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 公共開放空間、綠地設施滿意度及使用需求調查

都市公共開放空間為每一個人所共享,每個人均可公平休閒(leisure activities)使用開 放空間,然而在不同社會特質(social characteristics)如地域(Floyd et al. 2008)、文化(Ö zgüner, 2011)、種族(Byrne ,2012)、社群(Lo & Jim ,2010)、性別(Krenichyn ,2006)、年齡

(Brajsă-Zčganec et al., 2010)、世代交替(Kemperman & Timmermans, 2006)、可及性 (Kaczynski et al., 2009)、行動性(Schipperijn et al., 2010a),對於都市公共開放空間之使用 需求、使用方式均有影響。了解這些差異,將有利於公共開放空間建設之合理決策與平 衡發展。臺灣之公園設施使用滿意度之研究,計有李素馨、李瑋琪(2004)調查民眾對臺中 市公園綠地的需求及滿意度;侯錦雄、姚靜婉(1997)研究市民休閒生活態度與公園使用滿 意度之相關性;侯錦雄(1999),調查臺北市、臺中市、彰化市居民對公園使用滿意度與其 維護管理意願;林晏州、陳惠美(1999)以使用後評估調查高雄都會公園,陳宏斌、曾仕偉、

李美靜、呂至平(2003)調查馬公市居民使用鄰里公園滿意度;廖河信(2003)調查遊客對都 市公園休憩設施使用滿意度研究;曾思瑜、蕭郁芬(2005)以臺南市康寧園安養中心為例調 查自費安養設施中高齡者休閒行為活動領域;Huang & Tsai (2003)調查臺灣高齡者之休閒 旅行行為;余俊佐(2003)以高雄仁愛公園為例來建構高齡者使用公園設施滿意度。潘靜儀 (2008)以台北市前山公園為案例,調查高齡者對公園設施之使用狀態。羅惠齡(2008)以天 母地區使用者為例調查中高齡者對公園設施使用需求及環境偏好。然而尚未有針對臺灣 北、中、南區域,整合性調查一般人在通用設計觀點下,對高齡者及一般使用社群於都 市中廣場、綠地、公園等公共開放空間中通用化設施-尤其是有關指標設計及回應之使用 需求及看法差異。

2. 高齡者活躍老化、步行環境、視障者尋路行為與標示系統

台灣即將邁入高齡社會,高齡者居家健康與在地老化需要藉由改善生活設施,提升 其生活品質。過去研究顯示居家環境會影響高齡者身心狀況(Wahl et al., 2009),因而長期 照護醫學研究向來著重以居家環境做為個人照護之重要評估因子(Day, 2008)。Liu &

Lapane (2009)調查高齡者因改善居住環境而能降低體能衰退風險(risk of physical function decline)。近年研究更從改善住宅擴展至可居住社區與在地老化,American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 (2003)指出可居住社區具有可負擔的合適住宅,可支援之社區特質及服務,

以及合適的通達方案選項,來促使高齡者能獨立及參與公民及社會生活,且休閒及文化 (recreation and culture)活動及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及戶外運動場所(Parks and Other Outdoor Exercise),能促使高齡者活躍老化。許多研究指出不同都市設施之利用及空間可及性,

可以增強高齡者社會參與活躍老化(Vine et al., 2012)。Sugiyama & Thompson(2008) 進一 步說明高齡者步行有益健康,其中娛樂步行(walking for recreation)主導因子為開放空間愉 悅性(pleasantness of open space)及無干擾事物(lack of nuisance),而交通步行(walking for transport)主導因子為良好路徑及通達開放空間(good paths to reach open space)及開放空間 之良好設施(good facilities in open space)。配合高齡者 Thompson(2012)敘述 21 世紀未來公 共開放空間之發展方向,將是面對高齡化之挑戰與滿足需求。

對於尋路行為與標示系統之研究多趨向於視障者與交通環境標示系統。有李源讚 (2014)視障者定向行動引導輔具之使用評估、杜明叡(2009)視障者行動觸覺地圖與導航訊 息設計研究、游淑娟(2013)視障者運用迴聲知覺空間佈局之尋路經驗研究、黃耀榮(2010) 建築物視障者引導概念與引導設施設計之適用性探討。尚未有針對整合高齡者、視障者、

聽障者之尋路行為導引及標示系統之整合研究。

3. 通用設計、包容性設計相關設計參考

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的理念並不是尋求標準解答,而是找出所有人可以接受的 共識解,也就是在尋求一個基準的人機介面設計(平台)可供使用者調適使用、設計參 與及持續演化。通用設計早期強調 Accessible design、Adaptable design、Lifespan design,

近年因應高齡化轉往多元化、包容性的 Inclusive design、Design for all。在歐美常以無障 礙法規滿足行動不便者「最低限無障礙環境」需求,在非強制性之設計指引中導入通用 設計理念,藉由設計專業以問題導向設計方式來協助使用者,針對多元社群(尤其高齡 者)、多種使用行為之需求,而尋求共識解答及使用品質之提升。對於公共開放空間之通 用設計指南有 David Bonnett Associates (2013) 之 Inclusive urban design-A guide to creating accessible public spaces,著墨規劃師、都市設計師、景園建築師來創造無障礙、可及的公 共環境。可供參考之法規則有 BS 5489-1:2013 Code of practice for the design of road lighting-lighting of roads and public amenity areas (BSI, 2013), BS 8501:2002, Graphical symbols and signs-Public information symbols (BSI, 2002), Guidance on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and validation (Department for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 UK, 2010), Inclusive mobility: A guide to best practice on access to pedestrian and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P (Department for Transport, 2002). 標示系統參考指南有 The sign design guide: A guide to inclusive signage, SDS/RNIB, (Barker & Fraser,2004), the colour, light and contrast manual:

Design and managing inclusive built environments (Bright & Cook, 2010). Universal Design and Barrier -Free Access: Guidelines for Persons with Hearing Loss(Canadian Hard of Hearing Association,2008)加拿大聽障協會尚有通用化聽障手冊。上述研究均可供本研究進一步探 索通用設計在高齡者、視障者、聽障者於標示系統及指標設計上之應用。

研究方法與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