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雨水貯集利用相關案場推動計畫

第二章 文獻蒐集與分析探討

第四節 國內雨水貯集利用相關案場推動計畫

本節針對國內雨水貯集利用相關案場推動計畫分為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綠建 築標章、經濟部水利署雨水貯留系統建設計畫及教育部永續校園計畫等三部分,

本研究主要針對收集、調蓄與淨化雨水後,直接利用在雜用水或其他用途的狹義 雨水貯集利用系統之案例進行蒐集彙整,其說明如下:

1.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綠建築標章

內政部自 97 年起,為賡續執行綠建築政策,頒布施行「生態城市綠建築推 動方案」,並於98 年訂定「建築技術規則」,規定室內裝修綠建材使用率需達30%

以上,而在101 年提高其使用率需至 45%以上。在 102 年更訂定總造價在 2 億以 上之公有新建建築物需取得候選智慧建築證書及智慧建築標章。希望藉由各界資 源參與公共事務,以擴大相關辦理業業務,增加綠建築節能效益、綠建材的環保 效益及智慧建築的便利性,並指定專業機構辦理「綠建築標章」等評定,以此朝 向提供正確而完整的綠建築與品質之提升邁進。

「綠建築標章」實施主要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執行辦理,將每月綠建築標章 通過認可案件彙整,彙整通過認可之綠建築標章及候選綠建築證書,彙整相關數 據統一計算案件數、指標數、各版本類別數量及等級分布、節能、樓地板面積、

建築類型、普及率、節水及減碳效益;並評估統計全年度「綠建築標章」審核認 可通過案件之案件數、指標數、各版本類別數量及等級分布、節能、節水及減碳 效益、樓地板面積、建築類型、普及率,並比較民間申請比率及趨勢等資訊。

2. 經濟部水利署雨水貯留系統建設計畫

經濟部水利署自民國 89 年起便開始積極推動雨水貯集利用系統,歷年完成 許多代辦或補助之相關計畫;而民國106 年起為配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水庫集 水區保育實施計畫、流域綜合治理計畫及經濟部水利署水資源開發規劃案等相關 計畫推動「雨水貯留系統建設計畫」,委託中央暨所屬機關、地方政府暨所屬機

關或學校、國立學校、國營事業等代辦,並依其核定原則排列優先順序如下:

(1) 鄰近水資源開發規劃計畫區域之距離;

(2) 預估節約用水量或雨水利用量;

(3) 益本比(二十五年雨水貯留量(噸)/ 計畫經費(萬元));

(4) 效益比(雨水貯留量或節約用水量佔單位原用水量之百分比值);

(5) 教育宣導功能。

除協助地方政府於機關或學校規劃設置雨水貯集利用系統外,另協助申辦單 位辦理各用水單元計量設施與水資源綜合管控平台與揭示設備結合,除可利於觀 測評估使用成效外,亦將以大數據觀念分析雨水貯集利用系統之成效,並期結合 雨水貯集利用系統設置與水資源環境教育,發揮節能省碳的水資源環境教育功能。

預期透過廣泛設立雨水貯集利用系統,除可利用雨水作為沖廁、澆灌或消防用水,

進而減少自來水之使用量外,亦可兼具都市防洪的功能,係為海綿台灣、韌性城 市的重要一環。

3. 教育部永續校園計畫

教育部為建立一個進步、安全、衛生、健康、人性化的學習環境,自 91 年 起教育部即開始推動「永續校園改造計畫」,直至 106 年全國已有 1,237 校次獲 得執行永續校園的補助經費。106 年更新增補助「永續校園探索計畫」,協助學校 先經由自我檢視與規劃的過程,進而提出學校自我盤查項目與整合規劃(如能源、

水資源、生態等),建構出完善的永續校園藍圖後,再藉由原有的「永續校園改 造計畫」,結合豐富的教學課程,充分傳遞永續發展的精神;其目標為改造校園 環境成為具有社區特質的公共活動空間,即結合校園綠色技術實施應用,包括節 水、雨水貯集利用等相關技術與設備推廣,進而增進綠色產業推廣效益。

而自108 年起,永續校園計畫將轉型為「教育部補助永續循環校園探索及示 範計畫」,其中包含三部分推動階段設定。

(1) 第一階段-校園自主永續探索計畫:

為學校針對自我校園空間、課程以及社區連結等進行盤點從而產生出

自我校園因地制宜的永續循環發展策略與執行內容。

(2) 第二階段-廣義的校園自我實踐:

為校園因為探索而對應各部會局處之計畫申請,進行初階改造、系統 改善與校園整體發展作為,符合永續校園精神並具有一定成果者,皆認定 為實踐永續校園的經驗。對於第三階段示範學校之申請可符合一定成效者 得申請教育部永續循環校園示範案。

(3) 第三階段-示範性水循環校園改造計畫:

根基於一定永續校園探索與局部改造之成果,學校對於自身因地制宜 的定位、十二年國教發展校本課程之永續方向主題設定、整體校園空間軟 體搭配改造等具有穩定發展策略者,得提出示範學校計畫之申請。

第三章 雨水貯集利用系統案例資料分析與效益提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