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崇儉黜奢」

「奢」與「儉」是針對人們消費狀況而提出的相對概念,奢 儉思想是關於如何正確處理人們消費行為的理倫和主張。在古代 自然經濟條件的限制下,因為生產工具與技術的原始,社會物質 的生產相當有限,此時提倡儉約,降低物質消費和享受欲望,有 助於緩解消費需求和物質供給之間的矛盾,才能保證社會安定和 發展,奢儉論因而成為古代經濟思想領域中的重要課題。「奢」

和「儉」原本只是針對消費行為所提出的經濟概念,但因為要強 調社會資源均衡分配的原則,逐漸將這一經濟概念賦予道德褒貶 的意涵,這就是傳統經濟觀念――以儉為善,視奢為惡,換言之,

「崇儉黜奢」成了古代最主要的消費觀念。

古代的「崇儉黜奢」論還有一個特點,即強調在上位者應力 行儉約的生活,禁斷奢靡的物質享受,因為在古代生產力低的情 形下,統治階級生活的奢儉,不僅關係到財用的豐匱,還會影響 賦斂的輕重,君主追求奢華的享受,將會造成人民沉重的賦役負 擔,不利於國家的統治,甚至會導致亡國的危機。周初統治者即 以殷亡為鑒,反覆宣揚勤儉可以興邦,奢逸足以亡身的道理,強 調崇儉黜奢的重要性,《尚書˙太甲上》就已指出:「慎乃儉德,

惟懷永圖」,史載:「成王既崩,二公率諸侯以太子釗見於先王廟,

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為王業之不易,務在節儉,毋多欲,以篤 信臨之,作《顧命》。」

684

西周的統治者堪稱是我國歷史上「崇 儉黜奢」論最早的創導者,在當時主要還是針對統治階層,以此

683 《鹽鐵論˙遵道》,頁 293。

684 《史記˙周本紀》,頁 134。

作為其消費行為的規範原則。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封建禮法的崩 解使得侈靡之風日甚,反對奢靡僭越,要求節用克儉的呼籲不斷 被提出。如魯大夫臧哀伯對魯桓公說:「清廟茅屋,大路越席,

大羹不致,粢食不鑿,昭其儉也」

685

;晉大夫御孫對魯莊公說: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686

;晉叔向也主張:「昔史佚 有言曰:『動莫若敬,居莫若儉,……夫宮室不崇,器無彤鏤,

儉也。』」

687

他們無不力言節儉之善,泰侈之禍。

奢儉應以何為準呢?當時強調以「禮」作為判斷奢儉的標 準,超過這一標準的消費就是奢,如魯莊公把宗廟的楹柱繪以彩 色,並把屋椽刻鏤雕飾,便被批評為「皆非禮也」

688

,並遭受指 責說:「今先君儉而君侈,令德替矣。」

689

按尊卑等級進行各項 消費行為才是合乎禮的作為,超過「禮」所允許的消費標準便是

「奢僭」,因為重點在於禮制的維護,所以奢華風氣在當時強調 的並不是經濟層面,而是「僭越」的政治意涵。春秋戰國時代對 奢靡僭制的記載普見於《國語》、《左傳》等文獻史料,反映此一 風氣的盛行,當時人們對越禮逾制的奢靡行為,之所以有如此多 的抨擊與非難,無非是新舊思想矛盾、社會大變動的反映。但就 奢儉論的發展來看,西周時崇儉黜奢思想還只是作為統治階級行 為規範的一般原則被提出來,而春秋戰國時期以「禮」作為奢儉 的衡量標準,並被賦予了鮮明的社會倫理的道德評價,這標誌著 奢儉的理論化、道德化,於是「崇儉黜奢」作為古代重要的經濟 倫理思想已經正式形成了。

先秦諸子在消費問題上多數是提倡節儉,反對奢侈,但他們 對「崇儉黜奢」的論述又各有強調的重點。孔子把「節用而愛人」

690

作為治國的重要原則,在個人消費方面,他提出「奢則不遜,

685 《左傳˙桓公二年》,頁 86。

686 《左傳˙莊公二十四年》,頁 229。

687 《國語˙周語下》,頁 9。

688 《左傳˙莊公二十四年》,頁 229。

689 《國語˙魯語上》,頁 2。

690 《論語˙學而》,頁 9。

儉則固。與其不遜也,寧固」

691

的原則,孔子把禮制所規定的消 費標準作為區別「奢」、「儉」的界限,主張人們在食、衣、住、

行、陳設以及喪葬、祭祀等方面,都應該嚴格遵從禮的規定,只 有依循禮制的標準才是合理的的消費行為,超過禮制規範者為

「奢」,低於禮制標準者則為「儉」,「奢」與「儉」都偏離了正 當的消費標準,但兩相比較下,「儉」比「奢」要好,因為「儉」

只是顯得固陋小氣,而「奢」則是「不遜」的表現。春秋戰國時 代,隨著封建制度的崩潰,各國貴族無視於傳統禮制的約制力,

紛紛從各方面突破,越來越多的大夫、陪臣在生活享用方面僭用 諸侯禮,甚至用天子禮的情況亦時有所聞,例如:管仲之「塞門」、

「反坫」,季孫氏之「八佾舞於庭」,魯大夫臧孫辰之「山節藻梲」

692

等等,都是僭越身分等級的享用。在物質享用方面僭用諸侯、

天子之上層統治者的等級,這不是經濟上花費的問題,而是一種 政治上「不遜」的心態,孔子正是從這種角度來看問題。道家強 調「寡欲」、「知足」、「知止」,在實際的消費行為上都歸結為「尚 儉」的理想,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

