬(2005)以臺南市康寧園安養中心為例調 查自費安養設施中高齡者休閒行為活動領域;Huang & Tsai (2003)調查臺灣高齡者之休閒 旅行行為;余俊佐(2003)以高雄仁愛公園為例來建構高齡者使用公園設施滿意度。潘靜儀 (2008)以台北市前山公園為案例,調查高齡者對公園設施之使用狀態。羅惠齡(2008)以天 母地區使用者為例調查中高齡者對公園設施使用需求及環境偏好。然而尚未有針對臺灣 北、中、南區域,整合性調查一般人在通用設計觀點下,對高齡者及一般使用社群於都 市中廣場、綠地、公園等公共開放空間中通用化設施-尤其是有關指標設計及回應之使用 需求及看法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