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培育幼兒,需要各持份者 的共識和協作

在文檔中 1.1 理念 8 (頁 78-81)

7.1 夥伴關係

其中,家長更是學校的緊密夥伴。他們除了幫助子女學習外,

亦為學校的重要資源,可協助學校推行課程,以及就課程的規 劃和實施給予意見,對學校的持續發展起積極的作用。學校與 家長建立互信關係至為重要。

現今的幼稚園,常舉辦家長講座及工作坊、同樂日、家長觀課 等活動,或是組織家長義工,鼓勵家長參與,增進對幼稚園的 了解和歸屬感。

7.2 推行原則

真誠和尊重的態度

. 真誠的溝通是家校合作的基礎。

. 學校尊重不同族裔、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家長,讓他們都感到 被了解和受重視,能鞏固家校的互信關係。

認識家長的需要

. 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社會,有多種不同類型的家庭。家長對教 養孩子的理念、工作時間的限制和教育背景,都會直接影響 參與家校活動的意願。

. 學校宜設計不同形式的活動,以配合家長的不同需要,從而 引入家長的參與,開展家校合作。

認識家長和教師不同的角色

. 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受著家長本身的成長所影響,更有家長 會把自己主觀的願望投射到子女身上。

. 教師擁有專業知識,能透過平日的觀察,了解幼兒的成長和 學習的需要,對幼兒建立合理的期望。

. 在指導幼兒時,教師既要了解家長的取向,同時也要耐心向 家長解釋學校的教育理念及幼兒的成長和學習需要,以幫助 家長明白和認同學校的政策和採用的方法,消減家長與學校 對教育幼兒的矛盾。

. 教師和家長加強溝通了解,能促進全面培育幼兒發展的 工作。

引入社區資源

. 學校各有不同的辦學理念、環境資源和教師培訓背景。故 此,在設計家校合作活動時,除要考慮幼兒和家長的因素,

更要檢視本身的條件,善用社區資源。

. 學校可邀請幼兒教育專家、社工、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為家

家長與學校的聯繫,已從以往主要由學校派發通告及家長簽閱 手冊,以傳遞事務性質資訊的溝通,發展至今天的雙方協作,

讓家長參與學校運作及就校政提出意見。

學校可參考以下建議,規劃家校合作活動:

. 建立溝通渠道,增進雙方了解,掌握幼兒在家庭和學校生活 情況。

. 舉辦親職教育,幫助家長認識幼兒成長、情緒管理、品德 培育等課題,並增進家長對子女成長特徵的了解,提升育兒 技巧。

. 邀請家長參與義務工作,協助學校推行活動,從中建立家長 對學校的歸屬感。

. 幫助家長了解課程的推行情況和教師採用的教學策略和內 容,讓家長配合學校的學習活動。

. 鼓勵和協助家長之間建立聯繫,加強交流。在條件許可下,

更可成立家校合作組織,鼓勵家長就學校政策表達意見。

7.3 推行模式

建議

第八章

在文檔中 1.1 理念 8 (頁 78-8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