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693

因此,崇儉也是道家經濟思想的重要的 內容。

諸子各家大多數都持「節用」的消費觀,其中以墨家的論述 最為深入,「節用」此一概念也可視為墨家學說的主要內涵。墨 子認為:鼓勵人民積極從事生產,提高生產能力的同時,必須要 注意到節制消費,如此才能使人民生活安定。在《墨子•辭過》篇 中,揭露了統治者因追求奢靡享受而厚斂於民的各種表現,以宮 室為例,他認為只要「室高足以辟潤濕,邊足以圉風寒,上足以 待雪霜雨露,宮牆之高,足以別男女之禮」就足夠了,但「當今 之主,其為宮室則與此異矣。必厚作歛於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

以為宮室,臺榭曲直之望,青黃刻鏤之飾。」

694

以服飾為例,他 認為「衣服,適身體、和肌膚而足矣,非榮耳目而觀愚民也」,

691 《論語˙述而》,頁 153。

692 《論語˙公冶長》,頁 101。

693 《老子˙第六十七章》,頁 41。

694 《墨子˙辭過》,頁 17-18。

只要「冬則練帛之中,足以為輕且暖,夏則絺綌之中,足以為輕 且凊」就足夠了,但「當今之主,其為衣服則與此異矣。冬則輕  ,夏則輕凊,皆已具矣。必厚作歛於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

以為錦繡文采靡曼之衣。鑄金以為鉤,珠玉以為珮。女工作文采,

男工作刻鏤,以為身服。此非云益 之情也,單財勞力,畢歸之 於無用也。以此觀之,其為衣服非為身體皆為觀好。」

695

以飲食 為例,他認為只要能夠「增氣充虛、彊體適腹」就足夠了,但「今 則不然,厚作歛於百姓,以為美食芻豢,蒸炙魚鱉,大國累百器,

小國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 視,手不能 操,口不能 味。

冬則凍冰,夏則飾饐。」

696

在修城廓,建宮室,置衣著,治飲食 等方面,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針對此他提出節制消 費、減少徵斂的要求,極力反對君王追求驕奢淫逸的生活加重對 人民的剝削。他主張宮室、衣服、飲食、舟車、蓄私,都應有所 節制,「凡此五者,聖人之所儉節也,小人之所淫佚也。儉節則 昌,淫佚則亡。此五者,不可不節,夫婦節而天地和,風雨節而 五穀熟,衣服節而肌膚和。」

697

將國君生活儉節或淫佚與國家興 亡聯結起來。

墨子主張把人們衣、食、住、行等需求,都維持在一個低度 的消費水準上,求其適度即可,貫穿著崇尚節約、反對奢侈的精 神。墨子節制消費的另一個內容就是「節葬」,他主張葬埋之法 為:「棺三寸,足以朽體。衣衾三領,足以覆惡。以及其葬也,

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壟若參耕之畝,則止矣。」

698

極力反對當 時厚葬的風尚,他指責王公大人之喪葬:「必大棺中棺,革闠三 操,璧玉即具,戈劍鼎鼓壺濫、文繡素練、大鞅萬領、輿馬女樂 皆具,曰必捶 差通,壟雖凡山陵」,是「輟民之事,靡民之財,

不可勝計也」

699

完全不利於民生經濟。墨子的「節用」觀是以滿 足基本生理需要為標準,他主張在食、衣、住、行等方面的消費 應以保持生存和健康為標準,符合此要求的消費行為就符合「節

695 《墨子˙辭過》,頁 19-20。

696 《墨子˙辭過》,頁 20-21。

697 《墨子˙辭過》,頁 22。

698 《墨子˙節葬下》,頁 111-112。

699 《墨子˙節葬下》,頁 114-115。

用」的標準,超過此準則者為奢侈、淫僻,是應該遭到譴責的。

墨家的節用標準是一個按生理需要規定的標準,而不是像儒家所 主張的那種貴賤等級標準。司馬談曾對墨家節用的觀點有相當深 入的分析,他認為:

墨者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 循;然其彊本節用,不可 廢也。……墨者亦尚堯舜道……其送死,桐棺三寸,舉音 不盡其哀。教喪禮,必以此為萬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

則尊卑無別也。夫世異時移,事業不必同,故曰『儉而難 遵』。要曰彊本節用,則人給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長,

雖百家弗能廢也。

700

不僅指出「彊本節用」為墨家學說的特點,且有其實踐的必要性,

但也指出節用說「儉而難遵」的缺失,特別是針對其薄葬的觀點 提出批評。此外,王充在《論衡》中也曾經表示對墨家節用、節 葬觀點的不贊同,漢代士人節用、儉葬的觀點多取諸於道家,固 然有時代學術氛圍的影響,但也顯現出墨家學說確實有不近人 情、窒礙難行之處。墨家主張個人的消費只要能滿足生活最低需 求即可,在物質文明不斷進步的時代,這種主張確實讓人覺得脫 離現實而難以接受。墨家「節用」的思想是建立在小農經濟的基 礎上,在生產技術原始、物質條件落後的時期,確實有其學說發 展的空間,但在物質文明已有相當程度的漢代,這種強調刻苦自 厲的學說就喪失其吸引力。

先秦諸子中對消費與生產關係論述深入者還有管子,不同於 墨子由節用的觀點出發,以維持生活最低消費來保障生產的角度 為其主要論述;亦不同於荀子「制禮明分」的原則,是從政治等 級的觀點著眼;管子從經濟的角度出發,強調生產與消費互動的

先秦諸子中對消費與生產關係論述深入者還有管子,不同於 墨子由節用的觀點出發,以維持生活最低消費來保障生產的角度 為其主要論述;亦不同於荀子「制禮明分」的原則,是從政治等 級的觀點著眼;管子從經濟的角度出發,強調生產與消費互動的

相關文件